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漁

農歷兔年正月初九。
河北省廊坊市香河縣天寒地凍。清晨,小城還在寒意包裹中酣酣沉睡,譚祖培頂著凜冽北風,早早出了廠門。他要在小城蘇醒之前,趕到機場,飛回故鄉。
此時此刻,1000多公里外的廣東省深圳市,天際瓦藍,東風和煦,好一派南國風光。余景海昨夜沒有睡好,有些小興奮的他早早起床,趕乘飛機,回到老家,出席活動。
而在重慶市開州區,鳳凰山張開雙翼,漢豐湖脈脈含情。因為不用趕路,涂德軍不緊不慢,對著鏡子,穿好西裝、打好領帶,輕車熟路去往酒店。
距離開州城區40公里的花果山上,往常這個時刻,潘小超會帶著苞谷、紅薯,上山訓練新近闖入的那群“悟空”,讓它們聽懂自己的號令。然而今天,漸入佳境的“悟空”們發現潘小超缺勤了。他已駕上愛車,直奔城區而去。
天南地北的開州人,本來各不相關的生命軌跡,在這一天,在這一刻,神奇地交匯到一處。
活動現場,開州區委、人大、政府、政協主要負責人齊齊迎候。
會場前方,醒目的會標,碩大而熱烈——“開州區鄉情大會”。
一
出開州城區不遠,便來到重慶德凱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進入董事長涂德軍的辦公室,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書法橫幅:“發上等愿,結中等緣,享下等福;擇高處立,尋平處住,向寬處行。”寬大的辦公桌上放著新購的古籍讀本,停留在“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一章。
于是問他:“你大學學的中文?”
“大學?前學歷初中?!?/p>
涂德軍的話匣子由此打開。
15歲,初中畢業。涂德軍一手提著母親準備的“蛇皮”口袋,一手捏著父親籌措的100元路費,經過5天5夜跋涉,到達廣東省東莞市。
打工過程中,涂德軍干過各種工作,當過煙花爆竹制作工、電鍍工、五金廠工人、送貨員、貨車司機、模具開發員……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10多年的南國闖蕩,涂德軍視野變寬、人脈變廣、膽子變肥、野心也變大了。10多年積攢起來的各種收入,不再是雞零狗碎,而是支撐得起他野心的資本。起初,他租賃廠房,生產電子配件。后來,他發現電路板市場需求量大,又辦起電路板廠,用工600余人。
這時,“涂德軍”三個字,人們已不常說,取而代之的是“涂總”或“涂老板”,只有蓋章簽合同的時候,人們才反應過來:喲,原來他叫涂德軍。
看似不經意處,其實預示著更大轉機。
開州農村勞動力富集。全國打工潮初起時,開州區委、政府就提出一個響亮口號:“轉移富余農業人口就是增收。”
于是,城里迅速成立多家勞務輸出公司,鄉鎮書記、鄉鎮長親自成批護送村民外出務工。《開州打工仔一年寄回10個億》《開州打工仔一年寄回20個億》等新聞遍布大報小報,農民務工收入遠超地方財政收入。
幾年過后,人們驚奇地發現,約50萬名長年在外務工的開州人并非散兵作戰,而是通過親幫親、鄰幫鄰,自發形成“北京開館子、上海拆房子、廣東建廠子、海南造房子、新疆包場子”的“五子登科”現象。
以北京開館子為例。
