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宣慧

摘要:紅色像章是紅色文化的一個重要分支,小小的徽章上承載著特殊歷史時期的文化精神和幾代人的記憶,兼具收藏價值與研究價值,是不容忽視的珍貴紅色文物資源。信息化時代如何有效利用本土紅色資源,釋放其育人價值、發揮紅色資源的“活教材”能效,是亟須解決的主要問題。因此,通過數字化手段將紅色徽章采集、分類整理、上傳數據庫,打破實地場館的時間、空間、地域限制,突破徽章“孤品”在傳播上的局限性,有利于弘揚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進一步有效發揮紅色資源立德樹人的育人作用。
關鍵詞:紅色徽章,數字化資源庫
作為紅色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紅色徽章,同時也是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和社會背景下,融合工藝、書法、繪畫、雕刻等多種藝術形式,經過特殊工藝制作的工藝紀念品,其演變歷史最早可溯源到圖騰文化。徽章凝聚了廣大人民群眾對領袖的崇敬和美好生活的憧憬,具有相當高的藝術價值,同時具有收藏價值和研究價值。對于個人而言,徽章幫助其堅定了理想信念,發自內心地找到了文化歸屬和文化認同,在集體中更好地實現自身價值。于集體而言,徽章傳遞的凝聚力和共同理想,牢牢地將個體聚集在一起,其承載的歷史語境賦予了它特殊的精神內涵。將孤品紅色徽章集轉化為數字化資源庫,設法擴大其影響力,增強紅色文化的育人功能具有重要意義。
1.紅色文物亟須加強保護
加強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弘揚革命文化,傳承紅色基因,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責任。革命文物是紅色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紅色教育的生動教材、紅色文化的鮮活載體,用好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各地區都非常重視紅色資源的保護利用。隨著時代變遷,徽章作為收藏品吸引了愈來愈多收藏者的關注,全國收藏紅色徽章超過萬枚的人數達100余人。收藏紅色文化記憶,不僅是對過去的緬懷和紀念,更是對孩提時代夢想的重溫。這些紅色收藏者一般都走過當時的年代,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為弘揚紅色文化盡綿薄之力。
著名徽章收藏家周濟厚老師的紅色徽章展覽館是我校重要的紅色教育基地,館內陳列了1.8萬多枚紅色徽章,及其他紅色文物文獻史料,是鮮活的紅色教育資源。然而,校園館藏徽章卻未更進一步激發出紅色資源應有的影響力。徽章作為一種特殊時期的歷史紀念實物,具有文物收藏價值,長期有效地儲存非常必要。
相當數量的徽章和文獻屬于孤品,具有不可復制性、易損性。此外,由于年代久遠,相當一部分文物資料出現磨損泛黃情況。因此,從文物保護的角度來看,及時適應時代發展,對這部分紅色資源進行搶救性挖掘、梳理、歸類、數字化資源管理,能夠進一步保護文物資源,傳承珍貴價值。
2.響應新時代立德樹人的號召
歷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傳,新時代青年學子更需要紅色文化的精神滋養。
紅色文化資源所蘊含的愛國主義精神、崇高的理想信念、堅定的革命意志、頑強的斗爭精神等,是高校立德樹人的重要內容。[1]高校作為為黨育才,為國育人的教育主陣地,更要積極貫徹新時代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踐行立德樹人,要充分利用好紅色資源,發揮好紅色文化鑄魂育人的功能。我校獨有的紅色徽章資源是學校開展各類紅色教育、思政課堂的重要支撐。然而,校內徽章館藏室空間狹促,所展示的徽章和相關文物只是總量的冰山一角,可容納學習的師生數量非常有限。此外,由于人力物力所限,缺乏相關人員專門管理,徽章館藏室并未長期對外開放,很多師生甚至從未瞻仰過徽章館。
為充分發揮徽章資源的育人功能,將實體徽章資源轉化為數字化徽章資源庫顯得尤為必要。通過數字化采集上傳徽章,能有效打破實地場館的空間、時間限制。師生借助網絡訪問即可快速瀏覽查閱徽章資源,學習紅色文化,下載學習素材,教師以徽章文化為載體開展各類德育課堂、思政教學活動,發掘紅色徽章的藝術價值、思政價值、育人價值、傳播價值。數字化徽章資源庫是生動的線上教學資源,更是立德樹人的活教材。
