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學生在學校里有更多的自主權,他們可以根據自身能力參與部分學校事務當中,這對于學校的管理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但在對學生會日常的管理工作中,筆者發現有一些需要優化的事項。基于此,本文探討了管理初中學生會的策略,以供參考。
一、學生會概述
學生會是一個由各年級各班優秀學生構成的組織,它是溝通學校和學生的重要紐帶,主要工作包括學校常規檢查、校園文明建設、宣傳教育、組織活動等。學生會能促進學校管理制度的實施,有利于強化學生思想意識,推進素質教育的落實。學生會作為學校的一個重要學生組織,秉承著“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的原則參與學校管理工作,在服務同學、參與學校管理、校園建設等方面發揮著積極而重要的作用。
二、青春期學生的特點
初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這一時期的學生充滿活力,但他們的內心也是糾結、矛盾的。他們想要擁有獨立的空間、擺脫其他人的束縛,但他們的身心發育尚不成熟,需要教師和家長進行正確引導。
(一)需要尊重和理解
初中學生渴望成為被理解和尊重的對象,他們希望得到成年人的尊重,希望自己的想法能被理解。在日常的生活中,教師和家長不要試圖控制他們的想法與行為,而要給予他們足夠的信任。比如,在學生會工作中,學生配合完成教師或者上級分發的任務,工作內容雖較為單一但非常重要。教師應該給予他們足夠的理解和尊重,促使他們在工作過程中充分施展個人能力。
(二)需要獨立的空間
青春期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自我意識逐漸增強。由于學生需要獨立空間,“潤物細無聲”的心理引導更加適合這一時期的學生。學生會工作較為瑣碎,更加考驗學生思考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因此,在遇到問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獨立解決。
(三)需要正確的引導
青春期是學生樹立正確三觀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學生會出現叛逆行為,教師和家長要進行正確引導。例如,部分學生作為學生會的一員,參與了學校管理,認為自己擁有特殊權力,在學校里可以不受約束。對此,教師應進行適當引導,使學生明白擁有權力的同時也要承擔責任,從而幫助學生樹立責任意識。
三、初中學生會的管理策略
(一)完善選拔機制
只有組建一支優秀的團隊,才能為學生的自主管理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初中學生會是從各年級選拔品學兼優、勤奮務實、有責任心、綜合能力較強的學生構成的組織。品學兼優的學生大多擔任班級重要職務,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在同學中有一定威信,能夠引導同學明辨是非;勤奮務實、責任心強是學生會工作中最重要的品質;綜合能力包括總結能力、組織協調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管理能力、溝通能力等,學生會工作具有較強的綜合性,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能力基礎。
學生會選拔的基本原則是民主、公開。為了發掘更多優秀的學生會干事,所有的崗位應通過自主競選或者班主任推薦的方式產生。班主任進行首輪篩選,能力較強或者學業成績較好、思想覺悟較高的學生保留進下一輪,之后由學生會相關教師進行二輪面試,確定合適的擬錄用名單,再通過參加培訓、制度學習后分配到各部門,并給予兩個月的考察期,考察期間進行雙向選擇后,確定合適人選并予以公示。
(二)制定必要的激勵制度
現代的學生會管理需要構建一套激勵機制,來激發學生的活動動機,使之保持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激勵機制的構建,應該以學生行為活動的一般規律為依據。研究證明,個體的需要和動機引發個體的行為,個體的行為指向一定的目標,當目標實現以后,初始的需要得到滿足,新的需要隨之產生,如此周而復始,延續不斷。因此,學生會在招募人員的過程中要充分了解他們加入組織的動機,并洞察每個人的行為習慣,以便在將來工作管理中做到有的放矢。當那些申請加入學生會的學生的初始動機和需要得到滿足后,學生會應發揮激勵機制的作用,一方面讓他們了解自己的不足,另一方面也避免打消他們的積極性。
