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科明
摘要:杉木是國內比較普遍的一種木材,由于其材質優良、成長快、經濟實用等特點,已被大力應用于林業。但是由于一些地方在推行杉木栽培中,僅僅意識到了杉木的價值和經濟效益,沒有及時跟進栽培技術與經營,造成了一些地方杉木生產的低效益,不但生長速度慢、成活率低而且多發蟲害,大大降低了杉木林的生態價值與商業價值,制約了杉木產業的發展。為此,本文重點闡述了杉木良種造林技術的意義,針對如何合理、高效地進行杉木栽培技術和經營的措施,以期推動技術的發展,提高我國的林業生產技術。
關鍵詞:林業生產;杉木種植;技術推廣;應用
杉木(別名沙木、沙樹、刺杉、香杉,以下正文內容稱之為沙樹)是一種具有很高的經濟和生態意義的樹木,在目前的森林生產中,它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要想讓沙樹更好地發展,就必須要加大對沙樹的開發和利用。但就目前沙樹栽培技術的普及來說,因其涉及選種、播種、育苗、造林等多個環節,因此在實際應用中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因而很難在技術上進行普及。為此,有關單位和人員要針對目前沙樹栽培技術的難度,采取針對性的措施來進行推廣。
1 杉木良種造林技術的意義
我國沙樹多見于我國秦嶺以南氣候溫暖濕潤的長江地區,其樹姿端莊,對大風、防煙性能優良,因其優良的生態和經濟效益,被廣泛應用于道路綠化和防風林建設。近幾年,我國杉樹的造林技術和技術的發展,對推進我國的森林改革、推進林產品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同時也為廣大林農創造了巨大的經濟利益。俗話說,“種好種子,才能種好。”林產品的生產周期較短,其質量好壞將直接關系到其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新時代,“科技興林”是國家在新時代提出的,迫切要求把林業技術轉變成具有市場競爭力、健全森林生態系統、推動林業工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發展我國沙樹工業還必須在優質的樹種為依托,大力發展沙樹良種造林技術,其重要作用是:
1.1 經濟利益
結果表明:沙樹的實用和經濟意義顯著,比一般品種的沙樹經濟效益高11.7%~16.8%;比如:沙樹的主要采伐年限為26歲,26年的沙樹,其平均胸徑一般為16cm,高10m,這種規格的沙樹,其個體的積累量為0.1099m,除去死亡、間伐(間伐所得)的株數,按照180株、畝計算,每667m蓄積大約19.782m,折合成材積大約在12.5m左右。如果以1000元/m的成本來計算,那就是一筆不小的利潤了。
1.2 生態價值
杉樹在我國的經濟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加強對其的科學合理地經營和合理的栽培,可以促進其發展。例如,在我國的森林資源相對比較薄弱的地區,發展沙樹能加快生態修復,并能有效地涵養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另外,利用沙樹作為綠化樹種,可以提高城區的生態和美化城市景觀。建設生態型森林從本質上與新時代的環境狀況相適應,對推進綠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有關部門在植樹期內必須按照規定的標準栽植沙樹,從而凸顯了生態林的重要性。另外,要充分利用土地資源的功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防止簡單的土地利用,從而達到保護環境的目的。
2 杉木種植技術要點
我國的沙樹栽培技術是一項系統化、復雜的系統工程,采用優良品種栽培技術,能帶來較大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煙臺市近幾年一直在不斷改進和完善自己的宣傳體制,大力推進優質品種技術的普及,同時,廣大的林業科技工作者也在不斷地改進自己的栽培技術和管理方式,尤其是林地選擇、整地、種苗引進、造林、撫育管理等。
2.1 林地選擇
在進行良種繁育時,必須要有一個好的土壤條件,要有足夠的土地,要有足夠的土地和便利的運輸,所以,對于那些被砍伐、低效林的改良地、荒地,都要按照適地適樹的原則來進行。另外,造林高度應在800m以內,立地指標大于16,坡度近30度,土層厚度在0.6m以下,這些都比較適合沙樹的生長。
