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元通創辦之初,肖則可提出“鐵鍋漏水包調包換”“各種洋釘分零出售,長短任配”等靈活的經營方式,接著提出了凡商品霉變、生銹、殘損、規格不合者“四不上柜”。
“寶元通”,取自古代銅錢“開元通寶”中的三個字,曾是西南地區最大的百貨商店,是如今重慶百貨的前身。寶元通商號由肖則可創立。肖則可,字明成(1897—1968年),四川宜賓人。他是當時著名的民族工商業企業家,為四川工商界舉足輕重的人物。
經營有道
肖則可出生在宜賓城區一個藥商家庭。讀書時,肖則可憎恨外國傳教士愚弄中國人,曾邀約部分同學擊破法國天主教在宜賓的“圣道院”玻璃窗。這件事引發社會轟動,地方政府追查,肖則可一度離家流浪。
1917年,肖則可走上經商路,去父親小有投資的萬興鴻鍋廠做“跑街”。1920年,肖則可約堂弟肖雨笙及親戚熊蔭村等,籌資白銀350兩,往來于宜賓、瀘州之間,從事鐵鍋、土鐵、小五金等商品販運。三年時間里,他便積累了大洋3000元。1924年,肖則可出面租賃林家巷鋪面兩間經商,從“天元通寶”四字中精選三字,取店名為“寶元通”。
寶元通創辦之初,肖則可提出“鐵鍋漏水包調包換”“各種洋釘分零出售,長短任配”等靈活的經營方式,接著提出了凡商品霉變、生銹、殘損、規格不合者“四不上柜”。當時,商家經營取利常為20%~50%,寶元通一般商品僅取利10%~15%,一律明碼實價,不講價錢,深得顧主們信賴。身居窮鄉僻壤的農民,見其價格、質量都信得過,便托人購買寶元通的商品。
寶元通的業務蒸蒸日上,資金流轉加快,更受到廠家們的歡迎。全面抗日戰爭爆發后,外地遷入四川的工廠中有30多家委托其代銷產品,寶元通業務范圍日漸擴大。肖則可參與擬訂了《門市營業員守則》《接待顧客條例》,帶頭執行,確保了寶元通事業的不斷發展壯大。
1925年,肖則可在上海會見一些實業界人士,研討辦企業的思路和策略,閱讀了不少談組織管理、合作事業的小冊子。肖則可提出“以服務社會為宗旨”,把整個寶元通辦成“團體”,實行“勞資合作”的建議,董事會欣然采納。
寶元通規定:凡工作兩年以上的店員,年終考績連續兩年為乙等以上者都可以加入股本,成為公司在職股東,享受每年凈盈紅利。這樣,絕大多數店員成了在職股東,公司的經濟實力加強,職工的積極性也空前高漲。后期,肖則可又提出“犧牲小我,顧全大我,發展事業,服務社會”的團體精神,作為《號訓》列入股東職工公約,到1946年,職工股份已占總資金的90%,寶元通成為名副其實的勞資合作企業,防止了個人擁資壟斷,使勞資關系趨于和諧。
肖則可經營企業有一套獨特的方式,公司建立店員代表大會,作為公司的最高權力機構;另外,設有代表資方的股東大會,有權監督、咨詢。店員代表大會產生董事會,代表大會閉幕期間,董事會行使一切管理權。肖則可注重招攬人才,知人善任,用重金在社會上聘用專門人才,特別重視培養企業的見習生,先后共招收見習生1000多名,占全部職工的90%。
管理方面,肖則可強調注重人事考績,對職工按照“意志、工作、才能、行為”打分,作為級別升降及獎金、分紅的依據,進一步調動大家的積極性。他每制定一項規章制度,都會先經職工討論,并通過實踐進行修訂、完善,受到職工的好評,上上下下都稱他“肖大帥”。
肖則可擅長經營之道,敬業精神有口皆碑,寶元通從創建到發展的過程中,他在公司的經營管理、人事、盈余分配、職工福利、職工培訓、財務會計、技術革新、考勤考核、業務管理等方面建立了一系列的制度和章程。
擴大經營范圍
為了打開商品銷路,代銷煤油時,肖則可親自去重慶購買各式“省油燈”,每出售一盞就新增一個用油戶,從而很快控制了川南煤油市場。
