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波 陳冰慧 虞愛娜 徐純



摘 要:本文對國內歷年的標準實施效果評價文獻進行研究,對相關的重要政策文件、部分組織實施工作情況和標準制修訂進行了介紹,并以數據分析和綜述相結合的方式對標準實施效果評價的研究發展趨勢、研究內容、涉及領域等進行了分析,希望為開展標準實施效果評價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標準,實施效果,評價,綜述,分析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3.20.001
0 引 言
標準化有助于提高產品質量、服務水平、消費者權益保障水平,有助于改善行業規范化程度和市場競爭力,有助于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標準實施效果評價是標準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客觀的標準實施效果評價可以推動標準化進一步完善,通過分析和解決標準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不斷改進標準制定、應用和管理,提升標準化質量和水平,促進標準化效益最大化。許多標準化工作者或學者研究標準實施效果評價的方法與技術等,并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果。本文對國內歷年的標準實施效果評價研究進行分析,對相關的政策文件、部分組織實施工作情況以及標準實施效果評價的研究發展趨勢、研究內容、涉及領域等進行分類綜述與分析。
1 政府積極引導和組織實施評價
1.1 政策引導與支持
國家對于標準實施效果評價的重視不斷提升與加強,自2015年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以來,多個標準化重要文件提及開展標準實施效果評價(估),引導建立標準實施、監督、反饋、評價機制。2 015年至2 0 21年4個標準化重要文件對于標準實施效果評價的建設目標和要求均有明確指示(見表1)。
1.2 政府組織與實施
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行業行政主管部門、地方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等積極組織開展標準實施效果評價的試點或評價工作,如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在山東、浙江等地組織的標準實施效果評價試點,交通運輸部、水利部等組織的標準實施效果評價,浙江省、安徽省等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組織的標準實施效果評價等等(見表2)。
1.3 標準制定與發展
標準實施效果評價的國家標準可以追溯到1983-1984年,當時制定了GB/ T 3533.1-1983《標準化經濟效果的評價原則和計算方法》、G B / T3533.2-1984《標準化經濟效果的論證方法》、GB/T3533.3-1984《評價和計算標準化經濟效果 數據資料的收集和處理方法》3份國家標準。GB/T 3533.1、GB/T 3533.2經過2次修訂形成2017版的GB/T 3533.1《標準化效益評價 第1部分:經濟效益評價通則》,規定了評價、計算和論證標準化經濟效益的原則和方法[5],GB/T 3533.2《標準化效益評價 第2部分:社會效益評價通則》規定了標準化社會效益的評價原則和評價過程[6]。個別行業或地區也制定了標準實施效果評價的行業標準或地方標準,如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的《供銷合作行業標準實施效果評估準則》(2021年),山東的《養老服務標準實施效果評價指南》(2019年)等。
2 國內研究情況的分析
2.1 數據來源情況
基于中國知網數據庫,以“標準*實施效果評價”“標準*實施效益評價”“標準*實施效果分析”“標準*經濟效益”“標準*社會效益”“標準*生態效益”等十多個關鍵詞獨立搜索、匯總、去重等,截至2023年5月2日,查找到的結果有1280 0多條,發現很多內容與標準無關,再次通過“標準”關鍵詞過濾降至1200多條,經人工篩選后保留與標準實施效果評價相關度較高的361份文獻資料作為研究數據。
2.2 按評價研究的時間區分
標準實施效果評價的研究時間更加久遠,多份文獻提及評價研究的時間為上世紀80、90年代,根據此次文獻資料的搜集,1974年《標準化的技術經濟效果》[7]一文,從宏觀角度介紹了前蘇聯、日本、法國以及美國對于標準化的重視程度以及標準化所帶來的經濟效益;1980年,陳志[8]的《論證鐵路長途通信電纜標準化的技術經濟效果》一文,通過系列標準中的數(字)模(擬)綜合電纜的研制與試點,前后數據對比分析,有效驗證了實施標準所帶來的材料成本節約等。
標準實施效果評價的研究成果對象發生轉變,從“經濟效益”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再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發生轉變,早期的標準實施效果評價研究主要是以企業為主,以技術經濟效益研究為主要對象,在所分析的361份文獻資料中,僅從單一經濟效益角度研究的文獻有170份,占比約47.1%,到目前為止,單從經濟效益研究的文獻仍然比較常見;而標準實施效果評價(包含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還包括生態效益),有191份,占比約52.9%。
標準實施效果評價的研究熱度越來越高,以2015年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的關鍵時間節點為分界線,從圖1中可以看出,2015年之前關于標準實施效果評價的研究文獻數量年均不超過5.4份,而從2015年至2022年,研究文獻數量年均超過21份,從兩個數據的對比可以看出后者是前者的近4倍左右,可見2015年之后對于標準實施效果評價的研究重視度與熱度明顯提升,而且是一個逐漸提升的發展趨勢。
