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方燕萍 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春建鄉中心幼兒園
“挑戰性騎行游戲”指的是,以平衡車(滑步車)為主要器械,圍繞騎行游戲,教師引導幼兒在騎行與環境互動中逐級挑戰,階梯提升平衡力、協調力、耐力、靈敏性等運動關鍵經驗水平的游戲。幼兒以平衡車為主要操控器械,探索騎平衡車的方法,以游戲的形式提高騎行的難度和趣味性。小小的平衡車給幼兒帶來大大的快樂。幼兒園就是幼兒的小人國,幼兒通過平衡車展現小人國里大大的騎行世界。教師需要從微小角度,基于幼兒動作發展特點、運動技能、意志品質以及情感表達的需要,通過四大多元目標、三入三尋內容及六條途徑實施的探究,以“挑戰性騎行游戲”為載體,引導幼兒在與平衡車及周邊環境互動中,通過逐層騎行,挑戰實現多元能力的發展。
每個幼兒都是獨一無二的。教師應平等尊重地對待幼兒并允許他們有獨立的思想,適時加以引導,摒除固有的禁錮、束縛,讓他們得到自由快樂的發展。
“挑戰性騎行游戲”總的目標應該有以下四大多元要素:
1.知識。
包括感覺統合、體能、平衡車等方面的專業知識。
2.技能。
幼兒會快速地掌握很多技能,比如繪畫、彈琴、游泳等。俗話說“熟能生巧”,技能可通過直接教授來習得,幼兒可通過反復練習來提高“過坡”“8字滑行”“壓彎”等動作的技能。
3.氣質。
指幼兒表現出來的綜合氣質和性格特征,是一種思維慣性,比如好奇心、求知欲、善良、友好、毅力、勇于接受挑戰、合作、創新能力、幽默感等。幼兒的氣質無法通過直接教導訓練或從書本上獲得,主要通過周圍人的熏陶來獲得。
4.情感態度。
很多情感態度是天生的,但有很多是后天形成的,比如安全感、歸屬感、自信心、自我效能感、焦慮不安等。在“挑戰性騎行游戲”中,幼兒獲得自信、尊重、友愛、分享等情感態度。
“身體技能”“騎行認知”“意志品質”“情感體驗”四大發展點確定游戲總目標,為游戲實踐指明方向。
1.強騎技。
積極參與,運動騎行,游戲與訓練融合提升技能。
2.積騎識。
辨識騎行車輛,了解與學習積累騎行規則。
3.塑騎魂。
堅強勇敢,獨立自信,堅持到底。
4.蘊騎情。
崇騎士之心,愛騎行之情,學騎行之愿。

目標小班中班大班強騎技1.能雙腳交替在平坦路段上平穩滑行。2.能平穩通過寬度在 80 厘米左右的直線車道。3.能雙腳交替平穩通過U型彎道。4.能平穩通過直角轉彎。1.能在粗糙路面(草地)上平穩前進。2.能雙腳交替快速滑行通過40 厘米左右的窄道。3.轉彎時,能單腳離地滑行。4.能快速沖上坡,不停頓。5.轉彎時,能腳或手剎車減速、停車。1 能快速騎車通過 40 厘米左右的窄道,不停頓。2.能騎上較陡的坡。3.能在較陡的坡道上向下滑行。能不踩腳踏,滑行通過起伏路面。4.能平穩通過連續的直角轉彎。5.能較快速地“8字滑行”。6.嘗試以壓彎方式通過彎道。積騎識認識騎行活動,知道有騎行這樣一種運動,知道騎行中要注意安全。知道騎行運動中的一些裝備,了解騎行比賽的一些規則,在運動中能保護自己。知道騎行運動的歷史及背景,了解騎行比賽的規則,積極參與騎行比賽,在運動中保護自己。塑騎魂1.模仿小騎士騎行中的各種動作,通過蹬、雙腳滑動、控制方向等動作,發展幼兒的平衡和協調能力。2.樂于嘗試,理解并遵守游戲規則,對完成任務有信心,擁有獨立自信的騎行精神。1.聽信號,按指令練習路線行進,學習轉彎、過陡坡等動作,提高身體的平衡力和耐力。2.勇于挑戰,有一定的毅力,擁有堅強勇敢、獨立自信的騎行精神。1.重點練習在多個彎道轉彎,在相對狹窄的空間和賽道上騎行的動作。2.與同伴合作戰勝困難,逐步養成積極、自信、堅定、進取、團結合作的精神。蘊騎情愿意扮演有關騎行的角色,樂于參加騎行游戲。喜歡扮演有關騎行的角色,積極參加騎行游戲。熱愛扮演有關騎行的角色,爭當“小騎士”,能自主開展騎行游戲。
從騎行歷史入手——《休閑騎行好去處》幫助幼兒了解騎行的歷史背景。
1.快樂平衡車。
在自由自主的游戲環境中學會使用平衡車,學習雙腳交替在路上平穩地滑行,能單腳離地滑行,快速通過40厘米左右的窄道不停頓,等等。幼兒輕松愉悅地學習平衡車時,嘗試不同騎行的方法,逐步探索適合自己的騎行技能。
2.阻礙平衡車。
提供一些交通隔離墩,按照一定的距離和角度擺放,幼兒需要穿梭其間。設置不同的障礙場景,如“鉆山洞”,增加騎行的難度。提供不同類型的障礙物,如木板、交通錐等,通過自主設計騎行路線,豐富游戲情節,滿足幼兒的探索。
幼兒自由分組,圍繞操場或跑道、賽道等進行競速,如接力平衡車游戲等。
4.生活平衡車。
觀察、聯想現實生活,利用幼兒熟悉的動畫片情節、紅

