劉紅燕,郭亞男,閆背背,,王建東,岳 康,,何生虎*
(1.寧夏大學 農學院,寧夏 銀川 750021;2.寧夏農林科學院動物科學研究所,寧夏 銀川 750002)
牛支原體(Mycoplasma bovis,M.bovis)是無細胞壁的原核生物,侵入機體后可導致多種臨床癥狀,如肺炎、關節炎、角膜結膜炎、乳房炎甚至孕畜流產等[1-2]。牛支原體呈世界性分布,造成的經濟損失難以估量[3]。1961年,牛支原體首次從有乳房炎的牛乳中分離出來,10多年后,研究確定了牛支原體可引發各類呼吸系統疾病[4]。2008年,我國首次從患病犢牛肺臟中分離到該病原體,隨后我國10多個省市陸續發生了牛支原體病,嚴重影響了我國養牛業的發展[5]。在集約化牛場中,伴隨著養殖規模的擴大,牛支原體的感染率和發病率也隨之增加,給養殖企業造成了難以挽回的損失。因此,應用高靈敏度、高精確度的牛支原體快速檢測技術尤為重要。目前,對牛支原體檢測技術的研究主要有4個方面:病原學診斷方法、免疫學診斷方法、血清學診斷方法和分子生物學診斷方法。
牛支原體感染后無示病癥狀,通常與巴氏桿菌、鏈球菌、肺炎克雷伯等其他病原菌混合感染,采用實驗室診斷技術有助于確診。檢測和鑒定牛支原體可采用微生物培養方法,因為支原體結構簡單,膽固醇、長鏈脂肪酸和生長因子等不能由自身提供,所以培養基中要加入血清、酵母浸出液、蛋白胨和葡萄糖等其他試劑;同時,培養基pH值須調至7.3~7.8,pH值低于7.0會抑制其生長。由于牛支原體基因組較小,生物合成途徑有限,對營養和環境的需求比一般細菌高,因此要在培養基中加入20%馬血清,置于含有5% CO2、37 ℃恒溫箱中培養4 d左右,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固體培養基,菌落會呈現出特有的“油煎蛋”形態。雖然分離鑒定法是診斷牛支原體病的“金標準”,但由于牛支原體人工培養難度大、生長周期長,費時費力,因此該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6]。
研究者通過免疫組化檢測,發現機體感染牛支原體后會引起嚴重的肺部病變,肺間質擴大,外觀呈現大理石樣病變,并且在支氣管上皮細胞表面和細胞質內均檢測到牛支原體抗原。Rodríguez等[7]通過免疫組織化學方法評估了自然發生和實驗誘導感染牛支原體肺炎后犢牛機體內炎性病變中環氧化酶的表達,結果顯示牛支原體抗原位于呼吸道管腔和周圍壞死組織的上皮細胞和炎癥細胞中,并且在支氣管、細支氣管、肺泡上皮細胞和巨噬細胞中均檢測到環氧化酶,結果顯示環氧化酶蛋白在牛支原體感染期間過度表達,它始終與肺炎區域牛支原體抗原的存在有關。Nunoya等[8]利用免疫組織化學技術發現患牛支原體肺炎的犢牛肺組織有深紅色實變區域,同時伴隨有亞急性化膿性細支氣管炎以及周圍淋巴組織增生。該方法在肺炎病灶的細支氣管上皮細胞表面、細胞質和細支氣管吞噬細胞的細胞質中均發現牛支原體抗原存在。
牛支原體膜蛋白種類豐富,包括VSP家族成員、pMB67、P26、P30和P48等抗原蛋白。目前學者普遍認為,牛支原體導致的呼吸道感染具有大量免疫病理學成分,其特征是感染組織中淋巴細胞大量積聚、炎細胞因子和肺部炎癥出現。Chen等[9]利用免疫印跡法對牛支原體進行定量和定性檢測,結果顯示P27是牛支原體的膜蛋白,這有助于了解牛支原體的分子致病機制。Kumar[10]通過免疫印跡法區分牛支原體(M.bovis)和無乳支原體(Mycoplasma agalactiae)的免疫原性蛋白,發現這2種支原體的蛋白質譜幾乎相似,存在許多發生交叉反應的多肽,但可以用特異性免疫原性蛋白進行區分。
血清學診斷是檢測牛支原體的有效方法,其特異性和靈敏性都較高。Fu等[11]基于重組P48蛋白和單克隆抗體(10E)建立了直接競爭ELISA方法,并且與其他病原體無交叉反應。通過對比試驗,發現這種直接競爭ELISA方法的陽性檢出率高于商品化間接ELISA試劑盒的檢出率。胡國明[12]將P48蛋白純化后包被在96孔板上檢測單克隆抗體效價,其效價可達640 000左右,并且與其他病原體無交叉反應,具備特異性高、穩定性強等優點。Han等[13]將蛋白作為包被抗原,檢測牛支原體的特異性抗體,從而建立了檢測該病原體的ELISA方法。在此方法基礎上,研發出了硫氰酸鈉(NaSCN)競爭ELISA法,用于檢測IgG親和力,成功建立起了能區分免疫牛和感染牛的檢測方法,并且能可靠評估牛支原體感染程度和疫苗效價。ELISA檢測方法操作簡單、快速,在調查大規模流行病學時具有顯著優勢。
