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茹 徐婷 李炎華


摘 要:GB/T 1.2-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2部分:以ISO/IEC標準化文件為基礎的標準化文件起草規則》于2020年11月19日發布,2021年6月1日起實施。為了更有效地理解和實施GB/T 1.2-2020,對該標準的起草過程進行了簡介,對GB/T 1.2和GB/T 20000.2、GB/T 20000.9之間的差異進行對比和分析,對新版標準的實施提出建議。
關鍵詞:GB/T 1.2-2020,采用國際標準,差異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3.20.024
0 引 言
隨著中國標準化事業不斷向前發展,采用國際標準(以下簡稱采標)工作經歷了不同的歷史階段,在不同的時期均被賦予了重要的使命,不僅成為推動我國進出口貿易發展的重要技術橋梁,也是我國經濟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采標工作開展之初,是為了提高我國產品質量和技術水平。中國加入WTO后,采標的目的更多是為減少技術性貿易壁壘和適應國際貿易。《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提出,我國的標準化工作要由國內驅動向國內國際相互促進轉變,以標準促進高水平開放;要深化雙多邊國際交流合作,加大采用國際標準力度,大力推進中外標準互認,構建與國際標準兼容的標準體系。隨著標準化國際合作的深入拓展,互利共贏的國際標準化合作伙伴關系更加密切,標準化人員往來和技術合作日益加強,標準信息更大范圍實現互聯共享,我國標準制定透明度和國際化環境持續優化,國家標準與國際標準關鍵技術指標的一致性程度大幅提升,國際標準轉化率達到了85%以上。
我國標準化文件主要使用兩種起草方法:一是自主研制起草;二是等同或修改采用國際標準。隨著GB/T 1.2-2020的實施,我國的采標方式則限定為以ISO/IEC標準化文件為基礎起草國家標準。
我國將ISO/IEC 指南 21-1:2005和ISO/IEC 指南 21-2:2005修改采用為GB/T 20000.2-2009和GB/T 20000.9-2014。這兩個國際標準化文件也是各國以ISO/IEC標準化文件為基礎起草國家標準化文件的指南。它們對指導以國際標準化文件為基礎起草我國標準化文件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隨著標準化實踐的發展、標準化理論研究的深入以及知識產權意識的提高,亟需對原文件中規定的內容進行調整,以便適應新的發展變化。首先,為了嚴格遵守ISO/IEC規定的規則,避免版權糾紛,需要對文件適用的我國標準化文件,以及起草所依據的國際標準化文件的范圍進行調整:將適用的我國標準化文件嚴格限定為國家標準化文件;將依據的國際標準化文件確定為 ISO/TEC標準化文件。其次,從指導我國國家標準化文件起草的實際出發,需要將GB/T20000.2和GB/T 20000.9整合修訂為一個標準化文件,并進一步調整文件的結構,完善文件的內容。
為保證在采用國際標準起草我國標準時與ISO/IEC標準化文件起草規則相協調,適應國內外相關標準的新變化,促進我國國際貿易和交流,GB/ T1.2-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2部分:以ISO/IEC標準化文件為基礎的標準化文件起草規則》代替GB/T 20000.2和GB/T 20000.9,于2020年11月19日發布,2021年6月1日實施。
1 標準簡介
GB/T 1.2-2020代替GB/T 20000.2-2009《標準化工作指南 第2部分:采用國際標準》和GB/ T20000.9-2014《標準化工作指南 第9部分:采用其他國際標準化文件》,以GB/T 20000.2-2009為主,整合了GB/T 20000.9-2014的內容。全文共8章,4個附錄,主要技術內容包括:一致性程度和雙編號、總體原則和要求、起草步驟、要素和附錄的編寫。
