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紅孫
都昌縣林業局公益林保護中心,江西九江 332600
國有林場是國土安全的重要節點,是中國林業建設的核心單位之一[1-3]。建設好國有林場是發展林業的重要環節,立足自身實際,分析好自身的森林資源稟賦[4-6],根據相關要求做好森林經營的發展策略[7-9],有利于林場森林資源的保護和發展,更有利于林場的可持續發展。
國有都昌縣武山林場,位于都昌縣的東北部,武山山脈的中段,東南部與大港鎮接壤,西連蔡嶺鎮,北鄰紅光林場,屬長江一級支流——鄱陽湖的發源地之一。區位優勢重要,森林資源豐富,現有土地1146.9hm2,其中林業用地1144.1hm2、非林地2.9hm2。林業用地中有林地1138hm2,占99.47%;無立木林地2.9hm2,占0.25%。武山林場的森林覆蓋率為99.75%,林地利用率為99.47%。武山林場的有林地按森林類型劃分,純林43.62hm2,占57.5%;混交林30.73hm2,占40.5%;竹林0.86hm2,占1.13%。
武山林場商品林面積為207.16hm2,占林地面積18.06%;公益林面積為936.9hm2,占林地面積的81.69%。從面積看,水源涵養林是武山林場區域內的主要林種,其次是用材林。生態公益林和商品林結構合理。生態公益林地按事權劃分,國家級公益林地面積237.07hm2、省級公益林地面積699.83hm2,分別占公益林地總面積的25.3%和74.7%。武山林場林地按林種劃分均為水源涵養林。商品林中,一般用材林面積為201.08hm2,占97.07%;除總場場部外,各分場均有商品林分布。
從2021 年開始,武山林場從原來的差額事業單位變成全額公益一類事業單位,其功能定位是公益林保護、以生態保護功能為主,同時負責轄區內的苗圃育苗選種、技術引進、營林生產、管護培育、宣傳指導、政策咨詢等服務工作。人員經費的保障全面納入財政預算。同時管護人員由政府購買社會服務,事業經費的保障有了固定的來源。和當下資金的需求相比還是存在較大缺口,每年資金缺口在100 萬元以上。
國有林場對于森林資源的培育保護始終放在單位建設的第一位。2020 年實施國儲林項目,栽植閩楠、楓香、木荷、泓森槐共67hm2。每年中幼林及竹園撫育200hm2。搞好茶園、黃梔子山場以及竹園撫育120hm2。每年完成中幼林及竹園撫育67hm2,全面推進的森林培育工程為林場的資源稟賦打下了深厚的基礎。
在做好林場森林培育建設工程同時,森林資源的管護工作也要放在林場工作的重要位置。
森林防火、松材線蟲除治以及打擊偷盜林木、侵占林地不法行為等工作,都由專人負責。森林防火工作更是重中之重,整個林區劃分為12 個責任包干區。定期對于巡護開展情況進行核查。護林人員的巡山防火檢查,定點打卡。進山杜絕火種上山。通過強有力的資源管護手段,有力地保護了森林資源。
森林資源既要保護,也要合理利用。國有林場結合自身資源稟賦根據立地條件,開展林下經濟的各種模式。該區域的林下經濟主要有“林-菌、林-果、林-養”模式,主要產品有香菇、木耳、土雞、獼猴桃、金蟬花、靈芝等,每年的經濟產值超過300 萬元。
森林旅游也是利用森林資源的良好模式。武山林場積極利用所在地區的紅色資源,開發生態旅游,利用“黨建+”的模式,發展紅色旅游、生態旅游,每年參觀人次超過2 萬人。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是林場做大做強的一個重點之一。2010 年投資100 萬元,實施了國有林場危舊房改造項目。2018 年—2020 年投資216 萬元,實施了管護用房建設項目。維修加固管護用房5 個、新建管護用房1 個,改善了護林人員的工作生活條件,調動了護林員的積極性。2014年—2020 年利用扶貧資金改造林區公路28.9km,為森林旅游創造了良好契機。2021 年武山林場投資200 萬元,實施秀美鄉村項目,繼續打造更優良的森林旅游環境,但距離真正的全域化森林旅游還存在一定差異。
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為指導,踐行不忘綠色初心、牢記林業使命[10-12]。以森林可持續經營現代林業理論為依據,培育森林資源持續發展、森林安全有效保證、各項經營全面發展的國有林場為目標,對區域內的森林資源開展經營、保護,從多個角度全面提高森林資源總量,增強林場的綜合實力,從而確保林場的生態、社會、經濟等多種效益得到充分發揮。
到2025 年,武山林場的經營面積穩定在1146.9hm2,林地面積1141hm2,有林地面積1139hm2,林木總蓄積量提高到188598cm3,森林覆蓋率穩定在99.7%。開展森林建設,提高林分質量數量,使得林分中的結構保持基本穩定,調整林分結構、年齡結構,力爭到2030 年將現有純林的10%改造成混交林,改善林分質量。
通過不同的立地條件和森林區劃,選擇不同程度的森林資源經營手段開展分級管理。采用嚴格保護、重點保護、保護經營和集約經營這四個方面的經營管理措施,開展不同程度的森林管理措施。
嚴格保護主要是指處于江西省三尖源省級森林公園中生態保育區納入國家公益林和省級公益林的區域內僅進行適度的衛生清理,不進行采伐利用活動。
重點保護主要是指處于江西省三尖源省級森林公園中游覽區納入國家公益林和省級公益林、生態位置重要的地方公益林,開展強度低的間伐撫育、衛生伐,適當進行低強度的更新疏伐。
改善經營主要是指武山林場中的一般防護林、用材林中的天然林,推行近自然林經營、疏伐為主,通過撫育促進森林資源的增長。這是重點補植的重點區域,也是逐步補植的重點區域。
集約經營主要是武山林場中的速生豐產用材林和經濟林,采取定向培育、集約化經營管理。

