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


摘 要:DB4403/T 295-2022《龍眼生產技術規程》地方標準于2023年1月1日正式實施。本標準的修訂促進了深圳龍眼產業的健康發展,發揮了標準的引領作用。本文主要介紹了該標準修訂的背景及意義、修訂原則及與原標準的差異,并對主要內容作出了解讀。
關鍵詞:龍眼,生產技術,標準解讀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3.20.028
0 引 言
1999年,原深圳市農業科學研究中心果樹技術應用研究所起草了DB440300/T 9—1999《龍眼生產技術規程》,由原深圳市技術監督局于1999年8月4日發布和實施[1],至今已二十余年,而深圳龍眼產業已經歷了巨大的變化與發展,在產業化、集約化、科技化和服務社會化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積累了新的經驗和技術。因此,實施了二十多年的《龍眼生產技術規程》標準的修訂需求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于2022年12月21日發布并實施了修訂后的深圳市地方標準DB4403/T 295-2022《龍眼生產技術規程》[2]。標準規定了龍眼生產中的建園、栽培管理、病蟲害綜合防治、采收、標簽、包裝、運輸、貯存、生產廢棄物管理和果園建檔的要求等內容。本文將對此地方標準進行解讀。
1 修訂背景和意義
龍眼是深圳主栽果樹樹種之一,屬于無患子科龍眼屬龍眼種果樹,是南亞熱帶著名特產。深圳目前主栽品種有石峽、儲良,主要集中在每年7-8月份上市。為了加快深圳龍眼生產朝集約化、標準化、現代化方向持續發展,19 9 9年,原深圳市農業科學研究中心果樹技術應用研究所、農業信息研究室起草了DB440300/T 9—1999《龍眼生產技術規程》,由原深圳市質量技術監督局于1999年8月4日發布和實施。該標準在生產栽培實踐中運用,大幅度提升了深圳地區龍眼豐產穩產能力、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使生產過程更加規范,已成為深圳都市水果農業的支柱產業之一,為深圳的農業經濟作出了貢獻。
二十多年來,深圳龍眼產業經歷了巨大的變化與發展,在產業化、集約化、科技化和服務社會化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積累了新的經驗和技術。國家陸續頒布、更新了有關的法律、法規及相關標準,深圳龍眼生產科研取得了新的成果,新型生產管理技術不斷出現。同時,隨著城市化的發展,農業資源的日益稀缺,深圳龍眼生產果園面積不斷銳減,深圳消費者對于龍眼不斷提高的品質消費、食品安全需求,使得實施了二十多年的《龍眼生產技術規程》標準的修訂需求迫在眉睫。為更好服務深圳龍眼的生產,進一步促進深圳龍眼產業的健康發展,發揮標準引領作用,特開展本標準的制定。在新修訂的標準中,調整部分技術指標,對育苗技術規程、建園、栽培管理、病蟲害綜合防治、采收、果品技術要求、標志、包裝、運輸、貯存、標準附錄等亦進行了修訂,使標準更具科學性、先進性、經濟性和通用性。
2 修訂原則
DB4403/T 295-2022《龍眼生產技術規程》按照GB/T 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則起草,是在滿足國家、地方相關法律法規的基礎上,結合深圳市龍眼生產技術的實踐經驗編制的,遵循“科學、實用、適度”的原則,既考慮標準的前瞻性又顧及目前深圳龍眼生產銷售實際情況,以深圳代表性示范果園生產數據的調查結果、相關文獻資料和田間試驗數據為基本依據,注重標準的可操作性,充分論證及聽取各方意見,以期本標準可以作為行業政府部門監督、指導生產的依據。
3 與原標準的主要差異
