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騰飛


摘 要:中國有五千年的歷史,經年累月的發展,積累了大量具備重要歷史意義的文物資源,這些文物資源可從不同方面及不同層次呈現我國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文章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牟氏莊園為例,分析了博物館文物保護,旨在為更多的文物被良好保護提供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博物館;文物保護;牟氏莊園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3.04.018
新時代,隨著經濟與科技的突飛猛進,博物館的建設水平與建設質量也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發展,博物館的建設規模與數量與日俱增,博物館設備設施的先進性與智能性和博物館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博物館作為我國文物資源收納與聚集的重要場所,唯有增強文物保護,才能避免文物遭受損害與破壞。
1 牟氏莊園情況介紹
牟氏莊園(圖1)位于具有“中國蘋果之都”之稱的山東省棲霞市區,創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其最鼎盛時期占地6萬多畝(40平方千米)及山嵐12萬畝(80平方千米),涉及5500多間房產。現如今,牟氏莊園保存有480多間廳堂樓廂,占地面積2萬多平方米,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封建地主莊園。1988年,牟氏莊園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被評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
牟氏莊園規模恢宏,文化濃厚,以建筑文化、農耕文化和民俗文化冠絕于世。牟氏莊園內的建筑壯觀古樸,內涵深沉,六個大院沿著南北中軸線逐漸建設為南群房、堂房、客廳、大樓、小樓、北群、東西群廂多進四合院落,形成完整且最具典型的北方民居建筑特色的古建筑群落。莊園內建筑具有獨特的工藝,雕刻砌鑿,建造工藝精湛細膩,明柱花窗,文采卓越,美妙絕倫,具有“三雕”“六怪”“九絕”的藝術特點,有“民間小故宮”“百年莊園之活化石”“傳統建筑之瑰寶”等美譽。
牟氏莊園的農耕文化具有自身的特色。“學而優則仕”是大部分讀書人追求的道路,但牟氏族人卻走向了歸隱田園的道路,他們置辦土地,開始了農耕生活。莊園正門所提“耕讀世業、勤儉家風”就是牟氏族人淡泊名利、尋求寧靜、積攢家業的精神寫照。
牟氏莊園的民俗文化源遠流長。棲霞民俗文化主要是以莊園為核心,再結合自身的多樣性、傳承性、地域性,如剪紙、花餑餑、迎親娶親、民間燈展、拋繡球等,非常形象地展現了膠東地區的農業生產民俗、家族民俗、衣食住行民俗、節慶民俗、人生禮儀民俗等古老的民俗事項。為了更好地傳承這種寶貴的文化遺產,牟氏莊園每年都會在“五一”“十一”國家法定假日舉辦“民俗文化旅游節”,推動牟氏家族再現鼎盛時期的歷史文化生活。
近幾年,牟氏莊園景區知名度大幅提升,現已成為全國聞名的旅游目的地,年接待游客數30萬人次以上,并且接連被評為全國巾幗文明崗、山東省服務名牌、山東優質品牌、省級文明單位、山東省誠信旅游放心消費示范單位、山東省旅游服務名牌、山東省旅游景區優質服務單位、山東省旅游景區研學旅游示范單位等。
2 牟氏莊園文物保護的作用
牟氏莊園作為棲霞市唯一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文物地位不言而喻。在當地沒有博物館的狀況下,牟氏莊園自覺承擔起全市文物的收藏、保管、陳列、展覽、研究等職能。牟氏莊園和其他各地的文物博物館一樣,對文化的傳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是有助于民眾了解歷史。牟氏莊園已成為棲霞文物展示、收藏、收集、研究的重要場所,在牟氏莊園中保存文物有助于減少文物的破損率,提高文物的展示效果。在文物展示的過程中,一般會按照文物的歷史背景、出處、時代、用途等懸掛相對應的標識牌,有助于人們清晰掌握文物的歷史。觀眾在參觀展品時可觀看標識牌,進而觀看文物的基本資料,充分了解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勇敢和發憤圖強的民族精神。牟氏莊園非遺展廳從多個方面展示了不同的物品(圖2),如手遺、民藝、農作等,每一種展品都代表著不同的歷史文化,每一位觀眾都可從中了解詳細信息,了解我國尤其是膠東地區的歷史文化。因此,對于牟氏莊園而言,加強文物保護工作,在增強廣大民眾的愛國主義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方面會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是有助于民族文化的傳承。文物陳列對于我國民族文化的呈現具有重要作用,不同的文物特性也各不相同,在不同的方面詮釋著我國的民族文化。每一件文物所代表的文化內涵和情感也各不相同,其中包含有非常鮮明且強烈的文化感染力。例如牟氏莊園內的牟墨林故居,大部分人在參觀這個展室之前都不了解牟墨林是誰,而進入展室后就會因牟墨林客廳內擺放的家具、睡過的土炕以及他的生平事跡而駐足觀看,從而了解牟墨林這個人及其一生所取得的成就。將民族精神與傳統文化融合于文物上,利用文物為大眾呈現古代人的情感內涵,這也體現了文物不可替代的魅力。牟氏莊園的文物保護工作對保護當地文物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可以說促進了歷史資料的保護,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和藝術瑰寶的長遠流傳。
