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雨耘


春日雨落,萬物復蘇。
陣陣暖風將沉寂的山野解凍,在南川區30萬畝中藥材生態種植基地里,玄參、大黃等藥材的嫩芽積攢了整個冬天的能量,探頭探腦地從土壤中鉆出來。待成熟后,它們中有的會被送往加工基地炮制入藥;有的會進入藥膳館,經烹飪后被端上餐桌;還有的會被制成標本,用于中醫藥文化科普……
一株藥材的生命周期,可以串聯起從種植到加工,從科研到旅游的全產業鏈條。在南川區,中醫藥“種、加、銷、醫、養、研”全產業鏈發展的生動實踐正在上演,中醫藥產業發展正邁出堅實步伐。
種植:產與城的相互成就
春分過后,氣溫逐漸上升。
迎著和煦的春光,楊建紅和工友們一起扛起鋤頭,帶上工具,往南川區石墻鎮的白芷種植基地走去。幾天后就是施春肥的日子,眼下必須先把雜草清除干凈。
楊建紅在重慶灝天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上班。這是一家主要從事中藥材品種選育、標準化種植以及加工的農業科技企業,也是西南地區最大的中藥材種植及初加工企業之一,于2020年7月落戶石墻鎮。
對企業來說,一個決定背后往往是無數次細致入微的考量。灝天公司為何選擇南川?
往上看,近2000米的海拔高差讓南川區的立體氣候明顯,多樣的地形地勢為中藥材生長提供了優良條件;往下看,9條高速公路和4條鐵路在南川區內縱橫交錯,作為渝南黔北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南川距離重慶中心城區僅1小時車程,給中藥材的輸送提供了極大便利。
往前追溯,南川歷來是道地藥材的重要種植基地,同時也是武陵山區和大婁山脈的中藥材集散地。以金佛山為中心的南川及周邊區縣常年種植中藥材100萬畝以上,常年出產中藥材2.5萬噸以上。
往后展望,南川區把中醫藥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和第一優勢特色產業進行培育,既成立了中醫藥產業發展辦公室,又打造了中醫藥產業科技園區,政策利好明顯。
“發展中醫藥,南川是認真的。”多次考察后,灝天公司董事長蔡瑜作出如此判斷。
灝天公司也為當地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成立至今,公司已通過土地流轉及勞務招工等方式惠及當地村民800余戶(其中脫貧戶63戶),受益農戶年均增收7000元以上。
目前,在灝天公司、金渡中藥材等龍頭企業的示范引領下,南川已建成3000噸大黃初加工基地,發展大黃、白芷種子種苗繁育基地150畝,培育了12個500畝以上的種植示范基地,產值約8.2億元。
加工:“鏈”上融合促集群發展
走進位于南川區大觀鎮的中醫藥產業科技園區,眾多醫藥企業正在忙碌地進行生產,重慶上藥慧遠慶龍藥業有限公司正是其中之一。在公司實驗室內,工作人員正在檢測藥材的有效成分,判斷有無農藥、重金屬殘留,確保藥材品質;在公司炒制間外,藍色的屏幕上清晰地呈現出正在炒制的產品名稱、工序生產狀態,智能化的硬件設備讓生產車間頗具現代感。
今年,該公司的4條生產線實現全面投產,主要以加工普通飲片、直服飲片為主,日產量達10噸。
在中醫藥產業科技園區,拔節生長的不僅只有上藥慧遠。
近年來,南川區依托金佛山“中華藥庫”之優勢,在全市率先建立中醫藥產業科技園區,著力推動中醫藥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目前,園區內已建成“四橫七縱”道路網絡、日處理污水5000噸的污水處理廠、人才公寓、中國金佛山中醫藥文化博覽館、科技創新孵化中心等,為入駐企業的發展提供持續動力。
同時,南川區正在創建三級甲等中醫醫院,打造同城化區域優質醫療中心,不斷提升的中醫藥服務能力也吸引企業紛紛入駐。華潤三九、河北金木、華綠生物、中佳信等28家企業在園區內設立布局,協議引資84.78億元,2022年園區產值達20億元。
在上藥慧遠旁邊的華潤三九,主體結構已經全部完工,南川區中醫藥產業科技園區管委會副主任劉渝正在和華潤三九南川項目負責人張輝交流項目推進情況。
“現在,我們的重點工作就是圍繞引進的頭部企業來補鏈、延鏈、強鏈,打造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劉渝介紹,園區建立了一對一服務企業機制,每個企業都配備1名園區干部為企業服務專員,宣傳穩企惠企政策,幫助企業解決生產經營中的用工需求、金融服務,爭取政策紅利等,為企業發展提供精細化服務,為企業營造一流發展環境。