與DB440300/T 9—1999相比,除結構調整和編輯性改動外,在本標準中,調整了部分技術指標,使標準更具科學性、先進性、經濟性和通用性。主要技術變化有:刪除了產量指標、育苗技術規程、主要病蟲害的防治方法、果品技術要求等內容;更改了前言、范圍、引用標準、建園、栽培管理、病蟲害綜合防治、采收、標簽、包裝、運輸、貯存等內容;新增了果園配套生產設施、生產廢棄物管理、果園建檔等內容。
4 標準主要技術內容
4.1 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深圳龍眼生產中的建園、栽培管理、病蟲害綜合防治、采收、標簽、包裝、運輸、貯存、生產廢棄物管理和果園建檔的要求。本標準適用于深圳地區龍眼的生產與管理。
4.2 術語和定義
本標準規定了短截、沖梢2個術語的具體定義。短截是剪除枝梢一部分。沖梢是發育中的龍眼花穗受某種條件的影響長出枝葉,花序發育終止的現象。
4.3 建園
首先是園地選擇,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地形,選陽光充足、排水良好的山地、丘陵地或旱地,坡度在20度以下。二是土壤,土壤條件應符合NY/T 5010規定的要求。選擇土質較疏松肥沃、保水,透氣性較好的紅壤土、黃壤土、砂壤土、沖積土等微酸性土壤。三是水源,龍眼園應具備水源和灌溉條件。灌溉水質應符合NY/T 5010規定的要求。
其次是規劃開園,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園地設置,根據地形土壤條件、坡度、坡向、結合排灌系統和道路進行劃分小區,區間應留汽車道和機耕道,方便小區作業;山地、丘陵山地在種植前按等高線修筑水平梯田。二是排灌系統,園內設防洪溝、排水溝和管道灌溉系統。三是其他配套設施,根據果園生產規模,建設和完善道路系統、噴藥系統、農資倉庫、果品分級包裝設備及貯藏庫房、工作室及附屬設施等。四是挖樹穴,樹穴規格(長×寬×深)不小于:1 m×1 m×0.8 m。五是放基肥,在挖好的樹穴內放足基肥,然后回填表土起墩,堆漚1~2月待種。六是品種選擇配置,宜根據品種適應性和市場的需求選擇適宜品種,如儲良、石硤等。同一小區內宜栽種同一品種。
4.4 栽培管理
栽培管理細分為定植、施肥、修剪、培養秋梢、控制梢促花、預防“沖梢”、疏花疏果、土壤管理、水分管理,主要內容有:
(1)定植
首先是定植時期,春植時間為4月~6月;秋植時間為9月~10月。其次是定植密度,根據果園環境、栽培管理水平及機械化操作程度,株行距以(4m~6 m)×(6 m~8 m)為宜,每公頃約定植300棵。再次是定植方法,選用嫁接苗或圈枝苗,苗木要求應符合NY/T 1472的規定。定植前施足基肥,定植后施促根肥,淋足定根水,定植后兩個月內遇旱應堅持淋水。
(2)施肥
施肥原則方面,采用平衡施肥原則。提倡以有機肥、微生物肥為主,化肥為輔,葉面肥為快速補充的配合方式施肥。肥料應符合NY/T 496相關要求。施肥方法方面,視土壤、天氣情況,肥料種類和龍眼生長發育需要,可采用穴施、溝施、淋施、撒施、噴施和管道灌溉施肥等施肥方法。撒施化肥應避開大雨,宜在雨后進行。幼樹施肥方面,定植一個月后開始施肥,一梢二肥。第一年開淺溝株施45%復合肥1 kg,第二年起比上年增加50%~100%用量。每年在根際株施有機肥30 kg,生石灰2 kg。結果樹施肥方面,結果樹施肥應根據果園土壤肥力狀況、果樹生產能力和不同發育階段,在主要物候期合理安排肥料種類及施用量。年施肥量以每生產50 kg鮮果計算,全年施肥時期和施肥量參考表1。根外追肥方面,在開花前、幼果生長發育期,應重視有效硼、有效鎂和有效鈣的施用,施用時間以上午10時前或下午3時后為佳,噴布以葉背為主。在果實采收前15天內不應使用葉面肥。常用的肥料品種和濃度:硼酸(砂)0.1%~0.2%,硫酸鎂0.1%~0.3%,鉬酸銨0.02%~0.1%,磷酸二氫鉀0.2%~0.5%,以及國家批準生產的氨基酸、核苷酸等葉面肥。
(3)修剪
