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國共產黨共同富裕理念對傳統思想資源的汲取與發展

2023-04-06 09:53:10文豐安羅雅潔
黨政研究 2023年1期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理念思想

文豐安 羅雅潔

一、 問題的提出

黨的二十大指出:“我們要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扎實推進共同富裕。”〔1〕扎實推進共同富裕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基本目標之一,也是社會主義建設的本質要求,更是新時代和中國式現代化的一個重要特征。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一直將實現中國人民的共同富裕作為奮斗目標之一,并肩負這一歷史使命團結帶領人民群眾進行積極實踐探索。回顧黨的一百多年奮斗歷程,先是經過28年艱苦卓絕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新中國,使中國人民從此站了起來。然后用幾年時間對新民主主義國家進行過渡時期社會主義改造,我國由此進入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階段;再經過40多年來改革開放的發展進程,使中國人民富了起來。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帶領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消除了絕對貧困,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正處于物質基礎雄厚、經濟長期持續向好、各項事務發展韌性強勁的態勢。現如今我國已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處于新的歷史戰略機遇期,這對于進一步推進共同富裕提出了更高的目標和追求。2020年,在《中共中央制定關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提出了一系列在我國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要求以及重大舉措。2021年8月,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2〕。黨的二十大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奮力實現共同富裕目標,既是對黨今后的中心任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積極回響,同時也為推進共同富裕相關事業指明了前進方向。

治國之道,富民為本。共同富裕思想根植于幾千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沃土,是歷代中國人民的精神追求。天下為公、天下大同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思想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血脈,也是中華民族發展壯大的文化源泉。中國共產黨就是在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中逐步扎實推進共同富裕之路的。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總結了新時代十年取得的偉大成就,并對未來增強人民幸福感和推進共同富裕提出新要求和新目標。因此,站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上,立足把握共同富裕的歷史意蘊和現實內涵,深入探究我國共同富裕的思想淵源,深刻理解共同富裕的價值意蘊,深入解讀中國共產黨邁向共同富裕的實踐歷程,既是對中共黨史的百年回望,也是為現階段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增添底氣和希望。目前學界關于共同富裕相關主題已有廣泛研究基礎,但對于中國共產黨共同富裕理念,在中國傳統文化的汲取和發展這一研究主題還不太完善。因此,本文從某種程度上具有比較重要的理論意義與比較強烈的應用價值。通過對中國傳統文化中有關共同富裕思想進行較系統的梳理,對其相關的理論進行探源,這對于進一步探討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多年來的共同富裕理念的發展歷程,闡釋中國傳統文化與共同富裕兩者之間的密切關系,為現階段實現共同富裕目標提供濃厚的理論支持和文化支撐。

二、 學界相關理論研究進展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實現共同富裕一直是黨和人民奮斗的崇高目標之一。現階段我國發展已進入新時代,共同富裕相關內涵也已經賦予時代新義。當前學界對于共同富裕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就共同富裕的內涵而言。共同富裕包含兩個基本方面的含義,一是“富裕”,二是“共同”,這兩個方面的內涵既相對獨立又相互統一。〔3〕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共同富裕理念中的“富裕”代表了社會主義先進生產力,用來表征財富的豐裕程度;“共同”則體現了社會主義先進生產關系,用以說明財富的占有方式。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先進生產力和先進生產關系的有機統一。〔4〕以上研究表明,共同富裕含義具有與時俱進的特征,其在不同時期賦有不同的內涵,但總體而言,共同富裕是指人民總體生活水平提高,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得到滿足,實現全體人民日漸富裕的社會態勢。

其二,就中國共產黨共同富裕理念的生成邏輯而言。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共同富裕理念有其自身邏輯,該思想是在馬克思主義共同富裕理念的影響下形成發展起來的,是理論性和現實性相結合的成果;既是在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民本思想過程中形成的,是傳統性和時代性相融合的結晶;也是在解決社會主要矛盾的過程中形成的,是問題性和發展性相統一的產物。〔5〕為了全面且系統地認識共同富裕思想,還需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與邏輯相統一的觀點。〔6〕結合不同時期的國情及時代特征發展形成了現今豐富的共同富裕理論體系。