“每次到北京,只要有空,就要去開州人開的小吃店轉一轉,嘗一嘗。開州人在北京開的小吃店超過3000家,有上百人成了百萬級老板?!痹谝淮问形r村工作會議上,一位領導講了自己的見聞感受。他舉例說,北京城里有幾條街道,有800余家“成都小吃”,大部分老板都是開州人。他們建立小吃聯盟,統一采購、統一供貨、統一質量、統一標志標識。
審時度勢,開州區委、政府又提出一個響亮口號:“輸出勞動力,引回生產力?!?/p>
于是,當初浩浩蕩蕩護送村民外出務工的人,搖身一變成了黨委、政府派出的“鄉情招商團”成員,又浩浩蕩蕩出現在北京、上海、廣東……
赴廣東“鄉情招商團”攻勢凌厲,幾個回合就說服了擁有33個“年輪”、5000余萬元身家的涂德軍回到家鄉投資建廠。
首批返鄉創業企業德凱實業公司在開州亮相。
“走嘛,帶我們看看你的工廠。”
邊走邊聊,來到一期工程,有說有笑的涂德軍突然臉色凝重。
一期工程施工近兩年,剛剛投產,突遇全球金融危機。流動資金短缺,貨款收不回來,公司開工不久就面臨停產。對此,涂德軍并沒有放棄。政府也決不拋棄,積極協調銀行為德凱實業公司注入1000萬元貸款,讓機器重新運作起來。
德凱實業公司的產品叫覆銅板,是手機、電腦、汽車等必不可少的高端配套零件,不愁銷路,市場前景廣闊,一旦機器開動,便是財源滾滾。
政府投之以木桃,公司報之以瓊瑤。
涂德軍立即著手投資二期工程。
來到二期工程,涂德軍又是面露難色。
原來,投資心切,計劃不周。本以為進口設備耗時較長,設備到時廠房也已建好。
孰料,設備說到就到,打他個措手不及。
眼看上億元的設備一天天立在風中、立在雨中、立在驕陽之下,涂德軍心如刀割。
棋走險著,奮力一搏。他直接找到區委書記。
書記二話不說,帶領一班人馬,現場辦公,定下了一二三四條,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孰料,2021年,正是區縣換屆之年,一紙令下,前任區委書記調走,新任區委書記調來。
此時,解決二期工程遺留問題正處在關鍵階段,涂德軍傻眼了。
再次棋走險著,奮力一搏。他直接找到新任區委書記。
新任區委書記說:“覆銅板是好產品,返鄉創業是好方向,擴大投資是好事情?!?/p>
涂德軍吃了定心丸,再次投桃報李,決定上馬三期工程。
走到投資1.2億元、正在建設中的三期工程,涂德軍臉上洋溢著欣喜之情。
這時,一位女員工迎面走來。
“她叫劉遠瓊?!?/p>
劉遠瓊于1982年出生在開州農村,大學畢業后在沿海務工。2018年,因為大娃成績下降,她不得不回到家鄉,進入德凱實業公司,一邊上班,一邊照顧孩子。去年,大娃以優異成績考入重慶中心城區的中學,今年,二娃即將小學畢業。
“在家鄉上班好不好嘛?”
“我家在城里買了房,雙方父母都住進了城里,我在公司還有18萬股股份,您說好不好嘛?”劉遠瓊笑了。
“公司現有員工400多人,絕大多數是家鄉人。”被員工的情緒感染,涂德軍高興地說,公司已在新三板上市,不少員工也是股東。
中午時分,涂德軍領著我們到公司食堂用餐。食堂阿姨顯然認出了他,勺子深深挖進菜里,狠狠給他舀了一勺葷菜。他連忙說:“多了多了,吃不完吃不完?!?/p>
盡管食堂幾乎滿座,但并無多少員工發現涂德軍的到來。
他們的目光,集中在那面墻上。
墻上嵌著巨大的電視屏幕,正在播放經濟新聞。
“早餐時刻,播《朝聞天下》;午餐時刻,播《新聞30分》;晚餐時刻,播《新聞聯播》,這是我親自規定的?!?/p>
