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需不斷追求、探索、循環,這樣才能達到精神和物質的平衡。而真正有思想、有戰略、有信仰、有精神的企業也才會走得遠。
優秀領導者都有大局觀。“局”的概念可以用到很多地方,這個世界就是由不同變量、不同因素組合成大大小小不同的局,每個人都在制造各種因素組合的局面。
比如創業,不管你做什么樣的公司,如果大家對你的品牌、產品有了信任,形成客戶基礎,甚至形成客戶忠誠,這背后就是大量的因素形成了一個局。中國人用“局”字描繪了很多事情,比如棋局、飯局、布局、格局、騙局、全局、開局、做局、結局、破局、僵局、時局、賭局、戰局、危局、變局、勝局、敗局等,什么都有,中國人把很多事情都放在局里看。這就是中國傳統智慧的唯物辯證法,把“局”變成了一種系統性的思考,而不是只看表面現象和冰山一角。
“局”代表了多種元素的系統性組合。現在每個企業都在講創新,如果你把創新行為只當作要做一個新產品、一項研發,增加研發投入,那是做不來的。因為創新也是局的概念,它必須是整個公司從文化、信仰開始轉變,才能把這個局面改過來。如果組織沒有改變,企業是變不了的,你調動不了資源,也集中不了資源,所以創新就是從根本上改變一個企業。在老企業、新企業都有這個問題,真正轉變一個戰略,絕不是說投資某一項業務就把戰略轉變了,如此一定會留下隱患。
再是調動資源的問題,你要對局勢有一定的判斷:各種資源集中到一起最后能不能形成一個局面?做任何一個企業都是做一個局,一定有精神的、物質的元素在里面。我們帶領一個企業往前走,最終企業展現的是這樣一個局面:它是多元素組合集中起來的,大過單一元素分散或簡單組合。通過對局面的分析,判斷哪個因素是重要的,哪個因素是相對次要的,對未來局勢產生什么影響,這是基本的哲學思維,能夠帶來預見性。
所以,全局式的思考和預測是管理者所需要的,否則就沒有領導力。組織的天性就是希望有一個人站出來說明天是什么。
一個組織,首先要尊重物質,但也必須塑造精神。所謂精神不是虛無縹緲的,使命、目標、戰略、執行、評價是和你的收入聯系在一起的,最后評價的時候,看有沒有實現你的物質和精神目標。如果沒有,又開始了新的循環。
人生需不斷追求、探索、循環,這樣才能達到精神和物質的平衡。而真正有思想、有戰略、有信仰、有精神的企業也才會走得遠。不是拿來做工具用的,你的信仰和事業是聯系在一起的。
人天性愛自由,不希望別人來管。中國人相對來說組織性強一點,這從秩序來講是好事情,但從創新來講不一定。在企業里,管理者首先要認為每一個員工一定是一個很美麗的人。所謂美麗,就是認為他從品德到動機、能力上都是優秀的。好人是在好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不公平的環境里出不了多少好的人,因為人是有自我反應的,你對我好,我對你好,這是一個基本規律。
另外,要塑造組織性。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人是很難改變的,但是組織性是可以改造的,組織的文化是可以塑造的,這讓每個人保留了自身的獨立性和主觀能動性以外,也能適應組織性,認同組織的統一目標,也有服從性、紀律性。尊重個性,也要塑造組織性,在企業管理里這兩方面要做到平衡。
(編輯 周靜 charm112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