其三,就數字技術在農村地區的運用對于實現共同富裕的作用而言。數字技術使用實現了窮人的去邊緣化,讓更多弱能群體獲得發展機會,提高農戶的生活和福利水平,有效抑制貧困發生,促進共同富裕。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數字技術使用的增收效應有助于推動農戶共同富裕實現;二是數字技術使用對農村勞動力就業產生積極影響,進而促進農戶共同富裕;三是數字技術使用賦予農戶更多實現共同富裕的發展機會。〔7〕數字技術賦能促進區域、行業、人群內的資源共享和信息互通,從而有效縮小地區差距、產業差距和收入差距,給共同富裕帶來積極影響。〔8〕共同富裕與數字經濟的內在關聯性表現在,數字經濟的創新效應和協同效應加速財富創造,溢出效應和普惠效應可以“帶后富”和“幫后富”,為均衡發展提供了共享機制,助力數字經濟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9〕

其四,就目前實現共同富裕目標的挑戰而言。老齡化程度不斷提高是社會進步的標志,但給代際平衡和社會保障制度可持續性與服務提供帶來了較大挑戰。〔10〕此外,在現有利益分配格局下,我國在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還仍面臨區域之間收入差距過大〔11〕、社會居民資產總值仍存在較為明顯差距〔12〕等現實問題,這些挑戰的存在表明我國實現共同富裕理想目標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其五,就實現共同富裕的意義而言。實現共同富裕發展,本身就是向世界彰顯我國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重要契機,同時也為全球解決收入分配問題提供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13〕共同富裕是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問題的迫切要求。〔14〕新時代共同富裕以“全體人民”為主體對象,更為關注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程度與質量,即是否取得了“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準確把握現階段共同富裕理念的現實意蘊及路徑選擇,對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具有重大意義。〔15〕共同富裕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和重要目標,表明我們黨對共同富裕的認識達到了新的理論高度,深刻反映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的深邃認識和準確把握,開拓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境界,是中國共產黨人對科學社會主義的重大貢獻。〔16〕

其六,就實現共同富裕的途徑而言。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中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要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人民至上、以人為本,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在發展中實現共同富裕。〔17〕針對農民增收面臨的主要困境,通過實施建設現代鄉村產業體系、深入推進農村綜合改革、構建人力資本投資體系、健全區域協調發展機制等路徑選擇,以期提高鄉村產業生產效益、擴大農民收入渠道、增強農民增收能力,縮小農民收入地區差距,從而促進全體農民收入持續快速增長,推動農民共同富裕取得實質性的進展。〔18〕城鄉融合發展是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選擇。〔19〕全民醫保是邁向共同富裕最重要的社會性基礎設施之一,因病致貧被公認為是最主要的貧困決定因素之一,也是共同富裕最大的阻遏因素之一。〔20〕

綜上所述,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具有的鮮明特征,也是中國共產黨一直努力追求的崇高理想目標,目前學界就共同富裕的內涵、中國共產黨共同富裕理念的生成邏輯、數字化鄉村的建設發展對于實現共同富裕的作用、共同富裕現階段面臨的挑戰和及其現實途徑已有廣泛研究,這些理論分析和現實經驗為本文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實踐來源。但對于共同富裕這一思想理論淵源方面的研究〔21〕,多集中于對毛澤東和鄧小平共同富裕理念文化根基的研究,從更為宏觀角度研究中國共產黨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研究成果不多。而本論題研究共同富裕這一思想淵源不僅可以讓我們更清晰地了解我國歷史文化中共同富裕優秀思想,同時也為尋求新時代背景下中國共產黨的共同富裕理念提供文化基礎支撐和價值認同,這正是本文研究的價值所在。

三、 中國共產黨共同富裕理念中的思想淵源

共同富裕理念并非憑空產生,而是根植于我國幾千年悠久的文化之中。不管是古代先賢對于“均富貴、齊發展、同享有”的思想,還是近代以來農民階級、資產階級和倡導新文化運動思想家們對于追求人人平等、和諧社會、國家富強的殷切渴盼,都展現出我國不同時期人民對于共同富裕的向往與希冀。這些思想不僅反映出我國五千年文化的深厚底蘊,還深刻折射出我國人民對于共同富裕理念的不懈探索與追求,是新時代黨的共同富裕思想的文化根基。

