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文
(大連外國語大學,大連 116004)
水墨藝術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中醫藥文化亦是我國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醫藥漫長發展過程中凝結而成的智慧結晶,能夠真實體現我國文化軟實力,對保障人民健康有著重要意義。濟華中醫藥品牌承華夏中醫之精華,在包裝設計中融入水墨藝術[1],能夠更好提高品牌的辨識度,滿足消費者精神層面更高的追求。
自唐以來,“水墨”便是我國繪畫史上的一個重要概念。作為我國獨具特色的傳統繪畫藝術,水墨歷經千余年的演變發展傳承至今,成為了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載體,具有強大的精神力量。水墨藝術以其筆墨特點和語言特征,體現中國思想與智慧,蘊含中華人文情感與精神[2],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承擔著重要責任。作為東方文明的典型代表,水墨藝術也是全人類文明的共同財富,對推動世界文化的發展具有深遠影響。
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到,“萬物負陰而抱陽,和氣以為沖” “知其白,守其黑”,水墨藝術亦是如此。倪瓚《漁莊秋霽圖》中,通過一河兩岸的三段式平遠構圖,近景墨色略濃,河岸礁石中挺拔生長的幾株秋樹;中景為平靜遼闊、毫無波瀾的水面;而遠景則是淡雅平緩、延綿起伏的山丘。秋樹與山丘遙相呼應,兩景之墨色更襯托出中景江面之明朗,江面無形而又有形,整體畫面和諧寧靜、疏朗俊逸,無聲勝有聲。
在中醫藥文化中也強調平衡與和諧,人體內各臟腑功能和諧對健康有著重要作用,當人整體功能失去平衡時,疾病就可能出現。因此需要通過階段性的持續治療,對偏陰之處進行補充、偏陽之處進行削弱,將人體調和成平穩的狀態從而保持身體健康。
趙孟頫在《秀石疏林圖》尾紙上題到,“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于八法通”,描繪了平坡之上,古木與新竹自中央巨石中生長而出的畫面。以草書飛白法畫石,通過干枯的墨跡體現滄桑之感,表現出巨石的堅硬質感。“籀”是指篆書,以圓筆篆書畫木,筆筆中鋒,筆畫之中飽含強勁力度;以永字八法寫竹,枝葉豐腴,搖曳生姿。墨色變化豐富,通過濃淡枯潤的變化體現巨石疏朗、枯木錯落、竹葉秀潤,畫面疏密有序,氣韻流暢。
中醫藥文化中講究“三因制宜”,在診療過程中強調因人、因時、因地制宜。根據患者不同的年齡、體質與習慣,結合不同季節與氣候的特點,靈活發揮中醫辨證論治,為患者量身制定合適的治療方式,在診療過程中也會根據每階段的癥狀變化采取不同的治療手段,幫助患者重獲健康體魄。
唐代張璪提出“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創作理論,強調描摹客觀物象時要以大自然為師,深入生活實踐獲取創作的靈感來源;同時也要經過自身的理解,主觀地對客觀事物進一步構設加工,對生活有所感悟,從而在兩者之間產生內在聯系,天人合一,物我相忘,從中獲得奇趣。馬遠《踏歌圖》在構圖上融入邊角之景法則,用筆蒼勁。遠石奇峭分明、近石方硬有力、樹木秀麗多姿;在畫面中央高聳的巨松旁宮闕隱約可見,具有皇權的象征意;人物與自然融為一體,載歌載舞,整體畫面形象地表達出國泰民安,踏歌豐收的喜悅之情。
中醫藥文化中講究天、地、人之間的關系,人體本身便是有機整體,人的經絡與天地以及二十四節氣相呼應,而人、自然和社會也是緊密聯系不可分割的整體。因此中醫藥文化中重視外部自然與社會環境對人體健康產生的影響,在治療過程中也強調心理與生理的協調關系。
濟華中醫藥包裝的設計需要充分吸收中國水墨藝術的精髓,利用水墨不同的筆法與墨法,對包裝進行裝飾,從而形成具有濃郁文化屬性的視覺包裝語言,產生藝術性的審美效果。設計師黃陵野鶴的作品“十二生肖系列包裝”,選用手寫象形甲骨文作為主要視覺元素,用筆意趣生動富有張力;以篆書加以標示,使用水墨書寫與之相對應的生肖英文單詞,便于受眾識記的同時也體現出水墨更多的應用方式,具有無限開發的可能性。在用墨方面可以借鑒梁楷《潑墨仙人圖》中運用的潑墨法,將各類中醫藥圖形元素以淋漓的水墨盡情抒寫,并注意焦、濃、重、淡、清五色變化,使畫面濃淡之間形成鮮明對比,呈現出靈動飄逸之感,從而豐富濟華中醫藥包裝的視覺語言。
水墨藝術所展現出的神韻意趣之美順應大眾的審美喜好,流露出獨具東方美學的語言特征與藝術涵養。營造水墨意境,可以幫助濟華中醫藥在同類型中醫藥品牌中脫穎而出。常山胡柚因其優良的品質而著稱,新版本包裝設計利用水墨藝術,在獨立包裝上局部描繪出枝頭生機飽滿的成熟胡柚,將其按序排列堆疊后能夠拼接成一幅完整的畫面;常規款禮盒設計中也用水墨描繪出層次封面的湖泊地貌,整體畫面淡雅寧靜,給人以無限延展的空間,充滿古韻。在濟華中醫藥包裝中使用水墨,畫面虛實相生,展現出客觀外在與精神世界相結合的境界,以有限之筆墨闡釋無限之意境,與中醫藥“和”文化更加契合。
面對生態文明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為了更好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中醫藥包裝選用更加環保的材料已成為必然發展趨勢。目前濟華中醫藥主要采用在純色外包裝以及透明瓶身上粘貼不干膠的形式進行包裝,雖然體現出實用性原則,但沒有充分利用外包裝的材料優點。除了傳統的中藥配方之外,濟華中醫藥還有懷地黃、懷菊花、懷山藥等淳樸天然藥材,因此采用紙、竹、麻等自然材料制成外包裝,既與中醫藥文化相契合,又適合展現水墨風格。與此同時,也可以使用易降解、無污染的材料制作內部獨立包裝,以便消費者出行攜帶,一舉兩得。
與市場上大部分中醫藥品牌相似,濟華中醫藥產品包裝采用棕色、褐色作為包裝的主色調,雖然向消費者傳遞出中醫藥古樸的特點,但不便于消費者通過包裝的角度將其與類似中醫藥品牌相區分。將水墨藝術融入包裝設計中,不僅與濟華中醫藥“大道無術、大醫精誠”的理念相符合,而且能夠增加品牌的辨識度,使整體形象更具親和力,引發消費者情感共鳴[3],進一步提升消費群體的品味與生活方式。人間小雜糧禮盒包裝設計便是運用水墨藝術,體現五谷雜糧的不同質感,并且向消費者傳達品牌簡潔質樸的特點。濟華中醫藥也需要通過包裝來傳達品牌與產品的內涵,也需要通過包裝更好完成與消費者的溝通。
中醫藥學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與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在對傳統中醫藥品牌進行包裝升級時,將水墨藝術融于傳統中醫藥文化,有助于豐富中醫藥包裝多元表現形式,進一步深化其文化價值,響應消費者的精神需求,從而更好推動中醫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