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錦州市凌河區解放小學教育集團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明確了“全課程、育全人”的辦學思想,確立了“培博雅之才,育品正之人”的“雅·正”課程育人目標,構建了適合學生發展的“五色”課程育人體系,以期培養人格健全、思維活躍、個性鮮明、素質全面的學生。
關鍵詞:辦學思想;課程育人;最優團隊
錦州市凌河區解放小學(以下簡稱“學校”)創建于1950年,是遼寧省首批重點學校之一。多年來,學校堅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明確提出了“全課程、育全人”的辦學思想。歷經70余載的發展,學校積淀了豐厚的文化底蘊,先后獲得中國青少年素質教育研究實踐基地、全國學校教改實驗先進單位、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校、全國藝術教育先進單位、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等榮譽。
2014年,學校開啟了集團化辦學之路。2017年,學校入選遼寧省首批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基地學校;2018年,學校獲評遼寧省首批課程改革優秀基地學校;2019年,學校躋身遼寧省課程改革優秀基地學校聯盟主席團成員;2020年,學校德育典型經驗入選國家首批“一校一案”優秀案例;2021年,學校進入教育部“雙減”作業典型學校行列;2023年,學校通過遼寧省首批中小學教育教學研訓實踐基地實地評估驗收,得到專家組的高度評價。歷經6年的課程改革,學校教育成果不斷顯現,業內評價不斷提高,社會口碑不斷提升。
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學校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落實錦州市“101”行動計劃、凌河區“一軸兩同步,三全五縱深”發展理念,推進凌河區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實現“領導有境界、教師有情懷、學生有素養、校園有品位、教育有品性、學校有品格”發展目標,不斷強化學校精細化管理,促進學校教育教學水平實現質的飛躍。
一、“全課程、育全人”辦學思想的凝練
“全課程、育全人”是學校確立的辦學思想,其理論支撐源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五條“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學校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遵循教育規律,堅持改革創新,力求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學校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堅持德育為先,教育引導學生愛黨愛國愛人民愛社會主義;堅持全面發展,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堅持面向全體,教好每一名學生;堅持知行合一,引導學生成為生活和學習的主人。
學校以新課標為引領,以項目學習為抓手,以跨學科整合為基本策略,將培養“全人”作為目標,覆蓋學校全部生活,推動學科全面融合,使學生能夠將學習和生活聯結起來,有效學習綜合性課程。學校綜合性課程的目標是培養人格健全、思維活躍、個性鮮明、素質全面的學生,基于這樣的頂層設計和長遠規劃,學校對“全課程、育全人”的內涵進行了豐富完善。
“全課程”是指學校教育內容的總和,包括學校的辦學理念、文化環境、規章制度、校訓校風、教風學風和辦學歷史,以及常規課程、教育教學活動等,最大限度地發揮各類課程的育人功能。學校強調引導學生浸潤式和體驗式學習,使其通過真實生活情境與各種場館社區的參與式學習,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生活體驗。正所謂,課程即生活,生活皆教育。
“育全人”是指“全課程”理念下要實現的目標,即培養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知識與能力協調發展,既深深認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又具有開放大氣的國際視野的人,也可以理解為培養“完美和諧的人”,也就是多方面和諧發展的人、個性充分發展的人、人生各階段持續發展的人。
二、“全課程、育全人”理念下的課程育人
學校為提升課程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發展,在課程改革探索與實踐行動中進行課程理解、規劃、執行、管理、評價以及創造等方面能力的提升,開啟“全課程、育全人”的課程育人路徑探索。
從探索全課程育人有效路徑,到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有機融為一體;從構建“五色”課程體系,到形成德育為首、“五育并舉”的鮮明辦學特色,學校開啟了課程改革從1.0到3.0的行動,邁向了課程育人的新發展之路。
(一)初建課程體系,明確目標