(一)大同理想

在數千年的傳統社會中,大同理想成為歷代先賢們所孜孜以求的理想社會。早在我國古代先秦時期儒家、道家、墨家、農家等對美好大同社會的構想中,就已經蘊藏著共同富裕理念。其中,最具代表意義的是儒家思想中孔子對大同社會的描述。孔子在《禮記·禮運》中開篇提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進而詳細描繪天下為公的理想社會,“故人不獨親其親, 不獨子其子, 使老有所終, 壯有所用, 幼有所長, 鰥寡孤獨廢疾者, 皆有所養;男有分, 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 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 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 盜竊亂賊而不作, 故戶外而不閉, 是謂大同”。〔22〕此外,道家“小國寡民”思想,在《道德經》中所描繪的“甘其食,美其服,樂其俗,安其居。鄰邦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理想社會模式;墨家“兼相愛、交相利”的主張,“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的理想追求;農家許行倡導“賢者與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的美好社會,人人勞動,沒有剝削,諸如此類都是古代思想家對大同理想的向往。《呂氏春秋·貴公》指出“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東漢公羊學家何休提出“衰亂世、升平世、太平世”的觀點等均與“大同”社會相仿。在此后的歷史發展中,近代進步人士面對救亡圖存的局面,仍未放棄對大同理想的追求,反而將其作為人民群眾謀求民族獨立解放、推動社會變革的有力思想武器。晚清時期,康有為賦予傳統大同理想以新的時代特色,認為實現大同必須“去九界”,在《大同書》中系統闡述了未來人類社會制度的特點和實現途徑,要求實現嬰幼少兒皆公育公養,老人殘疾者皆有養老院養病院所體恤,描繪了一幅“無邦國、先帝王、人人平等、天下為公”的“大同”理想社會。孫中山將“天下為公”“世界大同”作為最高理想,在其倡導的三民主義中多次用大同理想進行闡釋,并將大同理想與西方自由、平等、博愛理念結合起來,認為“共產主義”亦即“大同主義”。雖然自古以來傳統大同理想是歷代中國人民追求的目標,但是由于歷史和階級的局限性,無論是在歷代農民起義還是近代資產階級共和國的種種嘗試,都無不以失敗告終,但是傳統大同理想中所蘊含的對美好生活與和諧社會的向往成為中華民族的血脈基因。

(二)均平思想

一直以來,公平、正義都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對大同社會的樸素認識,也是中國古代思想家為緩解貧富分化、維系社會穩定的智慧結晶。早在兩千多年前,先秦儒家就提出均平思想,在《禮記·禮運》中描述的“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就是以公有制為核心的共有原則,并在《論語·季氏》中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主張,其實質在于均衡,即人人“各得其分”。〔23〕正如朱熹所說“均,謂各得其分;安,謂上下相安”。〔24〕晏子也有過“權有無,均貧富”的思考。近代康有為所構想的大同社會也是公有制社會,即“去家去國,天下者為天下人共有之天下”;孫中山倡導“天下為公”“平均地權”,“民生主義的事實最緊要的就是均貧富”〔25〕,并在均平思想的基礎上提出“均富”目標。此外,歷代農民起義也都打出“均平”旗號,反映了民眾對均平思想的價值認同。不論是陳勝吳廣起義喊出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宋朝農民起義“等貴賤、均貧富”,還是太平天國《天朝田畝制度》勾畫的“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理想社會,這一制度中對于土地的分配的表述以及實現均富的思想反映了古代農民階級對于平均地權和共同富裕的熱切向往。因此,均平思想一直是中國人民孜孜以求的古老話題,折射著人們對人人平等、財產公有、社會和諧的向往和追求,為共同富裕賦予了深厚的文化底蘊。盡管傳統的均平思想是在小農經濟基礎上產生,但依舊蘊藏著許多積極因素,一直影響著我國的社會治理方向和利益分配方式。

(三)義利觀

關于義利問題,我國古代哲學早就有“義利之辨”。縱觀中國歷史,一直有著重義輕利、非義不取等觀點。對義利問題的不同回答反映了人們對待利益的不同態度,也是古代思想家利益觀的集中體現。儒家義利觀主要體現在重義輕利,儒家思想家在道德與功利的關系中形成了自己的理性認知,不僅承認利是人的本性欲望,比如荀子認為“義與利者,人之皆兩有也”,同時也強調在面對利益時要堅持先義后利、以義取利的原則,提出“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茍為后義而先利,不奪不饜”的主張。并且,儒家思想在處理公利與私利的關系中崇尚先公后私的道德準則。孟子提出“居天下之所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26〕,已然折射出一種大丈夫精神,強調國家利益為重,個人利益的獲取應以國家公共利益不受損害為前提。董仲舒將道義放在功利之前,要求統治者全心全意考慮義的問題,而不是自己的功利,提出“正其誼而不謀其利,名其道不計其功”。此外,還有生財有道、取之有方的觀點。司馬遷提出“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的主張,管子提出“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的觀點,指出物質基礎與精神財富的關系,強調物質利益對精神文明和個體道德形成的重要性。因此,古代傳統義利觀以家庭、國家和人民的群體利益為道德旨歸,來探討義利問題。這些樸素的義利觀不僅與現代集體主義主旨高度契合,也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重要文化力量。

