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丹
(武昌工學院,武漢 430065)
元宇宙(metaverse)作為一個詞語是舶來品,由“mata”(即元的、超越的)和“verse”(即宇宙)組合而成[1]。元宇宙是信息技術的綜合集成,描繪未來信息技術革命愿景的全景[2]。元宇宙在虛擬平臺應用廣泛,包括數字博物館、商店、游戲模擬等等,由此也產生了設計需求,而包裝設計正是以視覺符號為載體傳遞信息的設計。另外,元宇宙概念由于不受傳統媒介限制,在其發展中推動了新的設計語言產生,也逐步成為未來包裝設計的大方向。因此,在元宇宙思潮的大環境下,包裝設計教學改革是非常值得探討的。
包裝設計專業的產生發展,幾乎與時代的變革是緊密關聯的,從包豪斯極簡觀念的影響,到數碼技術的發展,再到線上課程的開發,包裝設計可以說是緊扣時代脈搏,在課程設置上也是不斷推陳出新,而元宇宙概念的提出,則又一次打破了包裝設計的教學模式。但是,在包裝設計專業教育方面,大多數還是采用繼承和因襲傳統的教學方法,以適應傳授知識和訓練技能的要求。多年來包裝設計教學一直徘徊在“以教學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中,單調、重復、封閉、唯美理想主義的設計課題和裝潢設計,始終成為教學的主要內容和法定模式,在完成包裝設計中局限于對產品表層的裝潢形式,沒有把開放思想、想象力、創造力的引導放在重點的培養上[3]。因此,緊跟時代潮流的設計理念與教學思路,是培養具有創新型人才的關鍵,把包裝設計教育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其次,在教學觀念上有待更新。大部分高校老師可能還沒有意識到元宇宙是什么,而各種元宇宙主題大賽就已經蜂擁而至,面對元宇宙的各種題目,一時之間無從下手。部分高校教師對于視覺傳達設計的觀念還停留在三大構成、設計思潮、視覺語言的平面化表達上,就更不用提包裝設計這門課程的教學了。只有更新教學觀念,才能更好在實際教學中指導學生的設計思維與方法。
最后是設計思維模式的空間轉化。元宇宙的特點之一,就是突破時空界限,進行虛擬信息構建,但是在包裝設計教學時,往往會忽略時空關系,傳統的設計思維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現代化設計的需要。
回望包裝設計專業教學的發展,在一遍一遍的與歷史的審視中不斷產生思考和創新,如今元宇宙概念的提出讓包裝專業設計者們,奔逸于無垠的數字空間,近年來包裝設計專業的數字化形式內容發生了極大的改變,對于人才需求也更加多元化。
在打破傳統固有觀念之前,先了解元宇宙是什么,以及未來可能發展的方向,進而在設計思維上進行教學思想的革新。在包裝的設計上,在完成了傳統包裝素材調研和收集后,是否可以引用不同學科之間的元素融合方式,推進包裝設計教學內容與手段的多樣化,增加動態視覺符號設計元素,強化視聽語言,增加視覺觀感,讓平面的包裝設計“活起來”,這就需要設計者對文化的理解與最新設計軟件的綜合應用能力,了解行業最新動態。在傳統文化的設計上,可以將傳統文化的習俗、紋樣、工藝等以全新的可視化的方式展現,例如,在敦煌文化的設計上,越來越多的數字敦煌的概念應運而出,現在敦煌文化也在元宇宙概念下不斷被提出,在各類元宇宙的數字設計大賽的加持與推動下,不僅有利于傳統文化的弘揚,也可以在不斷嘗試與探索的過程中找到包裝的設計新思路,由此可見轉變傳統教學觀念與思維革新的重要性,鼓勵學生多維度探索,培養復合型、跨界型人才。跨界設計不會影響設計的本質,合理的跨界教學,多學科的綜合運用已成為元宇宙設計的大方向。在包裝設計中可進行延展教學,結合設計心理學、消費學等綜合學科知識,與消費者的視覺需求進行調研,將平面圖形進行空間的轉換,不僅能帶來新的視覺感受,也可以促進消費者的注意力與購買興趣。
其次是在包裝材料的設計上,傳統的包裝材質在設計效果圖上,大部分的設計效果圖還停留在簡單的材質渲染上,無法讓消費者直觀的感受包裝材質。尤其是在肉類的包裝設計上,設計師會給包裝做一個開窗,讓消費者直觀看到內部商品,但是,對于肉類的來源、產地、成分等信息,還是需要額外的信息補充。由此,跨界學習是提供新思路的必然選擇。教師可以啟發學生結合元宇宙的理念,將空間、時間、光學等元素,應用到包裝設計之中,讓包裝設計不僅是平面化的,還可以是動態的、多維度使用的,為包裝設計的延展性提供更多創造的可能性。
在元宇宙的概念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虛擬現實,最明顯的就是VR技術的發展,而在虛擬現實的設計上,交互設計體驗則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新媒體技術除了新這一特點,還具備強大的互動性,能夠實現設計作品與受眾的交互,增加受眾的認同感和情感體驗[4]。如何將交互體驗衍生到包裝設計的課程上,是值得討論和研究的,可以說交互設計思維是包裝設計專業走向元宇宙的敲門磚。
