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彩霞
在“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建筑業轉型升級已成為必然趨勢,特別是《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指導意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關于加快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的若干意見》的出臺實施,對加快建筑業全面轉型升級提出了明確要求并指明了方向。而作為“中國建筑之鄉”的Y市Z區,擁有建筑產業工人隊伍規模大、市場化程度高、現場施工能力強等競爭優勢,正面臨轉型發展的重大歷史新機遇,同時也存在建筑業生產總值偏小、產業結構較單一、人才引進難、融資渠道窄等困難和挑戰。因此,Y市Z區建筑業亟需發揮自身優勢,補足發展劣勢,積極搶抓機遇,應對挑戰,加快走出一條建筑業轉型升級發展的新路子。
Y市Z區是“中國建筑之鄉”,自改革開放以來,建筑業持續快速發展,建筑業基礎較好,但在企業規模、技術創新、用工、融資等方面還存在諸多困難。
1.建筑行業基礎扎實。2021年,Z區擁有360多家建筑企業,比2020年增加100多家;建筑業產值規模達到1100多億元,比2020年提升10個百分點;完成稅收收入30多億元,比2020年增加60個百分點,占全區、全市稅收總量的比例分別約為72%和54%,企業規模、生產總值、稅收貢獻等方面在全市名列前茅,在Z區經濟發展中占據重要地位。
2.建筑行業市場化程度高。與央企、國企相比,Z區建筑企業內部管理制度完善,擁有高效的激勵機制,成本質量控制管理能力強,而且具有工程施工周期短、現場施工能力強、建筑工匠技術水平高等優勢。
3.建筑工匠資源豐富。Z區是“中國建筑之鄉”,擁有從事建筑產業的工人隊伍達到30多萬人,在促進當地創業就業、新型城鎮化建設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豐富的人力資源為建筑行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4.營商環境優化。近年來,Z區高度重視建筑業發展,通過制定實施鼓勵企業升級增效、強化人才保障、完善財政資金支持體系、紓解企業融資難題、加強科技創新等一系列配套扶持措施,進一步推動建筑業加快發展,為建筑業轉型升級提供良好的政策平臺。
1.企業規模整體偏小。Z區建筑企業多屬于低資質和勞務輸出的企業,高資質企業所占比重太少,能中標較大工程的企業就更少,整體競爭力不強。2021年,特級企業和一級資質企業分別占全區總數的0.55%、5.52%,與浙江省東陽市相比,差距較大。
2.創新能力較弱。建筑企業建造方式相對落后,創新型企業缺少,本地沒有裝配式構建生產能力,只能依賴外地企業,在裝配式建筑、綠色建造等方面仍有待提升。與浙江省東陽市相比,獲得“魯班獎”“詹天佑獎”的獎項數量較少。
3.要素供給制約明顯。據調查顯示,Z區建筑企業對當前發展中各項困難的困難程度評價為3.77分(評分區間為1-5分,滿分為5分),處于困難較高水平。建筑企業普遍反映面臨人才引進困難的問題,專業技術人才和中高層管理人員缺口較大。同時用工成本不斷上升,企業貸款融資難問題突出,資金短缺,承接業務難,給建筑企業發展帶來巨大壓力。
隨著“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的深入實施,建筑業已進入了轉型發展的重要階段,Z區建筑業發展的外部市場環境形勢日趨嚴峻,既面臨廣闊的機遇,也充滿挑戰。
