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妝行業(yè)競爭激烈的今天,劉新始終相信謝馥春不會是過去式,精良的非遺技藝也不會被遺忘。
在數字世界里感受傳統非遺之美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
2022年8月,中華老字號美妝品牌謝馥春與經典國風游戲作品《江南百景圖》開展了一系列聯動:以《江南百景圖》內的揚州府風貌為背景,從介紹傳統揚州脂粉技藝出發(fā),在線上平臺互動體驗中設定“花農覓芳”和“學徒小郁造訪江南”的故事場景,通過數字香粉鋪等特色人文建筑、主題香囊等呈現方式,向年輕人普及謝馥春這一老字號品牌所代表的揚州脂粉技藝和文化內涵。
中華老字號的傳奇之旅
當時間線撥回清道光十年(1830年),彼時謝馥春的故事才剛剛開始譜寫。謝宏業(yè)是一個對謝馥春極為重要的名字。從幼年起,他便在揚州的一家藏藥鋪做伙計。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后,謝宏業(yè)在揚州下鋪街自立門戶,成立了第一家謝馥春。為取好店名,謝宏業(yè)費了一番心思。中國人取名號與招牌時歷來講究吉利,而謝字又恰有凋零衰落之意,此乃商家之大忌。為了彌補姓氏帶來的不足,謝宏業(yè)便用了“馥春”二字來補足,“馥”與“復”諧音,加個“香”旁,與香粉相配,與“春”字相連,更有回春之意,暗合“謝馥春”四季輪替、謝又復春。
開店之初,謝馥春主要經營香粉、藏香、香件、頭油等產品。到了清末,原揚州香粉名店——戴春林、薛天錫兩家因后繼無人相繼倒閉,此時的謝馥春一枝獨秀。為了謝馥春獲得更好的發(fā)展,謝宏業(yè)重金聘請了原先在戴家工作的大師傅,集幾家之長,不斷對傳統工藝進行創(chuàng)新和升級。慢慢地,謝馥春的香、粉、油產品有了名氣,廣為暢銷,也成了家喻戶曉的金字招牌。
咸豐三年(1853年)春天,太平天國運動鬧到揚州,有錢人紛紛逃跑避難。謝宏業(yè)舍不得放棄自己辛苦拼下的家業(yè),便獨自留下堅守謝馥春,讓妻子帶著兒子躲到了仙女廟(現在的揚州市江都區(qū))。謝宏業(yè)的妻兒離開揚州后,太平軍很快就攻占了揚州,戰(zhàn)爭反復多次,歷時14年。在這期間,謝宏業(yè)因病去世,甚至來不及和妻兒交代后事。
謝宏業(yè)的離世并不代表謝馥春的終結。在仙女廟避難時,謝宏業(yè)的遠房侄子謝淳和嬸子戴氏商量,想把謝馥春的招牌繼續(xù)傳承下去。于是,戴氏就在菜市路上買了一處房產,由謝淳主外做起了香粉店的生意。這一年是咸豐五年(1855年),在仙女廟的謝馥春香粉店經營了八年。在這八年里,謝馥春不但招牌沒有倒,反而積累了很多財富。謝家本以為就此能夠在仙女廟過上安居樂業(yè)的生活,但后來謝馥春的第二代傳承人謝懷突然暴病而逝,母親戴氏和與其妻子程氏兩代寡婦難以承受這一打擊,便決定離開這個傷心地,回到揚州。
雖然回到故地、重振謝馥春的過程略有坎坷,但在戴氏與程氏的堅持下,復業(yè)后的謝馥春很快興旺了起來。時間一晃就到了1915年。這一年秋天,遠在美國舊金山舉行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陸續(xù)評出了各種獎項,中國展品頻頻獲獎,其中揚州“謝馥春香粉店”的香珠和鴨蛋粉得了兩個銀獎。喜訊傳來,26歲的謝馥春第四代傳承人——謝箴齋在馥園里舉行隆重的祭祖儀式告慰創(chuàng)下謝馥春名號的謝宏業(yè),并祈求先人保佑謝家的香粉店生意興旺、世代相傳。