此外,中國古代共同富裕思想還蘊含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深厚的民本思想。比如儒學《尚書》中提到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的民本思想,孟子提出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主張等等都是經典的民本思想,一直為中華民族所傳承與弘揚。這些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的大同、均平、義利、民本等思想經過幾千年的文明沉淀,在歷史不斷演進中逐步淬煉成新時代黨的共同富裕思想的文化根基。

四、中國共產黨共同富裕理念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

幾千年來源遠流長的大同、均平等優秀傳統文化已然內化為一種精神力量滲透在中華民族的血脈中。因此,當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時,其價值主張與中國人民的天下觀、社會觀具有高度契合性,比較容易得到人們的認可和接受。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探索共同富裕道路不僅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關于共同富裕理論,也繼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共同富裕的文化基因繼承和發展,通過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使之有效轉化為新時代推動共同富裕的重要文化力量。

(一)毛澤東共同富裕理念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

毛澤東在少年時代就攻讀過傳統經典,那時他向往和追求的就是《禮記·禮運》里描述的大同社會,不僅要在中國建立一個大同世界,而且要實現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1917年他在給黎錦熈的信中寫道:“孔子知此義,故立太平世為鵠,而不廢據亂、升平二世。大同者,吾人之鵠也。”〔27〕后來毛澤東認識到在中國實現大同社會只能走社會主義道路,并指出:“經過人民共和國到達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到達階級的消滅和世界的大同。康有為寫了《大同書》,他沒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條到達大同的路”〔28〕可見,毛澤東既吸收了傳統大同觀的精華,肯定了這一傳統理想與共產主義理想的契合,同時又也強調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斗爭建立人民共和國,才能實現大同社會,這是對中國傳統大同理想的創造性轉化。

新中國成立之前,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發展了傳統的均平思想,在農村根據地實行平均分配土地的政策,將土地問題作為凝聚人民的重要出發點,最典型的就是在解放戰爭時期,收歸地主土地為農民所有。平均地權,讓廣大人民群眾從此獲得土地權,擁有主人翁意識和可以實現其自我發展的機會。總的來說,這種平均地權,讓每個農民都能安身立命作主人,就是中國共產黨有關共同富裕理念雛形的表現。新中國成立后,經過“一化三改造”建立起了社會主義制度,進行了社會主義的各項建設,為我國共同富裕的實施打下了堅實基礎,這也是對中國傳統均平思想的創造性轉化。1953年底《中共中央關于發展農業生產合作社的決議》中首次將“共同富裕”這一概念提出,該文件指出:“使農民能夠逐步完全擺脫貧困的狀況而取得共同富裕和普遍繁榮的生活。”〔29〕此后,實現共同富裕目標放在了中央全局高度的議事日程中。1955年,毛澤東又在關于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問題座談會時,適時地對共同富裕的內涵及相關內容進行一定的闡釋,而后不斷地對共同富裕這一理念進行藍圖構建,推動相關工作順利開展。這一時期對共同富裕的探索,為在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富裕道路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和物質基礎。