涂德軍解釋,公司員工平均年齡30來歲,本科以上學歷者占了一半。這么年輕,未來可期,必須要求他們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你如今到底是啥學歷嘛?”聽他語出有典,我再次忍不住好奇。
“MBA,工商管理碩士?!蓖康萝姶稹?/p>
二
從余景海的家鄉開州區南雅鎮到浦里新區,直線距離不過20來公里。
然而,命運旅途,卻讓余景海中轉到了深圳。
我們在浦里新區迎頭撞上。我風風火火抵達,他風風火火正要外出。兩個著急的人遇到一起,不容易把事情說得清楚透徹。
風風火火進入重慶海通環??萍加邢薰敬髽恰o@而易見,余景海保持了一些南方人的生活習慣。
他沒有走向辦公桌,而是徑直走向又厚又長的原木案頭。
摻水、燒水、溫壺、洗茶。
惠風和暢,茶氣氤氳,兩個人的對話不再倉促。
“我最初的理想,是為父親買套像樣的房子。”
那年,余景海8歲,弟弟4歲,母親去世了,三十剛過的父親沒有再婚。父親借錢讓他念完大學,所以他要回饋父親。
信息技術專業畢業后,余景海南下深圳。
動身之時,余景海有些小得意。第一代打工人,是帶著一身勞力外出打工,而自己這一代,是帶著計算機出去尋求機遇。
現實很快讓余景海明白,計算機未必比“蛇皮”口袋幸運。因為毫無工作經驗,到達20多天后他仍然找不到工作。囊中羞澀,連續睡了一周公園和橋洞后,同行的5個同學星散,只有他無處可去,留下繼續尋找工作。
現實擊碎了曾經的心高氣傲,但余景海沒有敗下陣來。他放下拿高薪當程序員的想法,從最底層的雜工做起,月工資600元。
“一直做雜工,我這大學不是白讀了!”
余景海一路反思,一路奮發。從雜工起步,到流水線工人,從車間主管,到總務管理。當余景海成為董事長助理后,他的野心暴發了。
余景海拿出打工多年的積蓄,再向董事長借了8萬元,創立了塑料薄膜公司。
一年,在一次大型展會上,他敏銳地觀察到,有種RO反滲透膜。
“表面上看,塑料薄膜是膜,反滲透膜也是膜,實際上兩種膜有天壤之別?!庇嗑昂8锌?/p>
“什么是RO反滲透膜?”
“知道你會這樣問。蒲書記(開州區現任區委書記蒲彬彬)也是從這里問起的?!?/p>
時代的表情,有時刻印在某些人的命運深處。
為盡孝心,余景海將父親接到深圳。
然而,父親偏偏不習慣深圳。不習慣也就罷了,嘴上偏偏不說。父親快要憋出內傷的時候,余景海也要憋出內傷了。
他毅然決定返鄉創業,帶企業回家,為的是帶父親回家。
想啥來啥,要啥來啥。
余景海很容易從“鄉情宣傳”中捕捉到關鍵信息:開州區正在構筑返鄉創業棲息地,以浦里新區為中心,趙家、臨港、長沙3個鎮街為組團,白鶴、臨江、大德等23個鄉鎮為支點,布局創業平臺。
他迅速找到成功案例:開州區因地制宜發展電子輕紡產業,取得顯著成效,相關做法被國家發展改革委作為全國返鄉創業試點工作典型經驗予以宣傳推廣。
重慶海通環??萍加邢薰揪瓦@樣落戶于開州浦里新區。
“浦里新區管委會對公司開展了一對一聯系服務工作。我們需要專業人才,他們就與高等院校對接。我們遇到研發困難,他們就協助我們與科研單位建立聯合實驗室。他們的幫助,讓我扎根家鄉、反哺家鄉、貢獻家鄉的愿望更加強烈?!庇嗑昂Uf。
2018年,公司引入工業卷膜設備,制造工業RO膜,自主打造RO膜組件品牌。
當年,引入第二條生產線。2019年引入第三條生產線。
