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春霞 李戰勝 王靜
2022年世界技能大賽特別賽最后一站在奧地利落下帷幕!鄭州商業技師學院教師張陽光、劉錦豪積極應戰,為中國隊奪得混凝土建筑項目銅牌,這塊銅牌也成為中國隊在該項目取得的第二塊獎牌。
從技工院校的普通學生,成長為世賽銅牌獲得者,張陽光、劉錦豪用技能實現了人生的逆襲!
張陽光:唯有攀登,方能向上
張陽光出生在河南省周口市鹿邑縣的一個小村莊,他家是村里的精準扶貧對象,勤勞的父母常教導他“珍惜機會,笨鳥先飛”,因此,他一直是人群中最努力的那一個人。
“一條直線”的小間隔,勾勒出技能成才的大夢想。2017年秋,張陽光與技能結緣,來到鄭州商業技師學院就讀。“作為一名建檔立卡家庭學生,學院不僅免了我的學費、住宿費、教材費,還讓我優先享受國家助學金,老師們經常噓寒問暖,讓我感到很溫暖。”張陽光回憶剛入學的情景時說到。很快,到了一年一度的學院技能節,學長們制作的精美模型,上臺領獎的燦爛笑容,讓他羨慕不已。他說:“我依稀記得為技能節當志愿者時,一條直線隔開了我和選手的位置,當時我就想,有一天也要成為一名選手,收獲屬于自己的榮譽。”很快機會來了,學院進行雛鷹班的選拔,為世賽項目儲備選手,經過理論和實踐兩項選拔賽,他成為混凝土建筑項目的備賽選手,從此踏上了技能競賽之路。
“一間房子”的小尺寸,丈量出技能競賽的大世界。自從進入雛鷹班,張陽光就定下了“要做就做到最好,要當就當技能英雄”的目標。他說:“是技能給了我力量,為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在他眼里,混凝土建筑比賽就像是蓋一間高顏值、高精度的房子,水平、垂直度誤差只允許有1毫米。從識圖放線到模板制作,從鋼筋綁扎到混凝土澆筑,比的是過硬的心力、功力和體力,哪怕是一個小小的氣泡,都會導致比賽翻車,于是他就天天泡在實訓場里,在一年年的冬去春來中一遍遍地練習,在一遍遍的練習中蛻變成長。“訓練雖苦,但很幸運,因為遇到了一支溫暖且有拼勁的教練團隊”。2018年秋,李文雁教練輔導他一路過關斬將,以河南省選拔賽第一名的成績成功入選國家集訓隊。“4個月的校外集訓,教練一直陪著我,討論技術要點,修正訓練方法,一路‘打怪’,不斷‘升級’,迎來新的勝利。”最終,18歲的張陽光入選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國家集訓隊,成為隊中年齡最小的一名選手。
“一個賽場”兩次返場,上演出世界技能大賽的完美逆襲。同樣是在2018年,張陽光遭遇了競賽人生中第一次重大失敗。在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國家集訓隊5晉3淘汰賽中,因為木模板的操作失誤,他離開了賽場。失意過后更多的是心有不甘,他堅定地說:“國家隊嚴苛的選拔給我上了殘酷的一課,我一定會再回來。”就這樣,他又從頭做起,從市選拔賽到省選拔賽,再到國家選拔賽,他又一次入選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國家集訓隊,再次站到了5晉3淘汰賽的賽場。回憶這場比賽他說:“當時要求考核進口模板的安裝。這個模板我從未練習過,時間緊,設備少,但我完全不害怕,因為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備賽中,我認識到真正的競賽不是戰勝對手,而是超越自己。”帶著這樣的信念,他在教練團隊的指導下,找到突破點,并和搭檔劉錦豪迅速投入高強度的訓練中,最終脫穎而出,代表中國參加2022年世界技能大賽特別賽混凝土建筑項目比賽,并在激烈的角逐中奪得銅牌。