1.“碳達峰、碳中和”戰略帶來的機遇。2030年前和2060年前分別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的提出,以及國家先后發布的《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關于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的通知》等,這些都倒逼建筑業綠色改造升級[1]。目前Z區建筑業轉型升級正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
2.技術進步帶來的機遇。通過技術進步促進建筑業生產方式轉型升級正進入加速期,以BIM和互聯網技術為支撐,智能施工裝備研發推廣應用力度不斷加大,上下游產業融合發展已經成為行業發展趨勢,為Z區建筑業轉型升級提供了良機。
3.發展綠色建筑帶來的機遇。《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指導意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關于加快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的若干意見》等宏觀政策,為Z區建筑業轉型升級指明了方向。
1.外部形勢深刻改變。近年來,在房地產調控政策進一步收緊的大環境下,隨著城鎮化率增速的放緩,Z區建筑業發展面臨市場需求大幅萎縮的巨大挑戰。同時“國進民退”形成制度約束,Z區建筑民企在承接項目、貸款融資等方面受到歧視。
2.周邊地區競爭壓力增大。Y市裝配式建筑在全省范圍內發展最慢,Z區建筑業轉型升級面臨挑戰。周邊不少地區相繼出臺各項優惠政策措施,以土地、稅收、工程等方面的優惠吸引建筑企業落戶,使得Z區建筑業轉型升級的難度和競爭壓力加大。
3.勞務糾紛增多。據調查顯示,建筑企業不僅要面臨資金困難的發展瓶頸,專業分包還常常面臨惡意討薪的問題,勞務市場上出現此類勞務糾紛事件有不斷增多的趨勢。
目前,江蘇南通、浙江東陽和象山等建筑業發展先進地區的建筑業轉型升級有著不同的發展路徑,通過梳理不同地區建筑業轉型升級的路徑,總結其成功經驗和做法,可為Y市Z區建筑業轉型升級提供有益啟示。
建筑業是南通市的支柱產業,年產值過萬億,共有24家特級施工總承包企業,年均獲魯班獎5項,建筑業發展走在全國前列。南通市通過堅持“實施創新引領工程、加強建筑產業工人隊伍培育、支持企業提升智能建造水平”的發展路徑,依托南通市智慧建筑產業研究院,大力推進建筑業優化升級[2]。
東陽市是“中國建筑之鄉”,2020年,東陽建筑業規模總量達到1672億元,建筑企業達到383家,近年來建筑業總產值一直位列全國各縣市第一。東陽市通過完善體制機制、政策傾斜、提升服務等一系列創新工作舉措,積極探索建筑業轉型升級的有效途徑,依托全國首創的建筑業“店小二”服務中心,創新集中采購服務、金融服務、法務服務、建筑用工服務等[3]。
象山縣積極引導恒鼎建設、錦漢建設等建筑龍頭企業聯合其他中小建筑企業,在全省建筑行業首創了建筑業企業發展聯盟。聯盟充分借助阿里巴巴集團采購平臺的優勢,搭建了建筑產業鏈一體化服務、投資合作、貸款服務、企業成長等五大平臺,實行一站式采購、統一核算成本、統一項目監管,積極探索中小施工企業“抱團”發展,促進稅收貢獻翻番。
借鑒江浙地區的成功經驗,緊密結合Z區的基礎條件、建筑業發展特點和“碳達峰、碳中和”發展的大趨勢,提出通過政府主動服務、推動新型建筑工業化、實施抱團發展戰略、完善建筑業科技引領體系等多種創新方式,全面推進建筑業轉型升級的發展路徑。
1.Z區要鼓勵建筑企業由房建施工向其他專業領域跨界轉型發展,推動有實力的建筑企業向交通、水利、電力、通信、軌道交通、橋梁隧道等基礎設施投資領域拓展業務,引導建筑企業參與鄉村振興工程建設。
2.按照“一業為主、多元經營”的思路,推動建筑企業的業務結構向裝配式建筑、建筑設計(含BIM技術服務)、裝修裝飾、建材生產銷售、物流運輸等上下游環節拓展,持續推動建筑企業由現有的經營結構向多元化經營模式轉變,發展成為集建筑施工、建筑科技、建筑供應鏈平臺、建筑設計、建筑勞務、建筑材料等于一體的綜合性企業。
