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虹
(江蘇省南京市金陵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南京 210014)
《中等職業學校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20年版)》規定了中等職業學校思想政治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專業學生必修的公共基礎課程,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職業生涯和職業精神教育的主陣地。思想政治課的根本任務是緊密結合社會實踐和學生實際,講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培育學生政治認同、職業精神、法治意識、健全人格、公共參與等核心素養,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基礎。因此思想政治課是培育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課程,是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人的思想道德品質形成,不是起因于人的主體意識,也不是客觀世界在人身上的消極反映,而是主客體相互作用的結果。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認識既不是起因于自我意識的主體,也不是起因于業已形成的、會把自己烙印在主體上的客體,認識起因于主客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币虼怂枷胝握n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搭建學科知識與學生互動的平臺,使學生在活動和交往中,接受德育影響,促進學生能動地認識、體驗、踐行進而逐步形成正確的思想道德品質。在筆者課堂教學實踐中,通過備課、授課和評價三環節注重搭建互動平臺,能較好地實現知識與學生的互動,對促進學生掌握知識,提升能力和形成觀念有積極作用。
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的主要矛盾是教學目標要求和學生思想品德發展現狀的矛盾。這一矛盾規定和影響了教師必須選擇和運用與學生心理年齡特點和現有思想品德基礎相適應,便于學生接受的內容,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而主動學習和掌握有關知識,積極內化為自己的思想觀點。
教師在備課環節不僅要備教材內容,還要備學生,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即學生的品德結構現狀、智力結構現狀、知識、技能、經驗發展水平、個性特征水平、生理發展特點、當前的心理狀態等。教師將教材內容與學生實際情況相結合,選擇既符合教學目標要求又貼合學生發展實際狀況的教學資源進行教學。還要注意教學資源的內容既能吸引學生注意,能被學生反映到頭腦中,又要適合并略高于學生思想品德發展現狀,從而成為推動學生思想品德向上發展的動力。
教師需要了解不同專業學生實際需要,在教材已有知識基礎上增加學生所學專業的專業性知識,使授課內容與學生需求產生互動。例如中職一年級講授職業生涯規劃設計與就業創業課程《專業與職業》的知識,筆者在備課過程中認真學習了任教班級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并在授課中依照班級的專業增加了學生所學專業的專業課程、專業技能、職業資格證書、專業實訓和未來他們可以就業的職業崗位介紹。由于所教內容符合學生剛入校渴望了解專業的需求,學生聽課興趣濃,課堂師生互動好,課后學生反映有收獲,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有幫助。
教師可以在教材內容中引用社會熱點事件,創設教育情境,讓學生與熱點事件產生互動。例如,講授職業道德與法律課程《青春拒絕犯罪》的知識。運用了在社會上反響大,公眾關注度高的大學生藥家鑫殺人案件。教師在充分介紹了藥家鑫駕駛肇事背景后,采用代入手法提問學生:如果你也遇到了和藥家鑫一樣的交通事故,你會怎么做?在學生充分討論發言得出正確答案的基礎上,教師又提問學生:你認為藥家鑫不把傷者送醫院反而做出殺人行為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在學生思考發言后,教師播放了事先準備好的中央電視臺法制節目中藥家鑫犯罪成因采訪視頻,觀看后讓學生進一步理解青春期心理健康和樹立正確的道德法治觀念重要性。通過上述學生與熱點事件的互動幫助學生認清青春期心理發展的不完善性和樹立了青年人拒絕犯罪的觀念。
教師可以發揮學生的創造性,讓學生為教材內容收集教學資源,使學生與教學資源產生互動。學生受思想觀念和知識層面的局限性影響,在收集資源時無的放矢,教師可以起到指路人的作用,讓學生在預習教材知識的基礎上收集教師指定主題的資源。教學資源的形式可以依據教學內容多樣化呈現。例如,在講授職業道德與法律中禮儀內容時,筆者安排學生分成小組編排不同場合的禮儀小品;講授哲學與人生中普遍聯系的觀點時,筆者以中國2020年取得武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重大戰略成果為背景,安排學生分小組分別從黨和政府、醫護工作者、科學家、志愿者、普通百姓和國際組織六個方面收集抗疫行動,制作成PPT匯報。學生在收集資源過程中,通過動腦、動手、動身體不斷與教學內容發生互動。由于是學生準備材料,在課堂使用時,學生參與活動率高。學生不僅在準備資源時受到自我教育,還在課堂交流中實現了相互教育。
思想政治課是培養學生思想品德的課程,是將學科核心素養和課程目標內化為學生的思想觀念,并外化成行為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不僅要解決學生對教學內容知與不知、懂與不懂、會與不會的問題,而且要解決善與惡、利與害、信與不信、愿意行動與不愿意行動的問題。學生的思想品德形成不僅要由教師施加外在的教育影響,更重要的還要靠學生自身積極參與,通過學生內部不斷的思想矛盾運動得以實現。
人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內在機制指出:思想品德是在活動和交往中形成的,又通過活動和交往表現出來,活動和交往是品德形成的基礎。這就決定了思想政治課教師需要在教學方法上積極創設形式多樣的活動和交往。
組織課堂活動也不能為了活動而活動,思想政治課活動的目的應以培育學生思想觀念和核心素養為中心。教師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尊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充分發揮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采取學生自主活動、師生活動、學生互動等多樣形式促進學生個體思想發展和能力提升。