2022年冬天,開州區委在廣東舉辦鄉情座談會,余景海被安排坐到蒲書記旁邊。
蒲書記問什么是RO反滲透膜時,余景海作了一個猜想:如果航天員想在太空用水怎么辦?自銷自產。通過RO反滲透膜技術,可以把人體排出的液體凈化成可飲用水。
蒲書記對此興趣濃厚。午餐的時候,余景海又被安排成其鄰座。
于是,余景海滔滔不絕。
講現狀:公司大力實施科技創新,自主研發RO反滲透膜整套技術,所有生產設備包括軟件控制均為自主設計,成功解決了行業痛點,取得30多項發明專利。
講市場:工業污水處理領域,在東江環保、捷晶能源等,有合作運用案例;鋼鐵污水處理領域,在攀鋼、山東鋼鐵、達鋼等有合作運用案例;火力發電純水及污水處理領域,在神華集團、國電投、吉利集團等有合作運用案例;市政自來水處理領域,在小米集團、安吉爾集團等有合作運用案例。
講影響:廣東水展、上海國際水展、北京水展、荷蘭阿姆斯特丹國際水展,均有海通公司的席位。
講格局:公司以科研成果助力工業和市政領域的國產膜替代進口,填補國內空白,有效解決海水淡化、特種分離膜“卡脖子”問題。
于是,蒲書記連連點頭。
鄉情座談會結束返回開州,蒲書記直奔海通公司現場辦公,既為公司排憂解難,又證明了余景海所言不虛。
2023年1月,重慶兩會召開。
人們發現,余景海的名字,首次出現在重慶市人大代表名單里。
他的老鄉,南雅鎮村民張弟文,給《開州日報》記者打了一個電話,要記者夸夸余景海。
原來,像不忘為父親買套像樣的房子一樣,余景海也不忘造福桑梓。他為村里集中供水點免費安裝反滲透膜凈水器,解決了書香村280戶900余人、蠻洞村230戶600余人的飲水問題;捐資60萬元,修建老年活動中心和休閑廣場;捐資10萬元,為村里硬化公路;捐資5萬元安裝路燈,捐資10萬元幫助留守兒童和困難戶,捐資30萬元修建村活動室……
三
譚祖培出生于開州區義和鎮。
扈月文也出生在義和鎮。
老鄉見老鄉,不是在義和鎮,而是在河北省香河縣。
見面之時,譚祖培是河北省香河美亞塑膠有限公司董事長;扈月文是開州區臨江鎮黨委書記。
扈月文有備而來,對譚祖培的情況很是了解——
高中尚未畢業,17歲的譚祖培便被如火如荼的打工潮席卷。他懷揣夢想,東出夔門,跟隨同村的叔叔伯伯,走南闖北,蓋房子、修公路,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搬磚取石鉆炮眼。
風餐露宿、腰酸背痛最終讓他停止了東奔西走的步伐。
他去到了河北香河一家家具廠上班,做流水線普通工人、銷售員。
香河足以牽住他腳步的有兩點:一是家具業發達,集中了許多開州人;二是開州人中,有40多位當了老板。
當普通工人讓他熟悉了生產流程,跑銷售讓他積累了人脈資源,一群開州人當老板的經歷激發了他開辦家具廠的欲望。
2010年,譚祖培拿出多年積蓄200萬元,借資100萬元,創辦了自己的第一家企業:香河美亞塑膠有限公司,常年銷售額近1億元。
2016年,他的老鄉扈月文,代表家鄉人前去慰問他。
譚祖培說,自己有3個沒想到。
他沒想到,扈月文幾句話就說到自己心坎上。扈月文說,在外老鄉也是“開州精神”的踐行者。50萬名開州人在外闖蕩,為開州創造了價值,積累了人脈,提升了口碑。不論何時何地,老鄉都是家鄉的寶貴財富,家鄉都是老鄉的深情牽掛,家鄉進步都有老鄉的無私奉獻,每一位在外老鄉都是開州自家人。