(二)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共同富裕理念對優秀傳統文化的運用

改革開放后,以鄧小平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解放思想,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和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在繼承馬克思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的基礎上,根據我國國情作出了社會主義本質論的新論斷,認為社會主義的最終目的是實現共同富裕。首先,鄧小平認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30〕通過“走出去,引進來”等一系列改革開放戰略的實踐,以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基本經濟制度的建立,我國國內經濟社會得到快速發展,并取得了巨大成就。隨著經濟上的快速增長,我國現代化建設取得進一步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總體快速提升。這些成就也充分顯示出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其次,允許和鼓勵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以先富帶動后富。中國古代均平思想“本質上是一種通過調節均衡以達到人們按其身份享受應有的相對公平待遇的中正和諧思想”〔31〕,這對于我國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先富帶動后富”的政策提供了有益啟示。不僅注重均衡發展,也承認不同社會主體在財富水平中的差異,充分展示出我國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性,更展示出我國已朝著共同富裕目標邁進一大步。再次,鄧小平同志還提出了著名的“三步走”戰略思想。三步走戰略思想中要求提升國家的經濟總量和提升人民的收入水平,同時還提出建設小康社會這一價值目標。三步走戰略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是對共同富裕理想目標最貼近的戰略構思,展現了中國共產黨對實現社會主義共同富裕目標已經有實實在在的戰略支撐,并已成為國家整體發展規劃藍圖。總之,以鄧小平為主要代表的共產黨人不僅傳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合理內核,而且依據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帶領廣大人民走向富強富裕的新進程。

在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后,以江澤民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強調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事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并接續發展鄧小平三步走戰略,針對當時中國的具體國情,開啟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一具有鮮明共同富裕理念的崇高目標的建設。此外,繼承和發展了傳統義利觀中的合理成分,為防止出現資本主義國家中兩極分化嚴重的問題,提出強調“效率與公平”相結合的原則,更加突出社會主義的共同富裕是每個人都富裕這一理念。總之,這一時期以江澤民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不僅繼續深化共同富裕發展任務的力度,作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部署,還要求實現區域之間協調發展思想,實施了西部大開發的戰略,以此來縮小區域之間發展差距和收入差距。這些均體現出中國共產黨對共同富裕理念的接續發展。

黨的十六大以后,針對新世紀新的形勢與任務,以胡錦濤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結合世情國情黨情,提出了科學發展觀。在科學發展觀思想體系中,首先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項事業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必須放在人民立場上,即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上,強調要一切以人民群眾的實際利益中作考量,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的以人為本思想。其次,科學發展觀還強調統籌兼顧,協調發展。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沿海地區優先獲得“先富”機會,沿海地區和各大沿海開放城市也因此早已走上了發展的高速路。但對于我國內陸地區而言,未能獲得優先發展權,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相較于沿海發達地區處于落后狀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存在較大的差距。與此同時,在全國范圍內,城市和農村的發展極不均衡,成為阻礙我國實現共同富裕偉大目標的重要問題。沿海地區城市發展已形成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超大城市群,但在內陸地區城市建設還在加速追趕的路上。而廣大農村地區發展相對閉塞,還未能展示出農村發展新活力。針對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現象,黨中央繼續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縮小東西部發展差距;持續關注東北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情況,提出了振興東北和中部地區崛起戰略,要求進一步縮小地區之間的經濟發展差距和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這一系列戰略和舉措對于推進我國現代化進程以及豐富我黨共同富裕相關理論具有重要的實際性意義。總之,這一時期黨的共同富裕理念在對毛澤東共同富裕思想和鄧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繼承的基礎上,同時結合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傳統義利觀和均平思想,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強調社會公平和效率兼顧以及保護弱勢群體基本權益,實現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極大提升。

五、 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共同富裕理念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性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養分,提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必須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必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在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上,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創造性地融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實踐成果。

