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課程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對促進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運動、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具有現實和長遠意義。通過體育鍛煉,學生既能緩解壓力,又能提高身體素質。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秉承寓教于樂的理念構建趣味課堂,注重將知識講授、交流互動和實踐運用相結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讓更多的學生愛上體育課堂。筆者結合了具體的教學案例,探討了構建小學體育趣味課堂的具體方法,以期實現寓教于樂。
一、加強前期準備,提高課程質量
(一)加強學情把握,提高教學能力
教師是課程實施的主導者,在教學過程中發揮著主導作用,其對課程的理解程度會影響體育課的效率與質量。在實施具體的教學策略之前,教師要了解“什么是趣味課堂”“趣味課堂的構建需要哪些要素”。小學生的年齡尚小,難以理解抽象的、復雜的理論知識。教師要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并結合他們的認知規律設計教學內容。此外,要想真正實現寓教于樂,教師就要注重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積極參與校內培訓,搜集相應的互聯網教學資源,學習并借鑒優秀教師的教學經驗。
例如,為了鍛煉學生的基本運動技能,提高學生的身體協調能力,筆者在了解其他優秀教案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能力水平,設計了以“各種姿勢爬行”為主題的課程。首先,筆者向學生提問:“大家看到過哪些爬行動物?它們都是如何爬行的呢?”學生結合了自身的生活經驗,積極分享了自己的觀察結論,如有一名學生發現,烏龜是爬行動物,它們爬行速度會很慢。根據這一分享,教師邀請該學生到教室前方的墊子上模仿烏龜的動作。其次,筆者指導學生:“我們在模仿的過程中不僅要模仿動物的動作,還要模仿它們的神情?!苯又?,筆者趴到墊子上還原鱷魚捕食的場景。隨后,筆者鼓勵學生模仿蛇、鱷魚、蜥蜴等動物的移動方式。最后,筆者讓學生互評哪位同學模仿得更像。
趣味課堂既要有趣,又要有教育意義。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的能動性,借助定期的培訓和講座,了解優秀教師的教學方法,創新傳統的課堂模式。此外,教師還要注重挖掘學生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觀察學生的言行舉止,及時調整并優化自己的教學策略。
(二)優化教學設計,合理規劃課程內容
筆者觀察發現,學生在體育課程中的自由活動時間里往往會呈現出無序的特點。針對這一情況,筆者認為,教師應遵循趣味課堂的構建要求,設計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讓學生樂于參與課堂教學。此外,教師還應重新分配教學時間,將大部分的課程時間劃定為訓練時間,把剩下的時間作為游戲時間。需要注意的是,所謂的游戲時間并非傳統意義上的自由活動時間。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游戲中鞏固體育知識。
以足球教學為例,在課程講解階段,筆者將每一個動作拆分成多個技術要點。在講授運球時,筆者講授了三個要點:一是要結合使用腳背內側和外側;二是身體要降低重心,膝關節要稍微彎曲;三是要將變速和變向結合起來。經過講解和示范,筆者組織學生開展了帶球訓練。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訓練的效率,筆者將所有標志物擺放成一條有間隔的直線。在此過程中,學生既要考慮人與球、球與標志物的距離,又要盡快完成“過標志物”的訓練。經過10分鐘的訓練,筆者設計了一個接力游戲用以考核學生的技巧掌握情況。筆者將學生劃分為5個小組,并讓學生依次完成帶球繞桿的接力任務。耗時最少的2個小組可以獲取自主活動的時間,通過考核的學生可以到體育器材室選擇自己喜歡的體育活動器材。這樣一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會大大提高,他們在游戲中也能鞏固運球技巧。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教學做合一”這一教學理念。在他看來,教師的“教”要以學生的“學”為前提。在日常的課程規劃中,教師應提前分配好訓練時間與游戲時間,一邊優化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一邊為學生提供合理的自主活動時間。
二、以學生為主體,優化課程講解
(一)引入游戲教學,營造課堂氛圍
部分體育教師容易將體育課堂簡化為固定內容的講授過程,讓學生根據示范教學的內容進行機械地訓練。久而久之,這種枯燥、單調的訓練方式會讓學生產生倦怠感。為了構建趣味課堂,教師可以在體育教學中引入游戲,活躍課堂氛圍。一般來說,游戲的設計要滿足以下兩個原則。一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要抓住學生的興趣,尊重他們的個性,提供豐富的課程內容,讓他們選擇感興趣的方向。二是以教學目標為參考。教師不僅要借助游戲引導學生進行體育鍛煉,還要在游戲中融入健康知識和運動技能教學,真正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
