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課程是整個初中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學生身體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游戲化教學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體育課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從而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和學習熱情。隨著我國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和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體育教學要緊跟時代步伐,不斷創新和改革。為了提高初中體育教學質量,教師需要從多方面著手深入研究和探索,不斷改進和創新初中體育教學方法,充分發揮游戲化教學方式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基于此,筆者探討了初中體育游戲化教學的具體實施策略,以期提供參考。
一、做好課前準備,優化導入方式
(一)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要想在體育課堂中開展游戲化教學,保證游戲化教學的效果,教師在課前就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初中生具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教師要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運用游戲化教學方式引導學生,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間,滿足學生的求知欲。例如,在開展籃球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前自主了解籃球比賽規則,從而提高教學效率,減少學生因不熟悉規則而造成的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二)完善教學設計
在具體的游戲化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實際水平來進行教學設計,對不同的體育運動項目制訂有針對性的游戲化教學方案。例如,針對籃球運動,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籃球運動的相關知識,播放著名籃球運動員的紀錄片,講述籃球健將的故事,讓學生知道籃球是一項深受人們喜愛的體育運動。接著,教師可以設計投籃游戲、接力游戲或對抗游戲,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水平選擇自己喜歡的籃球游戲。這樣做不僅能夠保證課堂教學效果,還能夠讓學生在游戲中更好地了解、掌握與籃球相關的知識和技能。
(三)設計游戲化的導入方式
為了高效利用課堂時間,在正式開始體育教學前,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輕松、有趣的導入游戲,刺激學生的運動神經,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教師需要全面了解學生的運動能力和興趣,設計一些符合學生需求的游戲,讓學生喜歡上體育這一學科。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充分發揮游戲化導入的價值,在設計體育游戲時不能一味地強調“玩”,而要利用簡單、有趣的游戲形式,讓學生進行簡單的身體鍛煉,從而使其快速進入學習狀態。例如,在足球教學中,為了迅速讓學生融入課堂,幫助學生熱身,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同學們,你們想不想玩一個特別有意思的‘繩舞飛揚’游戲?”這一問題,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得到學生的肯定回答后,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開展花樣跳繩活動,或讓他們開展跳繩接力游戲。
二、煥發課堂活力,做好游戲化設計
(一)提高游戲化教學的趣味性
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基本運動項目的游戲化設計,讓學生在體育課程中找到樂趣,使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體育項目設計不同的游戲化教學環節,從而提高學生的參與度,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例如,在開展籃球教學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運球游戲,要求學生用一只手運球,用另一只手拍掉周圍學生的球,并保證自己的球不被拍掉。在游戲中,教師可以采用計時、計分等方法,讓學生以小組的方式開展比賽,從而幫助學生體會游戲的樂趣,讓其學會運球的技巧,提高學生對籃球運動的興趣。
在對基本體育運動項目進行游戲化設計時,教師要注意提高游戲的趣味性,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體育技能,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教師還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進行游戲化設計,讓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進行比賽,比誰踢得多、跳得遠等。例如,在快速跑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貓鼠游戲”,幫助學生掌握快速跑的基本動作,并將學生分成六個小組,要求每兩組學生分別扮演“花貓”和“老鼠”,在接力捉捕的時候,“花貓”扮演者的頭部始終要正對“老鼠”的扮演者,而“老鼠”的扮演者則要保持頭部正對前方,兩人一定要放松肩部,不聳肩、不含胸。這一游戲活動不僅能夠讓學生感受到體育運動的樂趣,還能夠鍛煉學生的身體協調能力和反應能力。
(二)明確游戲規則,培養游戲精神
在開展體育游戲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注意關注學生的狀態,規范課堂紀律,設計多元化的游戲并明確游戲規則,讓學生在游戲活動中學會良性競爭,明白“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體育競技精神。
例如,在立定跳遠教學中,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解:“立定跳遠是一項比較基礎的運動項目,我們需要原地起跳后在空中充分舒展身體,再輕盈地落地。在學習這個項目時需要注意一些細節,盡量在平坦又不過于堅硬的地面上練習,可以在練習前準備一些簡單的障礙物,在起跳時集中注意力。”同時,教師需要向學生詳細介紹預擺、起跳騰空、落地緩沖等技術要領。教師可以開展青蛙跳、袋鼠跳、夾球跳、障礙跳等游戲,讓學生模仿青蛙、袋鼠的動作,或用腿夾住籃球,或在地面放置障礙物的情況下跳躍,并明確不同游戲的規則,如:在青蛙跳游戲中要求學生起跳時雙腳并攏,落地時雙腳分開;在障礙跳游戲中要求學生起跳時越過障礙物,落地時雙腳并攏。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課堂并找到適合自己的跳躍姿勢。在游戲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開展良性競爭,遵守課堂紀律,教師要確保學生安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規則意識和競爭觀念。
(三)教師積極參與,營造良好氛圍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和方法為主要學習內容,以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和增進學生身心健康為主要目的。為此,教師要充分發揮體育游戲在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基本運動能力、提高學生身體素質、促進學生身體發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教師不僅是游戲的設計者,還是參與者。在開展體育游戲化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參與其中,以平等的心態與學生溝通和互動,提高游戲的趣味性,調動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和積極性。教師還應及時了解學生對游戲化教學的看法和意見,為后續更好地開展體育教學打下基礎。
例如,在開展三步上籃、運球繞桿等游戲中,教師組織學生參加這些游戲活動,一方面可以調動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有利于構建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又如,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參與“趣味賽跑”游戲,讓學生追趕教師,這能夠讓學生在歡聲笑語中參與體育鍛煉,增強學生在短跑項目中的爆發力。
三、加強課后反思,總結教學經驗
在游戲化教學中,教師既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又要進行必要的引導,使學生在體育游戲中學有所得。針對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教師需要分析原因,總結反思,及時了解學生的意見,調整教學方式,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適用于同一種體育游戲,部分學生的運動能力有限,而部分體育活動的難度較大。基于此,筆者要為個別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指導,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運動技能。課后反思是體育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一環,貫穿教學過程的始終。體育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保持開放的心態,關注每一位學生的變化,記錄每一次教學事件,互相交流分享教學經驗,進行教學研討,以提高教學質量。
結語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發展,游戲化教學方式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在初中體育課堂中開展游戲化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有助于增強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整個游戲化教學過程中,首先,教師要做好課前準備工作,根據學生的特點和需求,設計合理的游戲化教學方案。其次,教師要設計豐富多彩的體育游戲,并將其合理融入教學環節,充分發揮游戲的育人價值。再次,作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師要積極參與游戲過程,加強與學生的互動,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指導,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體育游戲,使學生更好地掌握體育技能。最后,教師要及時進行課堂小結,在反思中不斷進步和提高。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體育游戲中更好地理解運動技巧和規則,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并將體育運動中養成的良好體育品德遷移到日常學習和生活中。
(作者單位:甘肅省武山縣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