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麗華
(凌源市林業和草原局,遼寧?凌源?122500)
研究發現,在林業生態建設期間,森林病蟲害問題不容忽視。為了改善生態環境,消除病蟲害的影響,有效提升林業質量,需建立相應的防治體系,嚴格落實病害防治流程,提升林木優質發展的空間。通過這樣的方式,才能科學地發展林業經濟,從源頭處保障森林資源以及環境的可持續性。
經研究發現,森林中的生物基因豐富,因此營養結構復雜(相比于其他系統),空間分布狀態難以掌握規律。森林中微生物較多,同時具有強的繁殖能力,也正是因為如此,森林病蟲害表現更豐富。結合經驗可知,落實病蟲害的防治,可積極縮小其影響氛圍,提高資源利用率。假如在森林撫育階段出現嚴重的病蟲害威脅,或者控制不住蔓延趨勢,就會影響生態穩定。實踐證明,有效的病害防治可抑制病害大規模地暴發,提高林木的存活率,提高生態環境穩定性,助力林業事業的發展。
加大資源開發力度可以提高經濟效益,平穩推動經濟增長。在實際工作中,只有合理利用資源,挖掘出林木的價值,才能維護生態系統的穩定。目前環境惡化嚴重,物種消亡會有連鎖反應,有益物種的減少會破壞生態的多樣性。面對這樣的現實,需要讓森林系統中林木更多樣,提高森林抵御能力,借此防治森林病蟲害,營造適宜的生態環境。在林業生態環境建設過程中,建立多角度的病蟲害防治機制,可積極保護自然資源,提升當地經濟收益。在整個生態系統中,植被與生物的多樣性存在必然聯系,當害蟲天敵出現之后,不僅可抑制病蟲害,還可以營造安全的林木栽培管理環境,提高森林規劃價值。
在林業生態建設中,為了強化效果,需加強病蟲害防治,提高思想覺悟以及投資力度,為森林優質撫育夯實基礎。林業管理人員需接受高質量的培訓,多增加對森林撫育體系的了解,積極儲備專業知識,明確多種防治方法。結合地區發展實際,制定合理管理方法,助力當地林業發展,提高林木的存活率。
隨著科技的進步,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技術得到了完善,只有應用新型防治手段,才能快速提高防治水平和森林撫育能力。首先,要引進病蟲害防治技術,提升人員綜合素質,借助專業且優質的培訓,有效積累病蟲害防治經驗,借此改善防治效果,提升防治效率。其次,要結合實際需求,選用先進的機械設備提高防治效率。但在引進設備時,需要考慮結合病蟲害的種類和經濟水平來優選機械設備,以充分發揮機械設備價值,提高森林撫育水平。
在新的時期,合理密植至關重要。我國的森林種類豐富,除了天然幼林外,還有人工造林。天然幼林存在先天的缺陷,整體分布上不夠均勻,因此多數時候還需依賴人工育林。想要實施有效的人工造林,就要深度結合種植地實際情況,合理確定造林的密度,在此基礎上確保單株林木營養量達標,滿足生長空間的需求,促進根系的發育。此外,為了強化管理效果,提高病蟲害治理水準,還需成立完善和立體的間伐機制,保證林木有足夠的時間進行發育,同時落實好治理工作,讓林木的后期營養充分,強化病蟲害的抵御能力。
當前,營林以及造林的技術不完善,多地的森林規劃存在著品種單一等問題。加之種植人員意識不夠,造林以及后續管理需花費大量精力,維護和管理時間較長。為了提高管理效率,需進行合理密植,提升林業發展水平,有效落實病害防治,促進林業生態的建設。
森林病蟲害防治是一項系統且全面的大工程,在防治期間不確定因素較多,影響因子也比較復雜。為了達到預期效果,在病蟲害防治時,需成立對應的病蟲害預警系統,借此提高防治風險,確保病蟲害防治效率。建設病蟲害預警系統,首先,要深入地開展實地調查。掌握病蟲害的成因以及防治類型,評估森林中病蟲害的危害性,總結其發病規律,如周期、品種等因素。在全面掌握上述條件的前提下,搭建有效的預警系統,積極加強病蟲害防治,對病蟲害問題高度關注,制定有效預防策略。工作期間,一旦發生病蟲害需實施及時治理,采用有效針對措施,防止大規模蔓延,降低經濟損失。其次,引進先進設備。在預警機制搭建期間,需結合智能化的設備,搭建自動化的預警系統,提升病蟲害預警效率。可借助紅外監控設備,實施對系統的全面監控,在監控期間針對異常情況,需實施周密的檢查,合理降低病害威脅。最后,保障森林病蟲害預警的全面性,提高記錄的規范性,發揮預警機制參考作用,靈活制定明確的標準,讓預警系統更嚴謹??偠灾ㄟ^建設預警系統,可以提高病蟲害防治效率,從而維護生態穩定,推動林業生態建設,搭建健康的森林體系。
除了上述措施外,還要積極推行生物防治技術,合理開展病蟲害防治,借此提高防治質量。在實踐環節中,生物防治技術的實施主要是指建設混交林帶,借此提升物種多樣性,強化森林的凈化能力。實際上,如果林木種類非常單一,就會造成食物鏈短而少,如果突發病蟲害,自然林木的防御力會下降。而混交林帶里的樹木,由于生長結構比較復雜,形成的食物鏈眾多,對病蟲害的抵御能力也就提升了好幾個等級。因此,通過建設混交林帶,可確保林木不被破壞,有效實施病蟲害防治。
在科技的引領下,現代化的防控裝備需不斷升級,借此強化病蟲害防控效果,提高治理的質量和效率。生態環保的背景下,除了物理防治、天敵防治外,還需要借助人工噴煙防治以及有效的毒餌誘殺等措施,改善病蟲害防治現狀。同時,加大團隊建設力度。在實際工作中,林業技術人員的素養是基礎性保障,不容忽視。人員的業務能力,影響著防治的質量。為持續強化防治效果,將病蟲害合理抑制,需運用多元化的培訓方式,積極開展職業道德的宣講,借此端正人員的態度,運用制度化的手段,讓人員堅守道德底線。
除此之外,森林病蟲害防治還需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強化監測預警。加強對林木病蟲害的監測,及時準確發布預警信息,為科學防控提供技術支撐。第二,大力推廣綠色防控技術,推進農藥減量控害工作。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和生物農藥,指導農民嚴格按照農業部推薦用藥目錄和農藥限制使用規定用藥,為林木安全提供保障。通過項目實施,有針對性向周邊種植大戶及群眾示范推廣應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發揮綠色防控技術優勢,通過農藥使用量減少,提升質量效益以及綠色防控覆蓋面。第三,爭取資金加大投入。多渠道爭取資金,加大防治經費投入,加強對黃龍病、紅火蟻、草地貪夜蛾等的綜合防治力度,切實控制好病蟲害疫情,確保防治成效。采取點面結合、定點監測、全面分析的方式,準確掌握病蟲害發展分布以及動態,及時發布各種有針對性的農作物病蟲害預報,并合理提出防治對策。
綜上所述,森林病蟲害復雜多變,防治工作專業性強。通過合理防治,可推動林業生態建設,同時有效維護森林多樣性,保障理想的經濟效益。為了強化防治效果,需不斷探究防治的新方式,借助穩妥、高效的措施,提高林業發展水平,推動林業建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