2.2 整地處理和密度控制
在杉樹栽植初期,技術工人要進行土地的預后,由于長期無人打理,導致了土壤養分流失。其辦法有三:一是要求農民對山上進行采伐,進而焚燒雜草灌木,既能保證清掃工作的高效性,又能為沙樹栽培做好充分的營養。二是必須清除森林中的雜草和石塊,采用機械方法將泥土破碎,提高土壤的通風能力。三是施用有機肥料,從而提高土地的肥效。在栽植規范上,要先開挖50cm×40cm×40cm的開溝,將土壤完全刨開,在復坎1/3坎深度時,再進行施肥,再回填表層土壤,確保土壤的高度比地表高10cm。溝的尺寸是40cm×30cm×30cm,在開挖溝渠的時候,只要把土壤弄松軟就可以了,不需要挖掘土壤,也不需要撒上肥料。在密度設定上,以205棵苗木株間距1.8m×1.8m為宜,以防止過于密集而對沙樹苗木的生長造成不利,栽植的疏密會提高沙樹的管理費用,而過于密集又不利于沙樹的透光、透氣和光合作用,栽植時應遵循“三埋二踏一抬苗”的方針。
2.3 種苗引進
第一,苗木品質關系到沙樹的存活率和后期的長勢,因此必須注重幼樹的選育。第二,選擇的種類必須是單一化。第三,一年一次的盆栽或裸根苗,并達到一級和二級的水平。技術工作者要從基因角度進行全面的評價,采集相關的數據和信息,要想大規模地推廣,就必須要將土地、天氣等因素進行分類,然后將種子和綠化地的情況相匹配,將這些信息輸入到數據庫中,定期進行升級。技術工作者還要根據國家的方針進行全面的分析,不能僅從采購費用上來看,要確保整體效益,從根本上確保沙樹的品質。通常選用的幼樹,要有0.4cm的直徑,30cm的高,還要確保不會有病蟲害,而且要有良好的根系。對不同地區不同類型的沙樹幼樹進行比較,并結合其生長狀況進行分析。
2.4 種子采收、處理及播種
在收獲階段,主要在籽粒由綠變黃時進行,重點包括:第一,保證所摘出的母樹品質優良;第二,對所采集的種子進行嚴格的檢驗,合格后即可進行播種;第三,種子要在播種的時候曝曬,然后進行殺菌。通常情況下,先將高錳酸鉀(0.5%)浸泡30min,再用福爾馬林(0.15%~0.3%)浸泡15min,然后倒入水中沖洗,再用清水沖洗24h,取出后在28℃下再次發芽,直至露出白色為止。第四,通常是沙質的,在三月底至四月上旬,要注意保暖和濕潤。第五,采用輕質基質非織造布網袋式包裝,45mm口徑,80mm高。
2.5 造林
為了保持根部的濕度,通常來說,沙樹的根部不能太久地曝曬,最好是在陰天和雨天之后,栽植時要考慮到深度、垂直度和根系的伸展程度。
2.6 飼養與養護
在沙樹的養護中,除草、除草、肥料要做到:第一,除草期間,在6~7月、9~10月兩次除草,采取全刮法徹底清除林區雜草和藤灌,除草時不能扯動杉樹苗,除草后要及時淋水,全年除草達到4次。第二,在除草的同時進行除芽和肥料,除萌芽就是把新的枝條修剪干凈。第三,在拔苗期進行施肥,每次施用0.1~0.15kg的化肥。施肥主要有:一是根據沙樹的生長發育狀況施用化肥;二是每年都要加大肥料用量;三是施用復合肥;四是在澆完化肥后進行覆蓋。在施肥期間,通常是在發芽10d以后10d施用復混肥溶液(0.2%),施用次數為10d/d,這樣可以促進根的生長。播種后4~5月,按要求進行第一次追肥,每次追肥150g。第三年進行第二次施肥,每次施用200g的有效肥料。當沙樹達到巔峰時期,要施用尿素,每次用量為5~8g,間隔14日,隨后再噴鉀肥、磷肥,以提高樹體的木質度,提高其存活率。五是燈光的治理。林農在上午或陰的時候進行試種,十月中后期則全部開箱,這一時期的主要工作就是要降低澆花的數量和噴水,從而增加樹木的木質性,增加對害蟲的抵抗力。
2.7 病蟲害防治
2.7.1 蟲害防治
在杉樹的生長期,害蟲以杉枝小卷蛾、金龜子、莖干害蟲、雙條杉樹害蟲為主,其防治措施有:以敵百蟲、樂果為藥劑,按1:1000、1:800比例配制;在沙樹的成長期間,由于沙樹幼蟲的危害很大,一般在2~5年內,3~4m的時候,幼蟲就會發生,因此,農場主要采取有效地控制病蟲害的方法,如將病枝剪去,然后集中焚燒,從而摧毀害蟲的傳播途徑,在生物控制方面,主要是放出赤眼蜂,每年投放600頭左右,而農藥控制則是用殺螟乳油,按1:300的比例進行控制。莖稈蟲害的防治方法是以農藝為主,例如使用化學制劑與麥麩混合,再施用在幼苗的根上,一旦被發現,就要進行滅菌。
2.7.2 杉木病害
炭疽病、赤枯病、枯萎病是我國目前最常見的病害,炭疽病是造成沙樹產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少量發病可以施用有機肥,大規模發病則采用藥劑防治,多菌靈溶液與波爾多溶液比例1:200和1:1000混合,對沙樹萌發時期的影響較好。防治赤枯病的方法是以700多倍的比例混合,然后以800倍蘇農的濃度噴灑。對葉片進行噴灑,可以達到很好的控制作用。
