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中,環境是幼兒每天都能接觸到的,幼兒的身心發展、社會發展和個性發展都受到環境的影響。其中,幼兒園主題墻作為隱性課程的一種,對幼兒的發展起著重要的影響?!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庇變簣@墻面可以呈現豐富的教育內容,主題突出又富有生命力的主題墻可以促進幼兒的發展。在主題墻的創設中,教師要做到以幼兒為中心,合理滲透五大領域的內容,突出主題墻的實用性并充分發揮其教育價值,以保持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筆者選取了A幼兒園的兩個大班,深入班級當中了解兩個班級主題墻創設的實際情況,并對收集的資料、拍攝的照片等信息,進行歸類、篩選、整理,發現了兩個大班在主題墻創設方面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改進策略,以供參考。
一、幼兒園大班主題墻創設存在的問題
筆者觀察了A幼兒園中兩個大班在一學年內的主題墻的創設情況,發現其主題墻創設存在如下問題。
(一)幼兒參與較少且其主體地位被忽視
筆者通過觀察和訪談,發現在主題墻創設中幼兒參與較少,內容怎么設計、選用什么材料、采取怎樣的方式布置等均由教師決定,幼兒缺少探索的機會,大多只是完成涂色、剪切、粘貼等簡單機械的任務,屬于象征意義上的參與。
在構思設計階段,大多數主題是由教師確定的,部分教師很少真正征詢幼兒的意見,使得主題墻的創設無法滿足幼兒的真正需要。當前,大部分教師逐漸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并嘗試改變,但在實際創設主題墻的過程中,部分教師還是習慣性地從自己的角度出發進行設計和創作,這使得幼兒的主體地位難以體現,幼兒思考和探索的機會較少,無法獲得更好的發展。
(二)簡單易于創設的領域占比較多,忽視了五大領域的均衡呈現
幼兒園教育內容劃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這五個領域。筆者通過調查A幼兒園兩個大班一個學年的主題墻創設的主題情況后發現,易于創設的與藝術、健康領域相關的主題占比較多,語言領域占比適中,社會和科學領域占比較少,各個領域的占比不均衡。究其原因,主要是藝術、健康領域與幼兒的日常生活最接近,相關主題的創設易于操作。例如,在創設藝術類主題墻時,教師只需要讓幼兒準備一些書法、繪畫、攝影、手工制作等作品,這相對來說難度小,容易操作。
(三)只重表層形式而忽視其內在教育價值
幼兒園是幼兒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而環境創設作為幼兒園整體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實現幼兒教育目標的重要途徑。但筆者通過觀察發現,A幼兒園兩個大班的有些主題墻上滿是色彩豐富的圖畫和裝飾品,看起來十分搶眼、五花八門,實際上卻沒有很好地發揮教育功能,較少滲透德育、智育等方面的內容。
環境創設的真正意義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幼兒園環境來賦予其教育意義。一面好的主題墻可以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促使幼兒產生積極的行為。但筆者通過觀察發現,A幼兒園兩個大班的部分教師過于關注主題墻的精致美感,盲目追求外觀,忽視了主題墻對幼兒的教育價值,導致主題墻創設流于形式,使得幼兒無法切實得到啟發或收獲。
(四)作品簡單重復,且滯后于大班幼兒的認知特點
蒙臺梭利認為,教育的基本任務是讓幼兒在適宜的環境中得到自然的發展,教師的職責在于為幼兒提供適宜的環境??梢?,幼兒教育應注重過程,與幼兒的生活經驗相貼近,符合幼兒的興趣和認知,滿足每個幼兒不斷發展的需要。但筆者通過觀察發現,在創設主題墻的過程中,A幼兒園兩個大班的部分教師沒有真正從幼兒的興趣、需要、年齡特點及心理特征出發來考慮主題墻的內容和形式,只是按照自己的主觀愿望進行設計、布置,從而導致主題墻內容簡單重復,不符合大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和能力水平。
(五)幼小銜接工作不夠深入,且忽視幼兒的長遠發展
據筆者觀察,在這兩個班級中,有些以幼小銜接為主題的墻飾設計將關注點放在了拼音、識字、算術等知識層面的內容,存在小學化傾向,忽視了幼兒的能力培養,這可能會使幼兒在入學后出現無法適應小學的學習與生活、人際交往能力弱等問題,不利于幼兒的長遠發展。
二、解決幼兒園大班主題墻創設問題的策略
(一)以幼兒為中心,發揮其主體作用
幼兒是幼兒教育的主體,教師要轉變觀念,做一個支持者和引導者,把主動權還給幼兒,放手讓他們直接參與主題墻的創設。在此基礎上,教師要多傾聽幼兒的所思所想,尊重幼兒的需求,適當提出建議并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材料,與幼兒共同確定主題墻的內容和形式。教師還要積極為幼兒提供自主探索、自主操作及分享交流的機會,讓幼兒在創設主題墻環境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知識與經驗。