劉錦豪:技能追夢,奮斗圓夢
“我也想成為一個為國爭光的高技能人才”。在2018年進入鄭州商業技師學院后,新學校、新環境讓劉錦豪對學習技能也有了前所未有的憧憬。
中考落榜真的很沮喪,但錨定目標奮斗的樣子真的很酷!對于沒考上高中的劉錦豪來說,本以為學一門手藝就可以工作了,但當聽到張陽光的事跡后,他像尋找到人生新大門的鑰匙一樣重拾希望,內心渴望成功的小火苗也燃燒起來。他想:“我也要做像張陽光一樣厲害的人!”隨著張陽光重新備戰世界技能大賽,學院再次選拔選手作為搭檔培養,劉錦豪聽說后,積極報名參加選拔,通過班主任推薦、筆試、面試等多個環節,他成功進入學院世界技能大賽培優班,并作為候選人之一進入教練視野。“剛看見他的時候,我就覺得他就像以前的張陽光,技能基礎好,身體素質好,意志堅定,眼神發亮有憧憬,讓我看到了一個好苗子,我要培養他。”教練李文雁說道。
清晨6點的校園真的很黑,但世界技能大賽銅牌的榮譽真的很耀眼!在校期間,劉錦豪總是進實訓室最早、回宿舍最晚的那一個,總是訓練時最認真、最積極的那一個。特別是在備賽期間,他放棄了節假日、寒暑假,成天泡在訓練場上,練技能,練體能,用堅硬的鋼筋和枯燥的混凝土搭建一面面會呼吸的墻。他說:“我沒想到訓練這么累,但也很慶幸我能有機會這么累,我等著給大家看我累得值。”就是這樣堅定的信念幫助他練就了日臻精湛的高超技藝,塑造了精益求精的匠人品質,縮小了和張陽光的距離,最終兩人并肩站到世界技能殿堂,升起鮮艷的五星紅旗。
他們:身披國旗,閃耀世賽
克服困難,高效協作,登上最高領獎臺。混凝土建筑是雙人項目,需要手、腦、心密切配合,很多動作看似簡單卻難度極大。為了讓搬運動作成為肌肉記憶,張陽光和劉錦豪除了每天跑步、力量訓練、強化體能外,還要進行數百遍的動作練習。為了將一個造型的切割誤差降低0.1 mm,他們在實訓場一待就是十幾個小時,不間斷的全天候訓練成了日常,就這樣雙雙練成了“機械臂”。經歷了4年1 500多個日夜,他們終于站上了奧地利的賽場。“比賽中,肯定會有很多不確定因素出現,你們一定要有心理準備。”教練賽前叮囑他們。果不其然,比賽時,混凝土地臺變成了木質地臺,賽題變動范圍也超出預期。這樣的變化不但導致競賽難度加大,同樣對他們的團結協作能力也是極大的考驗。在2天半的比賽時間里,這對黃金搭檔就像是一弓一箭,拉滿弦,蓄滿力,憑借精湛的技巧、超強的耐力、密切的配合克服一個個困難,最終射中靶心,取得成功。
胸懷夢想,傳承技能,帶出更多能工巧匠。奪獎歸來,很多企業向他們拋出橄欖枝,但他們最后不約而同地選擇了留校任教。他們說:“走在熟悉的校園里,看著身邊朝氣蓬勃的同學們,就像看見我們曾經的模樣,我們想在新的教師崗位上,鉆研技藝,提升水平,把技藝傳授給更多的人,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世賽選手,引導更多青年學技能、練本領,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回首汗水澆灌的競賽之路,他們都感慨道:“沒有隊友和老師的支持,沒有學校和政府的支持,我們不可能取得這樣的成績,謝謝他們,也謝謝那個努力不放棄的自己。”
2022年世界技能大賽特別賽已經落下帷幕,張陽光和劉錦豪也走上了人生的新賽場,他們就如江河入海,為學院高技能人才培育生發出澎湃動力。今后,學院也將積極推進世界技能大賽成果轉化,積蓄技能人才培養優勢,帶領師生們走向更廣闊的世界,譜寫新時代技能人才培養的新篇章。
(作者為鄭州商業技師學院黨委副書記 時春霞;
黨委委員、副院長 李戰勝;宣傳部工作人員 王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