GB/ T 1.2-2020是在參考ISO/ IEC 指南 21-1.2005《區域標準或國家標準采用ISO/IEC標準和其他標準化文件 第1部分:采用ISO/IEC標準》和ISO/IEC 指南 21-2005《區域標準或國家標準采用ISO/IEC標準和其他標準化文件 第2部分:采用ISO/IEC標準以外的其他標準化文件》的基礎上起草的,其文件類型由ISO/IEC的指南調整為我國的國家標準。
2 主要內容變化
2.1 重大變化
與GB/T 20000.2-2009和GB/T 20000.9-2014相比,GB/T 1.2-2020主要有兩個重大變化:一是在參考 ISO/IEC 指南 21的基礎上,重點考慮了以ISO/IEC標準化文件為基礎起草國家標準化文件的總體原則和要求,明確了起草步驟,厘清了相關要素和附錄的編寫規則。二是將適用的我國標準化文件嚴格限定為國家標準化文件,并將依據的國際標準化文件確定為ISO/IEC標準化文件。這意味著除國家標準外,其他類別的標準均不得采用ISO/IEC標準化文件。
2.2 其他變化
2.2.1 允許的結構調整
由于我國的國家標準按照GB/T 1.1的規定設置“規范性引用文件”“術語和定義”兩章時,會引起章、條編號順延,GB/T 20000.2-2009規定一致性程度為“等同”時文本結構也必須相同,因此,增加了一致性程度為“等同”時“允許的結構調整”這一特殊情況。
2.2.2 最小限度的編輯性改動
增加了國家標準化文件與對應的ISO/IEC標準化文件一致性程度為“等同”時,最小限度的編輯性改動包括的幾種情況,并刪除了“使用不同計量單位制時增加單位換算內容”這一情況。新版中最小限度的編輯性改動共11種,包括:
1)改變標準化文件名稱,以便與現有的標準化文件協調;
2)納入ISO/IEC標準化文件修正案和/或技術勘誤的內容;
3)增加附加信息和資料性附錄;
4)用小數符號“.”代替“,”;
5)改正印刷錯誤;
6)刪除多語種出版的ISO/IEC標準化文件版本中某些語種;
7)用“本文件”代替ISO/IEC標準化文件提及自身時的表述;
8)刪除ISO/IEC標準化文件的封面、目次、前言和引言;
9)要素“規范性引用文件”中文件清單的變化;
10)要素“術語和定義”中注的更改;
11)要素“參考文獻”中文件清單的變化。
2.2.3 總體原則和要求
將GB/T 20000.2-2009 中的“總則”更改為GB/T 1.2-2020“總體原則和要求”,并更改了相應的技術內容。新版規定起草與ISO/IEC標準化文件有一致性對應關系的國家標準化文件時,宜將ISO/IEC標準起草為國家標準,將其他ISO/IEC標準化文件起草為國家標準化指導性技術文件;如果確有必要,可將技術規范、可公開提供規范和指南起草為國家標準;不應將技術報告和國際研討會協議起草為國家標準。
2.2.4 起草步驟
增加了“起草步驟”。起草與ISO/IEC標準化文件有一致性對應關系的國家標準化文件時,應采取下列步驟。
1)翻譯ISO/IEC標準化文件。忠實于ISO/IEC標準化文件的內容,形成準確的譯文。
2)研究并評估技術內容。研究ISO/IEC標準化文件的譯文,包括正文、附錄,以及涉及的所有規范性引用文件,若我國現行法律法規或強制性標準已有具體規定的,則刪除相應技術內容;評估技術內容(包括規范性引用文件)對我國的適用性,判斷是否需要改變以及改變的程度。
3)改變相應的內容。根據評估的技術內容,進行必要的結構、技術內容或編輯性的改變。
4)判定一致性程度。對比ISO/IEC標準化文件的譯文,盡可能列出結構調整、技術差異對照表,并說明產生技術差異的原因;依據GB/T 1.2-2020對一致性程度的界定,判定國家標準化文件與對應ISO/IEC標準化文件的一致性程度。
5)編寫要素和附錄。依據判定的一致性程度,按照GB/T 1.2-2020中“前言”和“附錄的編寫”的規定編寫具體要素和附錄。
2.2.5 翻譯法和重新起草法
刪除了GB/T 2000.2第5章中有關翻譯法和重新起草法的概念和有關表述,以及采標方法選擇的相關規定。那么在起草尤其在修訂與ISO/IEC標準化文件有一致性對應關系的國家標準化文件時,前言中不應再出現“本文件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IEC XXXX:XXXX”或“本文件使用翻譯法等同采用ISO/IEC XXXX:XXXX”這樣的表述。
2.2.6 前言