例如,在創設以“秋”為主題的墻面時,教師可以帶領全體幼兒觀察幼兒園內的植被,一起收集美麗的落葉。幼兒收集材料的過程也是他們獲取信息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幼兒會對樹葉產生一定的認知。在收集落葉后,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觀察并鼓勵他們發揮想象力,用各種顏色和形狀的樹葉進行創作,并將作品粘貼到主題墻上,使幼兒從真正意義上參與主題墻的創設。
(二)五大領域相互滲透,促進幼兒全面協調發展
幼兒園的教育內容是全方位的、具有啟發性的,可以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在主題墻的創設中,教師應整合各個教育領域的內容,豐富幼兒的知識儲備,發展幼兒的情感和能力,提高幼兒的整體素質,以促進幼兒全面協調發展。
例如,在創設以“擁抱春天”為主題的墻面時,教師可以將藝術、語言、科學等領域整合起來。在“我眼中的春天”這一板塊中,教師可以展示幼兒的繪畫作品,增強幼兒參與繪畫創作的自信心,提高幼兒的繪畫與審美水平,促進幼兒在藝術領域的發展;在“春天的詩語”這一板塊中,教師可以展示古詩《春曉》,促進幼兒對古詩的理解,提高幼兒感知、欣賞語言藝術的能力;在“春天的植物”這一板塊中,教師可以普及一些有關植物生長的科學常識,讓幼兒感受大自然的奧妙,以激發幼兒的探索欲,促進幼兒在科學領域的發展。這樣,在三個領域的相互融合下,主題墻會更具趣味性、完整性,有助于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三)突出主題墻的實用性,充分發揮其教育價值
心理學家懷特提出,促進幼兒發展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創造良好的環境。幼兒園要根據教育目標規劃并創設環境,從而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在主題墻創設中凸顯實用性,既符合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需要,又能夠充分發揮環境的教育價值。因此,在創設主題墻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幼兒的需要,凸顯實用性,以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例如,在春季流感暴發期,教師可以創設“預防流感”主題墻,在其中滲透健康教育,以充分發揮其教育功能。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張貼“勤通風”“勤洗手”等標語,加強健康教育;采用漫畫的形式展示佩戴口罩的步驟,讓幼兒掌握佩戴口罩的正確方法,懂得保護自己。
(四)了解幼兒的能力水平,科學創設主題墻
促進幼兒發展是創設主題墻最根本的目標,幼兒參與主題墻創設的過程,也是不斷建構自身認知結構的過程。幼兒園的環境應反映幼兒身心發展的水平和特點,教師要重視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個體差異,使每個幼兒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應有的發展。
大班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較強,在主題墻創設中,教師不應只停留在幼兒手工作品的展示上,而應提供充分的想象和創造空間,著重考慮如何引發幼兒更深層次的思考,從而發展幼兒的各項能力,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例如,在圍繞“汽車”創設主題墻時,教師不應僅展示幼兒繪畫的小汽車,還應引導幼兒思考汽車給生活帶來的便利和可能出現的問題,并延伸主題墻內容,讓幼兒了解并遵守交通規則,以充分發揮主題墻的教育功能,促進大班幼兒在認知、思維、情感、行為等方面的發展。
(五)了解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合理融入小學元素
心理學研究表明,幼兒的發展具有階段性,幼兒與小學生所處的教育階段不同,其身心發展水平也不同。同時,幼兒的發展具有連續性,這又決定了幼兒與小學生的身心發展之間有千絲萬縷的聯系。教師要了解幼小銜接階段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結合低年級小學生的學習生活,在主題墻創設中合理融入有關小學生活的內容,以使幼兒在將來步入小學后能更好地適應。
例如,教師可以創設“我要上小學”主題墻,在墻面中展示小學課堂、日常學習和生活活動的照片,并帶領幼兒開展相關的角色扮演游戲,讓幼兒在模擬情景中真實地感受小學課堂的紀律、小學的作息時間等,以減輕幼兒對小學環境的陌生感,緩解幼兒由于即將進入新環境而產生的心理壓力,幫助幼兒做好心理準備,為其未來適應小學生活、實現健康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結語
教師要認識到如今的墻面環境創設已不再只是起到裝飾美化的作用,不能完全由教師包辦完成,而應以幼兒為中心,充分發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將教育內容、目標融入主題墻的創設中,同時做好幼小銜接工作,關注影響幼兒健康成長的各個方面,以促進幼兒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渤海大學教育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