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群林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也是推進新時代新征程新重慶建設的“金鑰匙”。創新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機制則是管全局、管長遠的根本所在,高質量發展的背后離不開機制創新的內因。
重慶在通盤考慮、著眼長遠,突出重點、抓住關鍵的基礎上,通過管理體制創新、政策制定和實施機制創新、信息化建設創新、社會參與機制創新、監督和問責機制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創新等一系列改革組織形式、業務流程、管理方式、運作機制的創新行為,推進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升政府應對復雜問題的政務效能,推動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機統一,從而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提高生產效率和資源利用效率,優化資源配置與政策供給,促進市場良性競爭和企業高質量發展,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內生動力,進而實現一季度經濟社會發展“開門紅”。
2023年重慶地區GDP預期目標為增長6%以上、爭取實現更好的結果,未來5年要實現“六個顯著提升”。要實現目標就必須激活全市發展活力,其中一項重要舉措就是建立爭先創優賽馬比拼機制。賽道鋪設好,賽出危機感,激發創新力,形成“比學趕超”、奮勇爭先的氛圍,才能持續提升廣大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讓各種創新機制發揮實際作用,而非流于形式,要兼顧機制創新類型的多樣性。以競爭機制促進愿干能干,以獎勵機制激發善作善成,以容錯機制鼓勵改革探索,以糾錯機制引導大膽創新,推動黨員干部保持創造性張力與創新活力。
要注重機制創新效果的長期性。機制創新不應局限于某一層級、某個指標、某項任務、某段時間,而是應該全方位、全流程、全員化,把機制創新作為提升整體治理水平、全面激發發展活力的重要手段,將創新機制變成長效機制。
要提升機制創新評價的科學性。堅持政策導向、需求導向、效果導向,實施差異化、精準化、科學化考核,健全第三方評估機制,暢通公眾參與渠道,有效推動各方走出舒適區、步入賽車道。
總之,要把機制創新這一關鍵變量轉化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發揮創新機制的引領作用,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高質量發展統攬重慶經濟社會發展全局。
(作者系重慶理工大學管理學院、創新創業學院理論教研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