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燦


摘 要:本文通過分析標準在裝備工業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以及企業標準化工作現狀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企業標準化工作融合綜合標準化的方法:建設柔性的企業標準系統,確立各類標準立項論證控制方法、標準綜合體制定過程及質量控制、實施評價與改進措施,為改進企業標準化工作,促進裝備制造的健康快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關鍵詞:標準,綜合標準化,企業標準系統,控制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3.20.010
0 引 言
標準是推動產業發展和質量管理的核心要素和重要依據,是裝備制造技術上臺階、上水平、提高競爭力的重要手段。隨著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迫切需要建立一個從技術的跟隨向技術領先和產業主導的轉變,其中技術標準的支撐作用尤為重要。另一方面,市場競爭讓企業更加注重產品多樣化、技術多元化,對企業標準及由企業標準構成的標準體系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融合綜合標準化方法改進企業標準化工作,對原有企業標準體系進行重新構建,研究建立科學、適用性和可操作性強的企業標準系統,并對系統進行過程控制和監督實施,有效發揮標準在企業中的重要作用。
1 標準化工作現狀
1.1 企業標準體系及作用
目前企業標準化工作重點是按企業標準制定指標要求分解到各相關單位,然后各相關單位按分解的指標數量結合實際工作上報標準制定項目,標準化主管部門將各單位標準項目匯總整理后制定計劃完成標準編制任務。根據企業產品研發及生產的特點,通過多年的積淀形成企業標準體系,其作用如下:
(1)方便技術人員在型號研制各階段的工作中進行查閱及應用,保障型號產品符合研制標準化各項要求,為產品狀態鑒定、工藝定型等型號研制工作和型號標椎化工作提供技術基礎支撐。
(2)為國家、行業標準申報、制定提供參考依據,為企業標準編制服務。
1.2 存在的問題
雖然建立了一個看似面面俱到的企業標準體系,但是整個體系缺乏整體性、目的性、成套性、敏感性,體現在如下方面:
(1)長期以來企業標準化工作以制定標準數量作為主要考核目標,而對標準制定的管理不到位,缺乏整體規劃和系統性。
(2)指標任務永無止境,企業標準化工作便始終集中精力積累標準。標準越定越多,工作越來越辛苦,但是由于標準制定偏離了實際需要的方向導致標準體系發揮的作用和效果不明顯。
(3)由于標準體系陳舊、龐大,其功能是模糊和抽象的,也難以實施監督、反饋和改進。
2 改進方法和要求
2.1 目標
結合企業標準化工作的重點內容,研究如何將綜合標準化方法和傳統標準化方法結合起來建設企業標準系統,以適應市場競爭環境下的柔性標準化系統的需求。
2.2 綜合標準化方法
綜合標準化是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產物,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的,抓住那些企業重大項目、技術難題、關鍵要素作為企業標準化的主攻方向進行整體標準化。
(1)推行綜合標準化方法,是要把企業標準化與型號項目、重大課題相結合,深入其中制定出科學、適用的標準去解決企業的難題。綜合標準化具有目標性、系統性、整體最佳性、協調性等特點,工作重點是建立標準綜合體,能有效克服標準體系的剛性。單個標準綜合體自成體系,是一個個小的系統,是隨同項目的變化而變化的動態系統。
(2)當今的市場競爭,要求企業管理、制造系統快速響應。建立柔性的標準系統,是為企業應對市場競爭發揮作用的前提。綜合標準化方法具備的特點正是這種柔性標準系統建立的必備方法。這種柔性體現在確定綜合標準化對象及其所達到的目標上。經濟性準則是選擇綜合標準化對象的決定性準則,圍繞綜合標準化對象需要達到的目標建立技術標準或一組技術標準,再以這項(組)技術標準為主線制定所需制定的相關標準,進而形成一個標準綜合體。一個標準綜合體中的每一個要素都是經過系統分析、目標分解,建立目標保證系統。這種成套制定標準的方法相當于按需求(訂單)生產,每套標準都是為特定的用戶服務,以令特定用戶滿意為目的;而常規的標準化相當于庫存生產,用戶需要的時候便發揮出價值和作用,沒有用戶便積壓[1]。
2.3 構建標準綜合體
綜合標準體的對象確立以后,梳理其相關要素,按照標準化對象和相關要素的內在聯系形成協調的成套標準,這些標準之間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既定目標。標準綜合體構建方法見圖1。
