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背景下,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水平、生活經驗,結合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主題內容與教學目標,利用豐富的資源,基于相應的環境,構建“跨學科學習”任務群。教師通過構建不同主題的“跨學科學習”任務群,能夠更好引領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其中,使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獲得知識、豐富經驗,提高多元實踐能力,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質,從而引領學生健康成長。
一、構建主題“跨學科學習”任務群的意義
(一)實現知識遷移運用
根據小學生的認知基礎,教師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構建“跨學科學習”任務群,需要融合多門學科,設計綜合實踐活動。在活動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綜合運用語文、數學、科學、藝術、勞動等學科知識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提高知識運用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知識的遷移運用。
(二)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教師構建“跨學科學習”任務群時,一般會設計若干任務,要求學生按照一定的規則與流程,運用多學科知識和掌握的技巧,完成若干任務。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獨自或者合作進行操作,參與日常觀察、生活調查、數據統計和分析等活動。因此,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可以有效提高綜合實踐能力。
(三)培養學生綜合素養
“跨學科學習”任務群中的各項任務,包括理論學習、生活觀察、問卷調查、社會調研、統計分析、撰寫報告等,這需要學生之間進行合作才能完成,因此要發揮小組合作的力量。在各個小組內部,組長分配任務,組員需要積極配合與通力合作。學生在完成各項任務的過程,能夠發展團結協作能力,提升綜合素養。
二、構建主題“跨學科學習”任務群的要點
(一)注重安全保障
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教師組織各類實踐活動,都要將安全放在首要位置,確保學生在活動中的安全。比如,組織戶外綜合實踐活動時,班主任與帶隊教師要提前講明安全規則,還要隨時點名,掌握學生去向和狀態,視線不能遠離學生,要提醒學生不到水邊嬉戲玩耍。
(二)注重活動多樣
在構建“跨學科學習”任務群的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合作,創設多種多樣的綜合實踐活動。比如,教師可以利用課后服務時間,在閱讀室中組織閱讀分享、知識競答等活動,先讓學生完成閱讀任務,再完成其他活動任務。教師可以利用研學基地、拓展基地等,帶領學生參與研學旅行活動。比如,基于環境保護主題,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參觀濕地公園、動物園、植物園等,探訪動植物的奧秘,開闊視野,增長見識,收獲書本之外的知識。
(三)注重內容豐富
為了引領學生更好地參與綜合實踐活動,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知識,教師要豐富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比如,在構建以環境保護為主題的“跨學科學習”任務群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搜集關于濕地保護的資料,查閱我國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和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再組織探訪活動,使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獲得豐富知識和多元技能。
(四)注重立德樹人
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教師要以立德樹人為核心,構建各類主題的“跨學科學習”任務群,在活動中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意識,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比如在以革命傳統為主題的“跨學科學習”任務群中,教師應融合歷史、文學等學科知識,帶領學生參觀革命歷史紀念館、教育基地,通過看文物、讀故事等,了解光榮革命歷史,使學生自然而然形成愛國主義情感,增強愛國主義教育成效。
三、構建主題“跨學科學習”任務群的實踐策略
基于小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年齡特點,筆者以“制作四川泡菜”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為例,構建“跨學科學習”任務群,以綜合實踐學科為核心,涉及數學、科學、勞動等學科,分為多項任務,共同目標指向“制作酸爽可口的泡菜”。
(一)確定課程教學目標,引入課前準備任務
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教師構建“跨學科學習”任務群,首先應根據任務群主題,結合小學生的認知水平,確定課程教學目標,一般包括知識目標、技能目標、情感態度目標。教師還要分析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確定教學方法與學習方法,引入課前準備任務,如讓學生準備一些材料和工具,為完成任務打好基礎等。
在以“制作四川泡菜”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中,筆者根據小學生生活經驗不足,喜歡美食等情況,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在知識目標上,要求學生掌握泡菜制作的相關知識;在技能目標上,要求學生掌握制作泡菜的方法;在情感態度目標上,要求學生認識傳統文化,注重健康飲食,關注食品安全,等等。這一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學重點是認識泡菜的特點和做法,難點是掌握泡菜的做法。在教學方法上,筆者主要運用講解法與示范法,向學生分享泡菜制作的圖文資料與微視頻,要求學生熟悉基礎知識,回家準備一些材料與工具,如辣椒、姜、蘿卜、黃瓜、鹽、冰糖、花椒、八角、高度白酒等食材,還有標準的泡菜壇子、筷子、電子秤等材料和工具。
