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偉博 張玉 王曉燕
這是一個技能人才發展的黃金時代,未來更值得期待。
王孟丹,河南省技術能手、高級服裝制版師,同時她也3次以河南省第一名的成績參加了第44、第45、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時裝技術項目全國選拔賽,并兩次進入國家集訓隊。出生于1999年的她,在剛剛進入學校的時候,是一個老師都叫不出名字的“小透明”,而如今,她已經和教練團隊一起帶領學生在省賽中所向披靡,且屢次斬獲佳績。2023年,河南技師學院(以下簡稱學院)申報的“王孟丹:服裝制版師技能大師工作室”建設項目獲得通過。至此,王孟丹成為學院最年輕的技能大師。
堅韌是取得成績的基石
因為童年喜歡做手工,2013年,14歲的王孟丹選擇到學院服裝設計專業學習,彼時剛入學的她,和身邊大多數同學一樣,一想到未來就會感到困惑和迷茫。畢竟愛好歸愛好,對于這個專業能給自己帶來什么樣的未來,她完全沒有概念。加上慢熱內向的性格,她適應學院生活的時間也比別人要長。但好在每次回家,奶奶都會關切地詢問她在學院的學習、生活情況和見聞,順便找出一些面料讓王孟丹演示一遍。“小時候我們孩子們的棉襖棉褲、小褂子,都是奶奶親手做的,在每次演示的時候,奶奶的鼓勵也讓我的興趣更加濃厚。”
動手實踐的過程,總會遇到一些問題,王孟丹就記下來向老師請教,在興趣和耐力的加持下,她似乎也找到了一種高效的學習方法,進步飛快,在學院舉辦的技能文化節上,新生王孟丹獲得了二等獎。因此,老師建議她參加省級比賽,“其實我就是一個小陪練,老師可能連我的名字都叫不上來。”
為了提高自身水平,寒假期間她留校備戰。在兩名同學的陪伴下,每天練習到晚上10點多。寒冷的冬天,學院的食堂放假停業,就連學院的鍋爐也“放假”了。吃不好,喝不到熱水,腸胃不適的王孟丹膽囊炎發作,而一心備戰的她忽略了這些。此時這個15歲女孩性格里的堅韌已初露頭角。在接下來的7年里,她有時候遇到的境況比這次還要復雜,但總是靠著這股韌勁兒扛了過去。省賽如期而至,王孟丹和她的兩名同學獲得了兩個二等獎、一個三等獎。她開心地說:“老師好像也記住我的名字了。”
堅持是獲得成功的基礎
她的感覺沒錯。2016年、2018年、2020年,通過世界技能大賽河南省選拔賽,王孟丹連續三次進入了世界技能大賽的國家選拔賽。在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河南省選拔賽上,王孟丹坦陳此時的自己眼界遠遠不夠多,設計板塊也比較差。當聽到裁判喊比賽“開始”時,她甚至緊張到手抖,不過到了賽程中段她已完全沉浸其中了。18個半小時的比賽,設計、排版、連衣裙制作、西服類女上衣設計制版制作……時間一分一秒過去,17歲的王孟丹完成得有條不紊,成績喜人:河南省第一名。遺憾的是,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全國選拔賽中,王孟丹以第13名的成績無緣進入世界技能大賽國家集訓隊。
返程的路上,老師們問王孟丹,22歲之前還可以再參加兩次世界技能大賽,要不要繼續努力?“當時的內心是抗拒的,因為壓力實在太大了,而且2年后才舉辦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時間跨度太大了。”但她最終還是選擇了堅持,這也是王孟丹始終保有的信念。畢業后王孟丹直接留校,一邊做實習指導教師,一邊為接下來的選拔賽做準備。
熱愛是取得成就的根本
