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山龍
心臟神經官能癥多發生于女性,與患者的神經支配方面有一定的關系,心臟本身沒有器質性病變,即心臟無心臟冠狀動脈血管狹窄,也沒有明顯的心肌肥大等情況,臨床可以通過心電圖、超聲、冠狀動脈造影等檢查排除患者有無冠心病的可能,患者出現心臟神經官能癥時,常有胸悶氣短、心悸、潮汗、失眠、心前區疼痛等表現[1]。目前,常使用一些谷維素和營養心肌藥物進行治療,效果均不理想,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質量及幸福體驗。現為研究心理療法聯合抗抑郁藥物治療心臟神經官能癥的臨床效果,特選取150 例患者進行分析,并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 年1 月~2021 年9 月 在本院進行診治的150 例心臟神經官能癥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參比組和實驗組,每組75 例。實驗組中男15 例、女60 例;平均年齡(47.23±3.56)歲;平均病程(60.35±10.38)d。參比組中男18 例、女57 例;平均年齡(46.52±2.86)歲;平均病程(58.72±12.34)d。兩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參比組 患者給予常規抗抑郁藥物治療:①口服普萘洛爾,2 次/d,12.5 mg/次;②口服勞拉西泮,1~2 次/d,0.5~1.0 mg/次,持續治療50 d;③口服氟西汀,1 次/d,20 mg/次,持續治療50 d;在治療過程中,醫護人員需每10 天詢問并了解患者的身體狀態。
1.2.2 實驗組 患者在常規抗抑郁藥物的基礎上配合心理療法治療。普萘洛爾、勞拉西泮、氟西汀用法、用量與參比組相同。實施心理療法以認知療法、心理暗示及行為治療為主。①認知療法:醫護人員要與患者進行溝通,從而了解患者疾病的發生原因、發展過程及現階段的心理狀態,同時要對患者體質進行檢查,從而了解患者的實際情況,并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讓患者了解自身疾病情況,避免過分擔憂,使患者對疾病有正確的認知,提升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信心;②心理暗示:在與患者的交流中運用暗示性語言,讓患者知曉此病的治愈率極高,鮮少會出現不好的結果,增強其信心,鼓勵患者積極去做其喜歡的事情,不要有束縛感;③行為治療:根據患者自身情況及興趣愛好,為患者制定適合其的鍛煉方式,每個方案鍛煉時間≥30 min;④為患者制定心理治療方案,并指導患者如何調節自身的不良情緒,每7 天對患者進行1 次心理治療,可采用心理支持療法、放松治療、行為治療等,治療時間應≥30 min/次。對患者的心理治療持續50 d,共計安排7 次。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3.1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抑郁、焦慮及心臟癥狀評分 焦慮評分標準分界值為50 分,抑郁評分標準分界值為53 分,心臟癥狀主要包括胸悶及心悸;分值越高,抑郁、焦慮程度及心臟癥狀越重,分值越低,抑郁、焦慮程度及心臟癥狀越輕。
1.3.2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生活質量評分 生活質量采取評分制,分別從患者與人相處、日常生活、生理狀態及心理狀態4 個方面進行評定,通過患者自身治療前后的評分情況進行比較,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好。
1.3.3 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 通過心臟神經官能癥的臨床表現進行評定,患者臨床癥狀完全消失,則判定為完全有效;患者臨床癥狀明顯減輕,癥狀出現次數減少,發作時間縮短,或者其中一部分臨床表現消失,則判定為基本有效;患者臨床癥狀改善不明顯,則判定為無效。總有效率=完全有效率+基本有效率。
1.3.4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滿意度 ≥60 分為滿意,<60 分為不滿意,并計算患者治療滿意度。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抑郁、焦慮及心臟癥狀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抑郁、焦慮及心臟癥狀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患者的抑郁、焦慮及心臟癥狀評分明顯低于參比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抑郁、焦慮及心臟癥狀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抑郁、焦慮及心臟癥狀評分比較(,分)
注:與參比組治療后比較,aP<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與人相處、日常生活、生理狀態及心理狀態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患者與人相處、日常生活、生理狀態及心理狀態評分明顯高于參比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注:與參比組治療后比較,aP<0.05
2.3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實驗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96.00%明顯高于參比組的82.6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比較[n,n(%)]
2.4 兩組患者的治療滿意度比較 實驗組患者的治療滿意度93.33%明顯高于參比組的80.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的治療滿意度比較[n,n(%)]
心臟神經官能癥在臨床中比較普遍,即使患者主觀意識會有較嚴重的癥狀,但心臟本身并沒有很大的問題,對患者采取正確的治療方式后,預后效果都相對較好[2]。中醫治療心臟神經官能癥不只局限于湯藥方劑,還可對其針灸治療,但是部分效果也不是很理想[3-6]。另外,癥狀的出現也與患者的疲勞度有關,患者出現癥狀時,可通過轉移注意力的方式來減輕疼痛,而單純服用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卻無法使疼痛緩解[7-11]。
心臟神經官能癥在治療方面,如果僅通過藥物進行對癥治療,預后療效并不理想,還應適時地對患者進行心理治療,并同時輔以抗抑郁藥物治療,這樣可以盡快使患者的臨床癥狀得以改善[12]。另外,在常規藥物治療中應用勞拉西泮也很容易使患者對藥物產生依賴性,對患者的身體健康有一定的影響。而普萘洛爾在應用中存在過多的使用禁忌,使一部分人群無法應用。藥物治療不應只局限于西醫,還可以應用養心定悸湯、小柴胡湯等中藥方劑來疏肝解郁,但部分遠期效果也不理想[13]。
綜上所述,對于心臟神經官能癥患者應用心理療法聯合抗抑郁藥物治療可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患者的抑郁、焦慮程度和心臟癥狀,增加患者對治療的滿意程度,使患者治療有效率也不斷提高,在臨床中的應用可取得顯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