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人工智能再次成為人類創新的焦點,越來越多的人認可第四次產業革命正在到來,這次革命是以人工智能為標志的。之所以成為焦點,是因為大模型。大模型成功地壓縮了人類對于整個世界的認知,讓我們看到了實現通用人工智能的路徑。
當下,我們正處在全新起點,這是一個以大模型為核心的人工智能新時代,大模型改變了人工智能,大模型即將改變世界。因為大算力、大模型、大數據,導致了“智能涌現”。什么叫“智能涌現”?過去的人工智能想讓機器學會什么技能,就教它什么技能。教過的有可能會,沒教過的就不會。大模型出現“智能涌現”之后,以前沒教過的技能,它也會了。
與此同時,人工智能發展方向從辨別式走向生成式。搜索引擎就是典型的辨別式。用AI進行文學創作、寫報告、繪制海報等,這些都是生成式。生成式AI會讓工作效率大幅度提升。有研究機構認為,在未來10年,知識工作者的效率可以提高4倍。
大模型重新定義了人機交互。過去幾十年,人機交互方式發生了三次變化:命令行是我讀大學、讀研究生的時候主要的工作界面。我輸入一個命令,它給我想要的反應。更簡單的人機交互方式是圖形用戶界面(GUI),就是用鼠標一層一層點擊菜單。這種方式比第一個要更友好,起碼很多人能看懂,但它仍然不是最自然的交互方式。人工智能的誕生,讓我們可以用自然語言跟電腦進行交互。
自然語言人機交互會帶來提示詞革命,也就是說,未來的應用是通過自然語言的提示詞來調動原生AI應用實現的。這意味著,未來你的薪酬水平將取決于你的提示詞寫得好不好,而不是取決于你的代碼寫得好不好。10年后,全世界有50%的工作會是提示詞工程,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我們的教育要教孩子提出問題,而不僅僅是解決問題。
大模型會催生AI原生應用。比如,DoNotPay是一個用AI幫人打官司、寫法律文書的應用,AI幫你把不該付的錢要回來。Jasper是一個通過Al幫助企業和個人寫營銷推廣文案的應用。Speak是韓國一個學外語的應用。大模型成為“一對一”的教師,為每一個孩子提供個性化教育。
業界有一種說法,大模型時代來了,每一個產品都值得重做一遍。但誰真正重新做了一遍呢?百度要做第一個把全部產品重做一遍的公司,不是整合,不是接入,是重做、重構。
未來,所有的應用都將基于大模型來開發,每一個行業都應該有屬于自己的大模型,大模型會深度融合到實體經濟當中去。云計算的游戲規則徹底被改變,客戶選擇云廠商,主要會看它的模型好不好、框架好不好,而不是算力、存儲這些傳統能力。
大模型改變人工智能的背后,IT技術棧也發生了非常根本的變化。過去,無論是PC時代還是移動時代,IT技術棧都是三層:芯片層、操作系統層和應用層。人工智能時代,IT技術棧變成了四層:底層仍然是芯片層,但主流芯片從CPU變成了GPU。芯片上面叫做框架層,就是深度學習框架。框架上面是模型層,ChatGPT、文心一言都是屬于模型層。最上面才是應用層,就是我們前面提到的這些AI原生應用。
不少人擔心機器會不會取代人?我認為把機器變成人,不應該是努力的方向。機器很多方面會比人強,但機器變不成人,也沒必要變成人。機器會越來越聰明,能夠干的事越來越多,效率會越來越高,我們需要與機器共生,而不是二元對立。
(編輯 周靜 charm112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