3.競速平衡車。色經典故事等,將平衡車騎行融于生活游戲中。如,“帶著平衡車去旅行”“紅色騎行”“孫悟空打妖怪”“保養我的平衡車”等。

5.繪畫平衡車。
騎行游戲后,幼兒結合自己的運動體驗,以騎行游戲為主題進行繪畫,可以是單獨的騎行游戲描述,也可以是有一段情節的騎行游戲的生活故事。騎行游戲前,也可以自主創設騎行游戲的場景,自由繪畫。

1.在主題中拓展。
生成園本主題課程“騎趣”,主動探索、發現生活中各種各樣的騎行設備,發現騎行的秘密。愿意大膽嘗試,在活動中感受騎行帶來的樂趣。
2.在環境中挖掘。
結合我園場地,天然形成四周環繞型賽道,周圍有綠植、小山坡等,給幼兒提供不同的騎行動作挑戰,讓他們更好地利用平衡車開展自主性騎行游戲。
3.在實體中生成。
組織幼兒觀看騎行拉力賽,了解騎行,組織觀看《飛馳人生》,參加萌士平衡車俱樂部邀請賽,讓幼兒對騎行產生興趣,激發起他們的游戲興趣。
4.在游戲中形成。
游戲:送快遞游戲
目標:
(1)學習看地圖路線行進。
(2)和數學結合,正確送達快遞。
(3)在騎行中認識和遵守交通規則,注意安全。
(4)扮演快遞員和寄快遞等角色。
場地:幼兒園操場、各樓層

材料及準備:
(1)每層樓安裝快遞柜,標明相應數字。
(2)寄送快遞的車輛,快遞單。
(3)和走廊角色游戲結合,和戶外角色游戲結合。
(4)交通標志、隔離帶等。
玩法:
(1)將操場設置成道路模式,人行橫道、紅綠燈、岔路口,幼兒通過騎行方式將一些快遞送到相應的角色區。
(2) 幼兒將快遞送到相應樓層的快遞柜中。
活動實施是非常關鍵的一步,目標設置得再好,活動設計得再精彩,如果實施沒有到位,其教育功效必將大打折扣。我們主要通過六條途徑加以實施。
創設有關騎行的氛圍,帶領幼兒了解曾經舉辦過的長三角騎行賽,觀看首屆“塢里探花”騎行活動展板。師幼商討共創特色環境。特色環境包括四個部分:一是具有騎行特色的外循環騎行賽道環境;二是具有騎行特色的公共大廳、走廊環境;三是具有騎行特色的班級騎行游戲墻和區域環境;四是嘗試創設適合騎行游戲的室內游戲場地。
單一的平衡車騎行游戲新鮮感是有時間限制的,從生活中取材,將平衡車運用其中。春天,幼兒騎行于綠草叢中、小溪邊,欣賞春天的美景;夏天,幼兒將車和水槍結合,來一場“騎行酷爽,水車大戰”;秋天,幼兒又將車騎行稻草堆中,嬉戲追逐,感受不一樣的秋景。

本騎行游戲課程的實施可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宜的主題,或根據不同角色游戲等內容,以項目的形式開展。如,策劃騎行游戲比賽中,涉及角色扮演、賽制制訂、數統計等方面內容,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靈活采用主題、班本活動,開展“騎行世界”“越騎越趣”等項目。

