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留信 中關村新智源健康管理研究院
2022 年4 月,國務院辦公廳發(fā)布《“十四五”國民健康規(guī)劃》,提出要強化慢性病綜合防控和傷害預防干預,逐步建立完善慢性病健康管理制度和管理體系,推動防、治、康、管整體融合發(fā)展。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促進優(yōu)質醫(yī)療資源擴容和區(qū)域均衡布局,堅持預防為主,加強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提高基層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黨和國家政策支持鼓勵基層醫(yī)療的慢性病防治與健康管理,給健康管理與商業(yè)健康保險的協(xié)同發(fā)展帶來了新的機遇。目前,國內外相關研究和實踐證明,實施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是防控慢性病的關鍵舉措和有效途徑。
慢性病的概念是指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這類疾病由于發(fā)病原因復雜、病程周期長,一旦防治不及時,容易導致較嚴重的健康危害和巨大的疾病負擔。所謂重大慢性病,是指重大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相較于一般慢性病,這類疾病對國民健康的危害更大,是我國目前主要疾病負擔的一類慢性病。
目前,我國的重大慢性病“家族”主要有五大類:第一類是心腦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壓、冠心病、腦卒中、外周血管病等;第二類是惡性腫瘤,包括肺癌、乳腺癌、大腸癌、胃癌、肝癌、宮頸癌等;第三類是糖尿病和代謝性疾病,主要是糖尿病及糖尿病合并的并發(fā)癥;第四類是呼吸系統(tǒng)疾病,主要是“慢阻肺”;第五類是精神心理疾病,包括抑郁癥、焦慮、精神分裂等。
重大慢性病與健康風險因素或危險因素相關聯(lián)或緊密相關。健康風險因素是指對人的健康造成潛在危害或不良影響,進而導致諸多疾病或傷殘的因素,包括生物、化學、物理、心理、社會環(huán)境和不良生活方式及生活習慣等。如過量飲食和久坐不動的行為習慣容易使人肥胖,進而導致患高血壓、糖尿病及13 種癌癥的風險增加。慢性病危險因素是指對某種慢性病的發(fā)病具有重要的歸因和通過基本的健康干預手段能夠改變,并且在人群中比較容易測量的因素。如每天吸煙20 支以上、連續(xù)吸20 年是肺癌的獨立危險因素;而高血壓、血脂異常和糖尿病則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險因素。
《中國居民營養(yǎng)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數(shù)據(jù)顯示,2019年,我國因重大慢性病導致的死亡占總死亡的88.5%,其中,心腦血管病、癌癥、慢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死亡比例為80.7%。我國18 歲及以上居民高血壓患病率為27.5%,糖尿病患病率為11.9%,高膽固醇血癥患病率為8.2%。2017 年中國疾病負擔研究報告顯示,中國排名前十大的死因分別是:中風、缺血性心臟病、呼吸系統(tǒng)(氣管、支氣管、肺)癌癥、“慢阻肺”、肝癌、道路交通傷害、胃癌、阿爾茲海默癥及其他癡呆癥、新生兒疾病和高血壓性心臟病。從以上國民死因可以看出,目前,導致中國人過早死亡的疾病主要是慢性病,尤其是重大慢性病。如果把導致重大慢性病的危險因素,如高血壓、吸煙、超重肥胖、高血糖、血脂異常、體力活動不足等,通過健康管理手段加以改變或改善,不但可以有效預防上述重大慢性病的發(fā)生和發(fā)展,而且可以極大地減少個人、家庭、單位、社會與國家的醫(yī)療負擔。同時,對政府醫(yī)保部門而言,可大大節(jié)省醫(yī)保資金,是商業(yè)健康保險與健康管理融合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真正價值與意義所在。
慢性病健康管理是指對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及其危險因素進行定期檢查、連續(xù)監(jiān)測、評估與綜合干預管理的醫(yī)學行為及過程,是健康管理醫(yī)學服務的重要內容,其目的是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慢性病防治效果。2019 年,《中國健康管理與健康產業(yè)發(fā)展報告》(健康管理藍皮書)發(fā)布“慢性病健康管理中國專家共識”,最終形成慢性病健康管理概念的共識:慢性病健康管理是指通過運用健康管理學的理論、技術和手段,對個體或群體的慢性病危險因素實施篩查、評估、干預和動態(tài)跟蹤,針對全人群、全生命周期開展的慢性病危險因素預防和慢性病高危人群及患者的綜合管理,是健康管理在慢性病防治中的具體應用。所謂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是指針對我國主要重大慢性病(心腦血管病和常見癌癥等)的高危人群或個體與明確的危險因素實施的健康管理。