科研:技術推動產業化發展
風過南川聞藥香,一縷藥香聯古今。
在南川區三泉鎮,重慶市藥物種植研究所內匯聚了上百名中藥材相關專家學者,他們在這里潛心研究,用治學的嚴謹與中醫藥這份中華文明的瑰寶對話。
重慶市藥物種植研究所是國內唯一成建制專業從事中藥材種植研究的公益一類科研事業單位,在藥用植物栽培、藥用動物馴化、種子種苗繁育等領域享有盛名,為南川區的中醫藥產業發展提供著“硬核”支撐。
“大家平時種植中藥材的過程中,有疑惑的地方都可以提出來,我們來解答。”前不久,藥研所研究員蒲盛才和同事們一起,走進南川區中藥材種植基地,用專業知識為種植戶答疑解惑,并向種植戶征集技術需求。未來,這些需求將成為藥研所開展技術攻關的方向。
“以前,藥研所是自主開展研究,成果出來之后再找下游企業落地。現在我們跟藥研所建立起更多聯系,政府和企業的需求也成為藥研所研究的主要方向。”南川區科學技術局中醫藥產業創新發展中心主任柏君解釋道。
針對需求,靶向研究,更精準,也更高效。金錢草人工種植技術的探索便是例證。
金錢草是一種可用于中西醫藥品加工制作的植物。以往藥廠收購的都是野生金錢草,但這并不能滿足巨大的市場需求。
自2016年起,藥研所陸續收集了全國金錢草種質資源50余份,初選出優良品系2個,并在南川區鳴玉鎮金光村、四中村、石龍村、明月村示范推廣。2020年,藥研所終于研究出人工培育金錢草的技術。
這一消息傳到南川區水江鎮的重慶科瑞東和制藥有限責任公司后,全司上下興奮不已。人工培育金錢草技術將為公司生產金錢草顆粒產品節約大量成本。
成立以來,藥研所通過技術轉讓或技術培訓,幫助企業和種植戶實現技術升級突破、增產增收的例子有很多。不僅在南川區,藥研所的影響力也不斷向周邊輻射。在潼南區,藥研所指導建立的白芷生態種植基地內,農戶每畝收入近3000元;在云南省,藥研所將白及種子無菌育苗技術轉讓給一家企業后,幫助其實現年收入上千萬元。
文旅:康養中感受中醫藥文化
趁休息日,愜意地躺在藥浴溫泉池中。周圍是山巒疊嶂,鳥語蟲鳴;眼前是繁花似錦,綠樹掩映。閉上眼睛深吸一口氣,心中的浮躁即被拂去,悠然舒暢涌上心頭,好不放松自在。
在南川區金佛山天星國際溫泉城,就能獲得這樣的體驗。得益于金佛山豐富的植物資源,重慶市藥物種植研究所會將其特有的中草藥物研制成藥浴包,待工作人員將藥浴包投入含有偏硅酸和鍶的天星溫泉中后,游客便能在享受自然饋贈的同時,療養身心。
《黃帝內經》記載:“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謂也。”健康旅游便是要發揮中醫藥“治未病治慢病”的獨特功效,讓人們能夠在娛樂休閑中體驗中醫藥文化,關注身體健康。
“別小看這道湯,它可以滋補肝腎,健脾胃,強筋骨,延年益壽。”在南川區尹子南路金佛山藥膳養生坊,廚師長趙亮正向客人介紹藥羊湯的功效。
這道被列入南川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趙氏藥羊”,制作工序相當繁復。首先需要將29味中藥材燉煮兩小時,再用藥湯熬制野生的鯽魚。羊肉的選用也頗為講究,只有吃中藥材長大的藥羊才能作為原料。趙亮介紹,用金佛山地區產的茶油炒香羊肉后,倒入熬好的鯽魚湯,再燉上兩小時,這道菜才算完成。
在金佛山藥膳養生坊內,利用南川中藥材制作而成的菜品還有很多:枳術荷葉飯、俏金山古銀杏、金銀上湯桑枝……既具新意,又有營養價值,每道菜都讓人垂涎欲滴。
除了康養和飲食,南川區打造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區的版圖還在不斷擴大。
2022年,南川區實施了良瑜國際養生谷項目、興茂樂村旅游康養度假區項目、鳳凰嶺油茶康旅綜合體、重慶南川清涼山特色農旅融合一體化建設項目(一期)等4個中醫藥相關康養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7.73億元;推出金佛山溫泉之旅、大觀中醫藥科技產業之旅等2條重點特色旅游線路。據統計,南川區全年接待中醫藥康養游客逾100萬人次,綜合收入達5.0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