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春華
(江蘇鎮江212003)
長江江豚,別名“江豚”“江豬”“海豬子”“揚子江豚”等,為鯨目、鼠海豚科、江豚屬哺乳動物。江豚一般體長1.2-1.8米,重50-100公斤,頭部鈍圓,額部隆起稍向前凸起。吻部短而闊,上下頜幾乎一樣長。全身鉛灰色或灰白色。大大的腦門,微微彎起的嘴角,永遠面帶微笑的表情,十分可愛喜人,所以又被人們稱之為“微笑天使”“天生微笑的精靈”。
長江江豚主要生活于長江中下游一帶,以洞庭湖、鄱陽湖以及長江干流為主。長江江豚是一種古老的水生哺乳動物,在地球生活已有2500萬年,被稱為長江生態的“活化石”,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屬于長江中特有的淡水鯨豚類動物,是我國評估長江生態系統狀況的重要指標性物種,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淡水江豚。
長江江豚和在海洋生活的海豚形態非常相似,都擁有光滑的外表和可愛的外形。但不同的是,長江江豚沒有背鰭,而且它們的眼睛比海豚要小得多。雖然江豚的視力很好,但由于長江水比較渾濁,因此它們主要靠發出的高頻脈沖信號和低頻連續信號回聲定位來感知身邊的事物,從而躲避危險。另外,由于它們是哺乳動物,用肺呼吸,因此一般每隔1分鐘左右就要躍出水面呼吸?!段何渌臅r食制》曰:“ 魳魚,黑色,大如百斤豬,黃肥,不可食。數枚相隨,一浮一沉。一名敷。常見首。出淮及五湖?!?/p>
鎮江瀕臨長江南岸,長江流經境內長達103.7公里。自古以來,鎮江一帶的長江水域常有江豚出沒,江中漁民、船夫、行船人、承運木材的“木客”,以及從西津渡過江的客商時有發現江豚的身影。由于長江下游鎮江水域江闊水深,是江豚生活的良好地段,此江段江中浮玉焦山,山旁小嶼環列,魚類、江蝦、蟲藻麋集,為江豚提供了豐盛的食物。因此,這一帶的江豚最為活躍。
元代著名學者、“京口四杰”之一的俞希魯編纂《〔至順〕鎮江志》卷四載:“江豚,出揚子江中,狀如豚,黑色,出沒波濤間,鼻中作聲,其出,必有大風,土人以此占候。”說明早在元代,在長江中作業的漁民、船夫、行船人便常見江豚,并以江豚出現觀測天氣。見江豚迎著風頻繁露出水面,就知道即將要風浪大作,趕緊返回。明代,鎮江文人張萊編纂的《京口三山志》亦有關于江豚的記載。明末的張岱經過鎮江時,乘舟往焦山,旅途看到很多江豚,圍在船邊要東西吃。于是,張岱給它們投食喂飯,這些動物乖巧得像小孩一樣吃食物,這事記錄在《陶庵夢憶》里。清朝后期,來往船家對江豚越來越敬畏起來,他們常常把大風大浪造成的“折櫓翻船”與江豚的報復聯系起來。
明代對戰爭中的火器頗有研究,而火炮、火箭等都需要大量的火藥,而最復雜的火藥配方,其成分多達幾十種。有火器專家發現江豚的“油骨能逆風”,兵書《武備志》《兵錄》上竟然有這樣的火藥配方:狼糞、艾肭、江豚骨、硝火、硫火、箬灰、樺灰、杉灰、江豚油,狼糞二味加江豚煆骨為灰,煉鹵為油,拌以硝硫等藥曬焙極干,二八分配火藥用以火攻,風逆愈勁。還特別寫了一首火攻陣里神器訣:“須教加入江豬骨,骨煆為灰肉煉油,油拌硝灰性烈……”
《點石齋畫報》中所描繪的“江豚為祟”
于是,江豚就遭了大殃。兵部下達捕撈江豚取其油脂的文書到了鎮江府。知府無奈,只得派出專業捕撈漁船去長江捕殺江豚?!毒┛谌街尽妨粝铝诉@樣的記載:“萬歷間,兵部檄取其脂,以為火攻具,而黠甚,竟不可餌而得也?!币馑际墙嗍纸苹槐灰T,東跳西躥,竟然逃掉許多。
古往今來,文人墨客、詩人詞家在游覽吟詠鎮江時,也?,F“江豚”一詞,盡現鎮江之秀,大江之美,江豚之趣。
