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瑋
(鄆城縣融媒體中心,山東 菏澤 274700)
近年來,多媒體技術在各行業獲得了廣泛應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實踐經驗表明,多媒體融合了至少兩個以上媒體的人—機交互形式,因而在多樣的信息載體基礎上,能夠借助網絡聯合實現信息的快速擴展與傳播。在廣播電視工程中應用該技術,可以產生多重實用價值,而且在節目資源的采集、傳輸、編輯、制作、傳播等各個方面能夠產生重要影響。因此,在當前廣播電視行業高質量發展階段,十分需要擴大對該技術的應用。
從概念界定看,多媒體技術(Multimedia Technology)主要是指借助計算機對文字、圖形、圖像、動畫、聲音等多種媒體信息進行綜合處理和管理,使用戶可以通過多種感官與計算機進行實時信息交互的技術,旨在建立數理邏輯,使人機之間形成一種交互關系。目前,多媒體技術已經在各行業、諸領域獲得了廣泛應用。從實踐經驗看,此類技術主要包括文本處理技術、圖像處理技術、音頻視頻編輯技術、視頻剪輯技術、動畫模擬技術等,無論應用哪一種技術,處理對象均為數據,如結構數據、半結構數據、非結構數據等。通過對此類數據的有效處理,可以推動廣播電視節目制作方式、傳播形式等各個方面的創新發展。例如,一些廣播電視單位開設了新媒體門戶、互聯網電視業務。一些廣播電視單位結合PC 端與移動客戶端創建了多屏網絡電視臺、網絡電視客戶端等。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如圖1所示。

圖1 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示意圖
多媒體技術的關鍵特性集中表現在集成性、交互性、智能性等方面。以集成性為例,多媒體技術應用時可以將文字、圖片、圖形、聲音、視頻等信息資源進行整合,并借助數字信號形式進行獲取→存儲→傳輸→分析→組織→合成→應用等。以交互性為例,多媒體以計算機為載體,能夠通過此類技術在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建立起映射關系,一方面簡化現實世界,另一方面則通過虛擬世界的多媒體技術應用,使觀看者與廣播電視單位之間建立起交互關系。以智能性為例,多媒體技術與網絡技術始終處于聯合應用狀態,通過網絡技術的支持,多媒體技術中的信息分析與處理可以更加智能化,并確保多媒體內容制作過程的智能化等,如字幕生成、格式自動轉換、信息識別等。需要指出的是,多媒體技術在應用過程中,要求廣播電視單位根據實際需求選擇適配性較高的計算機技術、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信息貯存技術等。因此,在實際應用時此類技術時,應根據實際選擇的技術對其特點做進一步分析,確保其功能與作用得到有效發揮。
現代廣播電視工程中包括了基礎工程建設與項目運營兩大部分。在前一個部分,由于項目立項→策劃→設計→采購→施工→試運營→收尾→維修各環節的生產建設標準化程度較高,而且形成了與設計施工一體化實踐模式相匹配的全過程管理體系,整體上的建設水平較高。與之相比,在后一個部分廣播電視節目制作中,受到節目制作程序的限定,以及在數據采集、存儲、編輯、制作等各方面的技術相對滯后,容易造成的節目多、效率低、高質量節目少等情況。通過在當前廣播電視節目制作中使用數據存儲技術、數據壓縮編碼技術、同步技術、網絡通信技術、多媒體信息的檢索技術、超文本/超媒體技術等多媒體技術,不僅解決了廣播電視工程運營階段節目制作中的各類難題,而且通過技術賦能極大提升了節目制作效率。