2.3 按評價研究的內容區分
標準實施效果評價的研究內容也是各有不同,有宏觀標準總量貢獻效果評價,也有個體標準微觀效果評價,而微觀效果評價研究內容有綜合性的也有個體性的,綜合性的方方面面的內容都涉及,個體性的只關注評價方法或者評價指標體系等單獨內容。關于宏觀方面的,如張宏[9]通過企業、行業、國家三個層面,對國內外標準化經濟效益的貢獻率進行了對比,直觀地展現標準化對經濟的重大貢獻;江平[10]建立了長三角區域標準實施效益分析多元線性回歸模型,開展長三角區域標準實施效益評價研究。關于微觀方面的,(1)綜合性類。李軍[11]從評價對象、評價時間、評價主體、評價體系、評價方法等方面進行梳理,分析標準實施效果評價工作機制、評價體系和方法、理論研究3個方面問題,提出了改進路線圖;計雄飛[12]分析了標準實施效果評價研究和工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界定標準實施效果的內容,確立評價原則,探討標準實施效果評價的步驟和方法。(2)工作方法類。宋毅[13]對標準實施評價方法進行概括總結,提煉出能夠定性定量進行評價的一套方法,對評價內容和流程進行詳細闡述。劉春霞[14]以《室內裝飾裝修材料 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釋放限量》國家標準為例,開展標準實施效果評價的模式及方法研究。(3)評價方法類。侯韓芳[15]以《藏香》地方標準為評價對象,基于模糊綜合評價法開展評估指標體系構建、權重計算、數據采集、專家評價等標準實施效果評價。(4)評價指標體系類。梅慧[16]基于標準化工作的實踐需求,探索了標準實施效果基礎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原則、總體框架、共性指標、數據采集與分析方法。評價研究內容不僅包括上述所列內容,不論在宏觀還是微觀方面,基于原理、方法、角度等的不同還有很多細化可分的內容。
2.4 按評價對象的范圍區分
對于標準實施效果評價的研究,從評價對象來看主要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研究是沒有具體的評價對象標準,直接從標準實施或標準化角度研究,可以理解為“通用型”評價對象,有157份,占比約43.5%。“通用型”評價對象還可細分為2類,一類是完全的通用型,不涉及任何具體的領域,只是單純地從標準出發開展標準實施效果評價研究;而另一類則是以某一領域的標準為研究對象,研究時結合領域特點開展評價研究,如化工行業、交通行業等。另一部分研究有著具體的評價對象標準,按標準范圍可分為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團體(或聯盟)標準、企業標準,有204份,占比約56.5%,比通用型評價對象高了13%。
從圖2中可以看到,國家標準、地方標準、企業標準是標準實施效果評價研究的主要評價對象,而對于評價對象研究數量最多的企業標準也存在一個轉變過程,由于從80年代起,多以經濟效益為主要研究對象,所以統計數據中企業標準獨占鰲頭,如宜景國[17]從制定與執行企業標準出發,討論產量的提高、成本的降低、利潤的增長。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從文獻數量觀察,近些年企業標準實施效果評價的研究較早期數量明顯減少。國家標準作為評價對象,以強制性國家標準居多,推薦性國家標準占少部分,如李亞敏[18]的標準實施效果評估方法就是以GB 18093強制性國家標準《航海日志》為例開展研究的,這一現象也正好符合新《標準化法》建立強制性標準實施情況統計分析報告制度的要求。地方標準作為評價對象也是主要研究對象之一,如馮曹沖[19]以嘉興《民間信仰活動管理規范》地方標準實施績效評價工作為例,對標準評價方法系統分析,構建評價方法模型開展標準實施績效評價。國際標準、團體(或聯盟)標準作為評價對象的研究,比上述國家標準、地方標準,屬零星少數,如李文英[20]立足城市軌道交通團體標準特點,開展標準實施效果評價研究,確定了標準實施評價的原則,提出定性和定量的評價指標和評價模型等。
2.5 按評價涉及的經濟行業區分
對于標準實施效果評價的研究,從評價涉及的經濟行業領域來看,主要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研究同樣是沒有涉及具體領域,直接從標準實施或標準化角度研究,可理解為“通用型”,有85份,占比約23.5%;另一部分研究涉及的領域按GB/T 4754—2017《國民經濟行業分類》 國家標準進行分類,發現研究中C類制造業占絕對優勢,有144份,占比約39.8%,上述兩項已經占了六成之多。
從圖3中可以看到,其余的132份標準涉及的領域中,A類農、林、牧、漁業占多數,如葉青[21]構建了農業標準實施效果評價指標體系,運用層次分析法及專家打分法確定各指標權重,建立起綜合評價模型。D類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E類建筑業、N類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等在同一個數量范圍(10至20之間),如孫充勃[22]結合配電網規劃設計標準的實際情況構建了標準實施效果評價體系,采用模糊層次分析法對標準的實施效果進行評價。B類采礦業、R類文化、體育和娛樂業、I類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等在同一個數量范圍(2至10之間),如由文華[23]將體育場地使用要求及檢驗方法標準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德爾菲法和層次分析法構建了我國體育場地標準實施效果評價體系開展評價研究。
3 結 語
文中對標準實施效果評價的研究發展趨勢、研究內容、涉及領域等進行了綜述與分析,但標準實施效果評價涉及的內容不止于此,如評價主體、評價程序、評價方法、評價指標體系等未能在文中一一詳細綜述與分析。從文中可以看出標準實施效果評價的研究熱度越來越高,研究內容和涉及領域等也越來越廣泛,隨著國家政策文件的引導和推動,標準實施效果評價的研究與應用將穩步發展,從而推動標準化自身能力的提升與標準化效益的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