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璇 歐陽吟子 毛人杰
“同學們好!今天由我來給大家分享紅色故事……”在紅安縣實驗小學“黨的故事我來講”活動現場,“小小講解員”們聲音稚嫩,卻聲情并茂、情緒激昂。近年來,紅安縣發動全縣中小學生組建65支“小小紅色講解員”宣講隊,引導學生在耳濡目染中爭做正直勇敢、積極向上的新時代好少年。
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各中小學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德育落實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在校園生活中、融入學生個人發展中,持續激發育人新動能,推進教育事業提質增效。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2022年12月1日,寒冬將至,荊門一中品正志愿者協會發布“‘衣舊情深’冬季動員令”,號召全校師生捐獻閑置冬衣,為貧困偏遠地區的人們送上寒冬里的溫暖。
活動倡議一經發出,便得到了全校黨員干部和廣大師生的積極響應,幾天之內便捐贈了羽絨服、棉衣、棉褲等各式御寒衣物數十件。自“衣舊情深”項目組成立以來,已收到捐贈衣物一萬余件,分別寄往了云南、青海、甘肅等地。
品正志愿者協會是荊門一中踐行“品正”校園文化品牌的抓手之一。“每一名入職的新教師、入學的新生都需注冊志愿者,利用假期時間,走上街頭、深入社區開展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活動,志愿服務時長與教師師德考核、學生社會實踐課程學分直接掛鉤。”荊門一中黨委書記謝澤滔介紹。
近年來,荊門一中校黨委圍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探索建設特色校園文化,著力建設“品正文化”,成立志愿者協會,開發“品正”校本課程,編發系列校本教材,旨在培育品行端正的責任公民,傳遞社會正能量。
在武漢市硚口區建樂村小學,學校深化樂善德育,從德育學科課程、學科德育課程和德育活動課程等三個方面整體架構學校德育,以“打破邊界,融通知行”為基本理念,開發和利用校內外德育活動資源,以課程化方式強化德育活動因素,構建“知行硚”德育活動校本課程,讓學生的道德在知、情、意、行的綜合作用下發展,促進學生知行合一。
“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認知特點,我們從尋根、躬行、生命、筑夢四個維度進行德育校本課程的整體設計,并逐漸將線下‘知行硚’向線上進行延伸,將孩子們課程活動過程進行線上展示,并開展線上交流互評,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和合作學習能力。”硚口區建樂村小學黨支部書記王高敬說。
播撒“紅色”種子
“中共五大對黨的建設最大的成就之一就是……”在中共五大紀念館前,武漢市第四十五中學的學生們,用流利的中、英雙語聲情并茂地講述著紅色故事。據悉,這群學生是武漢市第四十五中學雙語小導游團隊的成員。
對少先隊員進行系統的革命傳統教育和鄉土文化教育,助他們深化紅色感悟和愛家愛國情懷,武漢市第四十五中學組建雙語小導游團隊,創新活動方式,堅持黨建帶團建帶隊建,推動活動育人,把愛黨的種子種進孩子心中。
2019年,孩子們走進黃鶴樓、武漢長江大橋、東湖綠道等地,用雙語推介武漢;2020年,小導游們走進戶部巷,讓全國人民感受疫后武漢浴火重生的煙火氣;2021年,隊員們對紅色景點進行尋訪,他們錄制的十集探訪短片,上線后好評如潮……
在一系列活動的推動下,學生們紛紛表示“對黨史有了更多了解,對歷史學科也更加有興趣了”。2022年,四十五中的“兩湖雙語小導游”獲評全國中學生志愿服務示范項目、武昌區第五屆十佳志愿服務項目。
在開展紅色教育的同時,傳統文化與勞動教育也在不斷融入學生日常教學當中。
3月17日,武漢市江夏區特殊教育學校里,一堂別樣的勞動教育課程《指尖上的春分》吸引了來自廣東省中小學特殊教育名教師團的注意。
該校潘雙琴老師將“二十四節氣”融入日常課程當中,趁著春分到來的契機,課前帶著學生到油菜花地里采風,感受春日氣息。隨著鈴聲響起,潘雙琴老師比劃著手語,鄭小平老師做著手語翻譯,老師們將外出賞春的照片作為情景導入,以微課的形式教授學生結粒繡針法。
據悉,潘雙琴老師是一名聽障教師,為了上好這節課,她多次打磨課程,邀請鄭小平老師擔任手語翻譯。臺下的學生中既有普通學生也有特殊學生。在兩位老師的默契合作下,學生們不僅體會到了刺繡的美,還感受到了傳統節氣的氛圍。
這是該校開展普特融合辦學的一個縮影。江夏區特殊教育學校大力嘗試推進融合教育,探索適應殘疾兒童和普通兒童共同成長的融合教育模式,推動特殊教育學校和普通學校結對幫扶共建,努力讓殘疾兒童青少年也能和普通孩子一樣享受教育資源。
點燃提質增效“主引擎”
武漢市第四十五中學英語教師楊貴平堅守教學一線35年,為英語教研組的發展壯大、為年輕教師的專業成長不遺余力。
2022年,新入職英語教師喻雯茜報名參加武漢市“雙減”勞動競賽作業設計單項比賽。楊老師和學校英語教研組組建了實力雄厚的導師團隊,給予喻老師無私的指導和幫助。
在喻老師成功晉級武漢市決賽后,楊老師又和老師們組建了一個群,隨時隨地為喻老師備賽開展討論、模擬比賽。
暑假期間,老師們雖然放假了,但只要喻老師在群里提問、求助,老師們馬上第一時間給予應答。一個問題出來,大家各抒己見,頭腦風暴,你一個創意,我一個點子,持續一兩個小時是常態。
決賽當天,楊老師的徒弟、喻雯茜的師傅、現任教研組長葉效英全程陪伴。在教研組全體老師齊心協力的培養和支持下,喻雯茜最終獲得武漢市“雙減”勞動競賽作業設計第一名的喜人成績。
黨建工作與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深度整合,激發黨員教師價值內驅力,實現以高質量黨建領航學校高水平建設。
如今,在楊貴平老師的帶領下,四十五中英語教研組發展喜人,現在團隊擁有江漢大學校外導師3人、市優秀教師1人、市優秀青年教師1人、區學科帶頭人3人,區優秀青年教師4人,區教壇新秀3人、教學能手2人,教學教研實力穩居全區首位。
荊門市高新學校4名黨員干部成功入選掇刀區百人英才計劃“學科領軍人才”,多名黨員教師獲得國家級、省、市、區級優質課一、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