(一)堅持在高質量發展中推進共同富裕,實現國強民富

新中國成立讓中國人民站了起來,改革開放使中國人民富了起來,進入新時代則使中國人民強了起來。提升國家綜合實力,建成現代化強國不僅是中國共產黨對近代中國落后挨打歷史教訓的深刻汲取,更是推進共同富裕、實現國強民富的重要保障。孔子提出“足食足兵”,強調國家不僅需要充足的糧食儲備,同時還需大力提升國家軍事戰斗能力。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國內生產總值突破萬億元大關,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一萬美元,國家綜合實力躍上新臺階。黨中央強調,強國必須強軍、軍強才能國安,提出改革強軍戰略,建設強大人民軍隊。當前,我國已進入第二個百年發展的新征程,面對我國現階段國內發展存在部分產能過剩、生產效率不高、產業發展處在中低端水平等問題,以及國際上逆全球化趨勢抬頭、新一代新興技術正醞釀著一場新的革命等問題,迫切要求我們提升生產力發展水平,推進高質量發展。唯有如此方能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才可進一步朝著共同富裕理想愿景邁進。因此,黨中央采取了以下幾點措施來實現國強民富的目標。第一,堅持發揮科技創新在新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提高我國中低端產業轉型速度,提升我國研發力度和高質量產品供給能力。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指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因此就目前我國產能過剩、生產效率低的問題,黨中央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強我國在科技領域改革力度和加大科研資金投入鼓勵創新,解決我國在關鍵技術中“卡脖子”問題,同時還通過建立一系列高新技術的研發基地,使我國能擁有自我發展的核心技術,為我國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第二,堅持在提升高質量發展中強化人才隊伍的建設。一方面,高素質人才可以為我國各行業領域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帶活各行業領域發展水平,提升行業發展潛力;另一方面,高素質人才提升行業間的競爭意識和創新意識,提升行業人員收入水平,邁進共同富裕。第三,堅持高質量發展中改善人民生活需求品質。新時代黨中央已認識到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變化,了解到現階段人民對于美好生活有了更高品質的需求,因此,堅持在高質量發展的同時也需聚焦人民生活品質的提升上,提倡綠色出行、營養休閑,打造出更加積極向上的影視作品,給予人民一個綠水秀麗的生活家園,也給予人民一個精神富足的生活愿景。總之,國強民富一直是我國五千發展中歷朝歷代國家建設根本。新時代,黨中央堅持從我國實際出發,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汲取智慧,在高質量發展建設中,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偉大目標。

(二)堅持強化共同富裕意識形態建設,保障人民共富同享

馬克思主義認為,意識形態建設對于經濟基礎具有能動的反作用,因此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加強共同富裕意識形態建設,對于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保障人民共富同享具有重要作用。中國共產黨堅持人民至上的理念,既受古代傳統文化中“官舟民水”“民田國苗”等民本思想的影響,也有來自近代以來新文化運動中憂國憂民思想的啟蒙,更是中國共產黨宗旨意識和使命意識的必然選擇。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首先從民族和國家大義出發,突出強調“人民”在社會主義事業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提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重要論述。在實踐中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的理念,強調人民群眾首創精神和在社會前進道路中的突出作用,更加注重人民群眾的需求所想和利益所向。持續關注人民物質生活極大豐富的同時,始終關注人民的精神生活的滿足。堅持效率與公平兩者相統一的原則,堅持做到以人民為中心的共同富裕價值觀培養。其次,根據我國現實國情出發,從四個維度對共同富裕內涵進行了新闡述。強調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同時共同富裕不只是整體上的共同富裕,更是要實現每個人的富裕,強調共同富裕并不僅僅強調物質基礎極大富裕,還強調需人民精神富足。黨中央強調共同富裕的新內涵,就是強化共同富裕意識形態建設,讓全社會凝聚起建設美好社會的信心和決心,使全體人民在追求共同富裕道路上實現自身價值,也能享受富裕的饋贈,實現人民富裕共享的愿望。總之,初心易得,始終難守。中國共產黨在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道路上,人民共富共享的意識理念貫穿于中國共產黨百年發展的始終,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和未來讓人民共享的意識也從未削減,也正是因為這樣,中國共產黨才是人民始終堅定不移的選擇,黨才始終得到人民群眾的熱切擁護。

(三)堅持在社會領域均等化中推進共同富裕,實現發展均等

古代孔子“不患寡而患不均”強調要實現分配均勻,以及古代縱橫家強調要實現財富分配公正平等的均平思想是中國共產黨共同富裕理念中均等思想的啟蒙。實現均等化是一個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發展到一定程度上社會文明進步的表現。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對于我國所處時期和主要矛盾作出了新判斷,并更加關注人民美好生活需求,更加強調要實現共同富裕的前提必須要解決把蛋糕分好的問題,進而推進社會公共服務均等化,實現發展均等的理念。第一,強調就業公平和機會公平。針對農民工群體不平衡問題,國家要求均可享受與城市勞動者同等的薪資待遇和職工培訓待遇,并給予農民工一定的住房補貼和就業補貼,以及與城市居民相匹配的社保體系和醫療體系,保障農民工合理勞動所得和自身發展機會,解決農民工隨遷子女城市上學難的問題。第二,強調教育公平。對于教育資源不平衡現象,黨中央強調教育資源和教師資源需要向偏遠地區傾斜,使偏遠地區的孩子也能均衡享受教育和學習的機會。第三,強調提高社會公共服務供給效率。面對我國發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黨中央強調要提高將數字技術、移動互聯網等高新技術引入農村偏遠地區的效率和水平,以此加速農村偏遠地區經濟發展、激發地區活力,打破地區隱性壁壘,均等享受數字化建設紅利。以上一系列措施充分展示了我國就業公平、醫療和社會保障公平、教育公平、地區發展公平的全民全域發展均等的理念,是中國共產黨堅持從社會發展實際中出發,堅持在高質量發展中實現全民全域做大蛋糕、分好蛋糕能力的真實體現。總之,均等思想一直深深地埋藏在中國人的血液里,中國共產黨正是將這種血液中的基因發揮到極致的領頭人。