1.徽章資源分類采集
數字化教學資源庫是指基于計算機網絡運行的,依據一定的規范和標準將多種媒體素材進行收集和整合所形成的數字化教學資源。[2]為成員提供開放共享、平等低償的教育服務系統,一般由媒體素材、案例、文獻材料、新聞等幾部分組成,資源是數據庫的核心。徽章資源庫主要包含:“詩情章意”“雅韻章頌”“龍章鳳姿”“華章金課”“章史鉤沉”5大模塊內容。
“詩情章意”對應紅色詩詞內容,該模塊收集了經典紅色詩詞作品選集,如《沁園春·長沙》《采桑子·重陽》《七律·長征》等膾炙人口的詩詞書法作品。詩詞意境深遠、大氣磅礴、寓意深刻、富有浪漫主義情懷和豪邁樂觀的精神,是中國革命和建設艱辛歷程的藝術再現。
“雅韻章頌”對應紅色歌曲,該模塊展示了目前耳熟能詳,膾炙人口的經典紅色歌曲。在該界面點擊歌曲即可播放音樂,進行下載。紅色歌曲是見證時代發展的藝術珍品,也是持續鼓舞人心的精神財富。傳承紅色歌曲、傳頌紅色精神、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是時代賦予每一個教育者的使命。
“龍章鳳姿”對應紅色徽章,該模塊采集不同階段和主題的徽章,徽章寄托著人們對領袖的敬仰,而徽章的制作背景卻濃縮著永不泯滅的歷史,如革命戰爭時期、長征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等。在該界面可以瀏覽、下載各個主題對應徽章。
“華章金課”對應教學案例視頻,該模塊展示徽章文化衍生的教學活動。紅色資源具有鮮明的育人價值,結合徽章資源,以立德樹人為目標,將其融入教學活動中,讓“紅色文化”發揮育人、凝聚力量的作用。在該界面可以瀏覽典型紅色教學案例視頻。
“章史鉤沉”該模塊展示了徽章背后的歷史故事。對徽章收藏、徽章材質、徽章的數量、徽章種類等進行了介紹和科普等。通過五個模塊內容的構建,初步搭建出了徽章資源庫的邏輯架構。
2.數據平臺架構設計
數字化徽章資源庫的搭建主要分為前端界面設計和web后臺開發,使用VS code、MySQL、PHP等開發工具,通過web服務器搭建、數據庫服務器搭建平臺。網站首頁使用了“視差滾動”特效,隨著光標的滾動,圖片可以動態無縫切換。網站用于紅色徽章數字資源展示,因此整體色彩以大紅、朱紅、橙色為主,彰顯主旋律、正能量的大氣風格,與網站主題呼應,配以少量徽章點綴。頂部窗口導航區:系統顯示了網站主頁和5個導航條,對應不同的徽章分類區域;屏幕中間為導航條顯示內容:使用者可以在該區域點擊內容進一步瀏覽。

該界面是軟件系統后端的主要操作界面,根據界面的展示,使用者可以更好地操作該軟件系統。頂部窗口導航區:系統采用多窗口模式,該區域顯示當前打開的窗口;左側功能按鈕區:使用者可以在該區域選擇不同的功能窗口并打開;右側系統工作區:窗口工作區域。在系統管理欄下,可以分別對首頁、系統配置、用戶管理、菜單管理作更改;徽章管理區可以對不同徽章的材質、形狀、時期、類別進行基礎數據設置與管理。
1.擴大紅色徽章文化影響范圍
小小的一枚像章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底蘊,采用微浮雕的多彩的藝術手法,再現并歌頌了豪氣干云的紅軍不怕遠征難的英雄主義精神。出于對革命時期的懷念,當前熱衷收藏徽章的人群大致以民間退休人士為主,自發收集紅色紀念像章。普遍存在不成體系、規模小、數量少、影響力非常有限的情況,僅在小眾愛好者范圍內交流分享。我校的館藏徽章館即使在周濟厚老師的熱心支持下,建成后可以不定期對師生和外界開放參觀學習,但受限于空間和人力物力的束縛,徽章仍然難以完全展示出全部風采。
研發數字資源庫,將進一步擴大徽章文化影響范圍、傳播力度。其一,可以打破紅色文物“孤本”的限制,把分散零亂的資源集中上傳展示。線上資源可同時對多個瀏覽者開發查閱、下載;其二,不再受固定場館開放時間的限制,由于缺少專門工作人員管理,對外開放頻率非常低,通過數字轉換后,學習者可以全天候任意選擇時間瀏覽界面。其三,打破了空間的限制,參觀者不再必須到實地才能瞻仰紅色像章,地域的影響被有效消弭。借助紅色徽章資源數字化平臺,我校紅色徽章資源即將實現網絡化共享,可供社會各界訪問、應用。因此,通過數字化資源轉換,真正呼應了“用好紅色資源,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立德樹人”的教育命題。
2.拓展教學活動與學術研究空間