多媒體技術發展速度較快,無論是軟件的更新迭代,還是技術創新,都可以用“一日千里”來形容。因此,在廣播電視工程中應用該技術后,能夠起到整體上提高其服務質量的效果。例如,進入新媒體、融媒體時代后,廣播電視節目中的文字處理、音頻視頻處理時,集成性越來越高,但是在融合過程中,由于數據結構存在差異,半結構和非結構數據與常用的結構數據之間的融合、集成效率較差。應用壓縮技術、音頻技術、視頻技術后,可以在統一的操作系統中,通過對不同技術的融合應用提升數據分析與處理效果,最終提升其服務質量。
傳統時期,廣播電視臺與用戶之間屬于“主動供給—被動接受”的關系,進入新時代后,隨著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聽眾與觀眾導向需求獲得了挖掘與開發,廣播電視臺普遍認為要通過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增強與用戶之間的黏性。但是,前期除了電話、寫信、發送電子郵件等之外,兩大主體的交互相對較少,效率極其低下,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這種關系。新時期應用多媒體技術后,可以根據網絡技術與標準要求的變化情況選擇適配性較高的多媒體技術。尤其在近幾年,Vision 等系列媒體服務器與網關的出現,改善了服務器視頻編碼轉化器、服務器等性能。此時,能夠借助交互平臺,包括PC 端的留言板,移動端APP 中在線查詢、投訴,以及廣播電視播放里的彈幕、在線信息交流等。既可以快速實現雙方的交互,又能夠直接對節目做出現場觀感下的評價,為后續的優化等提供科學依據。
廣播電視工程中,主要通過發射系統、接收系統之間的信號傳遞進行內容傳播。但是,在信號模擬主導的信號傳輸模式下,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造成傳輸質量下降。例如,部分地區布置的抗干擾設備年久失修,使用中并不能起到較好的抗干擾作用。與之相比,另一些地區則因為設施設備建設不足,在整個信號傳輸過程中,一旦出現天氣因素的影響,就會發生無信號、信號中斷、畫質受損等問題。
在這種情況下,廣播電視臺可以引入多媒體技術,利用其中的計算機技術解決信號傳輸方面的困難。例如,應用圖像壓縮技術后,可以按照靜態圖像壓縮標準、動態視頻壓縮標準進行壓縮后的傳輸。具體如下:在前一種標準下,借助空間線性預測技術中的無失真編碼,或者基于離散余弦變化與哈夫曼編碼的有失真算法,實現對廣播電視節目圖像與視頻的壓縮,從則保障在傳輸時信號的全面性,保障傳輸內容的完整性;在后一種標準下,主要是應用JPEG 算法,按照25 幀/s 的速度對動態視頻信號進行壓縮,信號傳輸完成后再通過解壓的方式對其進行還原與應用。比較而言,后一種標準下的動態視頻壓縮算法應用時具有一定的難度,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財力、物力,才能滿足其信號高質量傳遞需求。
傳統時期受到廣播電視載體的影響,受眾在視聽方面的需求較少,只要能夠滿“聽得清,看得見”即可。隨著液晶電視、4K 電視、曲面屏電視、云電視等新產品的出現及推廣應用,廣播電視終端的載體發生了變化,整體上的聽、看質量獲得了大幅度提升。但是,當廣播電視節目本身的畫質較差時,仍然會影響到受眾的視聽感受。因此,在新媒體、融媒體時代,廣播電視臺需要引入一些多媒體技術,全面提高節目本身的音質與畫質。
例如,近年來部分廣播電視臺將常用視頻技術應用到廣播電視工程中后,一方面借助SOA 理論支撐使廣播電視臺可以結合行業質量體系管理標準,建設適用于廣播電視節目的信息框架。另一方面則能夠在應用常用視頻技術后,把MSB 技術中的架構、協議應用到媒體總線功能之中,實現對媒體文件的松耦合處理,從而提高文件格式轉換時的安全可靠性,規避因文件處理導致的存儲文件損壞問題。尤其是廣播電視臺在業務融合方面,對不同的接口進行了分析,在當前階段借助通信技術(有線、無線網絡)中的多接口并用思路,實現了復合接口、SDI 接口、SDTI 接口、ILINK 接口、分量YUV 接口之間的融合應用,從而保障了視頻信號的采集→傳輸→制作→傳輸。同時,在節目資源傳輸過程中,配套的應用視頻壓縮技術,使得壓縮→存儲→播出→轉換→壓縮→還原→存儲之間形成了一個完整循環,在保障文件質量不被損壞的條件下,增強節目播放后畫質的有效性。
