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景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書香拂面,閱讀陪伴我們成長。然而,閱讀對有的人而言卻不是我們想象得那么簡單自然。
小悅,高三學習時會無意識出現摳字眼和對句子段落計數的情況,后來會糾結某個字,比如會對帶有“的”的句子進行斷句。總感覺思維遲鈍,難以理解,出現閱讀一句話時一頓一頓的,刻意追求一個字一個字地讀,快了還會不自覺地重復回看。甚至明明已經看過一遍了,會想出一句話的每個字,在腦海里還要按順序逐字再展現一遍。
大一期間小悅癥狀有所緩解。近一年的時間里,她又開始感覺學習效率特別低,摳字眼和計字數也越來越頻繁。伴有泛化癥狀,比如和別人說話后或看路邊的標語后,會在腦海里重復說“字”的樣子;閱讀時,頭腦里會浮現句中某些字的形狀,形狀還是動態扭曲跳動的。有時她還會出現呼吸急促、深呼吸頻率加快的癥狀,控制不住時,全身發抖,感覺身體里有根線牽著全身在內部抖動。目前學習閱讀有很大的障礙,對學習有強烈的畏懼恐慌感。以上是對小悅問診后經她敘述的多年閱讀強迫癥狀,面對失控跳動的文字,她該何去何從?
閱讀強迫患者群體以學生為主。上述的癥狀,涵蓋了臨床上大部分閱讀強迫患者經歷的初始癥狀、泛化癥狀和軀體化癥狀。
初始癥狀一般都是在某個重要應試學習階段觸發的,比如中高考、等級證書考試、期末排名考試、研究生考試等關鍵的考前時期。在這特殊的情境背景下,患者會在學習閱讀時,對考試結果有著較高的預期,同時產生預期性的考前焦慮。過度的焦慮會讓患者盲目追求考前高效的學習效率,以呈現癥狀的方式對學習方式進行過度修正,比如完美主義型的逐字逐句理解癥狀,反復確認型的重復回看或逐字順序意象回放,失控型的字體動態扭曲節奏跳動,等等。
不論是哪種類型的具體癥狀,不同癥狀的主題詞都是“控制”。表面上看,患者是在控制不確定性的考試結果達到良好預期,這也是在接診初期需要引導患者識別的;具體層面上看,患者退行到原始的學習狀態,通過逐字逐句強化理解,以反復背記確保效果的方式控制閱讀方式,過度的控制因反強迫導致泛化,字體閃爍跳動感覺失控,其間失控的程度都和控制的程度成正相關。
因此,咨詢中需要讓患者明白,癥狀的指向性意義是對閱讀狀態的控制。一句話概括,患者問題的本質不是閱讀障礙,而是因為患者對學習結果抱有較高的期待,導致對學習效率的過度追求,引發對閱讀狀態的控制強迫。最后皆因應對策略失效或失控,形成反復控制的閱讀強迫。
既然患者對文字的控制具體指向學習狀態的控制,最終是為學習結果服務的。咨詢的方案也是圍繞這個鏈條脈絡展開的,下面結合小悅的臨床咨詢,分享咨詢中的三個應對策略。
很多閱讀強迫患者很容易因癥狀泛化,對自己的學習閱讀能力產生質疑,甚至擔心是大腦某個理解功能區出現病變,加劇閱讀強迫帶來的繼發恐慌感。接診中,既要讓患者認識到閱讀強迫的主題詞是控制,還要讓患者對是否真的有閱讀能力喪失的失控感進行正向驗證。
臨床上,可以讓患者在休閑時段對小學低年級的語文課文進行閱讀練習,檢驗是否出現復習時段觸發的閱讀強迫癥狀。當患者確認在這種狀態下閱讀沒有觸發癥狀后,可以安排在復習應試內容的時段在觸發情形下交替閱讀兩種不同的學習內容。
小悅癥狀中反復控制的載體是字句,咨詢中要幫助患者打破強迫癥狀固化的控制形式,即豐富控制的方式和載體,主動賦予他們指向學習效率的控制意義,建立并拓寬新的多樣化的控制渠道,以患者可接納的方式與學習關聯起來。
比如,可以在閱讀時轉筆,賦予控制轉筆動作瞬間閱讀時強化記憶的感受,增加對學習效率增效的信心。包括抖腿、咳嗽、握拳等主動掌控的多樣化行為,只要與增效的學習體驗感鏈接捆綁,就能讓患者對摳字眼和計字數等固化的控制模式產生松動。
這個策略主要是用來應對字體失控跳動的泛化癥狀。首先引入對“五分鐘法則”概念的理解,當一個學生在緊張投入學習或參加考試期間,突然有人喊他出來交待事情,或者有聲響暫時干擾考試,學生需要預設五分鐘的時間,處理當下的突發情況,也就意味著被迫打亂了閱讀狀態,在處理完畢的情境下,再回歸接續之前的學習狀態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如果患者在前期消除對閱讀障礙的誤解認知的基礎上,認識到字體的失控跳動只是由于對文字過度控制后失控引起,本質是對閱讀狀態出現波動,當引起了情緒上的失控感時,就可以用“五分鐘法則”的情景代入做如下感受:觸發字體跳動時,就好比是有一個“文字跳動先生”喊他暫時中斷學習并交待事情,只是打亂了他的學習狀態,耽誤五分鐘就好,回來接續回歸原先的學習狀態投入學習。
在早期的實踐中,可能這個“文字跳動先生”會比較煩人,會略微頻繁地打擾患者,但只要保持對可被中斷的學習狀態持有可接納、可接續的預設,“文字跳動先生”慢慢就不來頻繁打攪他了,事實上在臨床反饋中,是不需要五分鐘的。在臨床實踐上,這種策略對和學習狀態捆綁的聲音強迫也同樣適用。
學習結果的好壞,取決于平時學習的點滴積累以及學習的技巧,而不是在焦慮狀態下錯賦于孩童時代的反復背記策略,也不是退行至逐字逐句的死記硬背原始方式,即便錯失良好預期結果的時機,亦可重來,如果陷入閱讀強迫中的“控制陣法”中,那么對學習閱讀狀態的理解會越“控”越偏,也將耽誤更多的寶貴時間。以上的應對策略,有很強的實操性,但對不同閱讀強迫誘因的患者僅供參考,希望有所啟發,早就診,早介入,早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