他沒想到,扈月文隨身攜帶了大禮包:返鄉創業,用地、廠房、財稅等有系列優惠政策,入駐標準廠房第1年免收租金、后5年給予租金補貼,對購地自建企業發放產業發展補貼,設立產業投資基金,加強企業融資、財稅獎補等支持。
他沒想到,扈月文幫他們筑好了“巢”。臨江鎮已經規劃好重慶智能家居產業園,將返鄉創業人員作為招商引資“一事一議”“一企一策”對象,將以產業鏈招商、集群招商等方式,打造具有區域影響力的家具產業集群。
扈月文說,自己也有3個沒想到。
他沒想到,遠在他鄉的開州老鄉,能夠如此緊密團結,抱團發展,把企業搞得那么紅紅火火,把一方經濟支撐得那么紅紅火火。
他沒想到,遠在他鄉的開州老鄉,即使事業有成,對家鄉的依戀感歸屬感仍然那么強烈。譚祖培說回來就回來,當年就回到臨江鎮,創辦了開州譚來商貿有限公司和泰旭套裝門有限公司。
他沒想到,譚祖培返鄉創業的示范性影響力那么大。譚祖培自告奮勇,帶領香河縣的48家企業負責人回到開州考察,讓大家見證重慶智能家居產業園那一排排標準化廠房,了解開州一系列招商政策,號召大家一起返鄉創辦企業。在他的號召下,48家企業來到產業園投資興業。
而今,重慶智能家居產業園集聚企業60多家,年產值30多億元,帶動5000多名老鄉就地就業,人均年收入達9萬元。
“讓老鄉們能在家門口上班,白天在公司創收,晚上回家享受天倫之樂,人人心里感到快樂,個個臉上綻放笑容,我感到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弊T祖培說。
四
空山新雨后。
一只斑鳩在這山唱,一只斑鳩在那山和。
一條大黃狗汪汪叫著迎上前來。
潘小超一邊對著電話說著“嬢嬢,今年的李子苗賣完了,確實沒有了”,一邊用腳阻止著大黃狗,一邊用眼神和手勢跟我們打著招呼。
放下電話,他解釋:自從開通電商,時時都有來電。
做電商的人,話自然多,不用多問。
他始終把握著話語主動權。
“人生三大苦,撐船打鐵賣豆腐?!?/p>
其實這里的村民也很苦。你看,山高坡陡,土地瘠薄,不適合種莊稼。老一輩人說:亂石旮旯地,牛馬進不去,耕種幾大坡,收入兩小籮。所以年輕人都外出打工。
潘小超是在舅舅的召喚下,跟著父親潘光華一道到達河北石家莊的。
在石家莊晃了兩個多月之后,看到100多名開州老鄉在這兒開飯館,生意都不錯,尤其是烤魚店生意火爆,父子二人就萌生一個想法:挨著烤魚店開個小食店。
重慶雞湯砂鍋米線就這樣開張了。
石家莊北方汽修學校旁邊,整個夜市一條街,只此一家土雞砂鍋米線,生意好得不得了。店里人少活多,潘小超功多藝熟,兩手能同時提送4個滾燙的砂鍋。見他騰不出手收錢,顧客就順手把錢掖在他褲腰上。
辛苦是辛苦,然而累并快樂著,一年純收入有七八萬元。
眼看買賣越來越好,誰知一場大雪結束了他們的生意。
“那年雪太大,蔬菜供應成了問題。砂鍋米線配料的萵筍,六七元錢一斤。本來才賣2元5毛一鍋碗的米線,這下賣不成了?!?/p>
父子二人原路返回,回到譚家鎮花仙村。
回家之后,父子二人天天閑逛,不知能干啥。
迷茫之中,恰好開州區農業服務中心舉辦“青年農場主”培訓班,潘小超被鎮里推薦進入了這個班。
專家一席課,勝讀十年書。農學專家的授課讓潘小超耳目一新,原來種地不光是臉朝黃土背朝天,還是一門大學問。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潘小超學得特別用心,特別用力。