當同齡人都在逛街、買衣服、看電影的時候,王孟丹卻在逛面料市場、做衣服。十幾歲的年齡,手上就已經磨出了很厚的繭子。
服裝設計講究“三分做、七分燙”,在服裝沒做出來之前,叫小燙,做出來之后叫大燙。操作過程中被燙傷是常有的事,“有一次比賽,熨斗有點問題,但是因比賽緊張顧不上那么多,等比賽結束,感覺手都要燙熟了。”高溫熨燙完,要用2公斤左右的壓鐵壓平,才能保證面料的平整,這個重量相當于單手拎起一個排球大小的西瓜,完成整個比賽,這個動作要重復上百次。
手上傷痕累累,但王孟丹樂此不疲。這兩年的時間,她不停地做設計,外套、裙子、禮服、褲子……“興趣已經轉變成了熱愛。關于未來有多遠,在專業上做到什么程度,我沒有想過,我只是想把衣服做出來,把專業知識學到手,我有比逛街更有趣的事情做。”
正是這樣的堅持,在第45屆、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全國選拔賽中,她都代表河南選手進入了國家集訓隊。
傳承是不變的初心
2018年6月,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全國選拔賽如期而至,在開幕式現場,她見到了兒時心目中的航天英雄楊利偉。頓時,她的信心瞬間大增。本次比賽歷時18個小時,共分5個項目,分別是服裝立體裁剪、服裝系列款式設計、連衣裙設計制板、連衣裙制作和連衣裙裝飾設計制作,全面考核選手設計、制板、立裁、制作、裝飾、展示、創意、應變等方面的綜合能力。
集訓并不輕松,甚至可以說是“魔鬼”,太想做到完美的王孟丹曾因此崩潰大哭過,但獨自一人在異鄉,哭完還是要擦干眼淚繼續完善作品。
有句話叫“做難事必有所得”,這個“得”可以是成績,也可以是人生寶貴的經歷,這個19歲的河南姑娘,以一次又一次的困難模式,提升了自己面對困境的信心閾值,也為自己的成長打下了基礎。
雖然最終她只以第7名的成績止步,但這一路走來的歷練,讓她收獲了成長和蛻變。
學院成立了一個服裝設計興趣小組,并逐漸發展為現在的“青苗班”。王孟丹從國家集訓隊回來之后,開始和學生們一起學習、訓練,“教練孫老師教會了我很多,我也要把學到的技能帶給身邊的人。”
從學生到老師,從參賽選手到教練,王孟丹的心態也在不斷變化。同時學校對競賽訓練方面的費用、師資、場地等的投入也在不斷加大,這無疑給各位參賽選手以極大鼓舞。
如今的王孟丹已經可以很好地和學生們打成一片,在鄭州市第一屆學生職業技能競賽中,她帶領3個學生,拿到了第一、二、三等獎以及團隊二等獎。其中一名學生史增輝在談及王孟丹時說:“王老師和我們年齡也沒有差多少,但是在專業領域她真的很優秀。”
作品傳遞河南文化
第三次入選國家集訓隊時,她的作品《唐樂》被《時尚北京》雜志收錄進了世界技能大賽時裝技術項目專刊。這是一個致敬中國傳統文化、彰顯河南深厚文化底蘊的服裝設計作品。
說起《唐樂》的設計初心,王孟丹說,這是集訓時,導師引導自己找到的一個主題,以河南傳統文化為設計基礎,展現河南幾千年的傳統文化。
王孟丹選取了《唐宮夜宴》,以此為切入點,分析近期流行趨勢,研究唐代傳統紋樣,畫服裝款式,選擇面料,設計配飾,提取符合主題的顏色……在導師的輔導下,王孟丹設計了60個左右的款式,經過無數次修改,最終選出了7款。
“我希望,文化的傳承可以有更喜聞樂見的方式。以貼近我們生活的服裝為載體,讓更多年輕人,重新撿起我們的歷史文化,將優秀的傳統文化真正融入生活中。”這也是一名普通技能工作者傳承河南文化的一個實踐。
(作者為河南技師學院副校長 楊偉博;
宣傳部部長 張玉;宣傳部工作人員 王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