膠體金免疫層析法是20世紀80年代誕生的一項快速檢測技術,它是以膠體金作為示蹤物,用于抗原抗體結合反應的免疫標記技術。簡瑩娜[14]基于牛支原體分離菌株的P48重組蛋白,構建了膠體金免疫層析試紙條檢測方法,該試紙條檢測牛支原體高免血清效價可至1∶106。與間接血凝試驗法相比較(IHA),膠體金免疫層析法陽性檢出率和陰性檢出率都在93%以上,具有檢測速度快、靈敏度高、特異性強等優點,適用于牛支原體的快速檢測。周華倩等[15]利用牛支原體重組膜蛋白P48和P80雙抗原建立了免疫膠體金抗體檢測試紙條方法,該方法可以檢出人工感染和接種疫苗2周后牛血清中的支原體抗體。通過最低檢測下線、交叉反應性和人工感染血清檢測等試驗發現,該試紙條的特異性和敏感性較好,適用于臨床血清中牛支原體的快速檢測。膠體金免疫層析法不需要實驗室儀器和專業人員,操作簡單,數分鐘內便可得到可視化結果,更適合于生產一線的現場應用。
分子生物學診斷方法是牛支原體實驗室診斷中的最常用方法。PCR技術比其他檢測方法具有更高檢測效率,它是鑒別牛支原體與其他支原體的一項重要檢測技術[16]。當前基于牛支原體P48、P80和Polc等為靶基因建立的PCR檢測方法取得了優異的檢測效果[17],因此市售檢測試劑盒不斷研發出來。包世俊等[18]依據牛支原體脂蛋白P48基因序列,設計了一對具有特異性的引物,建立了牛支原體的PCR檢測方法。結果顯示,常見病原菌的DNA樣品無相應的擴增條帶,其可檢測出的牛支原體DNA最低下限濃度約為0.002 875 ng/mL,該方法的檢出率與病原分離率一致。翟肖輝等[19]將牛支原體P80基因作為靶基因,設計出了qPCR特異性引物及探針,建立了牛支原體的TaqMan探針檢測方法,最低檢測下限為3.89 copies/μL,其靈敏度是普通PCR的4~10倍,為牛支原體的快速診斷和核酸定量檢測提供了方法。該方法具有檢測速度快、定量準確、靈敏度高等優點,為各類疫病防控奠定了基礎。
Parker等[20]根據牛支原體基因,設計了特異性引物,建立了一種多重PCR方法,同時檢測鼻拭子、奶樣和精液中的牛支原體。結果顯示,PCR檢測線最低的是奶樣,其次是鼻拭子和精液。楊莉等[21]利用牛支原體oppD基因序列、牛多殺性巴氏桿菌Pm-kmt基因序列和牛結核分枝桿菌IS6110基因序列,設計出了3對特異性引物,建立起多重PCR檢測方法。結果表明,該方法能同時對這3種病原體的靶基因進行擴增,特異性強、靈敏度高,并且可以對單一感染和混合感染進行鑒別診斷。邢小勇等[22]基于牛傳染性鼻氣管炎病毒(IBRV)gB基因、牛支原體P48基因和肺炎克雷伯(KP)khe基因,設計了3對特異性引物,從而建立起檢測這3種病原體的多重PCR技術。結果顯示,IBRV最低檢出量為103TCID50,牛支原體最低檢出量為6.5×101cfu,KP的最低檢出量為8.1×101cfu,并且該方法與牛群中常見的其他病原體無交叉反應。與傳統PCR方法相比較,多重PCR方法操作簡便,只需要加樣1次,運行1次反應程序,便可檢測出多種病原體,具有成本低、檢出結果快等優點。
環介導恒溫擴增技術(LAMP)是21世紀初誕生的一種新型核酸擴增技術。該方法操作簡單,不需要實驗室專業儀器,在60 ℃左右的等溫條件下,便可實現核酸擴增,其擴增效率是傳統PCR方法的10倍以上。Itoh等[23]將超快速提取技術和環介導恒溫擴增技術相結合,建立起更簡單、更快速、更靈敏的方法檢測牛奶中的牛支原體。結果表明,該方法可以在120 min內得到檢測結果,對罐裝奶、初乳以及乳腺炎奶均適用。范晴等[24]基于牛支原體和牛傳染性鼻氣管炎病毒(IBRV)的保守基因序列,設計了2對特異性的LAMP引物,建立了能夠檢測牛支原體和IBRV的雙重熒光LAMP檢測方法。結果顯示,該方法與其他病原體無交叉反應,最低檢測線可達到100 copies/μL。環介導恒溫擴增技術具有靈敏度高、特異性強、穩定性好等優點,可用于臨床大量樣本的檢測,但存在假陽性高的缺點,雖然目前已經找到措施對其進行優化,但仍需進一步驗證[25]。
RPA技術利用重組酶與引物結合形成DNA復合物,對模板中的靶基因進行對數式擴增,在數分鐘內便可得到擴增產物。翟肖輝等[26]利用牛支原體P80基因序列,設計了特異性引物和探針,對反應條件進行優化,建立了牛支原體的RPA檢測方法。最后將RPA與側向流(LF)試紙條結合,形成LF-RPA檢測方法,其最低可檢測基因組DNA 5 pg/μL,與熒光定量PCR檢測結果符合率為94%。該方法可現場操作,檢測結果可視化,為牛支原體快速檢測提供了技術支持。Li等[27]基于牛支原體的uvrC基因,建立了熒光檢測的RPA技術(實時RPA)與測流試紙條(LF)相結合的檢測技術,最低檢測線為1.0×101copies/μL,與熒光定量PCR檢出率一致。該方法未與其他病原體發生交叉反應,可有效檢測牛支原體。
現階段牛支原體的實驗室診斷技術已經取得了較大進展,但每種診斷方法都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局限性,在進行診斷時,可以綜合考慮多種因素進行選擇,多種診斷方法聯合檢測以提高牛支原體診斷的精確度。隨著研究者對牛支原體的研究不斷深入,快速、準確、新型的診斷技術逐漸被報道,為牛支原體的診斷提供了科學依據。相信未來會有更多可靠、靈敏、成本低的診斷技術出現,為牛支原體病的防控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