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莉


摘 要:目的:探究臨床冠心病(CHD)患者護理中應用規范化認知行為干預對不良情緒的緩解作用及價值。方法:此次要求以90例CHD病例作為主要對象,入組時段起始于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借助雙盲法分組,以45例/組標準分兩組。甲組應用常規干預,乙組應用規范化認知行為干預。比對入組時及干預后的抑郁自評量表(SDS)、焦慮自評量表(SAS)、自我效能量表(GSES)、遵醫水平及生活質量量表(GQOL-74)等得分。結果:干預后乙組抑郁自評量表(SDS)得分、焦慮自評量表(SAS)得分均<甲組,而GSES得分、遵醫得分、GQOL-74中各因子得分均>甲組(P<0.05)。結論:臨床CHD患者護理中應用規范化認知行為干預后,可對其不良情緒予以緩解,又能增強自我效能,提升其遵醫水平和生活質量,值得臨床借鑒。
關鍵詞:冠心病,臨床護理,規范化認知行為干預,不良情緒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3.20.060
針對冠心病(CHD)患者,臨床常用的治療方式為經皮冠脈介入手術(PCI),此種術式盡管可對病情發展加以控制,但術后需配合相關藥物治療,以對各種合并癥加以預防[1-2]。有研究顯示,CHD發生后,因多數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水平相對低下,所以其治療期間的遵醫水平較低,嚴重影響到了患者的整體療效,所以還需對其認知加強相關干預[3]。以往常規措施進行護理時,采取的方式較為籠統,無法對患者行為加以改善[4]。而通過對患者實施規范化認知行為干預,此種措施可改善患者的遵醫行為和意識狀態,可對其自我效能和不良情緒予以積極改善[5]。因此本文則探究了臨床CHD患者護理中應用規范化認知行為干預對不良情緒的緩解作用及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此次要求以9 0例C H D病例作為主要對象,入組時段起始于2 0 2 0 年1月至2 0 22年12月,借助雙盲法分組比對,以45例/組的標準分兩組。年齡處于6 0 ~82歲范圍內,經統計甲乙均值方面各為(70.4±3.3)歲、(70.6±3.7)歲;性別構成方面:甲乙的男/女情況為24/21、25/20;病程處于2~9年區間內,經統計甲乙均值方面各為(5.2±1.7)年、(5.3±1.8)年。同類項目之間需開展詳細比對,顯示的可比結局為P>0.05。
入選標準:符合CHD診斷要求;知情同意;資料完整;意識清晰。
排除標準:藥物過敏;心腦血管方面其他病癥;精神類病癥;中途退出。
1.2 方法
甲組應用常規干預。將疾病知識手冊發放給患者,以實施教育指導;告知用藥和飲食等事項,講解正確用法和劑量;指導患者定期復查,按時隨訪,1次/月。
乙組應用規范化認知行為干預。(1)認知干預。首先針對健康知識和疾病內容由護士組織開展課堂教育,將疾病的各方面知識如危害、機制、治療作用、藥物機制等利用視頻和PPT等方式予以講解,講解時長為0.5h/次,1次/d。其次與患者耐心展開交流和溝通,對其認知方面的偏差進行了解和分析,對問題產生的原因深入分析,將其錯誤的認知加以指出,并說明具體危害,以對其錯誤認知加以糾正。最后定期考核及認知程度,1次/w,對其學習情況和相關知識掌握水平加以檢驗,再次糾正存在錯誤的知識,告知其用藥不定時或者不按量的具體危害,以增強其用藥認知。(2)行為干預。首先對用藥表和生活計劃表按照患者實際加以制作,指導其飲食方面鹽量<3 g/d,減少調味料如辣椒和醬油使用,食物需清淡,嚴格戒煙酒,進食低脂、低糖、高維生素、高蛋白食物等。其次指導患者注意充分休息,睡眠時間保持為8~9 h/d。待穩定病情后,可展開放松訓練和康復鍛煉,0.5h/次,2次/周。其中康復訓練為練習上肢床上屈伸活動,以及練習屈曲下肢和膝關節的活動,再向下床步行過渡,運動強度結合恢復水平合理調整。