六、結語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中國共產黨始終牢記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的歷史使命,在推進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僅從優秀傳統思想資源汲取智慧,并且發揚光大,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今后共同富裕不僅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美好奮斗目標,更是全人類對美好生活的理想愿景。偉大的中國共產黨正不斷奮進著人人所想實現的崇高理想目標。我們黨的共同富裕理念既有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思想中的繼承和發展,又有吸收西方文明中對理想社會構思之精華,更有中共百年來對追求共同富裕理想中的經驗總結,展現出我國共同富裕理念一脈相承、蓬勃發展的中國屬性。現階段,經過新時代十年,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中國共產黨正蓄力勃發,帶領廣大人民朝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奮力前行。但我國依舊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們追求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與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仍將長期存在,因此我們要清晰認識到我國共同富裕理念具有濃厚的歷史底蘊和民族本性,也要深刻地認識到實現共同富裕理念是一項長期性、艱巨性任務,只有不斷吸收借鑒國內外優秀思想和經驗,促進共同富裕理念與時俱進向前發展,才能更好地保持其思想的正確性和指引性。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推動我國共同富裕事業朝前邁進,才能早日實現中華兒女千百年來的夙愿。

猜你喜歡
中國共產黨理念思想
《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
散文詩(2022年13期)2022-07-29 09:06:10
思想之光照耀奮進之路
華人時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建筑設計應對低碳理念的相關思考
中國共產黨100歲啦
思想與“劍”
當代陜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中國共產黨的百年輝煌
當代陜西(2021年12期)2021-08-05 07:45:08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當代陜西(2021年12期)2021-08-05 07:45:06
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人大建設(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思想是什么”
當代陜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淺談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消費導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34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1| 无码一区18禁| 国产真实乱了在线播放| 2021天堂在线亚洲精品专区| 真实国产乱子伦高清| 亚洲成a人片77777在线播放| 国产91在线免费视频| 亚洲A∨无码精品午夜在线观看| 性欧美精品xxxx|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网站| 久久一本日韩精品中文字幕屁孩| 国产在线自在拍91精品黑人| 亚洲中文字幕23页在线| 666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97久久免费视频| 在线观看欧美国产| 国产自产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三级网站| 欧美国产三级|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的天堂| av尤物免费在线观看| 狠狠五月天中文字幕| 97在线公开视频| 九九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精品国产www| 国产在线视频导航| 国产自在线拍| 久久综合激情网| 麻豆精品在线| 国产嫖妓91东北老熟女久久一| 国产chinese男男gay视频网| 午夜毛片福利| 中文字幕日韩欧美| 亚洲人妖在线|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a高清|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2页| 国产亚洲视频中文字幕视频| 色悠久久综合| 成年看免费观看视频拍拍| 欧美日本在线播放| 美女内射视频WWW网站午夜| 欧美成人影院亚洲综合图| 国产一区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尤物视频在线| 久久婷婷色综合老司机| 宅男噜噜噜66国产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人成人让影院| h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精品va| 一级不卡毛片| 欧美中出一区二区| 久久成人免费| 五月婷婷欧美| 国产成人欧美| 99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字幕色伊伊| 欧美色99| 伊人福利视频| 国产福利观看|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无广告| 亚洲精品日产AⅤ| 亚洲一区波多野结衣二区三区| 亚洲色图欧美在线| 亚洲高清无码精品| 成人韩免费网站| 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五月天在线网站| 欧亚日韩Av| 久久精品国产999大香线焦| 夜夜高潮夜夜爽国产伦精品| 国产不卡一级毛片视频| 无码高潮喷水在线观看| 成人午夜福利视频| 亚洲一区免费看| 国产精品免费电影| 精品自拍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毛片免费| 国产免费精彩视频| a级毛片网| 91精品国产自产91精品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