2.4 建立企業標準系統
應用綜合標準化方法對原有企業標準體系進行重構,建立企業標準系統。可把企業標準系統分為標準信息庫和標準綜合體兩個層次。
(1)傳統標準化工作沉淀形成的標準為標準信息庫,是企業標準化的基礎。標準信息庫可分為兩類,一類是與企業標準化工作相關的法律、強制性標準、各級基礎標準、用戶要求和企業的標準化規定,這些是企業標準化必須遵守的文件,也是制定其他標準的依據,稱為“基礎性文件”;另一類是企業的標準積累,包括通用標準和可選標準,可按標準性質和層級關系分類存儲,稱為“備用標準”[2]。
(2)標準綜合體是企業標準系統的核心部分,它們是以解決實際問題而存在的一個個模塊,是隨項目而形成的,是企業標準化關注的重點。每個標準綜合體又是由綜合標準化對象標準及其相關要素的標準組成。
3 過程控制
3.1 立項論證控制
3.1.1 單項企業標準
標準化主管部門組織建立企業標準化專業組,并完善專業組專家庫。企業標準由公司各相關單位根據設計、生產及管理過程中的實際需求于年初向標準化主管部門提出標準編制項目明細和標準項目建議書。標準化主管部門組織各專業組統一評審并根據企業標準制修訂需要和輕重緩急制定年度標準編制計劃。
3.1.2 標準綜合體
標準綜合體即成套標準構成的體系,其立項應綜合考慮企業各類產品、過程和服務。標準綜合體項目的立項宜由科技規劃人員向項目負責人提出后報標準化主管部門,標準化主管部門組織相應專業組評審后立項。
3.1.3 國家及行業標準
通過建立企業標準及標準綜合體,把產品各相關要素建成一個有機整體,提高了產品的質量和競爭力,也為國家及行業標準申報項目提供源源不斷的素材,為取得行業標準制定者的地位奠定了堅實技術基礎。標準化主管部門組織專家組討論,從企業標準系統里提煉出成熟度高的素材,牽頭負責標準項目的論證、上報,獲批后與公司簽訂合同后立項。
3.2 制定過程控制
整體立項的標準綜合體因為是一個小系統,涉及標準范圍廣,需要周密策劃,制定過程相對復雜。計劃項目確立以后,我們需要成立項目組并擬訂項目總目標。通過分析研究繪制出綜合標準化對象及其相關要素之間的關系圖,將總目標分解為各相關要素目標,進而編制出標準綜合體規劃。標準綜合體包括為實現項目總目標需要制定和修訂的全部標準。最后將全部標準按工作計劃編制完成,經過標準化主管部門組織審查、編號再通過批準發布。
3.3 質量控制
標準作為特定形式的技術文件,為了便于編寫、審查、交流和使用,各級各類標準都有國家或行業規定的對應編寫方法。標準的編寫方法是指標準內容的敘述方法、編排方式和各種圖表、注釋的表達方式等。標準編寫是否符合國家或行業標準要求,關系到標準的貫徹實施,標準之間的交流。保障標準編寫質量應做好如下工作:
(1)標準化人員需要對標準進行分類,即分為產品標準、設計標準、工藝標準、試驗標準、代碼標準等,這些不同類別的標準均有不同的編寫方法。
(2)標準化人員學習并掌握最新標準編制標準,開展新標準宣貫培訓,培訓重點內容為:各類型標準編寫的原則、要求及格式;各類型標準內容的組成;標準文字、公式、量和單位等元素的表述;標準涉及的抽樣、安全性、可靠性、電磁兼容性等技術知識;標準編寫的工作程序等。普及企業標準化基礎知識、指導技術人員怎樣提煉標準化對象、怎樣搭建標準內容章節框架、怎樣描述標準文本技術要求等。
(3)為了更好地控制標準各個階段的編制過程,運用信息化信息平臺作為支撐,完成了標準制修定信息化流程的梳理、定制,將標準編制過程的標準立項、征求意見稿、征求意見及標準審查會議、報批稿等階段信息化,使得企業標準的編制更加透明、規范、高效,過程數據實時跟蹤處理和保存,起草人和標準化人員的編制審核工作更加便捷[3]。
4 標準體系化實施、評價與提升
4.1 體系化實施
圍繞具體項目建立的標準綜合體,在項目實施的全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作為保證項目目標實現的工具,需隨著項目的改進而改進。綜合標準體的實施需建立標準體系化實施模式,即建立綜合標準體實施方案、標準宣貫培訓,推動技術標準與日常業務工作精準對接,推進技術標準與現場運行規程、作業指導書、試驗報告、測試報告相互對應。
4.2 評價與提升
評價和應用主要是考核標準綜合體運行的效果,按照“所有層級全覆蓋、典型環節全覆蓋、評價對象全覆蓋、重要問題全覆蓋”的原則,制定《技術標準實施評價細則》,從領導重視程度、組織工作有效性、標準實施及時性、正確性、員工參與度等方面評價其是否達到了預定的目標。如果達到,可予驗收,如果沒有達到則應查找原因、總結改進,必要時需要重新擬定目標和規劃,直到滿意方予驗收。
5 結語
將綜合標準化方法融入企業標準化工作中,結合傳統標準化工作方法建立柔性企業標準系統,并在標準立項論證控制方法、標準的制定過程及質量控制方法和實施監督等方面進行過程控制,探索適合于裝備制造業的標準化之路。用靈活、實用的小型標準綜合體去解決企業的難題,發揮標準化工作在企業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