修剪分為幼樹整形修剪和結果樹修剪。幼樹整形修剪采用波浪式“圓頭型”樹冠。結果樹修剪采用回縮修剪與常規修剪相結合。
(4)培養秋梢
樹齡在15年生以下的幼齡結果樹,收果后可培養2次秋梢;成年結果樹培養1~2次秋梢(末次秋梢在10月中、下旬萌發),作為第二年的結果母枝。每放一次秋梢應施一次肥,每次新梢期間噴施1~2次農藥保梢。配合修剪、施肥、灌水等措施,控制梢量,提高梢質。
(5)控冬梢促花
一是藥物控冬梢、促花,可用多效唑或其他已在龍眼上登記的控梢促花藥物,按推薦使用濃度,在12月上旬冬梢抽出至剛展葉時噴樹冠1~2次。在1月上旬噴施含鉀葉面肥促花。二是輔助措施,主要是12月中下旬對冬梢進行人工短截,短截時基部留1 cm~2 cm。末次秋梢轉綠后,控水控肥。春季如遇極端低溫寒潮天氣,選用海藻素等含有生物活性物質的葉面肥、配合促花類生長調節藥劑促進花芽適時萌發。
(6)預防沖梢
首先是控梢控穗,春梢抽出2 cm~3 cm時使用多效唑,按推薦使用濃度噴霧。其次是摘除花穗葉片,當龍眼出現沖梢現象時,及時人工摘除花穗上的葉片,每3~5天一次,直至花穗完整抽出為止。再次是噴藥殺小葉,使用已在龍眼上登記的促花藥物,按推薦使用濃度,殺花穗小嫩葉。最后是摘除頂芽,當花序已抽出長達10 cm以上,葉腋已出現“蟹眼”,遇氣溫上升有可能發生花包葉的沖梢時,及時摘除頂芽。
(7)疏花疏果
疏花時按以下技術要點進行:在花穗長約12cm~18 cm,能識別花穗強弱時進行疏花,剪除過密的弱小花穗;弱樹多疏、壯樹多留;樹頂多疏、下層多留;外圍多疏、內部多留;側穗分枝級數多的過長;花穗多疏、短壯花穗多留;當花穗過長時,進行短截,保留15 cm~20 cm的花穗;疏花量約占花總量的30 %~50 %,使花穗在樹冠上分布均勻。
疏果時按以下技術要點進行:在果實幼果黃豆大時進行疏果;疏果量視樹勢強弱、結果量多少、品種及管理水平而定,樹勢強壯、管理水平高的多留,相反則多疏,疏去空果枝、弱果枝、病蟲枝等;疏剪結果枝的數量,保持樹冠上營養枝的比例不少于全部枝梢的30%;石硤每穗果枝宜保留≤50個果,儲良每穗果枝宜保留≤30個果。
此外,輔助措施方面可以進行根外追肥;開花期間果園放養蜜蜂,每畝1箱~2箱,放蜂期間應停止噴施農藥;雨后及時搖花。
(8)土壤管理
一是間作,幼齡果園內空地可間種豆類、綠肥、蔬菜等矮稈作物。二是土壤覆蓋,春季至秋季期間,保留果園天然良性草,定期刈割,覆蓋于樹盤;每年修剪的枝葉經粉碎處理成碎屑后用于覆蓋樹盤,覆蓋厚度不超過12 cm[3]。冬季干旱季節,做好防火措施。三是中耕,宜在末次秋梢老熟后進行。中耕深度約10 cm,以樹干為中心半徑0.6 m內不中耕,半徑0.6 m處至樹冠滴水線宜淺,滴水線以外宜深。四是挖穴改土,幼樹定植兩年后在原植穴外圍開溝擴穴,然后埋入綠肥。結果樹在每年末次秋梢老熟后深施有機肥,在樹冠滴水線外圍挖深40 cm~50 cm、長120 cm、寬50 cm左右的長方形深穴2~4個,逐年輪換位置,第一年在植株相對方位挖穴1~2個,次年挖穴方位相對錯開,分層埋入腐熟有機肥、綠肥、雜草,粗料在下,細料在上。五是培土,一般在采果后及冬季清園時結合修整梯田和排水溝進行培土。對因水土流失,根群外露,嚴重影響樹勢的果園,應在樹盤鋪蓋塘泥、山泥等,覆蓋厚度以蓋過露根為宜。六是冬季清園,每年冬季將園內的枯枝、落葉、雜草進行集中堆漚處理。清園后全園撒施生石灰400 kg/hm2~800 kg/hm2;樹體全面噴施膠體硫800倍液。
(9)水分管理
首先,水分管理原則是提倡合理灌溉,采用滴灌、噴灌等節水灌溉方法;灌溉用水水質符合NY/T 5010的規定。其次灌溉方面,在秋梢萌發期(9月~11月)、花芽形態分化(現“紅點”)至抽穗期(2月~4月)和果實生長發育期(5月~7月),龍眼樹對水分較為敏感,應保持果園土壤濕潤狀態,如遇連續干旱天氣,應進行適度灌溉,每7天~10天一次。最后排澇方面,在多雨季節如遇較長時間的降雨,應及時做好排澇工作。地勢低洼或地下水位較高的果園,雨季前應疏溝清淤,及時排園內積水。
4.5 病蟲害綜合防治
