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夢雅
(任丘市第六實驗小學蔡村分校 河北 任丘 062550)
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統稱為數學思想方法,這是我們學好數學、應用數學的法寶。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的靈魂,所以,在數學教學中,要把握好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時機,實施有效的滲透策略,促使學生對數學概念、數學公式以及數學法則定律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切實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不斷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那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把握好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時機,實施有效的滲透策略呢?筆者結合小學數學教學實際談一談自身的體會。
備課的過程就是對教學環節的預設,這個過程中要根據所教授的數學內容確定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時機。教師要吃透教材,掌握學情,在備課時挖掘數學知識中蘊含的數學思想方法,使數學思想方法與所學的數學知識緊密結合,并在教學目標中充分體現。只要這樣才能減少教學的盲目性和隨意性,才能最大化的提升教學效果。
鑒于一個數學知識蘊含著多種數學思想方法,備課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接受能力有側重的合理滲透。例如,在教學“運算定律”這部分內容時,側重突出符號化的思想方法、轉化思想方法以及歸納類比思想方法等的滲透。通過以上數學思想方法來發展學生的直覺思維,讓學生對“運算定律”有一個完整的認識,從而掌握要學習的內容。在這個基礎上再進行必要的運算定律的課堂訓練,使學生熟練堂握應用運算定律的簡便算法。
數學思想方法不是孤立存在的,是蘊含在數學知識當中的。所以,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在學習知識點時,要盡可能地去感受和體驗知識形成過程中所蘊含的數學思想方法,學習掌握數學思想方法并轉化為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教學“角”的概念時,如列舉學生熟悉的例子,食指和中指叉開形成的角、鐘表的不同指針形成的角、門開關時與墻壁形成的角、圓規張開形成的角、光源發出不同方向的光線之間形成的角等,啟發學生從這些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認識角的頂點、角的邊,激發他們聯系生活學數學的主動性。在這個基礎上,引導學生去畫角、制作角的模型,從中體會“角的邊運動會改變角的大小”。這樣,通過認知角、畫角、造角的活動,感受和體驗角的產生、形成和大小改變,從中體驗數學思想方法,對于數學知識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
一題多解,就是對同一試題采取不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又稱發散性思維訓練。經常進行一題多解訓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例如,在小學數學“1 200÷25”計算訓練中,引導學生應用以下幾種計算方法:①一般除法堅式計算;②1 200÷25=1200×4 ÷(25 ×4);③1 200 ÷25 = 1200 ÷5 ÷5;④1 200 ÷25 = 1 200 ÷100 ×4;⑤1 200 ÷25 = 12 ×(100÷25);⑥1 200÷25=1 000÷25+200÷25。之后,引導學生分析比較以上方法的異同,說說每種方法的優劣點,體驗蘊含的不同數學思想方法。
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主陣地,但是課堂教學也有局限性,這種局限性就是不能真實的再現生活中的數學場景。此時,就需要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通過模擬生活情景來構建數學模型,幫助學生學習、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例如,在教學“相遇問題”時,授課教師要借助多媒體演示“甲乙兩同學從學校東西兩側不同地點同時出發,相向而行,經過幾分鐘后同時到達學校”的視頻來模擬生活情境,使學生感受相遇問題中“兩個物體”“ 同時出發”“ 相向而行”“最后相遇”等關鍵術語。緊接著,在課堂上組織學生現場模擬相遇問題的場景表演,來感受相應問題的主要特征,然后用線段圖、算式、數量關系式等滲透符號化的數學思想方法、數形結合思想方法、數學模型思想方法來構建相遇問題的基本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