放松訓練為呈仰臥位,雙臂在身體兩側呈自然狀態放置,抬高頭部45°,稍稍分開雙腿,以深呼吸為主,呼吸方式為腹式,以保持平靜和放松狀態。并可指導其開展有氧運動訓練,如慢跑、打太極等,但應囑咐患者注意控制運動時間、強度及頻率。此外,可結合患者喜好及性格特點指導其聽音樂或觀看娛樂搞笑類節目,以轉移注意力,多講述病情控制良好病例,以增強其信心,并邀請行為改變良好者施行現場說教。(3)強化護理。護士要結合患者實際情況不斷強化健康行為,對于表現良好者,給予肯定和表揚,錯誤行為及時糾正,讓其感受到健康行為對控制病情的效果,如心絞痛發作頻率減少、睡眠質量升高、血脂或血壓維持平穩等,以增強其遵醫行為。患者出院后,定期施行電話隨訪,了解患者自我管理狀態,并鼓勵其繼續保持健康行為,囑咐其定期復診,對于疑問者,需及時加以疏導。
1.3 評估項目
入組時及干預后比對:
(1)不良情緒狀態:涉及抑郁自評量表(SDS)得分、焦慮自評量表(SAS)得分等[6],各量表滿分為80分,臨界分值各為53分、50分,分值越低情緒越佳。
(2)自我效能量表:該量表簡寫為GSES[7],主要評定10項內容,以0~4分計分,滿分40分,效能越強則分值越高。
(3)遵醫水平:以自擬量表調查,涉及運動、飲食、用藥等6項內容,以60分為滿分,遵醫越佳則分值越高。
(4)生活質量量表:該量表簡寫為GQOL-74[8],主要評定社會因子、心理因子、軀體因子、物質因子等四項,以100分/項計分,質量越高得分越高。
1.4 處理項目
此次以1.3內容為主體,采取版本22.0的SPSS軟件,計數項目以χ2值處理和[n(%)]呈現,計量項目以t 值處理和(x±s)呈現,P<0.05,表示統計值有意義或價值。
2 結 果
2.1 不良情緒狀態比對
比對顯示干預后乙組SD S得分、SA S得分均<甲組(P<0.05);但入組時評估分值顯示為甲乙為相近水平(P>0.05),詳細數據如表1所示。
2.2 自我效能及遵醫水平比對
比對顯示為干預后乙組GSES得分、遵醫得分均>甲組(P<0.05);但入組時評估分值顯示為甲乙為相近水平(P>0.05)),詳細數據如表2所示。
2.3 生活質量水平比對
比對顯示為乙組GQOL-74中各因子得分均>甲組(P<0.05)),詳細數據如表3所示。
3 結 論
隨著近些年人群生活水平升高,冠心病患病人數顯著增多,不僅降低了人群整體生存質量,還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病死率,故需及時加以干預,目前臨床治療上述疾病以藥物療法較多見,但由于上述疾病的發生和患者自身不良行為有所關聯,加上大部分患者對冠心病認知不到位,不能有效意識到冠心病對自身健康的危害,為控制疾病進展,還需對其生活行為習慣進行干預。
采取藥物療法和P CI術治療CHD時,其療效影響因素主要涉及不良行為和心理因素,所以為了有效改善其病情,則還需從護理工作方面入手,幫助其糾正不良行為和錯誤認知,從而提升其遵醫行為和治療積極性,以對其不良情緒加以緩解,從而促進病情恢復[9]。作為一種系統性的護理手段,規范化認知行為干預可將行為治療與學習相關知識加以結合,護理目標為改善患者情緒狀態和遵醫行為,以促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10]。本文中,干預后乙組SDS得分、SAS得分均<甲組,而GSES得分、遵醫得分、GQOL-74中各因子得分均>甲組(P<0.05)。表明常規護理的整體效果欠佳,分析原因為其護理模式相對較為單一,無法幫助患者深入了解認知和行為的重要性。而規范化的認知行為干預的實施,可通過教育課堂的方式對患者實施針對性宣教,幫助患者對不良行為和意識的危害有更為深刻的認識和了解,可增強其理性思維和健康意識,使之在遵醫方面形成較好的行為。此種護理模式可延續性地引導患者實現自我護理,可對其生活行為和認知等方面加以重塑,使其在生活方面保持樂觀且積極的心態,緩解不良情緒,從而最大程度地改善其生活質量。
綜上,臨床CHD患者護理中應用規范化認知行為干預后,既能對其不良情緒予以徹底緩解,又能增強其自我效能,提升其遵醫水平和生活方面的質量,可借鑒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