3 杉木種植技術在林業生產中的推廣難題分析
3.1 投入資金不足的問題
目前我國沙樹栽培技術的普及,主要是由于缺乏經費。這是因為,與其他品種相比,沙樹的技術和經費都要高,并且由于沙樹的生長周期太長,不但要進行長期的投資,還難以在短時間里實現效益,因此,沙樹技術的普及受到了經費的制約。
3.2 缺乏有效技術宣傳的問題
目前我國沙樹栽培技術的普及還面臨著一些問題。首先,目前我國的沙樹栽培技術尚不健全,尚未建立起配套的栽培系統,因而缺少一套行之有效的技術支撐;其次,當前的栽培技術推廣力度不足,如部分農民對沙樹的栽培技術認識不足;最后,由于沙樹栽培技術在國內的知名度并不高,許多農戶都覺得與常規栽培方式相比投資較大,技術上缺乏科學性,因此許多農戶仍然采用了老式的栽培方式。
3.3 缺乏專業的推廣人員的問題
目前我國的沙樹栽培技術還沒有得到專業的技術推廣。首先,盡管農民已有了一些栽培技術,但由于技術水平尚不高,缺乏科學性,不能大規模地進行;其次,目前許多地方都沒有專業的沙樹栽培技術訓練,可見目前國內的沙樹生產技術水平還遠遠不夠,導致了沙樹栽培技術的推廣困難。
4 杉木種植技術在林業生產中的推廣措施
4.1 增加資金投入
由于沙樹栽培技術的普及,在當地的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無論是在資金、人員的培訓上,還是在技術的普及上,都需要各有關部門共同努力。首先,在國家層面,一方面,可以在政策上對沙樹的栽培進行扶持,比如利用沙樹的技術,可以在一定的范圍內給沙樹的栽培補貼,另一方面,還要增加對沙樹的投資,讓沙樹的栽培技術有更好的發展,比如要加強沙樹的栽培;其次,在林業科研單位層面,要加強和完善我國的沙樹栽培技術,提高我國沙樹科技水平;最后,在專業類技術上,應加強對沙樹栽培技術人員的培訓,為進一步擴大沙樹栽培技術積累一定的人力。
4.2 完善種植技術
要使沙樹栽培技術得到有效的應用,就需要順應市場發展的需要。首先,要針對不同栽培區域的特殊生態條件,對其進行改良和應用,才能更好地發揮其利用效益;其次,在實施沙樹技術時,要按照市場需求,選用優良品種,以改善沙樹品質,充分發揮技術利用的作用;最后,發展沙樹栽培技術要與當地的生態環境保持一致,因此,有關部門應持續加大對沙樹栽培技術的生態性開發力度。
4.3 創新推廣手段
目前我國沙樹栽培技術缺乏的現狀,建議有關單位應加大信息化技術的應用,讓沙樹技術在我國的普及工作中沒有受到時空的制約。這就要求有關的推廣部與工作人員,要想辦法進行推廣,除了可以利用板報、廣播、電視等方式進行宣傳,還可以通過微信、微博等方式進行廣告,既可以讓更多的農戶認識到這一技術,又可以提升自己的種植技術。另外,利用互聯網進行沙樹栽培技術的普及,可以促進沙樹種植者的溝通,使沙樹栽培技術得到進一步的改善和完善。
4.4 品種推廣工作措施
鑒于我國的杉樹品種繁多,如水杉、灰杉、黃杉等類型,其栽培的效益也各不相同,有關單位在進行開發時,要結合本地的生態環境特征和需要,制訂一套完整的規劃,充分發揮杉樹的經濟作用,把生態環境恢復作為首要工作,并從整體上優化其工作機制。在栽培上要加強技術手段和多項工作,采用沙樹栽培技術來改善土地的恢復力,既可以增加地方的經濟價值,又可以獲得較好的栽培效益。
參考文獻
[1] 孫悅.林業生產中杉木種植技術要點與推廣應用研究[J].農村科學實驗,2022(3):109-111.
[2] 韋依寧.關于杉木種植管理技術與效益的探究[J].農家科技(下旬刊),2022(6):141-143.
[3] 李鵬亮.南寧市杉木栽培與撫育管理技術要點[J].南方農業,2022,16(16):7-9,22.
[4] 廖靜文.杉木速生豐產林栽培技術與撫育管理分析[J].農村科學實驗,2022(9):127-129.
[5] 盧純.杉木速生豐產育苗技術及病蟲害預防治理措施[J].種子科技,2022,40(10):103-105.
[6] 梁輝.杉木種植技術要點與病蟲害有效防治措施[J].農村科學實驗,2021(12):118-119,168.
[7] 羅金波.杉木速生豐產林栽培與撫育管理技術探討[J].農家科技(下旬刊),2022(1):158-159.
[8] 韋新姣.基于杉木種植技術與病蟲害問題研究[J].農村科學實驗,2021(21):128-129.
[9] 潘福彬.杉木種植技術要點與病蟲害有效防治分析[J].農村科學實驗,2021(33):126-128.
[10] 邱興波.杉木種植技術在林業生產中推廣分析[J].農村百事通,2021(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