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靜
故宮博物院里藏著一組海洋生物圖譜。圖譜以細膩生動的筆觸、豐富的內容,深受清朝歷代皇帝喜愛。這就是清朝康熙年間由畫家兼生物愛好者聶璜創作的《海錯圖》。
為了考證信息,聶璜以博物學者的精神,在那個交通極不便利的年代,遠赴貴州、湖北、河北、云南、福建等地尋訪、調查,記錄下300多種海洋動物與海濱植物,并為它們撰寫可愛的“小贊”。不過,囿于當時的科研條件與認知水平,《海錯圖》中不乏一些道聽途說的猜想,比如六只腳的海龜、龍、人魚等具有神話色彩的生物,讓人忍俊不禁的同時也不免心生疑惑。
當代科普作者張辰亮對《海錯圖》中的錯訛很感興趣。他同樣以博物學者的精神,探究《海錯圖》里令人生疑之處,通過實地考察,與聶璜作了一次隔空對話,最終完成了這部《海錯圖筆記》。他不僅從生物學、博物學的角度講述了幾十種海洋生物妙趣橫生的習性,比如為什么釣帶魚的時候都是一釣一串;還從生活的角度介紹了人與海洋生物的關系,比如各地的風俗與海鮮的烹飪法等,讀起來令人倍覺有滋有味。
盡管《海錯圖》犯了不少知識性的錯誤,但書名中的“錯”并非錯誤之意,而是指種類繁多、錯雜。“海錯圖”就是眾多海洋生物的一部圖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