培訓期滿,重慶市“青年農場主”培訓班擇優深度培訓,潘小超榜上有名,坐進了重慶社會主義學院講習班。
學成歸來,山還是那座山,梁還是那道梁,然而在潘小超眼里,它們似乎開始閃閃發光。
花仙村那些亂石坡,雖不適合成片種植莊稼,但適合種植一株一株的果樹。幾座山的海拔處于400—550米之間,適宜果樹生長。山上陽光照射充分,果子結實,格外香甜。
他把開餐館攢下的幾十萬元,全部投入承包了360畝果園。
這一年,是2014年,潘小超剛滿20歲。
他覺得自己像悟空一樣,“占山為王”,于是為果園取了一個名字:“花果山”。
幾年培育下來,“花果山”已經四季產果。3月到5月有沃柑,6月有春桃,8月有李子,10月有冬桃,11月有紅心柚。
2018年,譚家鎮公路硬化,修到了潘小超家門口。順豐和圓通快遞網點趁勢設置站點,潘小超開始網絡直播,做起了電商。
鄉鄰眼見他家一山一山的果子,播著播著就賣完了,心頭跟著發癢。于是有的央求他幫忙賣果子,有的央求他幫忙買果樹苗。
潘小超實在照顧不過來,父親潘光華動了心思,連忙成立種植合作社。合作社把樹苗分給農戶,又把果子收回集中網售,吸引了本村鄰村農戶紛紛入社。
“果園年收入達到150萬元,帶動周邊各戶鄉親年均增收2.5萬元以上。”
2021年的一天,潘小超清晨上山,總覺得有些異樣。
他凝神靜氣仔細一看,奇跡發生了。
不知從哪里跑來的100多只猴子,正在他的果園里嬉戲打鬧。
“花果山”名副其實了。
這時,城(口)開(州)高速公路其中一段剛好通車,并在花仙村開了路口。
一個新的策劃馬上跳進腦海。
他要在“花果山”興辦農家樂,吸引游客到此休閑娛樂。
于是他為猴子們開設了一項課程。
他天天拿著苞谷或者紅薯,吹哨為號,讓猴子們聽懂自己的口令,為即將開業的農家樂添加娛樂項目。
“農家樂開業的時候,你們一定要來捧場哦!”潘小超盛情發出邀請。
五
開州區鄉情大會隆重而熱烈。
譚祖培在會上遇見了調離臨江鎮多年的扈月文。譚祖培說,落戶在家鄉的企業很讓人放心,他經常去香河的公司,那是一扇窗口,只要燈光亮著,就可以繼續吸引在外的老鄉們聚集。
余景海作為代表在會上發言。盡管目前公司總部設在開州,但深圳的公司發揮著哨點作用,所以他常在那邊。
涂德軍榮獲開州區委、區政府表彰,獲得“十大杰出創業青年”“鄉村振興貢獻獎”榮譽。他擔任著廣東開州商會會長,身邊團結著一大批開州在粵企業家。
潘小超堅信,在鄉村振興戰略帶動下,在區里返鄉創業優惠政策吸引下,會有成百成千個“潘小超”涌現。
作為50萬名在外打拼的開州人中返鄉創業的代表,他們共同接受了家鄉的感激:近年來,開州返鄉創業人員約8.3萬人,返鄉創業實體近3.5萬戶,總投資超330億元,對區域經濟的貢獻率超50%,帶動勞動力就業25萬余人,主動認領實施鄉村振興等公益項目資金3000萬元,實施項目109個。
他們離開會場奔赴各自崗位的時候,開州本土詞作家趙遠坤專門創作的那首《一縷鄉愁在心上》久久縈繞在心頭:
告別故鄉奔遠方
牽腸掛肚是爹娘
腳下縱有萬里路
一步一步向前蹚
一腔深情喚老鄉
告別他鄉回故鄉
汗水流干把業創
有情有義有擔當
(作者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重慶市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