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琳


摘 要:本文通過基于數字化養老服務場景的智慧適老化改造,構建以居家、社區、機構等各類為老服務資源的全場景數字化養老服務體系,打造數字化融合式養老模式,實現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三大養老場景的創新應用。
關鍵詞:智慧適老化,數字化,養老服務體系,標準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3.20.006
1 老齡化加深背景下的養老困境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到2 0 2 0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26,402萬人,占總人口的18.7%。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19,064萬人,為總人口的13.50%[1],成為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個老年人口超過2億的國家。“十四五”期間,預計我國老年人口將超過3億,我國社會面臨著從輕度老齡化進入到中度老齡化的嚴峻挑戰[2]。
我國已經邁入老齡化社會,老齡化社會中養老已然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當前互聯網智能技術呈現生活全場景應用,數字化也逐漸滲透到養老領域。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智能硬件等產品在養老服務領域深度應用,促使數字化養老院智慧養老場景變為現實。《關于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9〕5號)提出:“持續推動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拓展信息技術在養老領域的應用,制定智慧健康養老產品及服務推廣目錄,開展智慧健康養老應用試點示范”。《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國辦發〔2020〕45號)指出:“要聚焦涉及老年人的高頻事項和服務場景,堅持傳統服務方式與智能化服務創新并行,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貼心、更直接的便利化養老服務”。數字化養老服務已成為我國智慧養老產業發展新趨勢。
近年來,我國在數字化養老方面做了許多嘗試和探索:北京市建設統一的智慧養老信息平臺;杭州建設15分鐘居家養老圈;成都錦江區建設“長者通”呼叫救援中心;上海普陀區建設“一網兩圈十站”的智慧養老服務模式;濟南建設山東第一家智慧養老信息中心[3]。這些嘗試為我國智慧健康養老的發展積累了諸多經驗。但是目前我國智慧健康養老仍處于探索階段。還存在很多問題,比較典型的是:
(1)信息化建設不完善
數字化養老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撐,養老服務信息平臺是數字化養老實現的前提和基礎載體。信息平臺數據包括社區居家老人的基本信息、提供技術與養老服務的企業信息等相關數據應在政府部門、服務商、醫院和地區間共享,但目前各地區數字化養老服務平臺的建設進程比較緩慢,多數在街道一級,缺乏統一的平臺規劃,政府主管部門之間、政府主管部門與服務提供商、用戶之間缺乏信息的有效對接。
(2)缺乏統一標準
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目前尚未形成統一的服務、質量控制、風險預防、信息互聯等標準,出臺的社區居家智慧健康養老的規范實施細則,較少涉及數字化養老服務信息平臺如何建設、運營商如何加入、信息技術與養老服務怎樣融合等多種問題。
(3)產品和服務供需失衡
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缺乏規模經營,服務零散,服務內容多集中在助餐、助醫,少有涉及生活照料、醫療保健以及精神慰藉、文化娛樂方面,且智慧健康養老相關產品的用戶體驗感較低、智能設施設備閑置率較高。
2 數字化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迫在眉睫
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明確了“十四五”時期推動數字經濟健康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關于數字化養老,《規劃》提出“提升社會服務數字化普惠水平。充分運用新型數字技術,強化就業、養老、兒童福利、托育、家政等民生領域供需對接,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
近年來,隨著我國城市“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互聯網+”與養老服務的深度融合發展已經成為改造傳統養老產業,推動養老服務向數字化、智能化方向發展的重要動力。當前,我國養老服務發展面臨著社會認知度低、經濟支撐弱、專業人才缺乏、服務體系不健全等諸多困境,而“互聯網+”與養老服務的深度融合發展將會為這些難題的解決提供新的工具和思路。