隨著資金的增長,肖則可及時把寶元通的業務擴大為經營百貨、匹頭。1930年,他到成都參觀工廠,深有感觸,認識到發展國家經濟,應從事工業生產,開始逐步籌劃開辦工業企業。1934年,肖則可毅然決定,將寶元通總號由宜賓遷往重慶,以適應事業發展需要。1935年,他辭去了總經理職務,去瀘州專心致志地籌建聯一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年,肖則可明確提出“以經營百貨貿易為過程,達到生產事業為目的”的方針。
1937年7月1日,聯一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新建聯一大樓。現在的老瀘州人可能知道聯一大樓的位置,它位于江陽區大河街70號,是民國時期瀘州的西式建筑風格代表作之一。據資料記載,聯一大樓占地面積598.44平方米,建筑面積1864.18平方米,為磚、木、石結構,通高21米,中間為五層,兩邊為四層,立面成“凸”字形狀。
當時,大河街后面是水運碼頭,聯一大樓屬于寶元通公司的一個分支,主要以賣鐵具為主,通過水運銷售。民國時期,這里還沒有高層建筑,因此聯一大樓在當時是瀘州的代表性建筑,后可望江,前能看到會津城垣上的老房屋,也曾一度輝煌。如今,聯一大樓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941年,寶元通的經濟實力強大,日本侵華戰爭中交通梗阻,經營商業不時遭受種種挫折和損失,肖則可建議寶元通轉向經營工業。這一建議得到了董事會的支持,1945年,寶元通打出“發展民族經濟”的旗幟,創辦興業股份有限公司,先后開辦紡織、印染、茶葉、皮鞋等工廠,還投資興辦合眾輪船公司。到1947年5月,寶元通資產已達264.41億元。
新中國成立前,寶元通的分支機構已發展達20多個,分布在省內的江安、南溪、瀘州、重慶、成都及省外昆明、上海、南京等地,并在印度、巴基斯坦等地設有貿易機構,肖則可成為當時四川工商界舉足輕重的人物。
積極推動工商界合營
四川解放前夕,許多人都勸說肖則可離開大陸,他卻笑而不答。
1947年,公司召開秘密擴大主干會議,會上,肖則可代表創辦人明確表態把公司交給共產黨。會后,公司即派專人去香港與共產黨地下組織取得聯系。1950年2月4日,肖則可將寶元通的全部職工和資產交給了人民政府轉為國營,瀘州寶元通改名為中國百貨公司川南分公司。此后,他積極協助黨和政府宣傳貫徹黨對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政策,推動工商界全行業合營和搞好生產經營。
1950年3月,在中共川南區黨委、行署的指導下,肖則可負責改組舊商會,籌建瀘州市工商業聯合會,并擔任主任委員;參與籌建四川省工商聯,并當選為省工商聯副主任委員;參與中華全國工商聯籌建,并擔任常委。
三年國民經濟困難時期,肖則可親自動員瀘州工商界大戶,積極恢復生產,搞好流通領域經貿活動,創辦了川南新生土產聯營社及一系列公私聯營、私私聯營的企業,為發展生產,促進城鄉物資交流,迅速恢復川南地區經濟,起到了積極作用。
四川省人民政府成立后,肖則可被任命為省人民政府委員、財經委員會委員、省商業廳副廳長等職;并被推選為省一、二、三屆人民代表,第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歷任瀘州市工商聯主任委員、民建瀘州市分會第一召集人、川南區政治協商委員會委員、川南人民行政公署委員兼商業廳廳長等職。1968年,肖則可舊病復發逝世。
花開花落,肖則可創建的聯一大樓依然屹立瀘州城。它見證了川南百年工商業的發展歷程,也詮釋了這位商界傳奇人物的非凡人生。
(編輯 周靜 charm1121@sina.com)