從2017年到2018年,學校深研歷史積淀,凝練辦學理念、學校精神、校風校訓的內在精髓,確立了“培博雅之才,育品正之人”的“雅·正”課程目標?!把拧敝傅氖恰安┭拧保鲎阅媳背稌稀逗鬂h書·杜林傳》的“博雅多通”,即知識廣博、氣質優雅?!罢敝傅氖恰捌氛?,出自《論語·子路》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即心正、言正、行正。學校通過廣博的智識教育,提升學生的智慧能力;通過高雅、端正的品格熏陶和價值傳遞,發展學生的綜合素養。
學校按照課程特點,構建了以紅色德育、藍色智育、金色體育、紫色美育和綠色成長為主要內容的“五色課程”體系。“五色課程”所呈現的顏色代表著不同的課程文化元素:紅色象征著理想、信念和赤誠,代表德育;藍色象征著獨立、創造和智慧,代表智育;金色象征著陽光、拼搏和輝煌,代表體育;紫色象征浪漫、典雅和高尚,代表美育;綠色象征著生命、未來和希望,代表成長。同時,學校把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進行了有效調整,在科學架構三級課程的基礎上,形成了“二級五維”的“五色課程”總體框架,體現立體、多維、全方位的特色,為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奠定完整課程基礎。這標志著學校的頂層設計在宏觀上基本完成,學校稱之為課程建設1.0行動。
(二)優化課程結構,細化目標
從2018年到2019年,學校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強化勞動教育,豐富“五色課程”中的“綠色成長”內涵,將其重新定義為“綠色實踐”,直指勞動教育。學校圍繞“雅·正”課程目標,著力培養體現學校特質的學子,深入挖掘與提煉“五色課程”內涵,生成了“潤·品”紅色德育,繪制學生“博雅品正”的人生底片;“博·思”藍色智育,鍛煉學生習得解決問題的能力;“意·質”金色體育,培養學生終身受用的運動技能和運動習慣;“養·懷”紫色美育,怡養學生未來生活的優雅品位;“踐·美”綠色實踐,賦予學生幸福生活的本領。在此基礎之上,學校開發高質量課程群,實現課堂樣態由師生被動完成式向學生積極主動生長式推進。學校拓展與“五育”相對應的各類課程,形成完善、全面、高質量的“五色課程”集群。課程群之間體現了縱向銜接與橫向聯系,進而實現課程結構、課程功能及課程實施等方面的整合與優化,彰顯課程特有的育人價值,確保學生的核心素養在學習過程中持續形成并不斷得到發展,使學校育人核心價值與課程育人目標能夠整體一以貫之地落實,學校稱之為課程建設2.0行動。
(三)深研育人策略,踐行目標
從2020年至今,在新課程新教材理念指引下,學校以“三個突破”打造課程育人新高地。一是深入研究新課程理念,實現新課標新教材下的課堂新突破。進一步厘清育人目標、校準改革方向、優化課程內容和組織形式;傳承經驗、分析優勢、持續改進,真正讓課程建設成為師生教與學變革的方向標;從國家政策要求、學科課程內容、學生生活經驗三個維度進行提升和優化,將基礎課程做實做強,讓占據課程總量90%的分科課程及10%的跨學科課程內容更加豐富。二是圍繞素養立意,實現由學科教學向學科教育突破。通過學科育人理念體系、研訓體系、實施體系、評價體系等協同運行,逐步改變傳統學科教學賴以生存的土壤,創生優化學科育人生態,推進學科教學向學科育人新突破,改變師生成長的樣態。三是構建科學的教學范式,實現由學科知識散點式教學向學科內容結構化教學突破。以學生認知為基礎,以學科體系為抓手,以發展思維為導向,以素養生成為目標,打破“班、課、時”的局限,推進多學科融合的項目式學習,用結構化的內容去設計、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最終實現課程即教育、教育即課程的學校教育課程化,學校稱之為課程建設3.0行動。
三、“全課程、育全人”理念下鍛造優質教師隊伍
學?!把拧ふ庇龓熣n程總目標為:“培”知識廣博、專業扎實、氣質優雅之師,“育”信念堅定、情操高尚、慈愛仁心之生。學校圍繞“雅·正”育師目標,整體構建“三正”師訓課程體系。同時,立足師本資源,打造“匠心”工程,充分發揮名優教師資源的示范引領作用,從而形成專業發展的良性循環。
(一)“正能”研訓課程
學校以提高教研能力為抓手,為教師全面發展提供專業支撐,實現教師學術能力的整體提升。學校將教研活動課程化,打造學科、跨學科教研課程體系,提升教師“知識維度、自我維度、協調維度”三個維度的教研力量,開設教研必修課程、專題必選課程、綜合選修課程,以滿足教師多元化發展的需求。
(二)“正能”育師課程
學校強化課堂教學研究,強調建設“生態、生長、生動”的課堂樣態,打造“創境設疑—自主探疑—合作釋疑—實踐創新”的學科教學范式,強調以問題情境為突破口,以合作探究為主要學習方式,設計調動教師高階思維的活動,注重在實際應用和真實情境中解決問題。學校的“解放杯教學研討大賽”已舉辦12屆,每一屆都是課堂樣態和教學范式的集中詮釋,同時也不斷豐富著課堂樣態和教學范式的內涵。
(三)“正能”攜手筑夢課程
學校啟動“領銜名師引領—資深教師輻射—青年教師行動”的“攜手筑夢”師徒互助聯動工程,5個名師工作室輻射帶動、引領全校教師置身于濃厚的學習氛圍中。骨干教師提高了專業水平,名師形成了教學風格,學科形成了各自特色,每一位教師都深深烙印上了解放小學的標識。
學校勇立課改潮頭,勇于自我革新。在“全課程、育全人”的課程探索和實踐中,學校以科學管理不斷突破發展瓶頸,以開拓創新不斷走向拔節攀升期,不僅深度融合教育改革的蓬勃之勢,更用實力彰顯教育發展的鮮活之態?!皩W校也許不能抵達理想的教育,但卻須臾不能沒有教育的理想”。學校將在課程建設的教育實踐中繼續探索、前行。
參考文獻:
[1]于立新.立德樹人理念下“五色”課程體系的建構與實施[J].遼寧教育,2021(14).
[2] 張澤科,張冶.學校課程融創與學習重構立足“人的全面發展”[J].教育科學論壇,2023(22).
(責任編輯:趙春艷)
作者簡介:盛潔,錦州市凌河區解放小學教育集團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