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潔 張紹杰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上,鄭州工業技師學院(以下簡稱學院)選手李蒙奪得木工(國賽精選)項目銀牌,王銀榮獲木工(世賽選拔)項目優勝獎,為河南省爭得了榮譽,也刷新了河南省木工項目在國賽中的最好成績。
從零到有,從弱到強,學院家具設計與制作專業作為剛設置兩年的新專業,取得如此好的成績,是學院找準發展定位,以賽促教、促學、促練的最好證明。學院以此為契機,強力推動教育教學改革發展和人才培養質量全面提升。近三年來,學院選手參加了國家級及省市級24個賽事41個賽項的技能競賽,取得各類獎項107個。
學院為何能取得如此優異成績,屢屢奪金的“硬核”在哪里?筆者在此解剖一個典型,意在梳理其路徑和經驗,為同行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以點帶面,創新“1+2+3”競賽人才培養新模式
學院率先創新“1+2+3”競賽人才培養新模式,即:搭建一個平臺,構建兩項機制,三方協同合作。以“教賽學練”深度融合,全力打造技能人才培育特色品牌。
搭建“比武場”,練就“千里馬”
學院以手工木工、精細木工等木工專業為重點突破口,打造優勢專業,建立建成獨具特色的木工實訓基地。該基地前后共投入近600萬元,現實訓基地面積共有2 300平方米,實訓設備共200余臺套,可滿足家具設計與制作專業的實訓教學、省級市級的集訓等需要。
該基地于2019年被鄭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認定為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鄭州市集訓基地,2020年評為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
學院充分發揮“點帶面”“強帶弱”作用,緊抓機遇,還建成了中德汽車技術培訓基地、汽車技術實操基地、電梯技術實操基地、家政服務實操基地、幼兒教育實操基地和煤礦全景實操基地等實訓基地及工業機器人、機電一體化、電工基本技能、烹飪、無人機操控維修等現代化實訓中心,配備各類實訓室、實驗室等場所62個,實習實驗設備4 410臺套,實習、實驗場所建筑面積29 130.64平方米,設備總值為6 492.22萬元,全力保障教學及競賽工作扎實開展。
深化“教賽學練”融合,培育“精兵強將”
學院堅持以競賽促進技能人才培養,修訂和完善技能人才培養機制,將技能競賽對選手的要求融入課程體系建設中,將比賽的項目融入教學項目中。
構建參賽梯隊選拔與培養機制。海選“雛鷹班”,從新生中挑選尖子選手進入競賽梯隊,為選手制訂針對性訓練計劃,采取末位淘汰機制,將真正踏實肯干、有悟性的選手選入雛鷹班。開展第二課堂教學,在課余時間組織開設多個專業第二課堂。例如:木藝社、舞蹈社等,利用豐富多彩的興趣課堂活動,發掘有興趣、有天賦、能吃苦的學生進行專業培養。加強教練團隊建設,安排教師到世界技能大賽國家集訓基地培訓學習,教師把競賽轉化成果應用到日常教學中,加深對競賽內容的理解。通過構建參賽梯隊選拔與培養機制,目前學院已建立13個項目的競賽預備隊和集訓隊,重點培養參賽師生40名。
完善競賽激勵機制。學院進一步完善競賽激勵制度,通過物質上和精神上的激勵,鼓勵教師和學生積極參加各類競賽,努力取得良好的成績。木工、無人機、汽車噴涂及平面設計4個重點項目,爭取在下一階段的競賽中取得優異的成績,并尋求突破。拓展其他相關的各類競賽項目,例如電工、美發、機電一體化、電子商務運營等,爭取各項目多點開花。開展多種多樣的競賽,采取選手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開展邀請賽,加強與兄弟院校和企業的溝通交流。積極承接組織各類省市級競賽,通過各類競賽帶動學院專業建設,切實將競賽成果轉化為教學改革的“金字招牌”。
目前,學院“以賽促學”“以賽促練”“以教促賽”深入人心,“人人都參與、專業全覆蓋、層層有選拔”的“競賽金字塔工程”已經成型。
打造“三位一體”,拓寬成才“新賽道”
對于職業教育而言,學校、學生和企業三者密不可分,協同合作,互惠共贏。
“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傍身。從近年來參加技能大賽的反饋來看,學院通過備賽來更新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知識,學生通過競賽來提升技能,企業通過比賽來發掘人才,各得所需,實現了共贏。很多參加比賽取得好成績的學生都被優秀企業爭相錄用。”學院院長謝添表示。
學院積極打造學校、學生、企業“三位一體”的大賽培育“匠爐”,將技能競賽人才培養與實際教學相結合,與校企合作、招生就業等相契合,著力實現技能培養方案與工作崗位要求、教育科研組織與企業生產過程、教學教研內容與生產任務、實訓環境與崗位實境“四個直通”,讓學生從“入爐”到“出爐”,實現了學、訓、賽、創等多元提升,錘煉“技能型”工匠人才。
以面帶全,促進成果轉化,實現實踐育人
外樹形象,內強管理。學院堅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大力弘揚工匠精神,響應“人人持證、技能河南”號召,以競賽為導向,促進成果轉化。積極開展全體教職工業務和技能提升培訓,把技能競賽作為培養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抓手,重點做好汽車噴涂、無人機、木工、平面設計和電梯維修等13個專業的競賽準備,建立預備隊和集訓隊;完善教科研成果管理和激勵辦法,在加大物質激勵的同時,注重發揮精神激勵的作用,大力表彰有突出貢獻的人員,營造“比學趕幫超”的良好氛圍;堅持以世賽、國賽和省賽為目標,以各級競賽為鍛煉平臺,把競賽成果融入教學內容,優化人才培養方案,豐富“雙元制”本土化內容,優化人才培養方案,促進教學改革創新,提升育人品質。
(作者為鄭州工業技師學院黨群工作處處長 周潔;教科研處處長 張紹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