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 婷
(河南職業技術學院智慧健康學院)
河南省人口老齡化問題以及隨之而來的養老供需問題已經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對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和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進行分析發現,雖然當前河南省整體人口數量尚未出現負增長,但各地市、郊區縣在2010年就開始出現人口減少情況。根據2023年年初河南省人口學會預測,河南省今年將會迎來人口負增長拐點。從2021年河南人口發展報告公布的數據來看,2020年,河南省人口達9941.2萬,其中60歲及以上人口達1796萬、占比18.07%,65歲及以上人口達1340萬、占比13.48%,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相比,比重分別上升5.35和5.13個百分點。2022年8月28日,河南省省長王凱在新聞發布會上指出,河南省65歲及以上人口1383萬,占常住人口的13.99%,已經接近深度老齡化社會。
智慧養老來源于2012年全國老齡辦提出的“智能化養老”理念,相較于機構養老,其突出的特點是可以家庭為核心、以社區為依托開展專業化社會養老服務,比較符合河南省群眾居家養老的主體需求。近年來,河南省針對智慧養老開展了一系列創新試點工作,特別是2020年開展的智慧養老服務平臺建設試點工作、2021年發布的智慧養老服務地圖以及引進培育了一批智慧養老龍頭企業等舉措獲得廣大群眾的支持和認可。不過,在肯定成效的同時,也應認識到存在的不足,不斷改進優化。
河南省養老服務體系在應對人口老齡化逐漸加劇的過程中,凸顯了養老服務宣傳不到位、養老機構良莠不齊、社區養老服務市場化程度不夠高、居家養老服務仍未充分發揮作用等不足。而隨著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大數據云平臺的應用,推廣智慧養老服務模式的呼聲和需求也越來越多。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22年12月30日發布的統計報告,截至2022年年底,我國有10.32億網民,其中有2.84億農村網民,有1.19億老年網民,能夠獨立操作完成購買生活用品和查找信息等網絡活動的老年網民分別有0.62億、0.55億。這是推廣智慧養老服務模式的重要基礎。在數字化、智能化時代背景下,如何更有效率地將智慧養老和不同文化程度、不同需求的老年人養老結合起來,將是今后養老服務方面重點研究的課題。
可將智慧養老系統理解為智慧居家養老系統,以物聯網技術、大數據云平臺為基礎,對老年人日常生活和服務需求進行線上遠程實時監控和線下養老資源的快速反應。相較于傳統的居家養老、社區養老以及機構養老等,智慧養老服務模式能讓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受時間和地理環境的束縛,通過智能養老服務手機App、智能定位GPS、智能手環、智能血壓儀、智能血糖儀、智能拐杖等智能化設備,協助老年人進行科學用藥、健康監測、健康干預,以及助餐、助浴、助潔等,讓有各種需求的老年人在家里過上高質量高品質的老年生活,同時減輕子代養老的壓力。智慧養老的成本也比較低廉,相對于養老院月度、季度、年度的收費周期,智慧養老收費周期靈活、不受周期限制。
2020年,河南省財政廳、民政廳深入開展智慧養老服務平臺建設試點工作,并分兩批確定了鄭州市、洛陽市、蘭考縣等12個市、縣承擔智慧養老服務試點工作,實質性地將養老服務由線下機構、社區服務轉為智慧線上、遠程線下相結合。2021年3月,河南省民政廳著力建設養老設施供需發布信息平臺,并發布智慧養老服務地圖,實現了省域內養老服務智能化供需服務。2021年12月31日印發的《河南省“十四五”數字經濟和信息化發展規劃》,要求深入開發促進智能化養老服務,建設河南智慧社保App養老認證機制。截至2023年1月,河南省轄市智慧養老服務平臺已入網約1500萬人。例如,2020年,洛陽市立足云計算、大數據,依托社區及居家養老需求探索建設智慧養老服務平臺,整合匯聚了212家養老機構、233家養老服務中心、1536家農村幸福院,5000余名養老服務人員以及126.7萬老年人口的數據信息,通過智慧化數據運用,開展了受老年人歡迎的家門口嵌入式養老。鄭州市從2020年開始不斷開展智慧養老服務提升工作,以“數字鄭州”建設為基礎,實現智慧養老并網、信息共享等,從智慧化監控、智能化管理等方面確保智慧養老服務質量和安全。其中,金水區智慧養老建設先行先試,被民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衛生健康委評為“全國智慧健康養老示范基地”;金水區、管城回族區、鄭東新區、高新區的7個街道被評為“全國智慧健康養老示范街道”。
河南省老年群體中有相當一部分養老服務需求較大的城郊、鄉村老年人,這部分老年人多是空巢、鰥寡老人,他們需要日常照料卻又“難舍舊家”,是最需要通過智慧養老服務平臺幫助的一批人。然而,這部分老年人對網絡了解不多,甚至多數老年人用的是老年機或沒有通信工具,無法了解和享受智慧養老的便捷服務,無法通過智慧養老服務平臺尋求幫助。這也是河南省智慧養老試點工作在鄭州市、洛陽市等市域內容易推動見效,而在縣城、城郊、鄉村運行虧本、“舉步維艱”的原因。
