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定軍
(西平縣林業發展服務中心 河南 西平 463900)
1.1 育苗圃地選擇和整地。懸鈴木育苗圃地宜選擇排水良好、土層深厚、土質疏松、通氣性好、肥沃濕潤的沙質壤土或壤土。低洼易積水地不能作為育苗地,否則會導致苗木生根不良,嚴重時造成苗木死亡。在育苗前1 年冬季,圃地要深耕30 ~40 cm,可與施基肥同時進行。翌年春季淺耕細耙作床。插前苗床覆地膜,可保墑增溫,以利插穗生根。
1.2 插穗的采集及處理。秋天落葉后至早春樹液開始流動前均可采條。采條時,選取生長健壯、抗病蟲害的優良植株為母樹,尤其在培育城市綠化用苗時,最好選少果類型作為采條母樹。采集母樹上發育充實的1 年生壯枝作種條,種條采集后應隨即在蔽陰處截成長15 ~20 cm 的插穗,插穗一般應具有3 個以上的芽;上截口為平口,一般距插穗最上1 個芽上方0.5 ~1.0 cm 處,以防頂芽失水枯萎;下截口斜口在插穗最下1 個芽下方約1 cm 處剪,以利愈合生根。插穗需要貯藏時,宜選擇高燥、向陽的地方,分粗細每50 根捆成1捆,挖深30 ~50 cm 的土坑,用疏松土或濕沙土埋藏。
1.3 扦插。早春扦插(3 月上旬),成活率高;過遲插穗發出幼根和幼芽,扦插時容易折斷,降低成苗率。扦插采用直插法,行距為30 ~40 cm,株距20 ~30 cm。扦插時先用小棍在苗床上扎小孔,然后把插穗順小孔插入苗床中,扦插深入約10 cm,插后按實并澆水扦插前將插穗浸泡1 晝夜;也可插前用1 000 mg/kg 生根液速蘸插穗基部5 s,以促生根。
1.4 插后管理。扦插后苗床要保持濕潤,7 ~12 d 芽萌發,新根長出。扦插苗在6 月份以后開始旺盛生長,這時應加強追肥、灌溉和中耕除草等撫育管理工作,提高苗木質量。8 月后停止施肥,促進枝條木質化。苗木生長期注意防治蚜蟲、綠刺蛾等。
2.1 采種。懸鈴木5 月開花,10 月底果實成熟。因此,可在初冬采集果球,果球采集后,攤曬后干藏,播種時用木棒捶碎。小堅果基部附生有褐黃色長毛,可隨同一起播種。播種前可將小堅果進行低溫沙藏20~30 d,可促使發芽整齊。
2.2 適時播種。春季3 ~4 月上旬播種。最好選擇在春季陰雨天進行,若晴天播種,必先將苗床灌透底水。未經沙藏催芽的小堅果最好浸泡2 h 后撒播,播后蓋草澆水,保持床面濕潤。懸鈴木種子細小且空粒多,需適當密植,播種量為10 ~15 kg/667 m2,播后要覆草并經常澆水。
2.3 播后管理。懸鈴木幼苗抵抗力弱,在幼苗出土揭去蓋草后,若遇驟雨曝曬,往往萎蔫,可采取臨時搭棚遮陰的措施,當幼苗有4 片真葉時即可拆除。在幼苗期當幼苗展開4 片真葉時,可以開始間苗;當幼苗展開5 ~7 片真葉時進行定苗。當苗高10 cm 時開始追肥,每隔半月左右施肥1 次。
懸鈴木1 年生苗高約1.5 m。第2 年春,間行間株移栽,株行距約為60 cm,并及時截干,使萌發新條,一般當年高生長可達2 m 以上,疏除二次枝。第3 年冬季定干,一般在樹高3 m 處截干,并將主干側枝疏掉。第4 年初春,再將行間株移栽,株行距約為1.2 m。春季當萌條長達20 ~30 cm 時,選留開張角度為40°~60°、生長健壯的萌條4 ~5 根,主枝間上下間距約10 cm,其余萌條全部疏掉。第5 年春萌芽后,在每一根主枝剪口附近留2 根向兩側生長的萌芽條,作為第一級側枝,疏掉其余萌芽條。當第一級側枝長達1 m 時摘心,冬季在第一級側枝的40 cm 處短截。此時,5 年生大苗胸徑在5 cm 以上,具有主枝和第一級側枝,符合行道樹要求,翌春即可定植。栽植行道樹時,城市主要干道上可用8 m 的株距,城郊道路可用4 m 株距。開穴大小根據苗木的大小而定。同時施基肥于50 cm 深處,上面再蓋5 ~10 cm 熟土。栽后澆透水,再覆松土,立支柱,在距支柱頂端20 cm處與樹干用繩扎縛。種植7 d 后進行復查,泥土下沉的要加土,搖動的要扶正踏實,再蓋松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