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崢嶸,高軍軍,薛喜娟
(甘肅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甘肅 蘭州 730046)
近年來,甘肅省大部分市、縣級獸醫實驗室已完成建設或改造,基本都具備開展口蹄疫、禽流感、包蟲病等疫病的血清學檢測能力,其中血清學抗體檢測在免疫效果評判、疫病診斷、養殖場疫病風險因子評估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口蹄疫、豬瘟、豬圓環、豬偽狂犬、禽白血病、包蟲病等抗體檢測中,最常用的是ELISA檢測技術,但受限于部分獸醫實驗室儀器設備落后、試驗人員操作水平差異和試劑耗材品質差異等因素,造成抗體檢測結果異常,無法準確判斷抗體水平。因此,要客觀分析不同影響因素,并提出相應對策,從而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動物跨區域流通日趨頻繁,多種動物疫病的發生概率也隨之升高。通過臨床癥狀評估免疫效果是比較滯后的方法,不能對動物疫病做出早期預判,也會增加疫病發生風險。抗體監測可以準確評估免疫效果,評判動物健康情況,對合理制定動物疫病防制方案具有指導意義,基層獸醫實驗室(包括養殖場實驗室)開展血清學抗體檢測可將被動治療變為主動防制。
目前,甘肅省大部分縣級獸醫實驗室人員緊缺。工作人員身兼數職,既要簽寫原始記錄,又要出具檢測報告及疫情報告,還要兼任其他工作,導致動物抗體檢測工作無法高效率完成。
甘肅省大部分市、縣級獸醫實驗室已完成改造,但仍有部分實驗室基礎設施建設較薄弱,經費投入不足,缺少設備更新維護經費,影響動物免疫抗體檢測工作的有效開展。
部分基層獸醫實驗室監督管理制度不完善,欠缺有效的內審和管理評審機制[1]。由于工作任務量大、時間緊等原因,存在試驗操作步驟不規范、儀器設備維護不及時、生物安全制度執行不到位等現象,影響了抗體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個別記錄表格設計不合理,信息不能充分填寫,可追溯性不強。此外,檢測報告不完善,副本中內容不全或填寫不規范,有的報告中沒有做到樣品唯一性編號,影響報告的準確性。
3.1.1 疫苗因素 近年來動物疫病混合感染現象越來越嚴重,使得疫苗接種種類也越來越多。除了強制免疫的疫苗外,也可自主采購疫苗實施免疫,但部分養殖戶所選疫苗毒株的血清型與本場疫病流行不符,且同時給動物接種多種疫苗,使動物產生臨床反應[2],影響到免疫抗體效價檢測工作。此外,疫苗保存、運輸、使用方法不當也會造成免疫效果整體低下。
3.1.2 動物種類因素 不同種類動物接種同種疫苗時(如O型、A型二價滅活疫苗)所產生的抗體效價會有所差別,產生的免疫應答受免疫抑制劑和母源抗體的影響,還會受物種遺傳疾病的影響。
一般動物接種疫苗3~12個月后(根據不同疫苗在動物體內產生抗體效價的閾值來確定)采集血清,如果血清運輸或保存條件不符合標準,或多次凍融,就會使ELISA試驗或血凝抑制試驗的準確性降低。
不同廠家或不同批次的試劑在使用效果上存在差異,如果購買的ELISA檢測試劑質量不好、穩定性不高,或操作人員未嚴格按照說明書保存試劑,都會影響到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3.4.1 實驗儀器設備的檢測與維護 實驗室的酶標儀、移液器都要定期校準,恒溫培養箱、冰箱的溫度要用計量校正合格的溫度計進行校正,如果不及時校正會造成試驗結果出現偏差。
3.4.2 實驗室溫濕度 大多血清學實驗室安裝1~2個掛機空調,實驗室溫濕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血凝抑制試驗反應時間,出現滴度錯誤的結果。