再如,通過廣播臺的轉型升級,使廣播以移動端的各類物聯設備為載體,實現了字幕化、可視化傳輸。但是,其中最為核心的仍然是音質。為了保障音質效果,一些廣播臺擴大了對音頻技術的應用,一方面用基于多媒體聲卡的數字音響模式完全代替了傳統的模擬方式,使音響效果達到了預期的高質量水平。從實踐經驗看,音頻的數字化,可以借助頻率采樣與數據位數采集,提高音頻采樣時的質量與效果,使每秒鐘的采集符合人類聽覺的接受規律。另一方面將采樣頻率分為11kHz、22kHz、44kHz 等不同種類后,可以利用聽覺上限(一般在20kHz 左右)將音質劃分為若干不同的音質標準,從而利用不同的采樣頻率、采樣點的數據表標范圍等,讓不同廣播節目中的音頻傳播提高到VCD、DVD、CD 唱片的專業級水平,讓聽眾享受到真切、高水準的廣播節目。通過對該技術的應用經驗提煉看,采樣頻率越高、采樣位置數越多,整個音頻的存儲數據量相對增大,而且音質會越來越好。因此,建議在當前階段盡可能加強對音頻技術的運用,尤其應該將MPEG 語音壓縮算法與其結合起來,提高廣播節目播放效果,為后續的語音識別技術應用奠定技術基礎。
目前,廣播電視臺使用的多媒體技術相對較多,應用重點放在系統性應用上。從實踐經驗看,多媒體系統主要包括系統應用與專項應用兩種方式,常用的多媒體系統構成要素有I/O 設備、擴展硬件、驅動程序、操作系統、信息處理軟件、開發工具等。如圖2所示。

圖2 多媒體硬件系統示意圖
從表面上看,多媒體的層次結構十分清晰,而且在應用時可以根據實際需求開發一些應用工具。但是對于廣播電視臺而言,在應用時受到人力資源與技術資源方面的限定,應用時仍將重點放在開發工具方面。尤其在后期制作中,傳統時期應用的專業軟件,后期剪輯、效果添加等功能相對較少。引入多媒體技術后,可以選擇兼容性更強的視頻編輯軟件,像制作影片一樣完成添加更多的特效,甚至一些節目中可以借助動作捕捉技術等,達到預期的節目制作效果。
例如,在一些綜藝類的節目中,前期拍攝動態性較強,主要依靠后期制作向受眾呈現節目效果。在這種情況下,后期制作人員可以選擇動畫設計與制作、平面廣告設計、交互式多媒體作品設計、視頻剪切與編輯等各類軟件,發揮計算機多媒體技術之間的融合應用優勢,完成對節目中任何細節的修改與優化。尤其在特效制作方面,使用Adobe Premiere Pro 之類的視頻編輯軟件后,后期制作人員可以根據節目內容更為快速、直接地選擇一些特效效果添加到節目中,使文字、圖像、音頻、視頻、動作等經過編輯處理后,產生更好的戲劇表演效果。需要指出的是,該款軟件與圖像編輯軟件、辦公軟件、動畫制作軟件之間的交互性較好,可以進行直接導入與導出操作,大幅度提升了后期制作中各項技術的協同效應,有利于提高后期制作方面的全要素生產率。
總之,我國廣播電視工程已進入到高質量建設階段,在技術賦能路徑下加強對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可以提高廣播電視節目制作效率,提高廣播電視整體服務質量,增強廣播電視臺與用戶的黏性。結合上述分析能夠看出,一方面可以發揮多媒體同技術軟件的優勢,使采、編、播從原來相對低效的水平提高到高效的一體化實踐水平。另一方面,則應積極利用多媒體技術在優化影像方面的優勢,借助對各類信息的綜合處理提高整體畫面質量,借助對信息資源的優化配置增強其應用效果。尤其在當前階段廣播電視節目高水準運營過程中,應擴大該技術在后期制作中的運用,真正為聽眾、觀眾帶去新的視聽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