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道/本刊主筆 方近月
裁員、封團、關站、撤城,短短半年頻頻爆雷。作為社區團購“老三團”之一的十薈團,為何沒能守住黃金賽道?
早些時候,有媒體報道稱,十薈團全國城市所有業務均已關停。
以做水果生鮮起家的十薈團,是社區團購“元老級”平臺。公開資料顯示,在2020年7月各巨頭涌入社區團購賽道前,十薈團就已經成為頭部玩家,僅次于興盛優選。
可在隨后幾年的發展中,十薈團卻一步步走向衰敗。正可謂“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資本所催生出來的孩子往往都帶著資本的屬性,很容易不顧一切地向前沖。十薈團也不例外。在不惜成本的瘋狂擴張中,逐漸迷失了自己。
運營之初,十薈團就以時下最流行的“互聯網模式”,砸錢換規模。
它售賣“庫爾勒小香梨 250g”,進貨成本3.89元,售價卻為0.99元,實際銷售2萬多份;“藍天三晶加碘精制食用鹽 500g”,進貨成本0.57元,售價低至0.1元,當日銷售11萬份。
這種不計商品運營成本、倉儲成本、配送成本,以遠低于進貨價來銷售商品,搶占市場意圖明顯。
靠著“一分錢秒殺”“薅羊毛”的操作,十薈團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拉攏了大量用戶。然而,這種違反市場規律的行為長久不了,十薈團也因此在短短的三個月內兩次收到罰單。
價格戰正式叫停后,十薈團的價格優勢也就云消霧散了。
2020年社區團購硝煙彌漫。滴滴“澄心優選”上線;美團成立了“優選事業部”;拼多多上線“多多買菜”……各大互聯網平臺利用資金、流量、數據等優勢開始新一輪跑馬圈地。
抱著“投入不設上限”的決心,互聯網巨頭用一貫的高補貼拉新打法,入場僅半年就快速追上了十薈團等老玩家。
重壓之下,十薈團被迫開啟了前后六輪融資,累計融資12億美元,投資機構包括阿里巴巴、DST Global、鼎暉等。在大規模擴張投資中,因為看不到十薈團盈利的希望,“金主”阿里巴巴無奈選擇了放棄。
而十薈團也被迫關停了20多個城市的業務,并開啟了大規模裁員,最終倒在了“送實惠”的路上,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市場的地方就有競爭。
專業人士認為,成熟的社區團購平臺需要建立“線上需求-線下配送-倉儲供應鏈”的同城零售產業鏈,只有優質的商品、供應鏈以及高效的運營管理才能吸引消費者消費。
十薈團顯然沒有做到這一點。據新浪黑貓投訴平臺統計,截至2021年8月4日,消費者對十薈團的投訴高達2344條,主要涉及虛假發貨、產品質量與售后服務差等方面。
固守老套的產品模式,是十薈團走向潰敗的硬傷。除了精細化的運營團長機制,它并沒有開拓出更多的產品運營機制。產品結構較為單一,以生鮮為主,日用等其它品類為輔,產品結構高度同質化,缺乏核心競爭力,這讓消費者難以鐘情于十薈團。
而其他社區團購平臺都在不斷更新自己的產品模式,美團優選開發了菜譜功能,方便用戶看菜譜購買商品,服務于需求模糊的用戶;興盛優選開發了中短視頻功能,提高了用戶對產品使用時間、用戶活躍度和粘性;多多買菜布局秒殺商品,采用左右滑動的方式展示全部優惠信息。
相比之下,十薈團的敗落也就變得理所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