在包裝設計教學中,運用互動性理念可以更好地結合包裝設計特點,順應當下包裝設計的時代要求,使學生有針對性地掌握課程內容并且接收到最新的設計理念完成課程的學習[5]。在傳統包裝的設計上,學生會根據老師提供的包裝信息進行草圖繪制,視覺要素的布局安排僅僅停留在靜態的需求上,例如像兒童類的包裝設計,對產品包裝的需求不僅需要視覺趣味性,在觸感、視聽、互動上同樣重要,因此在產品包裝的設計構思上,就應當考慮到包裝產品的互動體驗性。
同時,教師還應對學生所了解的元宇宙進行指導,并制定出預期效果與實際成果對比圖,元宇宙在一定程度上,特別適合運用于沉浸式課堂教學,這種交互性的教學模式不僅能使學生身臨其境,還可以提供更為有效的學習空間,讓包裝設計更加貼近人們的生活,為教師教學提供智能化課堂。沉浸指向的是人不受外界因素干擾,全身心投入一種狀態[6]。
在元宇宙思潮的影響下,數字可視化藝術悄然而生,面對技術的革新,教學改革自然也要緊跟步伐。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包裝設計面臨著極大的機遇和挑戰,傳統的設計難以適應時代的發展和社會需求,也難以給人們帶來更新、更獨特的視覺享受和體驗[7]。在傳統的數字平面藝術上,可以轉化為數字空間藝術,從而建立數字化虛擬社群,這對于包裝設計在思路上也是很好的啟發,在便于學習交流的同時也能實現包裝載體數字化再生,包裝體驗數字化再生,包裝內容數字化再生,包裝價值數字化再生。建立數字化包裝設計教學模式,不僅延續了傳統藝術審美,其歷史背景也可以在數字空間中得以延續,形成各種包裝視覺藝術符號,借由新的數字手段被重新賦予形象意義與價值。
在教師授課過程中,可借鑒前沿科技成果跨界學習與溝通,不斷優化教學手段、方法與內容。引導學生時刻以設計師的身份與角色思考問題,建立與消費者的時空溝通,使包裝在設計過程上,是具有雙向性、針對性、互動性,而不是單向傳達的設計。這就需要各大高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入空間概念,建立時空觀念,讓靜態的視覺元素產生動感,包裝設計作品通過虛擬場景設計結合環境進行作品的展示,從而最大化的體現出包裝設計作品的價值所在。
在教學思維上,可以加入第二課堂的概念,實現線上線下同步,緊跟時代步伐的教育模式。包裝設計專業的基礎課程的根基也是很重要的,如果只談元宇宙思潮下的視覺傳達設計,不強化包裝設計專業的基本知識,就如同一棟根基不穩固的大廈。
各高校教師還需對元宇宙思潮逐漸滲透下的包裝設計領域展開深入分析,結合包裝設計的本質特點,不斷學習新的媒體軟件,以及在設計理念、設計載體、設計內容、時間空間等方面虛擬化、交互性和多元化的特點,從創新、互動和人性化三大方向進行探索與分析。將包裝設計融入到創新教學中,元宇宙的交互性離不開新媒體技術,而新媒體軟件的使用對于包裝設計可以說是如虎添翼,使包裝設計在表現方式上可以更加多元化,為包裝設計提供了更多的應用方向,這既有利于學生緊跟時代步伐,又促進了包裝設計教學過程的良性發展。
除此之外,老師還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啟發學生通過元宇宙概念中的不同思維模式的對話,獲得自我價值的重新認知與再次定位,在學習交流中,結合傳統思維模式設計思路,創造出介于物質實體和思想的第三空間,實現從傳統美到現代美的藝術轉化。當然,除教學改革的思考外,還離不開國家的技術的支持,市場外部動力與學校經費的支持等諸多因素。
在元宇宙思潮下,教學改革的意義就在于不斷刷新教學模式,強化包裝設計的核心價值,推動設計理念的創新,讓設計更加可視化、人性化。對于非遺文化、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也是一次設計的革新,從多維度的觀感體驗,也更加有利于文化的傳播、理解、傳承與創新。元宇宙與教育的融合促進教育元宇宙的涌現,用元宇宙治理高等教育痼疾成為重構未來高等教育體系的最新方案,從公平、質量和成本三方面審視元宇宙時代高等教育的現實問題,從模仿“第二人生”創造學習環境、加快擴展現實平臺的構建以及打造數字孿生校園等方面尋求高等教育治理的解決策略[8]。
雖然元宇宙的概念還處于初始研究探索階段,但其虛擬現實的交互性,將會為包裝設計專業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元宇宙概念的提出,打破常規視覺體驗,為包裝設計專業引領了藝術潮流與文化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