三是有助于文化科研作用的發揮。從考古的角度來講,文物的研究價值非常高,可視為研究工作的參考和古時文化的實證。通過對文物的觀察,可掌握歷史,從而為考古科研提供幫助。文物作為歷史文化研究過程中的直接資料,其中包含著十分豐富的信息內容,可為各種課題的研究提供思路與方向,對于增強文化科研成果的科學性和權威性具有重要意義。牟氏莊園作為棲霞當地文物收集的集大成者,文物種類較為豐富,包括字畫、服飾、老式家具、青銅器、瓷器、陶器、石器、鐵器、化石等,做好牟氏莊園的文物保護工作,對研究棲霞當地乃至膠東地區的歷史文化意義重大。
3 牟氏莊園文物保護存在的問題
1947年牟氏莊園被收歸公有。1973—1982年,棲霞縣階級教育展覽館在牟氏莊園開館,在客觀上起到了保護牟氏莊園這一珍貴建筑遺產的作用。1977年,經山東省革命委員會批準,牟氏莊園被公布為山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國務院公布牟氏莊園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經過牟氏莊園內幾代工作人員的不懈努力,牟氏莊園收集、整理、修復、保存了大量文物,對整個棲霞的文物保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同時,牟氏莊園的文物保護工作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和不足,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文物保護意識有待提高。牟氏莊園作為文物保護單位,同時也作為旅游景區常年對外開放,到牟氏莊園參觀的人群中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各個年齡段的、各個文化層次的人,他們的文物保護意識有所差別,加強文物保護宣傳十分必要。而牟氏莊園內類似這樣的宣傳標語并不多,從而未能很好地及時提醒參觀者愛護、保護文物。文物保護從業人員的行為規范也是需要考慮的一個問題,日常工作中是否重點強調提升文保意識,工作開展中對文物的移動、修復、處置等是否將保護文物作為第一位,這些都將影響到文物的保護效果。
二是文物保護資金不足。文物保護工作是一項長久的、系統的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沒有相應的保障資金就難以使文物保護達到理想的效果。牟氏莊園內展出及庫存已認證的文物藏品2212件(套),其中一級文物1件、二級文物6件、三級文物82件,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文物。但是因為缺乏相應的文保資金,目前的文物庫房安防、消防、環境控制設施簡陋,表現在文物庫房安全技防設施不完備,達不到《文物系統博物館風險等級和安全防護級的規定》的國家標準,滿足不了現代文物收藏科學規范的要求;沒有恒溫恒濕設備,防蟲、防霉藥品短缺,柜、架、囊、匣數量不足,質量不好,基本上沒有按文物性質分類放置的條件,常規養護、保管很難做好,對文物的保護、研究工作極為不利。
三是文物從業人員能力有待提升。同其他集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旅游景區雙重身份于一體的文保單位相仿,牟氏莊園投入文物保護的人員力量較旅游業務而言是薄弱的。專職從事文物保護的人員也多是從其他崗位轉入的,未曾接受文物專業方面的高等教育,工作經驗更多的是自身在平日工作中摸索總結的,沒能形成系統的理論知識,且工作中與單位以外的文物從業人員接觸較少,在業務知識拓展中存在諸多不足之處。在從業過程中,接受文物保護方面專業老師或專家指導的機會少之又少,加之學習的主動性欠缺,從而導致從業人員的專業能力和素質亟待提升。
四是文物保護信息化管理需要加強。牟氏莊園當前的文物展陳及文物保護信息化水平較低,內部缺乏先進的信息化管理方式,未實現對文物全方位的信息錄入。雖然有獨立的官網平臺,但未單獨將文物放到平臺上展示,同時缺乏與網上觀眾的平臺互動交流。在利用互聯網技術展覽場館文物和與其他文保單位、博物館交流方面顯得嚴重不足。內部尚未建立數字化文物保護系統,缺乏應用現代網絡技術和數字化技術加強藏品的網上展覽以及數據統計的能力。
4 牟氏莊園文物保護工作的有效策略
一是增強文物保護意識。對于牟氏莊園而言,政府相關部門在文物保護工作的開展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政府相關部門需充分結合文物保護工作的具體情況,建立合理有效的法律法規,增強大眾參觀行為的約束性,確保文物完整。此外,政府部門應注重工作人員日常操作的規范性,讓工作人員充分了解文物保護的重要性和文物自身的脆弱性,端正工作態度,利用嚴謹的態度開展工作。此外,政府相關部門需制定健全的獎懲制度與晉升機制,有效提升工作人員的競爭意識,確保嚴格遵照相關規章制度,提高自身工作質量與工作效率。
二是政府提供支持,增加文物保護資金的投入。因為文物具有珍貴且不可再生的特點,若是發生損毀將無法修復,所以文物保護工作的開展難度較大,需在其中投入大量的資金給予保障。這種大量的資金投入若是沒有政府支持,僅憑個人是難以完成的。因此,政府需在政策層面提供支持,在資金鏈上給予足夠的幫助。鑒于此,增強政府的積極參與至關重要。經過近幾年的發展,牟氏莊園對外知名度顯著提升,作為現存全國規模最大的地主莊園,將吸引越來越多的游客前來參觀。當地政府需大力提升全市旅游接待能力,努力擴大旅游收益,并將部分收益用于牟氏莊園的文物保護,使文物保護與旅游開發相得益彰,實現“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的良性循環。