對學生易于掌握的學科基礎知識,教師可采取讓學生自主學習的活動形式。中職一、二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教師可以采取問答式,即提前擬訂問題或題目,安排學生自主看書學習,并在課堂上提問或借助學習通教學平臺完成題目測試。教師既可以根據學生答題狀況掌握學生學習程度從而實施針對性教學,又可以讓學生自己活動起來,培養學生閱讀思考的能力。
對學生理解起來較困難的抽象知識,教師可采取由教師組織引導下的師生活動形式。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要求準備方便學生理解的具體案例、數據對比圖表、圖片視頻素材和有啟發意義的小游戲等,教師在上述素材基礎上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案例分析活動、小組討論匯報活動、游戲情境體驗活動等。在教師有目的地積極引導下,學生通過師生活動能較好地理解知識點,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態度觀念和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
對要求學生形成觀念及其實踐運用的知識,教師可采取學生互動形式。實踐運用是學生將知識內化成觀念,觀念外現行為的最終體現。而在由知轉為意,由意轉為行的過程中人的情感體驗顯得尤為重要。學生間的活動可以起到同伴互助和情感影響作用。教師組織學生開展這類活動時往往可以通過班級學生分組針對一個主題進行活動?;顒有问娇梢杂邪嗉夀q論會、調查報告會、模擬招聘會、模擬法庭、模擬聽證會等。
思想政治課是奠定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基礎的課程,對學生思想政治課學習效果的評價不能僅用結果性知識層面試題判定,要積極采取過程性評價,盡可能客觀、全面評價學生,促進學生思想品德的生成。
教師對學生進行過程性評價的方式是多樣的,可以是課堂前評價、課堂中評價、課堂后評價。過程性評價對學生學習具有反饋功能和強化功能。學生不僅通過反饋的評價信息,加深對自己當前學習狀況的了解,確定適合的學習目標,調整自己的學習;而且通過及時評價,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持續力,推動課堂學習。
教師可以在課堂授課前發布學生預習作業活動,并對學生預習活動進行評價。預習活動可以要求學生在網絡教學平臺上預習教材內容、收集社會上與教材內容密切相關的信息資源和完成基本知識檢測等。教師也可以運用網絡教學平臺檢查和評價學生課前預習情況。學生預習評價可作為學生學習過程性評價中的一部分納入平時成績中。通過教師對學生預習評價,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自學能力,較好發揮了學生收集信息能力強的優勢,學生將教材內容和社會現實相結合,為學生上好思想政治課打好基礎。
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安排學生課堂演講活動,并對學生演講活動進行評價。課堂演講活動是幫助學生從書本走向生活,理論與現實相結合的學習。教師可以通過學生演講觀察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運用能力以及學生現有的思想品德水平。中職教師可以根據一到三年級不同學期教材內容安排相應的演講主題實施?!堵殬I道德與法律》可以采取以案說法形式,《政治經濟與社會》可以采取每日說新聞形式,《哲學與人生》可以采取講述哲理小故事的形式。教師規定演講的內容至少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事實敘述,另一部分是學生的看法和點評。教師可將學生演講活動成績作為學習過程性評價的一部分納入學生平時成績。
教師應重視課堂上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表現,并對學生課堂活動表現進行評價。為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教師應對學生課堂上參與教學活動次數和質量進行學習評價。教師可制作課堂表現記錄表,指定課代表負責記錄學生課堂活動表現情況。對課堂積極發言、參與活動的學生都要記錄加分。在采取小組合作活動時,教師也可制作小組活動評價表,對每一次課堂小組活動學生參與情況進行評價,可運用學生自評、小組內生生互評、教師評價多種方式進行并記錄。課堂是實施德育教育的主陣地,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積極促進學生內部思想與外在德育影響的矛盾運動,幫助學生實現知識內化。教師要以發展性評價鼓勵學生思想生成,學生的課堂表現分作為學生學習過程性評價的一種形式,納入學生平時成績。
教師對課堂外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表現也應充分認可和鼓勵,并對參加社會實踐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中職每個學期都有相應的社會實踐大作業,大作業的形式有撰寫職業生涯規劃設計、制作職業道德與法律電子小報、撰寫社會調查報告和參加哲學與人生演講比賽。教師應積極運用社會實踐大作業的機會,鼓勵學生參加活動。教師可以利用課堂上或者課后時間對參加活動的學生加以輔導。教師的贊譽和輔導是促進學生更好學習的動力,學生在活動中也能培育和提升思想政治課核心素養。社會實踐活動不僅局限政治課實踐大作業,還包括參加青年志愿者活動、校內外社會公益活動等。社會實踐活動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延展,是對課堂教學效果的鞏固和表現。教師對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學生的實踐表現情況也要評價打分,作為學生學習過程性評價的一部分。
教師還應充分觀察學生日常行為表現,對學生行為加以評價,納入過程性評價。思想政治課是立德樹人的課程,行為是思想觀念的外化,思想政治課教師更應重視學生日常生活的行為表現,這是觀察學生思想觀念是否形成的驗金石。例如,在班級衛生打掃中觀察學生勞動行為可以評價責任意識和職業精神,在午間用餐中觀察學生吃飯行為可以評價勤儉節約意識,在各類考試中觀察學生考試行為可以評價誠信精神,在體育競賽中觀察學生參賽行為可以評價集體主義精神和拼搏精神等。當然對學生日常行為的觀察不能用一次觀察的結果評價學生,還要多次觀察,并結合學生所在班級班主任、其他任課教師和同學的意見,做到全面、客觀、公正。
思想政治課教師在教學方法上還可以有多種創新和嘗試,然其核心是使學科知識與學生產生相互作用。教師要在備課、授課和評價環節中努力搭建可供學生學習活動起來的平臺,有效促進學生思想運動發展生成。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怎樣教?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學的法子要根據做的法子。教法、學法、做法是應當合一的?!彼枷胝谓處熞裱枷肫返滦纬砂l展規律,在生活、在活動中教,同樣學生也要在生活、活動中感受、體驗、覺悟、內化。建立在互動基礎上的思想政治課教學才是有活力的課堂,才能提升中職思想政治課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