表1 森林經營措施類型面積統計Tab.1 Statistical Table of Area of Forest Management Measures
根據武山林場森林資源檔案中林種區劃成果等資料數據,將武山林場具體劃分為公益林經營區和商品林經營區。公益林經營面積936.91hm2。其中,國家公益林、省級公益林的面積分別為699.83hm2、237.07hm2。商品林經營面積207.17hm2。按照森林功能區劃建設成果,實施分類經營、分區管理。
3.5.1 加強目標實施
按照指定的科學經營目標使用合理的造林手段、撫育手段經營林場,實現可持續經營。根據自身的資源現狀和森林特點,結合本地區自然資源立地特點將自身從林木采伐轉向生態保護的定位轉向成為以保護自然生態,提供生態服務為出發點的生態林場。嚴格按照經營方案,組織林場建設[7]。按照自身立地條件,有條件的調整樹種結構。近十年內計劃發展更新造林面積40hm2以上,調整的面積和樹種規劃見表2。

表2 林場撫育和補植規劃Tab.2 Forest Tending and Replanting Planning Table
3.5.2 堅持資源的保護
加強林場的森林資源保護力度,構建防火、防盜、防病蟲害的全區域防護綜合森林資源保護體系[14-15]。結合生態環境的優化和國土綠化工程打造,提升森林質量。維護林區的生物多樣性。計劃開展多項生態資源建設保護,開展各項本底調查活動,為摸清本區域的生物多樣性,做好基礎調查工作(詳見表3)。

表3 普查實施項目Tab.3 Census Implementation Projects
表3 數據的普查對于林場的今后的發展利益重大,需要借助大專院校和市級相關課題開展進一步的深入研究。
3.5.3 加強林場建設發展
按照相關文件精神,切實對區域內的低產毛竹、油茶等營造林工程項目開展項目化實施、工程化造林。對于符合林業發展基金需求的項目,積極開展申報,爭取上級建設資金,在林場范圍內開展和經營目標相適應的建設,做好區域內基礎設施的逐步提升,改善森林資源結構、提升森林質量。實施森林防火系統建設、森林有害生物監測、森林病害鑒定系統建設、生物防火林帶建設這四個項目的森林基礎建設工作。計劃開展的森林資源防護建設體系內容詳見表4。

表4 實施項目Tab.4 Implementation Projects
3.5.4 加強人才培養
林場的發展離不開人才作用的發揮。尤其是要在森林經理方面的人才開展重點培養,既要做好定期培訓提高本單位職工綜合水平,又要適時引入第三方技術人才,彌補林場建設過程中的發展需求。
3.5.5 加強公眾的參與和宣傳
林場的經營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參與,在實施過程,要處理周圍群眾的森林保護觀念,防止出現毀林現象。在植樹節、地球日等重要的宣傳節點大力開展《森林法》宣傳,使林場的建設實施有一個堅實的群眾基礎。
森林經營是林場工作的重中之重。對于建設好林場意義重大,通過實施森林撫育林種結構調整實現森林質量的進一步提升;通過一系列的本底調查,摸清林場資源稟賦,為今后的森林經營提供更加準確的本底數據;通過森林防火、有害生物監測和生物防火帶建設等一系列的建設,全面加強林場自身的生物安全和防火能力。從這三個方面全面提高林場的經營模式,使國有林場的作用和效益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