智慧健康養老行業隨著社會老齡化不斷深入正在不斷完善和升級,目前針對智慧健康養老這一領域建設多數處于茫然和單一,不能形成整體規劃。平臺和運營,運營和服務之間無法進行協同工作。據相關報告,預計2040年我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超過20%,進入超老齡化社會。屆時傳統養老模式將無法應對,此間智慧健康養老將會不斷涌出,數字化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迫在眉睫。
3 數字化養老服務體系構建
通過構建以居家、社區、機構等各類為老服務資源的全場景數字化養老服務體系為基礎,圍繞“托底有保障、大眾得普惠、高端可滿足”的目標,將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有機結合,協助各級政府構建集政府監管、運營服務和產業發展為一體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提升區域養老服務能力,實現區域養老事業與產業高質量發展。
3.1 基于數字化養老服務場景的智慧適老化改造
研究各類智能化設備(智慧健康養老產品)在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三大養老場景中的數字化創新應用,其重點在智慧養老院(養老機構智慧化)和智慧適老化改造(智慧家庭/社區養老床位)建設。
智慧養老院(養老機構智慧化)建設,以智慧場景建設為核心內容,形成集管理、服務、運營為一體的綜合性服務內容,實現養老機構信息化管理、康復護理、生活照護、健康預警、親情互動等多位一體、互聯互通的管理模式,為機構服務提質增效。
智慧適老化改造(智慧家庭/社區養老床位)建設以滿足健康與安全監護需求為基礎,打造社區居家養老核心場景。通過智慧化評估體系,制定個性化改造方案,把專業化的養老照護服務延伸到家庭,為失能、半失能等老年人提供專業照護、遠程監測等養老服務,實現對居家老年人的健康和安全管理,促進居家、社區、機構養老融合發展。
3.2 數字化養老服務體系構建與應用
構建數字化養老服務體系,是指通過“1+2+3”(運營數據和業務數據能夠進入一個統一平臺,供政府進行監管,形成政府監管體系、市場運營體系、服務體系于一體的數字化養老服務體系)的方式,實現養老服務資源整合、平臺共享、數據互通。各體系關系如圖1所示。
3.2.1 政府監管體系
依托省、市、縣級智慧養老平臺,建立務實、便捷、高效的智慧養老監管體系,以“多維健康養老服務監控”為切入點,通過數字化驅動養老建設發展。平臺通過多維度健康養老服務監控,實現服務資源的統一監管指揮,在此基礎上,平臺還將建立多部門服務聯動機制,引導各類為老服務資源提升服務效能,推動智慧養老服務走上標準化、產業化發展路線。
3.2.2 市場運營體系
以智慧養老院和智慧養老服務綜合體(智慧老年用品租售中心、智慧養老健康服務中心、智慧養老信息服務中心)為基礎,構建起市場運營體系。利用運營管理平臺,可以實現對服務管理的監督,并展開數據分析,對服務開發方向進行決策。為以健康醫療解決方案為基礎的產品供應體系,以生活服務為核心的屬地化養老服務供應體系,以智能產品為基礎的供應體系提供支持保障。
3.2.3 養老服務體系
構建數字化養老服務場景,依托各類智能化設備(智慧健康養老產品)、移動互聯網技術和管理信息系統,對老年人展開健康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監控,實現與養老數字化運營平臺的自動化對接,有效破解傳統養老模式存在的缺陷,打造數字化融合式養老模式,實現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三大養老場景的創新應用,為老年人提供醫、食、住、行、樂等各類養老服務,實現養老服務“托底有保障、大眾得普惠、高端可滿足”。
4 重要技術標準研制
在基于數字化養老服務場景的智慧適老化改造以及數字化養老服務體系構建與應用的基礎上,總結歸納關鍵性研究因素,進行指標化和標準化,形成相關行業和地方標準。
積極申報智慧健康養老數據互聯互通方面的行業標準,主要解決居家、社區、機構等不同數字化養老應用場景中智慧健康養老產品數據互聯互通的問題。數字化養老從搭建平臺開始,同時需要配合智慧養老產品(終端)相關的硬件才能實施。但是,目前市場上同時能夠提供全套解決方案的供應商并不多,因為各種智慧化系統之間都存在著各自的獨立性,并沒有一個行業標準來統一規范,同時由于缺乏相關的行業規范和標準,使得其難以在市場上得到統一應用。通過研制相關行業標準,打破平臺壁壘,解決居家、社區、機構等不同數字化養老應用場景中智慧健康養老產品數據互聯互通的問題。標準擬對數據互聯互通的基本要求、數據互聯互通、數據交換方式、數據管理要求等進行規范,適用于指導智慧健康養老終端產品和服務平臺在機構、社區、居家養老場景下的互聯互通。
積極申報數字化養老相關安徽省地方標準,制定智慧養老場景設備管理相關地方標準《智慧養老場景設備管理規范》,主要規定智慧養老場景設備的基本要求、適老化要求、隱私保護、場景要求等內容,適用于各種智慧養老場景設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