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以農業防治為基礎,生物防治、生物農藥為核心,加強病蟲預測預報,科學使用化學防治方法,有效控制病蟲害,重點加強防治荔枝蒂蛀蟲、荔枝蝽、龍眼癭螨、龍眼霜疫霉病、龍眼炭疽病、龍眼角頰木虱、龍眼鬼帚病、龍眼白霉病等。主要有以下4種方式:
(1)農業防治
加強果園土、肥、水、氣等農業綜合管理措施及常規管理技術,營造良好的土壤條件和生態環境,提高樹體的抗逆性,減少有害生物及病蟲害的發生。
(2)生物防治
保護天敵,春季至秋季期間保留果園天然良性草,創造有利于天敵繁衍的生態環境;選擇對天敵殺傷力小的低毒性化學農藥,避開天敵對農藥的敏感時期施藥。在荔枝蝽產卵的早期,可釋放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
(3)物理防治
采用黑光燈、頻振式殺蟲燈等物理裝置誘殺鱗翅目、同翅目害蟲;采用誘粘劑誘殺桔小實蠅。
(4)化學防治
應符合GB 2763和GB/T 8321(所有部分)規定的要求,提倡使用生物農藥。不應使用未經國家有關部門批準登記和許可生產的農藥?;瘜W防控方法參照NY/T 1479相關規定執行。
4.6 采收
應在果實正常成熟,表現出該品種固有的品質特性(色澤、香味、風味和口感等)時采收。樹勢弱或者結果多的樹宜提早采收。采收宜選晴天上午露水干后或陰天進行,雨天或中午烈日時不宜采收。采收過程中宜避免機械損傷和果實暴曬。采收后4小時內進行果實的挑選、包裝和貯運保鮮。有條件的宜采摘后立即進行預冷。
4.7 標簽、包裝、運輸、貯存
首先標簽方面,標簽參照GB 7718的規定執行。外包裝上標明產品產地、品種名稱、產品執行標準、凈含量、采摘日期、生產單位或分裝單位名稱及地址等內容。其次包裝方面,包裝前應剔除病果、蟲果、機械傷果、未成熟果、過熟果、小果、畸形果和雜質等。包裝材料應牢固、潔凈、無毒、無異味,可選用符合GB/T 6543規定的紙箱和符合GB/T 5737規定的塑料水果筐或小竹簍等作為外包裝;內包裝可用符合GB 4806.7規定的聚乙烯塑料膜(袋)。紙箱、小竹簍包裝容量不宜超過5 kg,塑料水果筐不宜超過10 kg。再次運輸方面,運輸工具應清潔,有防曬、防雨設施。果品宜用包裝箱加冰的方法運輸銷售。銷往外地的果品宜先預冷降溫,用包裝箱加冰袋包裝后,由冷藏車或冷藏集裝箱運輸[4]。運輸過程不應與有毒、有害、有異味物品混運,且要輕裝輕卸,不應重壓。最后貯存方面,采果后需短時存放的場地應陰涼、通風、防曬、防雨、無毒、無異味、無污染。待運果品宜放在空調室內。低溫貯藏的適宜溫度為3 ℃~5 ℃。
4.8 生產廢棄物管理
對農用投入品的包裝廢棄物,應及時收集并交回農用品經營者或農用品包裝廢棄物回收站(點),不應隨意丟棄或填埋、焚燒。樹體修剪后的植物廢棄物、果園落葉、雜草等,按土壤覆蓋的規定處理。
4.9 果園建檔
建立并保存相關農事活動等記錄,以提供可追溯證據,包括生產過程、采收、包裝、銷售及售后等。生產過程記錄包括但不限于品種、面積、日常生產管理、肥料使用記錄、農藥使用記錄、產品質量檢測記錄、生產環境質量評價記錄、質量管理文件、果園種植平面圖、合同協議。所有記錄文件應真實、準確、有專人保管,至少保存2年。
5 總 結
DB4403/T 295-2022《龍眼生產技術規程》規定了深圳龍眼生產中的建園、栽培管理、病蟲害綜合防治、采收、標簽、包裝、運輸、貯存、生產廢棄物處理和果園建檔等方面的技術要求,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可操作性和前瞻性,更加符合深圳龍眼當前形勢發展需求。新標準的實施,進一步促進深圳龍眼生產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的提升,對深圳龍眼高質量生產具有積極的指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