3.5.1 試劑放置不當 商品化檢測試劑盒中所有試劑包括包被板應在檢測之前置于室溫(20~25 ℃)40 min以上,如果沒有平衡至室溫放置會導致抗原抗體反應不徹底出現假陰性結果。
3.5.2 加樣操作不規范 加樣過程中的人為差異是影響重大動物疫病抗體效價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部分基層獸醫實驗室在崗人員少且調動頻繁,抗體檢測過程中的人為差異更為明顯,尤其在加樣過程和樣品稀釋過程要規范操作,如加樣或稀釋過程中包被板或稀釋板不能出現氣泡、每次加樣或稀釋都應均勻定量、冷凍樣品使用前及樣品稀釋后應完全混勻、移液器要定期校正和規范操作,以上任何一個過程出現偏差都會直接影響試驗結果。
3.5.3 孵育時間與溫度因素 試驗操作人員未控制好抗原(抗體)包被板的孵育時間和實驗室溫度,影響試驗結果的準確性。血凝試驗一般在室溫下孵育,未控制好孵育時間(實驗室溫度升高,孵育時間應相應縮短)會導致標定的抗原滴度出現錯誤。
3.5.4 儀器使用問題 酶標儀使用前未預熱和自檢就直接進行樣品測試會影響試驗結果,酶標儀未定期校準會降低酶標孔比色的準確度,從而影響酶標孔的準確讀數;洗板機結束洗板后未用蒸餾水清洗洗液孔,會導致洗液結晶堵塞孔口出現單孔或多孔堵塞的現象,或洗板過程中使用放置時間較長的洗液也會出現堵孔現象[3],影響洗板效果。
3.5.5 結果判定因素 ELISA檢測過程中,底物顯色結束后需加終止液,并在15 min內完成讀板,所設波長要與說明書一致,讀板結束后在試驗成立的條件下判定結果,如果沒有準確理解說明書的判定公式或試驗人員計算步驟不熟練,就會出現試驗結果錯誤的情況。
抗體檢測在免疫效果評判、疫病診斷、風險因子評估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基層獸醫主管部門應提高思想認識,給實驗室配備足夠的檢測人員,保證日常血清學抗體檢測工作正常進行。
應不斷完善監督管理制度,保證日常工作責任到人;確保酶標儀、移液器等儀器設備做到正確使用和及時維護,規范處理試驗產生的危險廢物,并定期對檢測人員進行理論知識考試和實操考試。
定期組織檢測人員參加業務知識學習和實操培訓,重點解析口蹄疫流行病學態勢、口蹄疫各種標準化診斷技術及樣品采集流程、非洲豬瘟流行病學態勢、非洲豬瘟各種標準化診斷技術及樣品采集流程、包蟲病流行病學態勢、包蟲病各種標準化診斷技術及樣品采集流程,使檢測人員不斷提高業務水平。
從檢測操作程序、檢測原始記錄到檢測報告的出具,每個環節都要進行嚴格管理和控制。記錄內容應完整地體現檢測依據、檢測項目、檢測方法、檢測數據和必要的過程數據,保證記錄規范、準確,做到樣品信息可追溯、可跟蹤。
標本合格是檢測結果準確的前提[4]。嚴格按照規程采集樣品,樣品的備份和保存由樣品管理員專人負責,并對廢棄樣品及時進行高壓滅菌處理;根據不同試驗類型選用敏感性、特異性高及穩定性好的檢測試劑,每一批檢測試劑最好用已知盲樣或質控品進行驗證,確保試劑的準確性和有效性;嚴格控制血清學實驗室的溫度、濕度,保證檢測結果準確。
獸醫實驗室在動物疫病診斷、疫情監測、流行病學調查、免疫效果評價、防控風險評估等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影響實驗室抗體檢測結果的因素較多,如人為因素、樣品因素、動物種類因素、實驗室環境因素等,因此應加強實驗室的監督管理,做好樣品規范采集工作、儀器設備校準保養工作,從而確保抗體檢測結果準確可靠,為畜禽養殖業的健康發展提供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