當前,河南省智慧養老服務平臺建設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尚未形成統一的標準和可借鑒推廣的完整體系。尤其是針對智慧養老服務體系中不同個體的認證進入缺乏統一的標準和政策要求,對不同主體的職能以及需要承擔的責任也沒有明確界定,大多側重于智慧養老服務體系中的硬件設備、軟件系統的銷售,忽略了對線上線下服務相結合的監管以及服務響應速度和質量的關注,導致在市場化運行中,部分發展智慧養老服務產業的企業熱衷于智慧養老相關設備和軟件的推廣銷售,對當前線下養老服務質量以及存在的安全問題漠不關心。智慧養老各主體的管理機制不夠完善、整個服務鏈條以及服務過程的監督機制不夠健全、準入標準不統一、市場價格不一致等,影響著智慧養老服務模式的推廣。
大數據應用、互聯網信息共享及其衍生的智慧養老服務等均為新生事物,而老年人對新生事物則力不從心或視而不見,對涵蓋區域網、可穿戴技術、云計算、一鍵呼叫、GPS定位技術等事物的智慧養老服務在接受和使用上均存在現實不便和心理抵觸。同時,使用智慧養老服務平臺或進行智慧社保App養老認證后,由于信息共享、流動等造成的各種養老產品廣告騷擾也是當前老年人對智慧養老服務接受度不高的原因之一。此外,雖然智慧養老App服務模塊多、功能強大,但受限于手機功能及老年人視力退化等影響,部分老年人對如何使用智慧養老硬件網絡設備、如何操作智慧養老功能模塊等存在遺忘或難以理解的情形。這些都影響了智慧養老服務模式的推廣以及老年人對智慧養老服務模式的接受度。相較于智慧養老服務平臺繁雜多樣的服務,相當一部分老年人更傾向于身邊簡單、直接的社區養老或機構養老服務。
智慧養老不僅僅對于老年人來講是一個新事物,對很多從事養老服務行業的人員來講,同樣也是一個新事物。可靠的、專業的養老服務人員是有效推動智慧養老服務普及的關鍵,然而專業型智慧養老服務人才的培育涉及線上線下不同領域,具有復雜性、特殊性以及不確定性,比普通的養老服務人才培育復雜得多。有相當一部分從事養老服務行業的人員文化水平較低、來源較復雜,甚至主要來源于社區工作者、志愿者。一些養老服務人員對智慧養老服務的認知不夠清晰,也不愿意參與智慧養老服務相關培訓,對如何使用智慧養老服務系統開展日常監控監測、突發事項緊急呼叫等不上心、不積極,無法按照預期結合智慧養老服務系統為老年人提供養老服務。同時,智慧養老服務平臺的安全有序管理也是影響智慧養老服務推行的因素之一,這方面的專業型人才較為匱乏。
將當前市場上與智慧養老服務相關的智能養老App、智能手環、智能報警等軟硬件統一整合,深入研究發展智慧線上、遠程線下相結合的智慧養老服務模式。一是大力研究推廣一鍵呼叫智慧養老服務系統。在社區養老或居家養老區域,通過物聯網和互聯網相結合的方式,設置一鍵呼叫功能,對老年人多樣需求或突發情況及時進行響應。二是將當前關于農村(社區)照料護理人相關管理要求和智慧養老服務結合起來,明確職責規定,通過線上監控管理預警,觸發線下快速反應,第一時間解決老年人突發狀況。
深入研究落實河南省委、省政府在智慧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方面的規劃,整合智慧養老服務過程中的各個主體,統一分工、完善協調交流機制、強化職責,從而達到合力推動智慧養老服務模式發展的目的。對試點過程中出現的典型案例或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制訂更加完善的智慧養老服務實施細則或方案。強化監管,制定統一的獎懲標準,在全省范圍內統一建設標準、準入退出機制以及服務價格等。出于快速推動落實考慮,可以研究制定相應的激勵機制,從稅務、軟硬件設施等方面給予積極創新發展智慧養老服務產業的企業一些優惠和補貼,鼓勵有資質的企業積極參與到智慧養老服務行業發展中來。同時,指導智慧養老服務機構建立標準化、高效化運營機制,結合實際降低成本,統一收費標準,提高性價比。
立足養老市場需求,針對不同群體,通過拍攝小視頻、直播、發放宣傳單以及試點等方式開展智慧養老服務普及性宣傳。一是針對城市居民,可以通過廣播電視、短視頻講解等宣傳方式,讓具有一定文化水平、互聯網運用能力的老年人充分了解智慧養老服務的優勢。二是針對農村居民,借助社工或志愿者等人群,開展一鍵式智慧養老服務系統試點工作、入戶宣傳講解等,營造良好的智慧養老服務宣傳氛圍,促進文化水平不高、對新事物有抵觸心理的老年人認同和接受。三是針對年輕人,尤其是外出務工無法照料老年人的年輕人,積極宣傳智慧養老服務的功能和優勢,先讓年輕人接受,再由其向家里老人進行普及。
目前河南省一些高校已經關注研究如何有效培育智慧養老服務專業人才,建議通過校企合作方式來推動智慧養老服務專業人才和管理人才培育。可以立足于智慧養老服務市場需求調研,設置相應的智慧養老服務專業課程,培育復合型服務和管理人才;定向培養,統一設置智慧養老服務相關的證書資格標準。同時,建議研究制定相應的準入資格獲取補貼政策,鼓勵更多原來就從事養老服務行業的人員加入智慧養老服務行業當中,從而有效解決線下服務和線上管理人才匱乏的問題。
在當前我國人口老齡化逐漸加劇的背景下,智慧養老將是滿足老年人多樣化養老需求的最佳選擇。從2012年全國老齡辦鼓勵支持開展智慧養老的實踐探索到近年來河南省大范圍推廣落實,智慧養老在實際推廣探索上已有一段時間,立足智能化、信息化、云計算等取得了一定成效,群眾也在逐漸接受并享受智慧養老帶來的便利。可以預見,借助于互聯網技術的智慧養老服務模式會越來越完善,其全方位、全天候、全覆蓋的服務會被越來越多的群體認可和接受,成為家庭、社區以及養老機構的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