徽章數字資源庫具有書法資源、詩詞資源、徽章資源、紅歌資源等以及由此衍生的基于紅色資源的精品課程資源的管理功能。電子化檔案將為研究者提供大量尚未開發的研究素材,極大地擴寬了檔案的利用空間,其效果不亞于一場“資料革命”。[3]打破空間時間的限制后,數字資源庫極大地激發了徽章的教學育人潛能,將紅章文化轉化為鮮活的教學資源,開發一系列立德樹人精品課程,推動素養培育與課程思政交相呼應、同向同行,在潛移默化中引領思想建設、踐行鑄魂育人使命,讓紅章文化成為無言之師,對新時代培養有情懷、有追求、有遠大夢想的青年學子具有重要意義。相較于紙質出版而言,紅色文獻數據庫在服務學術研究、傳承紅色基因等方面具有突出的優勢。[4]通過分類管理,大量未經研究的徽章文物素材展示給研究者,具有寶貴的紅色文化研究價值。學校師生致力于挖掘紅色徽章文化的育人價值,圍繞教育教學、人才培養、專業建設、課程建設、產教融合、校企雙元、學生管理等領域展開系列研究。以徽章為主題申報的課題獲得兩項省廳級課題和多項校級課題立項,并獲得省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學術研究活力被有效激發。
3.實現紅色文物的數字化保護
徽章作為一種特殊時期的歷史紀念實物,相當數量的徽章屬于孤品,具有不可復制性、易損性。徽章具有文物收藏價值,長期有效的儲存非常必要。從文物保護的角度來看,設法將徽章采集,上傳為數字化資源,能夠進一步保護文物資源,傳承珍貴價值。我校徽章陳列館由于空間場地所限,大量珍貴文物被隨意堆放于學校的雜物儲藏室,部分文獻資料面臨泛黃折損的情形,許多孤品徽章未得到良好保存,十分可惜。因此采取現代化數字手段采集徽章數據,長久有效保護紅色文物資源迫在眉睫。
文物數字化保護是以文物資源數字化為基礎,利用計算機技術、影像數字技術、數碼顯微技術、三維虛擬技術,以數字化應用信息系統建設為紐帶,對文物及歷史文化遺產加以數字化建模、虛擬修復、數字展示的一種文化遺產保護方式。[5]通過學校紅色文化研究團隊研發《紅色徽章資源數字化采集與管理系統》和《紅色徽章智能展示應用系統》,實現了對紅色徽章這一珍貴的現代文物的數字化保護;將紅色徽章資源與紅色詩詞、紅色歌曲、紅色文創、紅色金課融會貫通、統一管理、結構化存儲;以歷史事件、紅色人物、紅色故事為索引,對紅色徽章數據進行標注和關聯;通過聯網檢索應用,將紅色徽章蘊含的革命精神、文化基因全面激發出來,充分釋放其價值。
因此,數字化轉換能夠實現館藏資源的網絡化、智能化管理,實現資源的共享訪問,從而有效地保護紅色徽章這一珍貴的現代文物,并為充分發揮紅色文化的育人價值及教育價值奠定基礎。
紅色徽章資源的數字轉化,一方面是對地方院校紅色資源進行整合,利用數字技術將不同時期、不同主題、不同材質、不同內容的徽章資源進行識別與選擇、汲取與配置、激活和有機融合,使線上紅色徽章數字化資源庫具有較強的宣傳性、系統性和價值性。另一方面,拓展了地方紅色文化資源研究領域視野,也為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和搭建外界文化交流的橋梁提供更廣闊的空間。
本文系貴州省教育廳2021年度人文社科課題“貴州紅色徽章造型藝術研究——以長征時期為例”,項目編號:2021ZC062;貴州航空職業技術學院2021年度校級重點課題“紅色徽章數字化資源庫研發”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GHZY—202101。
參考文獻:
[1]余維祥.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立德樹人全過程的實踐路徑[J]黃岡職業技術學院,2021(06):1-2.
[2]程雷,金藝.基于云計算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庫的建設[J]科技傳播,2013(02):206.
[3]王玉平,張同樂,張志永.西柏坡紅色文化資源數據庫建設熱議[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14(01):143.
[4]葛艷聰,李強.紅色文獻數據庫建設的現狀、問題及對策——以16個紅色文獻數據庫為中心的考察[J]圖書館雜志,2021(07):8.
[5]杜文娟.淺談文物數字化保護[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9(12):102.
(作者單位:貴州航空職業技術學院 貴州貴陽 550000)
(責任編輯:姜秀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