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方式,近幾年或多或少地進入了課堂教學。說實話,形式的東西多,真正落實的少。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首先,課程改革最終目的是什么?不知道;其次,課堂教學模式轉變的目的是誰?不知道;最后,每種教學方式的評價標準是什么?不知道。說白了,我們所運用的教學方式缺少理論支撐,教師沒有領會這些教學方式,常常是穿著新鞋走老路。
近期,我參與學習走向《專業合作學習合作》的合作策略、合作技能。通過前期與博樂市九中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的溝通,我從思想上接受這種教學方式,原因是我想改變“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現狀,抱著學習的心態,我積極參與其中,認真聆聽鄭杰老師的課。
聽課中我才明白,原來我們常常運用的小組合作學習與合作策略的學習是兩個概念,鄭老師把一些日常的教學策略,運用理論的方式呈現,并梳理出具體的操作步驟及注意事項,同時運用舉實例和現場體驗的方式,讓大家了解、感受,觸動內心后上升到思想認識層面,領會各種策略的運用后的效果,并說明每種策略適合在什么情境下運用,把35種策略分成四個領域,如:
互教——兩人互查法、小先生、切塊拼接法等。
互評——記憶法、組際評價法等。
分享法——坐莊法、接力法、發言卡法等。
探究法——小調查法、情境表演法、合作辯證法。
通過35策運用,既認識了什么是合作策略,又認識了“上位概念”,同時還知道了合作學習對教與學的價值,落實了立德樹人總目標,對教師教育教學理念的轉變,以及合作策略實施的路徑等。
合作學習包括圍繞小組組織課程、小組成員的合作方式、小組如何分配、合作技能等,這些都屬于合作策略這一名詞概念,而小組合作學習就是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系統利用教學中動態因素之間的互動,促進學生的學習,以團隊的成績為評價標準的一種達到教學目的的教學活動,聽鄭杰老師講合作策略的教學方式后對二者有了清晰的認識,提升了我的認知維度,結合當前教育深化改革的相關文件要求,我意識到作為思政教師的使命與責任。
作為思政課教師,要創新課堂教學,就要學習新的教學理念,認清當前國家教育改革的形式,不斷適應新時代發展要求,做到先破后立,持續推進,合作策略學習,讓我感受到了合作學習的價值。
過去,我們的教學過程關注以學科為本位,忽略與學生為本的理念。而合作策略的學習方式,正好改變這一現狀,由以學科為本轉向以人的發展為本位,強調課程要促進每個學生的身心發展,采用這種方式可以幫助教師轉變教學方式的同時更新教育教學理念。如:在合作策略35策中有一種“組際評價法”,此策略的目的是讓全班同學或者組與組之間進行互評,通過互評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同時運用合作技能相互學習,相互尊重,相互欣賞,讓學生體驗到被肯定的內心感受,激發學生的學習內驅力,挖掘每個人的潛能,學生活動中教師觀察每個孩子的表現,透過這些現象去判斷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這樣的學習方式會給學生和教師更多機會去思考,這就是教學相長!
教育已進入三點零模式,可我們的教師隊伍中還有處于一點零模式的,傳統的填鴨式、灌輸式,注重的是知識,關注的是孩子是否能考高分,至于其他,完全忽略不計,這種做法違背了教育方針。我們在采用合作策略學習方式時,能夠給教師減輕負擔,在班級分組活動時,組員分為abcd四個層次,A、B一個要求,C、D一個要求,A、B可以幫助C、D成員,生生之間的相互幫助,會讓C、D成員心理上的壓力感降低,同時教師可以在A、B身上進行鼓勵引導,真正做到培優;評價方式可以采用多元化加捆綁式,有利于小組之間的競爭,更有利于組內成員之間的相互督促,教師在作業布置上可以采用分層次進行,標準不同、任務不同,A、B可以幫助教師完成C、D成員作業的評價,還可以讓優生有所收獲,無形之中也為學生減負。
在教學中,教師要提升學科核心素養,就要不斷學習,關注社會和國家大事,學會分析素材,并找出與學生成長之間的契合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看待這些生活現象、社會現象,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批判精神,同時落實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鄭杰老師的合作策略、合作技能在教學中的運用,不但對教師發展提高要求,轉變教師教學方式的同時,提升理念認識,而且還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空間,讓他們去探索、體驗、交流、互助,落實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培養學生的交往、創新和團隊合作等能力。例如:合作策略35策中的“坐莊法”適合開展探究性和創造性活動,以4到6人為組,確定abcd等角色,每個成員都將獨立思考后形成的答案寫在紙上,由主持人負責邀請到某個成員回答問題,其他成員認真傾聽,在聽取了所有成員的意見后進行點評并匯總,其他成員可以補充并提出疑問,整個過程能夠看出學生在自我探索的空間中成長,培養了學生的組織、管理能力,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無形之中,師生關系在融洽的基礎上走向亦師亦友。
(作者單位:新疆博樂市第六中學 柴瑞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