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福山,畢明娟
(萊蕪職業技術學院信息工程系 濟南 271199)
目前我國已步入經濟高質量發展時期,但“三農”問題依舊是阻礙我國經濟向更好、更快發展的突出要素。面對該情況,鄉村振興戰略應時而生,它的提出與應用為農村農業的現代化發展工作指明了道路。站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背景下審視我國“三農”問題可以發現,新環境為相關問題的破解提供了機遇,但同時也提出新的要求。文章結合《中國道路與三農問題》一書,立足于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背景,就“三農”問題的破解展開探討。
由厲以寧、程志強和趙秋運聯合編著、商務印書館出版的《中國道路與三農問題》一書,是一部圍繞中國道路與“三農”問題展開理論梳理與實踐探索的文集,全書分為理論篇與實踐篇兩大部分。理論篇主要從宏觀理論角度對中國在“三農”方面的政策制定與實施中的問題展開分析,包括農墾地區改革、鄉村互聯網發展、農業現代化與二元經濟轉型等,在梳理相關經濟理論與經濟政策時還就中國“三農”問題的動向與隱憂展開細致分析,并提出包括返貧防范機制、鄉村社會治理等建議。實踐篇主要基于實際案例對“三農”問題的破解策略進行探討,通過案例評析,對“三農”發展的金融支持問題、企業主導還是農戶主導的問題、農民收入分配問題、產業融合發展問題等,從既有政策、問題分析、針對措施以及效果評價等多方面向讀者展示了破解“三農”問題的可行道路。該書收錄的文章研究視角現實且獨到,理論闡述清晰且案例豐富,為讀者了解我國“三農”問題提供了重要指導。
在理論篇部分,該書就我國農村、農業以及農民的發展現狀與境遇進行了分析,并結合鄉村振興背景下的一系列政策舉措詳細探討了“三農”問題解決情況。目前來看,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為“三農”問題的破解帶來了以下機遇:一是在創新發展層面,依托鄉村振興戰略,針對“三農”的問題創新因素越來越多,例如在農業方面,以農業科技創新為代表的創新要素成為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引擎,新工藝、新技術為解決農業發展問題注入了動力;二是在協調發展層面,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帶動了一系列農村經濟改革舉措,包括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農村農業財稅政策改革、農村農業市場分配制度改革等,這些政策無疑推動了農村農業生產要素的流動,促進了農村農業發展協調;三是在綠色發展層面,為了優化鄉村環境、提高宜居水平,國家頒布并實施了一系列綠色發展政策,在農業生產方面也提出了農業綠色發展理念,以生態農業、循環農業、有機農業以及低碳農業等為代表的生態友好型農業逐步得到推廣,在進一步推進農業經濟現代化的同時也促使農村環境向好發展,為農村居民帶來良好的生活體驗。
在實踐篇中,該書通過大量現實案例對鄉村振興背景下的“三農”問題進行了剖析并指出其中的隱憂,包括在農業方面,農企規模小、精深加工不足、產業鏈條短等情況依舊存在;在農村方面,農村基層架構設置不夠合理、基層建設缺乏新鮮血液等問題造成農村治理力量薄弱;在農民方面,人口老齡化、農村空心化等問題日益突出。以上“三農”問題對農村居民實際利益造成了影響,也阻礙了我國現代化發展的腳步。面對“三農”問題帶來的挑戰,該書從多個方面給出破解“三農”問題、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建議,可總結為三個方面:首先,進一步完善農業管理體制機制。囊括扶貧、金融、收入分配以及土地承包等多個方面,指出要建立完善的且成系統的管理工程,構建與農業經濟發展體制相匹配的管理制度體系,推進“三農”問題持續且有針對性地解決。其次,加快培育高素質勞動力。高素質人才始終是實現農村農業現代化的中堅力量,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直接關乎“三農”問題解決效率。為此,在鄉村振興實施背景下,各地需進一步強化人才隊伍建設,培育高素質勞動力,尤其要注意農村青年人才培育與科技人才培育,以人才帶動農業科技應用、促進農業新業態發展。最后,加強農業農村信息化建設。書中還專門針對互聯網對“三農”的影響展開研究,指出在現代農村農業發展過程中,數據、標準和交易等要素的流通與運行都需要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撐,互聯網已經成為破解“三農”問題的有效工具。面對我國農村地區信息化建設不足、農業生產信息載體匱乏的情況,我國需盡快推進農村農業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同時推進智慧農業發展。
綜上所述,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現實背景下,“三農”問題的破解雖然迎來了諸多機遇,但依舊面臨著各方面的阻礙。為此,我國仍需堅定不移地順應“三農”新發展采取新政策,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