1.積極貫徹落實全省綠色建筑條例,在Z區范圍內全面推廣綠色建筑,以公共建筑項目為重點謀劃綠色建筑示范項目。推動建立工程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的綠色管理,引導建筑企業向綠色節能建筑生產方式轉型。
2.充分利用Z區建筑業優勢搶占市場先機,以綠色建筑產業園為載體,鼓勵具備條件的建筑企業向裝配式建筑生產轉型,支持龍頭企業投資建設現代建筑產業基地,適度發展裝配式混凝土(PC)結構、鋼結構、現代木結構建筑。充分考慮裝配式部品件運輸半徑(350千米范圍內比較經濟),結合裝配式建筑市場需求,科學規劃裝配式建筑生產規模。
1.建議Z區借鑒佛山“眾陶聯”經驗,推動組建“眾建聯”。整合Z區建筑企業建材采購需求,按照“政府支持、行業搭建、企業化管理”的模式,以“互聯網”為載體,通過“眾建聯”成立建筑材料集中采購平臺,引導會員企業實施集中采購和專業化采購,降低建筑企業建材采購成本。
2.發揮政府、企業、社會、行業協會等各行為主體的功能,推動建筑龍頭企業成立建筑產業發展聯盟。通過該聯盟,深化政府和企業之間的互動交流,以促進本地建筑企業與央企國企的戰略合作。
3.高位規劃建筑業總部基地功能配置,重點建設財稅、工商等一站式行政服務中心、法務服務平臺、資質認證平臺、建筑業人才培訓基地、建筑產業信息服務平臺,并引入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完善辦公、商務、金融等基礎功能,以推動企業集聚發展。
1.支持建筑業企業采取項目合作、聯合攻關技術、共建研發機構、技術轉讓等方式,加強與科研機構開展科技研發與合作,通過嫁接高校及科研院所的技術團隊和“實驗室”資源,推動建筑新技術、新材料等科技成果轉化[4]。
2.提升Z區建筑企業應用BIM技術能力,加快建筑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推動建筑業技術創新[5]。推進企業建立國家和省級工程研究中心、研發機構等建筑業科技創新平臺,鼓勵有實力的建筑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
3.構建“產、學、研”人才培養模式,支持建筑企業與高校聯合建立人才培訓基地,采取合作、訂單培訓等方式,為建筑企業培養專業技術人才、中高層管理人才、研發設計人才、高層次人才等人才隊伍,有效解決Z區建筑企業后繼乏人的問題。
4.發揮Z區建筑企業自身平臺優勢,整合全省知名建筑高校資源,積極開展現代建筑產業工人培養,主動與央企、國企開展勞務合作,并謀劃建設建筑產業工人培訓、考核、資質認證中心,打造工匠之鄉,讓Z區成為全省乃至全國性的建筑人才學習、培養和發展高地。
1.進一步完善鼓勵投資、稅費支持、創新研發、就業創業支持、人才支持、企業培育和金融扶持等政策體系,重點針對施工總承包、專業承包和勞務不同類型及規模以上和規模以下不同層次的建筑企業的特點和需求,制定分類分層的專項扶持措施,開展精準服務,提高政策的精準性和有效性。
2.在產業、資金、園區入駐門檻等方面加強政策研究,重點扶持和鼓勵裝配式建筑發展和BIM技術應用,加大對主導制定技術標準的企業財政支持力度。
3.加大服務創新力度,構建建筑業“店小二”服務機制,嘗試下放上級行政主管部門的一些審批和許可權限,實現“最多跑一次”辦理所有涉及建筑審批事項。加強建筑業法務服務建設,提升公檢法聯動辦案服務、律師服務、法律咨詢、矛盾糾紛調解服務等。
“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的實施是倒逼建筑業加快轉型升級發展的重要推動力,為Y市Z區調整建筑產業結構提供新的歷史性機遇。Y市Z區作為“中國建筑之鄉”,既要增強優勢、補齊短板,也要借鑒經驗,通過“以智能化建造技術為動力、以人才為支撐,強化政策引導,推進建筑行業工業化升級,鼓勵建筑企業抱團發展”的發展策略,探索走出一條具有Z區特色、又符合發展趨勢的全面推進建筑業轉型升級的發展路徑,為現代建筑產業發展壯大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