三是多管齊下、多措并舉,增強文物保護專業隊伍的建設。對于牟氏莊園文物保護工作而言,管理人員的辛苦付出必不可少,所以應注重文物保護人才團隊的建設,提升工作團隊人員的綜合素質,實現各項工作的明確落實。新時代背景下,文物保護環境更為復雜,唯有提升文物保護團隊的建設水平,才可應對各種挑戰,推動館內文物保護工作的順利開展。若想實現此目標,應進行充分考慮。其一,定期組織開展培訓教育,培養人才專業能力與綜合素質。其中包含場館的自行組織,還包含政府相關主管部門的集中培訓,利用聘請專家學者的方式為工作人員傳授先進的文物保護理論和方法,還可組織文物維護人員去往先進的地區學習先進的經驗。其二,工作人員的自主學習,文物保護工作人員應積極自主地學習文物方面的業務知識,推動理論與實踐的互相融合。在學習中還可研發新型文物保護制度、模式、方法,有助于文物保護工作不斷取得新效果。其三,高級管理層應注重人才培養與人才團隊的建設,合理有效地篩選滿足自身場館文物保護工作的人選,制定健全的人才培養制度與管理考察制度,推動文物保護事業的健康穩定發展,達到文物保護的最佳目標。
四是加強信息化管理,增強設施建設。一方面,要制定健全的信息管理系統。牟氏莊園中文物保護工作的開展應注重信息化管理,彌補以往實體館藏文物展示的弊端,實現為更多觀眾展示藏品的目的。伴隨館內藏品的不斷增加,應注重網絡信息平臺的高效建設,提高文物保護宣傳力度,制定健全的信息管理體系。首先,展現館內網站服務功能,增強網頁設計的創新,為其符合文物保護觀念提供保障,并增強藏品信息的健全,提高查詢速度。其次,要和大眾增強互動,在網頁之中設計相關板塊,提高和大眾的溝通交流,讓民眾在良好氛圍中了解藏品知識。三是館內網站還應和各個平臺互相關聯,提高文物的宣傳力度,為其具有更廣泛的宣傳面提供保障。另一方面,要建立數字化文物保護系統。數字化需充分運用新時代網絡技術和互聯網技術,在文物保護中實現高效應用,讓歷史愛好者在網絡平臺中欣賞到更多的文物。牟氏莊園需創建文物數據庫,采集文物信息,展現文物,增強自身系統建設,增強數字化管理。在牟氏莊園內建立數字化文物保護系統,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增強文物的統一保護和管理,通過數字化系統,從查閱到明確展現文物等程序,即可依托于數字化系統的開展,充分結合文物特點建立切實可行的方案,最大限度地提高文物的保護效率。同時也易于統計分類,數字化系統的應用在降低工作量的條件下,可有效提高文物統計的全面性和精準性。數字化系統中,對文物基礎信息資料進行詳細記載,并充分結合具體需求,針對性建立設計程序,再結合展覽主體細致劃分藏品,從而達到分門別類精準快速統計的目的,促進文物更好地保護與利用。
5 結語
概而言之,為了推動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獲得長久的傳承,應高度重視文物保護,并和博物館創建交流溝通合作平臺進行保護體系的完善,采用新型科技與設備設施提高文物保護質量與水平,是我國文物保護工作的重點工作。文物保護工作是順應新時代發展的重要趨勢及社會發展的潮流,鑒于此,增強博物館文物保護的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社會價值。
參考文獻
[1]王桂美.博物館文物數字化保護與管理探究:以孔子博物館為例[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1(2):136-138.
[2]馬海燕.互聯網時代博物館文物管理中文物保護的創新性路徑[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1(6):127-129.
[3]岳俊.探析信息化時代博物館文物保護措施:以常州市金壇區博物館為例[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1(9):122-124.
[4]關超.博物館文物收藏職能與文物保護方法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1,5(23):155-159.
[5]李貞誠.數字化技術在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中的思考分析[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1(18):100-102.
[6]薛博超.基層博物館文物保護與利用的思考及策略探討[J].文化產業,2021(33):91-93.
[7]滕雪慧.國有基層博物館文物保護修復工作的困境與對策:以臺州地區博物館為例[J].上海視覺,2021(2):123-128.
[8]于祖亮.數字化技術在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中的思考:以煙臺福建會館為例[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1(22):148-150.
[9]李艷琴.博物館文物保護所存在的主要問題和解決途徑探究[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1(24):134-136.
[10]劉鈺婷.新時代下博物館文物保護與傳承發展創新的思考[J].文化產業,2022(7):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