學生會作為一種主要的學生組織,應開拓思想,引入先進實用的管理模式,根據學生的需要動機發揮激勵機制的作用。學生會成員的需要動機主要有以下四種。第一,歸屬需要。任何人都希望自己歸屬于某個群體。有些歸屬需要的滿足似乎是自然而然的,如班、組的歸屬;有些歸屬需要的滿足則要經過主觀努力,如團、隊組織的歸屬。所以學生需找到自己的定位,謹記自己是學生會這個集體的一員。第二,自尊需要。初中學生的自尊心較強,在工作過程中,若學生工作出現失誤,教師不應該當面批評,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第三,成就需要。成就需要是一種內在推動力量,推動著學生奮發努力。每個學生會成員都有成就需要,但大小不同,因而推動力大小不同。這就要求盡可能地滿足學生會成員不同的成就需要。第四,發展需要。馬斯洛說:“人的最高層次需要是‘自我實現的需要’。”就學生而言,即“發展需要”。每個學生會成員都有這種需要,他們希望在集體中體現自己的價值,發揮自己的潛能,使自己不斷成長。
基于此,學生會相關教師要重視參與激勵的作用。參與激勵機制要求每個學生會成員貢獻自己的經驗、意見和辦法,一起協商,以便作出最佳決策。在實踐中,應著重從兩個方面發揮參與激勵機制的作用。第一,盡最大可能讓學生會成員實際管理各方面的工作,如實行責任輪換制;第二,在學生會作決策的過程中,體現成員的主體意識,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三)建立合理的監督、評價機制
在學生會管理工作中,部分學生會成員存在有紀不依、執紀不嚴、違紀不究、帶頭違紀的問題,部分成員思考問題時不吭聲,看到違紀行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面對這種現象,需要成員之間相互監督和約束。
首先,對于每一個加入學生會的成員,需建立一份工作檔案,用于登記其工作履歷。其次,為了進一步強化學生會各職能部門工作的嚴謹性、系統性,主席團成員應對各部門開展的各項活動進行監督和考評,同時,每學期末進行無記名部門內成員互評和部門間互評,將互評結果作為學期考評參考,與評獎評優掛鉤。部門負責人必須以身作則,對本部門成員的工作進行監督與考核。最后,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學生會管理工作中,評價方式多種多樣,如口頭評價與書面評價,定期評價和隨機評價,等等。
總之,學生會的管理要從各個成員的心理層面去分析,充分運用動機、需要理論,把激勵機制的作用發揮到最大化。
(四)有效溝通是成功的一半
學生會工作性質本質上屬于溝通工作,由于學生性格、表達、處事能力之間存在差異,在日常的工作中也避免不了產生摩擦。有效溝通能較為柔和與理智地處理沖突。在遇到問題時,教師以真誠的態度提高與學生溝通的有效性,可以消除學生的戒備心理,柔性化解矛盾沖突,避免矛盾的激化。同時,良好的溝通能夠避免浪費時間、提高工作效率。學生會成員是經過重重選拔和推薦選出的,他們的綜合素質相對較高,但也會出現將意思傳達錯誤造成工作失誤的情況。部分學生會成員甚至在團隊交流溝通過程中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內容聽不全造成斷章取義現象。這些溝通問題在學生會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屢見不鮮,因此,應注重有效溝通。
在學生會任職的干事一般在班級內也擔任班干部,屬于年級或者學校的“明星”學生,在學校的各種活動、比賽中經常出現,他們的“行程”十分緊湊,一旦時間分配不合理,就會出現顧此失彼的情況。然而這些學生責任心較強,一旦出現失誤,就會產生焦慮不安、恐慌等不良情緒,對他們的心理健康和學習生活造成負面影響。有效溝通能夠幫助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疏導不良情緒、傳遞情緒關懷等,引導學生往更加積極、健康的方向成長。學生會是一個部門眾多、人員相對充裕的團體。在日常的工作中,與教師溝通較多的是部門的分管主席和部長,干事鮮有機會與教師進行單獨的溝通、交流,以至于他們有不錯的建議和想法也無法得到實施與反饋。長此以往,他們的熱情逐漸湮滅,個人能力被埋沒,積極性也大幅度下降。通過與學生會成員的溝通,能夠幫助教師收集、掌握管理工作中學生的發展情況及變化,監測管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問題與隱患,做到有問題對癥下藥、及時解決,有好的建議及時采納、分享。
教師在與學生會成員進行溝通時,應做到以下三點。首先,在進行溝通時,要學會認真傾聽,保持尊重對方的心態。只有對方感受到被尊重,才會敞開心扉表達自己最真實的想法。其次,在溝通過程中要學會包容,要允許對方的觀點與自己的不同。如果不能接受對方觀點也要真誠告訴對方,而不是一味地反駁來激化矛盾。最后,在進行溝通時要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體驗對方的情緒,理解他人的思維方式,從而理解情緒產生的原因。
結語
學生會是學校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對于督促學生有效學習、養成良好行為習慣有重要的意義。同時學生會工作又是一項服務全體師生的工作,有一定的決策權,這就要求學生會成員有一定的辨別是非的能力、自我約束能力、良好溝通能力等。初中學生處于青春發育時期,各方面發展還不夠成熟,這就要求教師對學生會成員進行正向的引導,幫助他們成長,提高管理效率。
(作者單位:淄博市張店區齊德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