傳統教學過程過分強調教師的主導性,這種片面強調教師絕對權威的師幼關系,致使經常身處被動地位的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受到很大抑制,這不符合當前教育趨勢。因此,教師應和幼兒形成伙伴關系,用幼兒的視角,以親切和藹、支持性的態度和行為與幼兒互動。
1.找尋“結點”,設置適宜問題情境。
幼兒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是探索、解決新問題的節點。作為一種解決問題的學習,在具體的游戲活動中,教師應努力尋找這樣的節點,有目的地設置問題情境,引發幼兒的認知沖突,促使幼兒在原有知識與經驗基礎上積極介入問題研究。問題情境依托幼兒最近發展區設置,為幼兒解決問題作好支撐,從而切除節點。如,大班上學期在一次騎行游戲中引發了“滑行過坡難在哪兒”和“怎么樣才能滑行過坡”的討論。通過小組討論得出了滑行過坡的方法:過坡前要沖刺一段時間;上坡要抬腳;過坡的時候要雙手握緊車把手,控制好方向。
幼兒在動作技能方面有了一定的收獲。不能平穩通過坡道的幼兒從原來的4人降為1人,滑行通過起伏路段的幼兒由原來的2人增加到15人,并且有少部分幼兒能夠滑行過3個坡道。

2.留心觀察,提供實時幫助支持。
在主題進行和發展階段,教師把握活動主線,捕捉、挖掘活動中新的火花并及時給幼兒提供建議,幫助他們解決困難,讓他們得到鍛煉,體驗成功,提高探索的興趣。
3.創造機會,鼓勵幼兒犯錯實踐。
幼兒只有在不斷嘗試與糾錯過程中,才能尋找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因此,在游戲中,教師應允許幼兒犯錯,在一次次實踐中讓每個幼兒有所收獲。
教師根據活動需要,靈活選擇和整合多種活動方式,激發幼兒運用多種感官參與,使他們在活動中得到主動實踐和親身體驗。
1.多元性。
“挑戰性騎行游戲”因操控器械的局限性,活動的手段對于教師來說也是一種挑戰,只有通過多元化的活動手段才能使活動方式多樣化,包括團體討論、傾聽對話、發現問題、調查推測等。教師支持和擴展每個幼兒的學習,體現對一個問題的推進式、深入式探究。
2.靈活性。
靈活運用“挑戰性騎行游戲”,讓幼兒在集體活動、小組活動、個別活動中進行騎行。在騎行游戲課程主題實施中,教師根據活動和幼兒的需求,靈活運用不同組織形式,為幼兒提供多樣化的學習機會。
家長的積極配合和參與,很大程度上會對活動產生推動和助力。通過互助合作,形成家園合力。在針對性的游戲中,如“親子騎行游戲”“毅‘騎’出發拉力活動”讓家長的親情陪伴、鼓勵角色得到釋放,形成激勵,讓幼兒在榮譽的熏陶中自信快樂地成長。
基于幼兒動作發展特點、運動技能促進、意志品質以及情感表達的需要,呈現出多元能力的發展。
以?。?)班為例,男12人,女12人,對24人進行9月-12月對比分析,我們發現:

性別男女人數12 12年齡3.5±0.3 3.5±0.3

“挑戰性騎行游戲”參與度分析(n=24)

騎行的反饋分析統計(n=24)
幼兒是腳,教育是鞋。在小人國“挑戰性騎行游戲”多元能力發展的探究中,通過實踐,我們發現:
(1)幼兒園是一個小社會,每個幼兒都是其中的一員,每個幼兒都被視為與成人一樣享有平等的權利。簡單而真切的兒童世界,總在不經意間讓我們嘴角上揚,會心一笑。
(2)“挑戰性騎行游戲”拓寬了幼兒的視野,豐富了情感,促進了思維、創造、想象、認知、技能、身心、情感等多元能力的發展。
(3)“挑戰性騎行游戲”有機滲透于各領域中,使各領域的教育更相依相存、相輔相成,促進幼兒獲得的經驗更加完整。
(4)“挑戰性騎行游戲”多元能力發展的探究,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結合對幼兒的觀察、了解,確定目標、內容、方法。這就要求教師有淵博的科學知識、敏銳的觀察能力,善于發現各種偶發的教育契機,抓住活動中幼兒感興趣的或者有意義的問題和情境等,并及時給予有效支持。
(5)教師對“挑戰性騎行游戲”的內涵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對完善幼兒園園本課程體系提供了很好的支架和保障。
(6)“挑戰性騎行游戲”的實施,使家長的態度轉變明顯,真正實現了家園共育。
(7)“挑戰性騎行游戲”多元能力發展的探究,得到很多新聞媒體相關活動的報道,為辦家門口群民滿意的幼兒園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