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十二月,江南道監察御史謝振定到鎮江視察漕運工作。一日,謝振定和友人夢樓、朱白泉、魯選堂在僧人借庵的引導下游覽焦山,觀賞碑刻,暢飲海月樓。夜晚,又與朱白泉乘舟從焦山去金山。皎潔的月光遍灑江面,靜悄悄的夜,但見一群江豚躍水,忽近忽遠。此情此景,讓謝振定喜出望外,拍船叫絕—世間還有比這更有樂趣的事嗎?他忙叫人擺上酒菜,一邊喝酒吃菜,一邊揮毫作記,寫出了一篇《游焦山記》的妙文來。“余與白泉銳意溯月游金山,舟子有難色,久乃解維亞帆翦江上,往還計八九折乃達。月色江光,曲盡其妙,櫓聲軋軋,與來雁聲相互答。風豚拜起,時遠時近。命酒酌柁樓,扣舷叫絕。以為塵世間無此樂也”。
謝振定《游焦山記》
再如,明代文學家唐仲實《程仲庸游京口留金山寺》詩曰:“我正無心懶似云,那堪奔走污緇塵。飛花岸柳偏留客,吹浪江豚忽拜人。玉帶暫拋煩轉語,楞伽曾寫悟前身。異時好說金山寺,小小漁舟喚渡頻?!泵髂┣宄踉娙隋X謙益《題京口避風館詩為淮南李小有作》(八首之三):“吹浪江豚向晚多,夕陽酤酒聽漁歌。長年共指檣竿笑,少日鯨魚口里過。”
還有,清代詩人顧翰《重九日阻風京口》詩云:“寒濤一夜來廣陵,望江樓外波層層。曉看失卻瓜步市,雨絲織作千魚罾。金山濛濛化空翠,一塔煙際浮觚棱。沙頭老樹高百尺,裊裊忽若風中藤。我舟欲渡不得渡,如鳥折翼思驚騰。江豚得意頗軒怪,肩背突出冀可乘。心知此夕是重九,眼有高處誰能登……”清八大詩家之一的宋琬《浪淘沙·江行望金山》曰:“誰削玉嶙峋,千尺云根。蛟龍深護海西門。金碧樓臺青黛樹,小李將軍。雁影落紛紛,浪起江豚。鐘聲兩岸客邊聞。登涉不如遙望好,倒景斜曛?!?/p>
再有,清代詩人嚴沆《念奴嬌·京口歸舟》:“扁舟歸去,喜渡江,正遇早春時節。吹浪江豚都未起,任我朗吟蘭枻。路指南徐,云橫北固,十里輕帆截。金山晴了,蒜山猶帶殘雪。依舊日映中流,鼓聲兩岸,風景真清絕。斫石談兵何處是?歷歷舟人能說。劉尹荒廳,孫郎斷冢,總被寒潮嚙。晚汀孤泊,玉龍誰叫霜月?”清代朱彝尊《滿江紅·金山寺》云:“巨石孤根,作弄出,寒潮嗚咽。映焦山遠樹,蒜山晴雪。水品中泠誰載???鐘聲兩岸何曾歇。試層層,路轉妙高臺,簾齊揭。哀笛響,風鳴葉。樓船靜,沙沉鐵。望揚州一片,海云明滅。海里江豚空自舞,天邊寒雁飛相接。把題詩,張祜問山僧,猶能說?!钡鹊?,不一而足。
清時,在長江中承運木材的排工們,最怕江豚、白鰭啃咬捆扎木排的竹篾纜子,造成散排,大量木材順水漂失不算,還威脅人身安全。過去,若西北風一刮,成群的江豚、白鰭便會老遠從深水中潛出,向木排游襲。憑著它們那鋒利的牙齒、龐大的身軀和群體的攻擊,一咬、一拱、一撞,再粗的篾纜子,絞扎再結實的木排,折騰幾下就得散架。排工們一見江豚、白鰭游來,不敢怠慢,就把早已準備好的雞、鴨、大米拋入江中,趁它們盡情享用時趕緊脫離險境。
清光緒十年(1884)創刊的《點石齋畫報》,為中國最早的旬刊畫報,光緒二十四年(1898)???。其間,畫報“選擇新聞中可嘉可驚之事,繪制成圖,并附事略”。其中有幅《熬煮江豚》圖,細辨圖解文字,乃:“長江數千里,每當風雨驟至之時,必有江豚拍浮水面,雖不必全身皆現,而遠遠望去,已知其為龐然大物。江行者懼,見之為不祥,恒于船首焚香祈禱,奉之如神明。然習聞江寧所織之緞茍不搓以江豚之油則其色不肥,則江豚宜可以獲取。蒜山下有漁戶數家,掘地而為灶,架巨釜其上。有人經行此處,見相聚熬煮江豚油。相之每只約重三百斤,狀如水牛而兩耳生鱗。然則豚之生于江者非真通于神明也,特庸人自擾之耳?!边@段文字,說的是長江中常見江豚拍浮水面,被行船人視若神明,倍加崇拜。江豚的油脂被江寧(今南京)織造作為綢緞的特殊拋光劑。鎮江漁民捕獲江豚后,在蒜山(今鎮江西津渡北)腳下掘地為灶,熬煮江豚,提煉油脂。《熬煮江豚》圖中左下方四人所抬的即為江豚。然繪圖者并未親見過江豚,恐道聽途說,以訛傳訛,竟把江豚畫成狀如水牛,兩個鼻孔,兩個大耳有鱗,還有一條細尾巴。差矣!謬矣!
