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獻興,黃秋虹,楊新東,陳流保,黃清華,葉佳慧,謝梅英
1.廣東翁源青云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廣東韶關 511100;
2.廣州大美自然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廣東廣州 510520;
3.廣東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廣東廣州 510520
生物多樣性是地球全部生命體經幾十億年發展進化的結果,包括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1]。生物多樣性作為生物圈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2]。然而,隨著社會發展、人口數量和人類活動的不斷增長,全球生物多樣性遭受嚴重的破壞[3]。生物多樣性調查能夠及時監測生物動態變化、發現生物危險因素,為生物資源保護、環境評估和生物資源利用提供重要信息[4]。
兩棲動物是生物圈重要組成群落之一,在動物進化中發揮重要地位[5]。由于兩棲動物對生態環境的細微變化反應靈敏,且兩棲動分布廣泛和棲息環境多樣,因此,兩棲動物常被作為環境健康的重要指示物種,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監測環境變化的作用,并可以客觀反映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6]。因此,兩棲動物資源調查和監測野生動物資源保護的基礎工作,對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物資源利用有重要意義。
廣東翁源青云山省級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青云山保護區)是華南地區重要森林和濕地生態系統,但目前未見任何關于青云山保護區范圍內兩棲動物的研究報告。因此,對青云山保護區兩棲動物資源展開科學考察,以期為保護區和華南地區兩棲動物資源保護策略制定和提高保護區科研管理水平提供數據支撐。
青云山保護區位于廣東省翁源縣東南部,地理坐標為24°14′22″N~24°21′45″N,114°07′50″E~114°17′25″E,面積7359.0hm2。保護區西部和北部與翁源縣龍仙鎮交界、東南部與新豐縣毗鄰、東部與連平縣接壤。主要保護對象以水鹿(Cervus equinus)、斑林貍(Prionodon pardicolor)和虎紋蛙(Hoplobatrachus chinensis)為代表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物種及其棲息環境,及仙湖蘇鐵(Cycas szechuanensis)等國家重點保護的植物物種及其生境,屬于“自然生態類”中的“森林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
調查時間為2022 年6 月—2022 年10 月,根據兩棲動物的生活習性,結合青云山保護區的生態環境特征,選取10 條1000m~2000m 不等長度的路線為固定樣線,樣線涵蓋了溪流、灌草叢和農田等不同生態環境類型(表1)。以2km/h 的步速在兩棲動物活動高峰期(20:30—21:30)行走樣線,樣線寬10m~20m,每條樣線至少重復4 次。樣線調查過程中的記錄信息包括:兩棲動物種類、數量、影像資料和生態環境因子。對野外無法辨認的兩棲動物進行影像資料收集,以便后續鑒定。

表1 青云山保護區兩棲動物調查樣線Tab.1 Survey Line in Qingyun Mountain Nature Reserve
兩棲動物物種鑒定依據《中國兩棲動物檢索及圖解》[7],個體識別鑒定參考《中國動物志兩棲綱(中卷)無尾目》[8]和《中國兩棲動物及其分布彩色圖鑒》[9]。兩棲動物物種區系組成參考《中國動物地理》[10],兩棲動物種名使用及瀕危等級確定參考《中國脊椎動物紅色名錄》[11]。相關鑒定結果邀請華南農業大學的動物學家幫助審核,以確保鑒定的準確性。
2022 年6 月至2022 年10 月在青云山保護區共觀測到兩棲動物19 種,均隸屬于無尾目,共6 科。其中,蛙科最多,共有6 種,占兩棲類動物總數的31.58%;其次為姬蛙科5 種,占兩棲類動物總數的26.31%;叉舌蛙科4 種,占兩棲類動物總數的21.05%;樹蛙科2 種,占兩棲類動物總數的10.53%;角蟾科和蟾蜍科各1 種,均占兩棲類動物總數的5.26%(表2)。

表2 青云山保護區兩棲動物物種名錄Tab.2 The Checklist of Amphibians in Qingyun Mountain Nature Reserve
在青云山保護區分布的19 種兩棲動物中,陸棲-靜水型最多10 種,占比52.6%;其余依次為流溪型4 種,占比21.1%;靜水型3 種,占比15.8%;樹棲型最少,僅有2 種,占比10.5%(表3)。

表3 青云山保護區兩棲動物生態類型Tab.3 The Ecological Types of Amphibians in Qingyun Mountain Nature Reserve
在中國動物地理區域上,青云山保護區屬于東洋界。統計發現,東洋界種類調查分析19 種,占比100%。在19 種東洋界種類中,主要為華中和華南區共有種類達16 種,占比(84.2%);其余為華南區種類3 種,占比(15.8%)(表4)。總體看來,保護區均為東洋種,尤其以華南區與華中區共有種為顯著優勢的區系特征,具有明顯的亞熱帶特色。

表4 青云山保護區兩棲動物區系組成Tab.4 The Amphibian Fauna Composition in Qingyun Mountain Nature Reserve
青云山保護區包括國家Ⅱ級保護動物1 種,為虎紋蛙(Hoplobatrachus chinensis);國家“三有”保護動物18 種(表2)。
兩棲動物不僅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在維持生態系統穩定過程中發揮重要調控作用。該次科學考察系統地調查了青云山保護區兩棲動物資源現狀,補充了青云山保護區生物多樣性資料,為保護區和華南地區兩棲動物管理和保護提供了數據支持。與保護區前期科學考察記錄數據相比,該次調查新增3 種兩棲動物物種,分別為:花臭蛙(Odorrana schmackeri)、沼水蛙(Hylarana guentheri)、小弧斑姬蛙(Microhyla heymonsi),約占該次兩棲動物調查物種總數的15.79%;反映保護區在動物保護方面取得的良好效果,另外隨著保護區科學考察工作的不斷開展,將會有更多的物種被發現。
雖然保護區設立很大程度上保護了野生動物,但保護區內野生動物仍面臨一些威脅。該次科學考察期間項目團隊發現,保護區內仍藏匿少量的捕獵籠具;此外由于保護區面積廣闊且周邊村落遍布,保護區仍存在牛羊散養現象,村民也偶有上山獵捕行為,對區域內野生動物的生存繁衍產生威脅,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保護區生態環境。
為更好的保護青云山保護區動物資源,提高保護區科研管理水平,結合該次科學考察結果,提出以下4 點針對性建議:(1)組建天地空一體巡護網絡,預防保護內偷獵盜獵和放牧等違法行為,減少人為因素對保護區生物多樣性的破壞。(2)通過多平臺(網絡短視頻和宣傳冊)、多標識(宣傳牌和警示語)和多地點(社區和學校)的科普宣講及自然教育活動,樹立尊重自然和保護自然的科學意識。(3)根據野生動物生活習性設立相對的監測樣線,并持續開展調查監測工作。(4)針對特有物種和受脅物種開展專項調查,形成調查、管理和科研的協同保護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