我國實施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具有以下重要意義:第一,加強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正式進入黨的二十大報告,標志著這一重大公共衛(wèi)生問題受到黨和國家前所未有的重視。第二,實施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是貫徹以健康為中心和預防前移方針的重要體現(xiàn)。第三,加強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是有效遏制重大慢性病及其危險因素流行的重大創(chuàng)新舉措。國內外相關研究與實踐反復證明,只有通過積極干預已明確可改變的慢性病危險因素,針對重大慢性病高危人群實施全生命周期、全過程健康管理,才能有效遏制重大慢性病的流行和蔓延。第四,實施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可以減輕我國85%以上的疾病負擔,延長國民預期壽命及健康壽命。第五,實施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對推動醫(yī)療保險制度與機制改革、推動商業(yè)健康保險與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融合的跨越式發(fā)展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與長遠意義。第六,實施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是深入推動健康中國行動規(guī)劃落實、提高國民健康水平的戰(zhàn)略舉措與有效途徑。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堅持預防為主,加強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提高基層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在本質上就是重疾風險管理,這對醫(yī)療保險特別是商業(yè)健康保險來說是前所未有的歷史性發(fā)展機遇。
一方面,商業(yè)保險從業(yè)者要提高對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的認識與認知。健康風險無處不在,重點在于區(qū)分哪些是健康保護因素,哪些是健康危險因素;學會甄別健康風險高低。部分重大慢性病有家族史或家族遺傳史,如早發(fā)心血管病家族史、糖尿病家族史和某些癌癥(如乳腺癌、大腸癌)家族遺傳史等。具有某種慢性病家族遺傳史的直系親屬成員往往更容易患該種慢性病,是該種慢性病的高危個體,因此,需要強化對個人生活方式的管理和健康風險因素的管控。
另一方面,商業(yè)保險從業(yè)者要了解并學會識別常見慢性病的可預防可改變危險因素。如肥胖、感染、飲食不健康、久坐不動以及吸煙等行為是常見癌癥可預防可改變的主要危險因素。而心血管病的可預防可改變危險因素是三高飲食(糖、鹽、脂)、三高危險(血壓、血糖、血脂)、吸煙及過量飲酒、肥胖與缺乏運動、長期緊張壓力等。Ⅱ型糖尿病的可預防可改變危險因素是超重肥胖、高熱量攝入、久坐不動、妊娠期血糖高、胎兒出生體重過胖等。“慢阻肺”的可預防可改變危險因素是吸煙或長期吸煙史或二手煙史、空氣污染暴露、肺結核史或肺部反復感染等。精神心理疾病的可預防可改變危險因素是抑郁、焦慮、負性情緒、長期壓力、軀體疾病、孤獨與寂寞、社會交往少等。
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的商業(yè)保險發(fā)展機遇主要有以下四點:一是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與商業(yè)健康保險融合發(fā)展。二是重大慢性病早期篩查與商業(yè)健康保險支付機制調整。如今,國際及國內對重大慢性病特別是癌癥實施早期篩查已取得了明顯的效果與商業(yè)保險效益,如乳腺癌通過早期篩查可明顯降低病死率,提高乳腺癌患者五年生存率。對重大慢性病實施早期篩查可以提升早診率與治療率,也可以降低中晚期癌癥的發(fā)病率,繼而降低保險公司的賠付支出。三是加強基層健康管理能力與商業(yè)保險服務能力銜接。四是全民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素養(yǎng)提升對商業(yè)健康保險客戶投保意愿提升的賦能和協(xié)同效益。
倡導建立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的四級預防策略。零級預防是全人群風險因素的預防,一級預防是慢性病高風險人群的發(fā)病預防,二級預防是慢性病早期患者的及時診治,三級預防是慢性病中晚期患者的診治。如從來不吸煙的人得肺癌的概率很低,而長期吸煙者,即使戒煙,患肺癌的概率也比從來不吸煙者高。當然,戒煙者患肺癌的概率會降低。因此,本文認為,預防肺癌從“零吸煙”開始的健康行為養(yǎng)成要比從“一”開始的戒煙容易得多,即零級預防養(yǎng)成要比改變一級預防的不良行為容易得多。
慢性病健康管理與臨床疾病管理不同。慢性病健康管理強調零級、一級預防和慢性病高危人群全周期、全過程的危險因素整體綜合健康管理;臨床疾病管理或慢性病管理則強調二級、三級預防和臨床單一疾病的診療管理,重點關注的是中晚期患者的診療與生命延續(xù)。
總之,實施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和高水平發(fā)展商業(yè)健康保險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機遇,而如何構建“商保+健康管理服務”融合創(chuàng)新模式和服務供給體系是當下的首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