由于長江江豚的棲息地主要是在長江中下游的干流和鄱陽湖、洞庭湖這兩個湖泊中,有大量的人類聚集生活在這些區域,因此江豚很容易受到來自人類活動的影響。隨著近些年來長江流域經濟的高速發展,水中工程項目日益增多,長江中船只數量也大大增加,污染排放、濫捕濫撈的現象更是日益嚴重,這些都使得江豚的種群數量急劇減少。此外,人類活動產生的水下噪聲,也會對長江江豚的聲納系統造成影響,導致它們因為探知不到危險而死亡。據資料顯示,僅2012年3至6月,就發生江豚死亡事件15起,死亡江豚19頭。如5月21日上午11點多,在南京下關金陵造船廠一處碼頭,一頭僅一個月大的小江豚被人發現漂尸江面上。這頭死亡多日的小江豚,隨后被南京師范大學生命科學院的專家帶走進行解剖,發現小江豚頭骨碎裂,是死亡之后被撞擊所致。5月22日中午,位于江蘇省太倉港港口泊位附近發現一頭已經死去的江豚,經漁政部門解剖后發現,這頭長江江豚腹中空空,由于食物鏈被破壞,江豚找不到食物,饑餓致死。這樣令人惋惜的悲劇還有很多。根據統計,從2006年到2012年,江豚的數量由1800頭銳減到1200頭左右,近一半的江豚因為無法適應環境而消失了,并且以每年約6.4%的速度在減少。2017年,長江江豚科學考察結果顯示江豚種群數量為1012頭,種群極度瀕危。
長江江豚的瀕危處境引起了國際組織和中國政府的關注。2013年,長江江豚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提出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長江保護修復被列入了國家重要戰略。2017年,中國正式將長江江豚由二級保護動物提升為一級保護動物,農業部也發表了《長江江豚拯救行動計劃》,長江江豚保護更加引起重視。
為了保護江豚這一“長江國寶”,鎮江市早在1996年就成立了“白鰭豚保護站”,這是全國最早建立的5個江豚類監測保護站之一。2003年,鎮江又建立了江蘇省首個水生生物自然保護區—江蘇鎮江長江豚類省級自然保護區。2021年,全國首個地方性長江江豚保護聯盟—鎮江市長江江豚保護聯盟成立。2022年9月29日,由江蘇省南京市、鎮江市和安徽省馬鞍山市協同制定并提交的《關于加強長江江豚保護的決定》獲得批準,實現了全國首例對單一物種的流域性區域協同保護立法,并于2022年10月24日正式實施。
江蘇鎮江長江豚類省級自然保護區位于和暢洲長江北汊江段,為豚類等野生動物提供了穩定的棲息繁育場所。和暢洲為長江鎮江段的一個沙洲,它將長江分隔為南北兩汊,南汊為主航道,北汊為保護區。保護區總面積約57.3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區面積約10.9平方公里,緩沖區面積約25.7平方公里。鎮江長江豚類省級自然保護區對維持長江江蘇段生態系統穩定性和保護江豚棲息地的完整性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長江大保護戰略實施以來,鎮江長江豚類省級自然保護區自然生態環境有了極大改善。根據監測,保護區水質達到二類水標準,保護區內江豚種群數量保持穩定,常年生活著25頭左右的江豚,還有其他野生動植物440余種,包括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20余種。2022年9月17日上午9時30分左右,保護區內負責監測的工作人員,突然發現保護區核心區域的江面上,一次集中出現大群江豚,數量多達15頭,一幅“群豚戲水”的景象,實在是不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