(二)創設生動生活情境,講解科學知識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提前準備關于主題任務的圖片、文本、視頻等資源。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借助智慧平臺和交互屏幕展現圖文信息,播放微視頻,創設生動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積極思考、參與交流。教師借助多媒體工具講解相關科學知識,可以指導學生跨學科運用所學知識。
對于“制作四川泡菜”的主題,筆者截取了一段《舌尖上的中國》中制作四川泡菜的視頻,并在課堂上播放,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學生的思考。筆者隨機提問:“泡菜是用什么制作的呢?它是什么口味的呢?它有什么作用呢?它為什么是酸的呢?”先讓學生進行交流和作答,再告訴學生“泡菜是一種酸爽可口的小菜,做法非常簡單”。接著,筆者還為學生講解了泡菜的相關知識,如“泡菜主要是靠乳酸菌的發酵生成大量乳酸而不是靠鹽的滲透壓來抑制腐敗微生物的,發酵過程會產生亞硝酸鹽”,并借助變化曲線,說明泡菜中的亞硝酸鹽含量在剛發酵時處于上升趨勢,在第5~7天時達到最高值,之后慢慢下降,第14天左右下降到較低含量,達到穩定狀態,因此泡菜最好在兩周后食用。
(三)組建綜合實踐小組,初步完成基本任務
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為更好實施綜合實踐活動,引領學生完成“跨學科學習”任務群,教師還要組建綜合實踐小組,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參與綜合實踐活動。教師要根據均衡性原則,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每個小組中均勻分配男女生,并要求各個小組選出小組長,分配不同的職責,組員要根據組長的安排參與實踐活動。
為增強綜合實踐效果,在制作四川泡菜之前,需要先培養泡菜發酵菌。筆者借助視頻講解知識,進行示范,然后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完成這項基本任務。筆者呈現了基本流程:先在水中加入鹽和花椒,水和鹽的比例是100∶5,即100克水中放5克鹽,制作5%濃度的淡鹽水,花椒約為20~30粒,可以多放;將水放涼后倒入泡菜壇子內,約占壇子容量的三分之一,再加入50克的高度白酒,以此抑制雜菌的生長,還可以加入泡菜專用菌或老壇水;放入辣椒,如辣度較高的二荊條、朝天椒、螺絲椒等,多加入姜,密封后放置2~3天,觀察是否有氣泡冒出,有氣泡說明發酵正常,辣椒變黃后,再放3天,做成老壇水。
(四)根據學生實踐情況,做好科學指導
當教師借助圖文與視頻完成講解、親身示范后,學生就要分組參與實踐,完成基本任務。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踐情況,做好科學的點撥指導,糾正學生錯誤的操作,為后續完成各項任務奠定堅實的基礎。
例如,在制作四川泡菜的老壇水的過程中,由于泡菜中的乳酸菌是厭氧菌,因此要嚴格密封泡菜壇。隨著乳酸菌的增多,蔬菜中的糖分轉化為乳酸,起到抑制雜菌生長的作用。所以泡菜壇的內壁需要無水無油,使用之前要先煮沸,以起到消殺有害菌的作用。筆者根據學生初步培養泡菜發酵菌的情況,指導學生遵循以上要點進行實踐,并糾正學生的錯誤之處,使其更好參與后續實踐。
(五)小組內部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實踐任務
在完成教學指導后,教師要繼續引入任務,指導學生在組內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綜合實踐任務。同時,教師需根據學生反饋,進行相應指導,幫助各個小組更好完成跨學科的綜合實踐任務。
例如,當各個小組完成老壇水的制作之后,筆者引入制作泡菜的綜合任務,要求各個小組分工合作,利用常見的泡菜原料,按照一定的步驟制作泡菜。各個小組的組長經過分工,按照以下步驟完成制作:首先,準備泡菜的食材,如花椒、八角、蘿卜、豇豆、仔姜、胡蘿卜、黃瓜、辣椒、大蒜等;其次,將這些食材洗凈,并晾干水分;最后,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放置蔬菜,上層加大蒜和花椒等,將蔬菜完全浸沒在老壇水中,密封壇口。
(六)分組展現實踐成果,評價活動效果
在完成以上任務后,教師需引導各個小組分組展示實踐成果,先讓各個小組進行自評與互評,再進行總結評價。教師要多鼓勵學生并表揚表現突出的小組,增強學生參與“跨學科學習”綜合實踐活動的信心。例如,在各個小組完成泡菜制作后,筆者讓各組代表分別展示成果,講解制作過程,各組互相品嘗,進行自主評價和互相評價。筆者品嘗了各個小組的成果,根據學生代表的講述與泡菜的口感,進行了綜合評價。
(七)結合綜合實踐主題,總結維護成果
在“跨學科學習”主題任務群的綜合實踐活動結束后,教師要與學生一起總結實踐過程中的得與失,取得實踐活動的成果。教師可以先讓各組的學生代表進行總結,之后再借助圖文資料指導學生撰寫主題報告。針對“制作四川泡菜”的主題,當完成評價后,筆者讓各小組進行交流與探究,總結過程中的得與失,并根據各組的總結展現情況,利用實踐過程中拍攝的圖片和文字記錄進行總結:“每個小組都制作出了泡菜,但是口感都不一樣;有些小組發酵過程慢,主要是因為沒加冰糖,加入冰糖可以為乳酸菌發酵增加養分,加快發酵速度?!绷硗?,筆者提醒學生要維護好老壇水,不用的時候應加入鹽,要注意壇子邊沿的水不能干,將其放在陰涼地方,注意觀察老壇水的變化。
(八)引領學生自主實踐,布置課后拓展任務
經過一系列的綜合實踐活動,教師引領學生參與跨學科學習,完成任務群,讓學生獲得一定的知識和經驗,提高了動手操作能力,發展了團結協作精神。教師還要根據學生已經獲得的知識和經驗,引領學生自主參與相關實踐活動,并布置課后拓展任務,要求學生查閱資料,在家長的輔助下完成綜合實踐任務。
通過以上制作泡菜的主題綜合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認識到乳酸菌的重要作用,提高動手實踐能力?;谶@個背景,筆者引入“制作酸奶”的課后拓展任務,要求有條件的學生購買發酵酸奶所用的菌種,使用家中常用器具,利用純牛奶、白砂糖等作為原料,在家長的輔助下完成這項綜合實踐任務。在學生完成綜合實踐任務的過程中,家長可以拍攝孩子的實踐過程和最后的成果,將圖片或視頻分享到班級群中。
結語
本文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為例,思考探究“跨學科學習”任務群主題構建,這種主題實踐活動可以促進學生遷移運用知識,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綜合素養。教師應根據基本學情,以綜合實踐學科為核心,融合數學、科學、勞動等學科知識,創設跨學科的綜合實踐活動,引領學生跨學科學習,更好完成主題任務,在循序漸進中增強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作者單位:南京師范大學附屬蘇州石湖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