以快速跑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基于“三只小豬和大灰狼”的故事設計游戲,幫助學生練習快速跑。根據故事內容,學生將被有序地分為多個小組。其中,每個小組包含四人,由一人扮演大灰狼,剩下的學生扮演小豬。在故事中,每一只小豬搭的房子不同,他們的境遇也不同。因此,教師可以這樣設計游戲內容:當學生選擇第一只小豬時,他只要喊道“我回家了”,大灰狼就要待在原地2秒;當學生選擇第二只小豬時,他只要喊道“我回家了”,大灰狼就要待在原地3秒;當學生選擇第三只小豬時,他只要喊道“我回家了”,大灰狼就要待在原地4秒。然而,選擇樓房的小豬只能回家1次,選擇水泥房的小豬可以回家2次,選擇草房的小豬可以回家3次。另外,每當大灰狼捉到一只小豬后,其他小豬就會減少1次回家的機會。教師借助具體的故事情境,能夠幫助學生快速進入游戲狀態,并鍛煉學生的奔跑能力。
體育知識、體育理論往往是枯燥且無趣的,要想構建高效課堂,就要教師將知識點運用趣味化的方式呈現給學生,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豐富、有趣的體育游戲,并有側重地培養學生團結奮斗、積極進取的體育精神。
(二)引入競技比賽,激發學習熱情
一般來說,構建趣味課堂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的體育精神,讓學生掌握體育知識與技能。體育競賽的合理引入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還能讓他們最大程度地感受體育的魅力。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緊扣教學內容設計競技比賽,更加注重競技比賽的趣味性。
以羽毛球揮拍動作和發球技巧的教學為例,筆者圍繞發球技巧訓練設計了一個比賽,分別在球場的幾個地方放上塑料筐,讓學生以小組接力的形式向各個塑料筐中發球。在比賽中,每個小組有10次發球機會,且接力只有一輪。當接力完成后,筆者依次公布每一個小組的成績。筆者發現,其中一個小組的成員會將大多數的發球機會集中于一人。針對這一情況,筆者及時了解了其中的緣由,得知該成員的發球技術較好且不愿意輸掉比賽,因此替代組內其他學生發球。針對這一行為,筆者向學生講授了羽毛球團體賽的賽制,讓學生意識到接力的意義。
基于具體的運動項目,教師既要注重對體育知識與技能的傳授,又要在教學中滲透拼搏、合作等體育精神,促進學生對各項運動的全面理解。
三、貼合實際學情,創新課堂教學
(一)重視參與體驗,引入“小先生制”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越來越多的教師意識到構建趣味課堂的重要性。為了讓學生可以更多地展現自我,在體育課上獲得更多的參與感、滿足感、榮譽感,教師引入了“小先生制”。這樣一來,在體育課堂中,每一名學生都有可能成為“小先生”,都可以展現自己的才能,向其他學生分享自己的技巧和經驗。這種方式區別于以往的課堂教學模式,能真正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以籃球基本功的教學為例,考慮到教學難度,筆者首先將基本功訓練劃分為運球、傳接球、腳步移動、投籃等專項活動。接著,筆者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選擇相應的考核項目,并要求所有學生至少通過兩個項目的考核。在考核通關后,學生就可以成為已考核項目的“小先生”,既可以為未通過考核的學生提供幫助,又可以與其他項目的“小先生”互相學習運動技能。通過有來有往的生生互動,使得課堂教學效率有所提高,每一名學生都有所收獲,都逐漸掌握了籃球的基本功。
實施“小先生制”有助于加強生生互動,提高課堂的品質。教師引入“小先生制”,為學生提供展現自我、幫助他人的機會,能夠加強學生之間的溝通,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激發課堂活力,讓學生在競爭“小先生”的過程中,加深對體育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從而實現寓教于樂。
(二)重視習慣養成,創新體育活動
任何一種習慣的養成都是一個長期且系統的過程。教師要以學生發展為本,科學設計教學環節,改革教學方式,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當學生擁有某一項具體的運動技能之后,教師要積極創設良好的社交環境,為學生提供分享交流的舞臺,從而提高其他學生參與這項運動的積極性。
以中長跑的教學為例,為了確保長跑訓練的科學性,筆者糾正了學生的跑步姿勢,并科普正確的鍛煉方法。當學生掌握中長跑的技巧之后,筆者建議他們將技巧應用到晨跑或晚間跑步中。通過前期的了解,筆者發現,大部分學生沒有鍛煉身體的意識和習慣。針對這一現象,教師布置了一個線上打卡的任務,讓學生在周末和家長一起晨練,并下載特定的手機App來統計自己的跑步步數。一個月后,筆者匯總了每名學生的步數,給予前五名學生獎勵,并讓每一名獲獎者分享了自己的跑步經驗。
每一名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都存在差異,教師在培養學生運動習慣的過程中,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對學生進行循序漸進的引導,鼓勵學生自己擬定、修改、落實訓練計劃。
結語
興趣是構建高效課堂的前提與基礎,教學活動的體驗性、趣味性是提高課堂參與度的保障。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根據學科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設計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借助多元的體育競賽、體育游戲,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樂于參與體育活動,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花港迎春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