增加了編寫要素“前言”的若干規則,并將GB/T20000.2-2009的有關內容更改后納入GB/T 1.2-2020。
依據判定的與ISO/IEC標準化文件的一致性程度,按照GB/T 1.1中規定的位置,應依次陳述與對應的ISO/IEC標準化文件的一致性程度類別,該ISO/IEC標準化文件的編號及其中文譯名,文件類型的改變,結構調整,技術差異及其原因以及編輯性改動。
應注意的是,不論一致性程度為“等同”“修改”還是“非等效”,均應陳述與對應的ISO/IEC標準化文件的一致性程度類別。若改變了文件類型,則應說明ISO/ I EC標準化文件的編號及其中文譯名。根據—致性程度的具體情況,應說明根據一致性程度陳述文件類型的改變、結構調整、技術差異及其原因以及編輯性改動。
一致性程度為“等同”時所形成的國家標準化文件的具體情況,應在前言中陳述:
1) 允許的結構調整;
2) 改變標準化文件名稱、納入ISO/IEC標準化文件修正案和/或技術勘誤的內容以及增加附加信息和資料性附錄等最小限度的編輯性改動。
一致性程度為“修改”時,根據所形成的國家標準化文件的具體情況,應在前言中對以下改動進行說明:
1)允許的結構調整;
2)結構調整、技術差異及其原因;
3)改變標準化文件名稱、納入ISO/IEC標準化文件修正案和/或技術勘誤的內容以及增加附加信息和資料性附錄的情況;
4)最小限度編輯性改動之外的其他編輯性改動,如更改或刪除ISO/IEC標準化文件中的注、示例、條文腳注或資料性附錄等。
陳述結構調整時,宜以列項的形式給出國家標準化文件與ISO/IEC標準化文件結構編號對照情況。當結構調整較多時,宜將陳述結構調整的內容移作資料性附錄,同時指明該附錄。
陳述技術差異及其原因時,應以“增加”“更改”或“刪除”為引導,宜以列項的形式給出。當正文頁邊空白處有垂直單線標示時, 應陳述“本文件與ISO/IEC XXXX: XXXX 相比,存在較多技術差異,在所涉及的條款的外頁邊空白位置用垂直單線(|)進行了標示。這些技術差異及其原因一覽表見附錄”。
一致性程度為“非等效”時,不必說明結構調整、技術差異或編輯性改動。
2.2.7 引言
與GB/T 2000.2“僅建議可刪除國際標準的引言”這一表述不同,GB/T 1.2國標準的引言中明確規定了與ISO/IEC標準化文件有一致性對應關系的國家標準化文件,不應保留ISO/IEC標準化文件的前言。
2.2.8 規范性引用文件
首先,增加了編寫要素“規范性引用文件”的若干規則。一致性程度為“等同”和“修改”時,應重新編寫要素“規范性引用文件”中的文件清單。對于注日期引用文件之間的替換,若一致性對應關系為“修改”或“非等效”,且國家標準化文件被引用的內容與ISO/IEC標準化文件中被引用的內容沒有技術上的差異,則應在注中予以說明。
其次,增加了“引用文件的替換”中的相關內容,規定了修改采用ISO/IEC標準化文件存在較多的技術差異時的標示方法和具體標示位置。
2.2.9 術語及定義
在“術語”一章中刪除了“國際標準”(GB/ T20000.2-2009)和“技術趨勢評估”“工業技術協議”“類型”(GB/T 20000.9-2014),增加了“標準化文件”,并對其他術語及定義進行了修改。
2.2.10 助動詞的翻譯
增加了翻譯要求的助動詞中ISO/IEC標準化文件在特殊情況下使用的等效表述情況及其對應的國家標準化文件的表述,見表1。
2.2.11 參考文獻
增加了要素“參考文獻”的若干編寫規則,對于要素“規范性引用文件”的“注”中給出的資料性引用文件,可不列入參考文獻的文件清單。
2.2.12 附錄
增加了“附錄”的表述規則。將前言中結構調整情況或技術差異及其原因移作附錄時,宜分別形成表格;當將結構調整情況形成表格時,宜按全部國家標準化文件結構編號的順序給出對應的ISO/IEC標準化文件結構編號。
3 結 語
采用國際標準,應當符合我國有關法律、法規,遵循國際慣例,做到技術先進、經濟合理、安全可靠。GB/T 1.2-2020在參考 ISO/IEC 指南 21的基礎上,重點考慮了以ISO/IEC標準化文件為基礎起草國家標準化文件的總體原則和要求,明確了起草步驟,厘清了相關要素和附錄的編寫規則。通過確立明確的起草規則,讓標準化文件起草人依據的準則更加清晰易操作,從而起草高質量的國家標準化文件,更好地促進貿易、交流與技術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