也許,謝宏業(yè)不曾想過,自己離開后,謝馥春這塊牌匾還能掛上百年之久……
走近國妝文化傳承人
2021年6月10日,國務院公布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謝馥春脂粉制作技藝入選。這是揚州市第20個入選國家級非遺名錄的項目。
工作日的清晨,在東關街的石板小路上漫步,行至曲徑通幽之處便是馥園老宅。在陰雨天的籠罩下,馥園顯得格外清幽。步入園中,三株一百多年前栽下的牡丹靜靜地開著,園子四周還栽著舉世聞名的揚州芍藥。其中的花廳為同期所建,是中國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紅樓系列化妝品研究室。
循著木質階梯上馥園二樓,記者在辦公室里見到了謝馥春的第六代非遺傳承人——劉新。劉新的母親是謝馥春的工人,小時候,劉新常常跑到工廠里玩,一來二去,對廠里的一些制造器具以及流程有了初步了解。18歲那年,劉新正式進入揚州謝馥春日用化工廠工作。那時,工作條件還沒有現在這么先進,劉新不怕吃苦,每天都在生產線上不知疲倦地工作。劉新對自己的要求很高,決不允許“差不多就行了”。每一次,他都會將各個步驟做到極致。慢慢地,做事認真的劉新得到了領導的器重。在組織的安排下,劉新拜謝崇光大師為師,跟隨他學習謝馥春脂粉制作技藝,時間長達10余年。
“謝大師手把手地教我制作脂粉,悉心傳授謝氏制香絕技,此情此景至今仍歷歷在目。”劉新回憶。
從學徒到非遺傳承人,如今的劉新是大師級人物。采訪中,他現場展示了古法鴨蛋粉的制作技藝,“我們是傳統手工制作,以鮮花熏染這個環(huán)節(jié)為例,按照時節(jié)采摘桂花、玫瑰、梔子花等熏染而成,其中玫瑰花需要在清晨采摘帶有露水的花骨朵,熏染需要等待一天。”劉新介紹,鮮花熏染只是第一步,其主要工藝流程還有冰涎(麝)定香、先露后窨兩個階段。比起現在大多數美妝產品的生產制造,謝馥春顯得有些“古老”與“麻煩”,但為了保證產品的綠色、健康,再繁瑣的程序也嚇不倒劉新。用劉新的話說,“它比國外化妝品更加純天然”。
“雖然謝馥春是百年老字號,但現在知道的年輕人不算多,我希望能夠在自己有限的能力范圍內,讓更多的人知道謝馥春、了解謝馥春、愛上謝馥春。”如今,劉新已經到了要退休的年紀,可他還時常出現在工廠車間里,親自指導工人的生產制作。平日里他也閑不下來,一有機會便會參加各類展覽,弘揚傳承謝馥春脂粉制作技藝。
今年6月2日,第五屆中國(江蘇)老字號博覽會在南京國際展覽中心開幕,近300家老字號企業(yè)薈萃金陵,劉新也帶著謝馥春產品前去參展。在現場,劉新用嫻熟的手法展示了脂粉制作這項傳統的非遺技藝,并且利用抖音平臺現場直播。“我們的鎮(zhèn)店之寶國妝鴨蛋粉,制作技藝精湛,產品質地輕薄,妝效自然,很適合夏天使用……”在謝馥春抖音主播張華的介紹下,展位吸引一眾人員圍觀,并有相關媒體進行現場采訪。
“要學藝,先做人。”這是劉新數十年間對于自己的要求,也是他現在對徒弟以及員工的要求。在劉新看來,謝馥春之所以能在百年間不斷傳承發(fā)展,主要歸因于“劣貨不賣、賣貨歸真;真不二價、價不欺人”的16字店訓。在美妝行業(yè)競爭激烈的今天,劉新始終相信謝馥春不會是過去式,精良的非遺技藝也不會被遺忘。
(編輯 謝云鳳 286112636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