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達格塔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深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1]。加強和改進教師隊伍建設是創新發展思政課教學的前提,是不斷推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改革開放以來,在黨和國家高度重視與大力支持下,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不斷加強和改進,取得了顯著成效。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總結其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的經驗,對于科學構建新時代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的長效機制,提高思政課教學實效具有重要意義。
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高等教育的發展和高校思政課的改革,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經歷了以下四個發展階段。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和國家將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擺在重要的地位。1980 年4月29 日,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印發《關于加強高等學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的聯合通知中提出,加強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特別要注意發揮馬列主義理論課教師的作用。這充分肯定了馬列主義理論課教師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地位。1980 年7 月7 日,教育部關于印發《改進和加強高等學校馬列主義課的試行辦法》的通知,提出要充分調動馬列主義教師的積極性,補充師資隊伍,并對馬列主義教師的職責職稱,改善其學習條件和工作條件、加強其培養和提高做出了明確規定。1984 年9 月4 日,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印發《加強和改進高等院校馬列主義理論教育的若干規定》的通知,提出要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完善教師選拔、培訓、待遇以及工作方面的各項制度。
面對改革開放以來國內外錯綜復雜的形勢,加強和改進學校思政課,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肩負的歷史使命變得極為迫切。教師隊伍是思政課程改革的關鍵,因此,黨和國家提出要切實提高各級學校思政課教師的地位,解決他們的實際問題。1985—1996 年,國家教育委員會在改革思政課程的相關文件中,提出要將兩課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兩課”改革和建設的一項緊迫的戰略任務,提出要制定“兩課”師資培養的長遠規劃,通過補充新的師資,創新培養培訓方式,開辦第二學位班,逐步建立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新師資培養基地等多種渠道,大力提高教師隊伍政治、業務素質,并關心解決其政治待遇及工作條件。
“98”方案的形成,要求高校思想思政課教師必須具備更加淵博的學識和扎實的理論功底。1999 年12 月,教育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關于開展高等學校“兩課”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工作的通知》中提出要通過在職攻讀學位,提高“兩課”教師的綜合素質和教學能力。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連續發文強調不斷優化和充實高等學校思政課教師隊伍,提出要建立和完善培訓體系、組織高校思政課骨干教師研修,分期分批對全國高校思政課骨干教師進行一次系統輪訓。2008 年9 月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提出要大力加強高等學校思政課教學科研組織建設,加強高等學校思政課教師的選聘配備工作、培養培訓工作,為其提供學科支撐、提供政策制度保障等,這是改革開放以來首個就加強和改進思政課教師隊伍的專門文件。2011 年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標準(暫行)》的通知中,對教師隊伍的選配、培養培訓、職務評聘、經濟待遇、表彰評優作了明確規定。
進入新時代以來,黨和國家就加強學校思政課建設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向新時代思政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央宣傳部、教育部等統籌規劃,整體推進教師隊伍的各項工作,明確規定隊伍建設的指導思想、建設目標、培養途徑和措施、組織領導和實施等內容。如,2013 年的《普通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培養規劃(2013—2017)》、2015 年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體系創新計劃》、2017 年的《2017 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年專項工作總體方案》、2018 年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專項工作總體方案》、2019 年的《普通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培養規劃(2019—2023 年)》、2020 年的《新時代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規定》等重要文件都為建設一支結構合理、數量充足、業務精湛、師德高尚、作風優良的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提供了制度支撐和政策保障。
思政課教師隊伍在每個發展階段,始終保持改進中加強,創新中推進,取得了顯著成效,積累了豐富經驗。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黨的領導是思政課教師隊伍堅持正確思想引領,防止迷失方向的根本保障。回顧改革開放以來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的發展歷程,在四個發展階段中,黨和國家根據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存在的實際問題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需求,相繼召開專門會議,制定多個綱領性文件,有力推動了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黨和國家提供的科學決策規劃和監督指導,成功應對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老化、數量不足、思想不穩、知識結構不適應、后繼乏人、業務水平不高等嚴重的問題,為加強和改進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和政策保障。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在理論方面的豐富完善以及實踐方面的顯著成效都是得益于始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歷史證明,黨的教育方針和培養目標是黨在不斷總結經驗的基礎上,適應時代要求,根據我國基本國情,探索出來的科學行動指南。因此,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只有始終堅持黨的領導才能打造一支能夠為國育人、為黨育才的新時代高質量教師隊伍。
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一直強調要舍得將一些優秀教師、品學兼優的本科畢業生和研究生選拔到思想政治工作隊伍中來,并堅持從嚴選拔,始終將來源可靠、質量優良、樂于從教、甘于從教的優秀人才充實到思政課教師的隊伍之中,促進了隊伍的后續建設與發展,使得隊伍實現了量質的統一[2]。實踐證明,思政課教師隊伍的選拔,一定要堅持高標準,這是關系這支隊伍素質起點高低的關鍵,也是其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條件。新時代新形勢下,高校思政課教師肩負著立德樹人、鑄魂育人的崇高使命,也面臨著諸多新的挑戰。因此高校更應該嚴把政治關、師德關、業務關,著重從專業素養、政治素養、品性素養等方面進行綜合考量。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 年3 月18 日主持召開的學校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提出了六項要求,即“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六個要”是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師選拔的基本標準。高校應根據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明確嚴格的選拔標準,制定科學的選拔方法,建立并完善選拔機制。
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始終通過多種途徑,有計劃地培養培訓教師隊伍,為他們提供進修學習和深入實踐鍛煉的機會,明顯提高了其理論水平和業務素質。首先要加強培養思政課教師的政治素質。高校思政課教師肩負著為學生宣講馬克思主義理論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以及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艱巨任務,必須始終堅定政治立場。其次,要加強培養教師的教學能力[3]。在每個發展階段,高校思政課教師的教學能力都會面臨新的任務和要求,因此必須持續加強培養。再次,要加強培養教師的師德師風。優良的師德師風是教師教書育人的前提基礎和根本性因素,是事關能否完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問題。最后,要加強培養教師的科研能力,使科研支撐教學,促進思政課教師隊伍的專業化、專家化發展。加強培養培訓是提高教育質量,完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是加強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最佳途徑。
有效激勵思政課教師隊伍能夠提高其綜合能力,充分激發其對于工作的熱情和上進心。在改革開放初期,由于當時體制機制的不完善,對思想政治工作人員單純使用多,關心培養少,導致廣大思想政治工作人員看不到發展前途和方向,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嚴重影響。黨和國家發現問題并及時解決問題,將激勵保障機制逐步完善,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新時代思政課教師的工作職責不斷增強,教學內容不斷增多,面臨著更多壓力和挑戰。因此,必須通過強化激勵保障來調動其積極主動性,保持隊伍穩定,留住人才。高校應加強精神與物質激勵相結合的激勵方式,做到工作上創造條件、生活上關心愛護,有效激發思政課教師的內在動力,調動他們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使隊伍永葆活力,使他們忠于職守、熱愛本職,保障高質量育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